荒野猎人完整版bt下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06:08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高中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连续性和过度性的基础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每个高中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向社会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准备阶段;对一部分学生来说,高中学校将是他们准备升入高等学校,成为大学生,被培养成为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
  
  当孩子跨进高中学校的大门,由一个初中生成为高中生的时候,家长们都会意识到,孩子已长大了,而且日渐成熟。作为家长,首先是对高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身心即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要有正确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顺利过高中阶段。
  
  一、高中生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生理发育,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这个时期,人体生长在经过青春期的急骤发育后,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也就是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
  
  孩子的身体生长,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机能的发育、性生理成熟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可以观察到孩子身体的迅速变化与成熟。我国高中学生,大多数年龄在15-18岁的范围内。这个年龄阶段,人体的生长发育反映在外部形态上有些什么特征呢?一是身高、体重、胸围的发育。这是评价身体发育的各项形态指标,先后出现增长速度减慢,年增长值减少的趋势,但仍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二是男女孩子由于肌肉、脂肪的增长水平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的体态特征。三是性生理成熟带来了第二性征的出现,即除生殖器官以外的不同性别的特殊征象,如阴毛、腋毛、乳房、胡须、变声等更加显著,男孩子形成了宽肩体壮的男子汉现象,女孩子则发育成丰满娇美、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其次,到了高中阶段末期,孩子的心脏机能加强,肺活量增大,脑的发育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均已达到成人的水平。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迅速发展,达到了人生的最高水平。此时,他们的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也容易冲动、闯祸甚至出事故。
  
  第三,性生理的成熟给孩子造成巨大震荡。由于男女机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性意识的产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异性间的吸引、接触、交往就成为必然。有人将性意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两性疏远期、两性接近期和两性恋爱期。高中生即处于两性接近期。因而,高中时政的异性交往是符合规律的,家长可以不必大惊小怪,为此而惶恐、担忧。
  
  高中生生理的发展变化,应引起家长重视和关注的是:
  
  首先,要多了解一些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知识。高中生把自己变成了生活中主要的意识形象,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脸上长粉刺、身体微胖、腿稍粗、不够壮实、不够丰满等等,尽管这些现象仍在身体正常发育范围内,或是确有生理缺陷,都可能成为孩子引起烦恼的原因。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孩子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易成为所谓的生理缺陷的牺牲品。家长掌握了高中阶段生理发育的特点,就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其次,要关心孩子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和合理营养。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的需要,合理的营养配置是使孩子保持良好的体力、脑力的物质基础。对此,后面讲孩子的强身益智问题时将会详加阐述。
  
  第三,充分重视孩子在异性交往中的异常现象。孩子在青春期交往中,表现出的一些异常现象,如对异性的恐惧,一见到异性句脸红心跳,说不出话来,总以为异性对自己不怀好意,尽量回避和异性接触;与之相反的是对异性的狂热,只要异性在场就表现得特别兴奋,有意表现自己,以引起异性的注视;再有一种是一与异性接触就有紧张感,惟恐别人说长道短;还有一种是过敏感型的,当与异性一次交谈,或为起说了些什么事,就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思,而心神不宁。这些都是性意识发展过程中,性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应引起充分重视,及时予以疏导。
  
  二、高中生心理的基本特点
  
  经常有中学生急切地问老师,或向同学、朋友诉说:我有心理障碍。细听其表现是,爱跟老师顶牛,有时看人不顺眼,有时觉得自己疑疑惑惑,想法多变,难以控制自己,常会想起某个异性同学而为此自责,觉得这是不好的事,小小年纪不该考虑……
  
  其实,他们的烦恼有许多是正常现象,这种现象与他们心理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让孩子了解高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能使他们有个一般认识和参照标准,从而能消除某些不必要的忧虑。
  
  高中阶段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注意能力也大大提高。他们可以为一个目的而持续地把自己的意志维持在一个活动(或事物)上长达几十分钟。同时他们的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加明确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已达到成人水平。
  
  高中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他们能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反省和监控,以提高思维的效率和品质。同时高中孩子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评价。他们不畏权威,敢于标新立异,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此时你会发现想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是件不容易的事,说不定在劝说他们的时候,他们会反驳的你哑口无言。
  
  高中生的辨证思维也发展迅速,渐渐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就高中孩子的整体来说,辨证思维的发展也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孩子看问题时的偏激倾向等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良好教育下,具有了运用理论进行假设的思维能力,也就有了较强的思维预见性和内在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高中二年纪是抽象逻辑思维趋于发展成熟的时期。如此时教育不当,孩子的思维品质、思维类型就会产生差异,以后再行补救就困难的多。
  
  青年期的词汇量继续增大,并且对词汇量的理解更接近它的本质特征和属性,还能根据对词汇的理解,灵活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他们已摆脱了对词汇掌握的零散、片断的状态,日益构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这一切都为他们学习更为抽象的科学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
  
  高中生的情绪有如下特点:1延续性。如果说,小学、初中生情绪易激动、易感染、易表现,情绪的延续时间短,那么,高中孩子情绪暴发的时间延长,稳定性提高。举个例子说:幼儿发怒不超过5分钟,而高中生发怒则长达几小时,甚至几天,有的则长时期影响他的发展。2丰富性。高中生正处在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情绪种类都可在高中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有层次的不同。如哀伤,有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之分。另外,情绪体验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千头万绪、丰富多彩。3特异性。高中生的情绪体验有个人的独特的“光环”,有了个性的差异、自我感知的差异,同样是忧愁,可以有林黛玉式的郁郁寡欢,也可以有诸葛亮式的深谋远虑。
  
  高中生非常看重同龄人的友谊。他们也开始关心社会问题,眼界日益开阔。此时有些家长往往出于担心而试图限制他们,亲子矛盾由此产生,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社会性的扩展。
  
  自我意识虽然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了,但高中阶段孩子自我意识包括性别意识的觉醒,正如有的心理学家认为的那样,是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一场革命。首先,是其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高中生已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也有一些孩子依赖性强,自主性差。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孩子这时已不象初中阶段那样令人心烦,已能心平气和地与你交换意见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你的意见,对你的逆反、反抗渐渐减少。第二自我意识能力的分化。其中理想自我”即“我理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与“现实自我”即“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分化,使孩子规划、期待自己成为可能,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自我矛盾。第三,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已能够对自己进行独立评价,且评价对象已从自己的外表渐渐深入到内心世界。虽然这种评价还未达到非常全面而深刻的水平,但较之初中阶段已有很大提高。然而,高中孩子的自我评价仍易出现高估或低估的倾向,从而产生自我陶醉或自我菲薄的现象。第四,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对自己过分关注、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第五,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高中阶段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烈,是他们自我意识中最敏感、最不容冒犯的部分。高中生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为此他们努力学习,力图在各个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但是他们获得承认和赞赏的需求,如果不能以社会承认的方式得到满足,往往就会以社会不容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如恶作剧、打架斗殴、玩世不恭等等。高中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和攻击行为背后,往往都有得不到满足的自尊需求在起推动作用。
  
  三、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十分关注自己、渴望认识自己,是高中阶段孩子的共性。但在自我意识形成、确立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们中有的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行,别人都应该听从他的观点,社会也应该为他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琢磨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患得患失,疑神疑鬼;还有的过高地估计自己,孤芳自赏,不求进取……对这样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从狭小的自我天地中走出来。
  
  高中生正处在青年初期,这是一个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一方面在判断道德责任、选择职业、追求未来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对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很高;另一方面,他们在认识自我,面对着诸多困惑和需要的时期,正经历者确立自我意识的过程。
  
  一、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前面所说的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可给家长指导孩子作为借鉴和提醒。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在高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具有与其他年龄所不同的特点,主要是:
  
  1、不平衡性青年初期的高中生从生理特征方面看,已发展成熟心理发展相对于生理发展而言,却表现为一种落后的状态。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不同步,具有异时性和不平衡性。例如,这时的高中生从外表看,他们与成年人已无多大差别,然而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却与成年人差距很大,他们在这些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标准。
  
  2、动荡性    

     高中生的心理过程具有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如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的矛盾,生理需求和性的需求与道德法规、道德要求的矛盾,物质需要与经济地位的矛盾,交友的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以及知与行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冲突,甚至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乃至发生心理疾病。
  
  3、自主性    

     高中生常常表现出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热衷与表现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4、前瞻性

     高中生正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们有着最为广阔的前景和发展道路。前瞻性使高中生特别有理想,也特别有追求。
  
  5、闭锁性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6、社会性

      高中时期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探讨社会现实生活,喜欢探听社会中的新事物,喜欢象大人一样对周围问题作评价。他们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过了学校范围,做集体、国家的主人的思想开始与日俱增。
  
  二、高中生的心理需要
  
  根据上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抱负、新的行为方式。通常说,他们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种:
  
  1、爱的需要爱的需求

在人一出生时就显示出来,青年期表现的更为丰富,更为复杂。他们希望获得家人的爱,希望获得同伴的爱,由这种被爱而得到满足。这种爱或是口头上或文字上,或籍助忠诚、同情、了解或体谅等等的显示而表达出来。
  
  2、归属的需要

   归属的需要对于青年期的高中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他借助在朋友或相识的社会群体以及一个密切结合的群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赞许而获得满足。
  
  3、独立自主的需要

  高中生正面对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他们要去做许许多多的选择和决定,并为他们能够负责任和做出独立的选择而获得满足。
  
  4、尊重的需要

  这里包括自尊的需要。高中生已有自己的行为标准,当他的行为符合这个标准并得到自己和周围人们的认可和赞许时,会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三、高中生的心理困惑
  
  高中生的多种需要并不是都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不能满足时就会产生困惑,就会产生问题。高中生的困惑主要有:
  
  1、健康的困惑

  高中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对自己身体形象的关注可以说超过了除老年期以外的任何一个生命阶段。他们经常爱照镜子,爱量身高。他们对自己肌肉的发达程度,对自己的一些性机能的成熟特征常常表现出,担忧自己的身高不能达标,怀疑自己的外型不能被别人所接受,怕自己长的不够男子汉(或大姑娘)的味,有对自己的种种变化感到不能接受或不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做的或拒绝做的大部分事情,主要取决他对自身能力和外表的评价,而且这种看法将影响其行为。他们常常可以以此而为欢乐的源泉,也可因此而成为痛苦的深渊。
  
  家长关注高中生的健康应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所谓心理的健康,就是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对自己、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应。具体地说,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以下六点:1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悦纳自己;2乐于并善于学习和工作;3乐于并善于交往;4情绪欢乐、适宜;5性格健全、行为正常;6适应社会。
  
  2、我是个什么样人的困惑

  高中生大多是中考的优胜者,强手聚集一定又要有个高低之分,他们必然会发生角色地位的变化有些人会由原来的优胜地位下降到一个比较低下的地位,甚至下降到一个“较差”的地位。这种“落差”必然要导致他们重视审视自己。他们常常会思索: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常常会发生“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成长,我到底行不行?我算不算优等生?我有没有希望?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她们更是常常在想,是不是女孩子大了就一定会笨?这些困惑常常使他们行为上表现出郁郁寡欢、沉闷、离群、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3、学习上的困惑

 学习的困惑包括着为什么要学习,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学习动机、学习价值的困惑,学习方法和学习成就归因等方面。学习能够促进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学习能使人获得满足,增强自信;学习有利于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学习能排除消极情绪的干扰;学习能避免和减少个人对自己的过分注意,保持人和环境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我们的高中生常常对学习产生很多的困惑。
  
  他们面对负担沉重的高中学习,常常在想这是为什么?有位高中生这样说:我的爸爸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妈妈是个初中生,妈妈比爸爸收入高,我为什么要刻苦学习,我难道还准备走爸爸的老路吗?这就是一个学习价值问题,学习动机问题。这个问题的产生往往要追寻到我们家庭教育上。我们有的父母常在家里说:读书、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拿了多少钱?一方面在要孩子好好学习一方面又在嘀咕读书有什么用。孩子听了一定会产生学习价值的困惑。所以,做家长的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不少,比如某城市有一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女工,她在计划家庭经济时十分重视知识的学习。她总是要在有限的收入中取出一部分钱用于她丈夫的科研、孩子的学习以及她自己的学习。工余时间常常看到他们一家人都在捧书学习,也没看到她去请什么家教,但她的孩子以高分考取了一所名牌大学。
  
  学习方法的困惑是高中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有位学生说:我也很努力,我也向我们班上学的最好的同学学了他的学习方法,但我为什么还不行?学习是不是真有方法?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方法论者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有方法,但无定法,明确学习方法因人而异的,只有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如果都能形成一套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就向着学习成功的道路迈进了一大步。
  
  学习成就归因的困惑,这就是家长常常疏忽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所谓归因”,就是指由观察者对他人或自己产生行为结果的内部心理状况或动机做推断,以次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归因理论对人们学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常常包括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把学业成败都归于能力,那么,他们要不就会飘飘然,自认为聪明;要么就会消沉,认为自己笨,就会失去努力的原动力。而如果每次失败的推断都是努力不够,也会丧失自信。常常有学生问:“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我的成绩仍然不好,是不是我太笨?这已说明孩子的自信心开始动摇。最好的归因是实事求是,并且尽可能不要将失败归因到能力上,这可以不断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交友的困惑

  高中生正处在交往与闭锁的矛盾期,他们渴望交友,渴望友谊,但他们又常常产生亲子关系的困惑,师生关系的困惑以及同龄伙伴交往的困惑。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由于教育方法的不当,或是过于罗嗦,或是错误的横向比较,或是所谓的“严是爱”,从不给孩子一点笑脸,从不当孩子面说一句赞扬的话,结果孩子就不能从父母那儿获得尊重,他们必然会怀疑父母的爱,也必然会出现与父母的交往距离。
  
  高中生在交往的困惑中还常常遇到与同龄人交往的问题,这里包括与同性和异性交往。他们在生理发育上已经完成了性的发育,第一、二性征都已成熟。因此仅就生理而言,他们对异性产生恋情也是无可指责的,但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年限的延长,法定结婚年龄的延后,原则上说在学校是不能谈恋爱的。学校规则不允许,做家长的也反对,这完全是为了能使他们获得充分发展而做的决定。但是,孩子们很难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而做家长的又过于简单从事,常常是一看到孩子与异性同学交往,神经马上就紧张起来,正常的交往也被视为不正常,这使孩子感到十分苦恼和压抑。
  
  高中生在交往困惑更主要的表现在不会交往上,他们不懂得如何交往,他们不懂得如何交往,他们在交往中常常由于角色扮演的不当或语言语调使用的不当,造成交往冲突。原来可以交往的朋友,结果疏远了。他们也可能在交往中接受负面影响,误认为除了金钱的交往就没有其他的交往方式了。但他们又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就增强了他们交往的困惑。
  
  5、面对现实的困惑

   应当讲现在的高中生是一群十分可爱的孩子,他们爱思考,敢于表达内心的疑惑,勇于指出社会的弊端,是一群敢想、敢说、敢做的富有责任心和开拓精神的现代化青年。他们又具有青春期特有的逆反心理,自觉不自觉地在抵制学校和家长“太正统”、“太刻板”的教育方式,他们拥抱社会上的“新鲜事物”。然而,高中阶段仍处于理想主义阶段,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期望带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因此,对现实中存在的弊端极为敏感和反感;又由于受社会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发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对现实世界做客观的认知,面对媒体、信息他们缺乏判断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思维偏激、判断错误,甚至产生强烈的愤怒或绝望的情绪。他们有时也知道自己的偏激,但就是转不过弯,就是抹不去那个“错误”的思想。
  
  四、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和心理医生
  
  面对高中生上述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心理需要和困惑,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帮助他们拨开心灵的迷雾。
  
  1.家长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帮助他们。了解,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或发生的事件的评判。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去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当他们讲完后,你再用十分简练的语言对他的话做一个概述,帮他理清思路。这是他不但获得了尊重,,也有利于他们搞清自己的思路,在互相理解与交流中增强地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在人际沟通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以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从目前的家庭情况看,不少家长还不善于亲子间的沟通,现在高中学生不喜欢家长唠叨,以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出于好意,不断重复简单的语言,老一套的问话,比如作业做了没有,考试成绩怎样等等,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为这样才算尽到家长的责任,其实往往事与愿违,这种单调的刺激、说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厌烦和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表现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现对抗性质。家长要了解孩子,指导帮助孩子,首先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提高家教艺术;对孩子说话,要理智思考不要责怪埋怨;叮嘱虽然重要,但要讲到点子上;要放心孩子,放心让孩子去做,做错了,吸取教训,无非花点“学费”;该管的要提出具体思路和要求,做后检查,肯定成绩,纠正不足。
  
  2.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方法之一。现代的孩子过多的享用和获取,他们只能接受爱,对父母的一句稍重的言辞,就感到受不了,就生闷气,就发脾气,于是家长就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这样并不能培养出成功的人才。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成功人才=认知能力x情绪能力x行为能力。这其中情绪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大家要知道爱迪生的成功与他妈妈南希的教育分不开。但南希并不是只给他关照,给他爱,她也有生气的时候。爱迪生从小思维就极其活跃,他看到能飞上天空,看到气球也能上天,就弄来了解能产生气体的药粉,和小朋友米杰利偷偷做“实验”。经果,米杰利吃了药粉不久,肚子就痛得要命,幸而抢救得快才免于一死。这件事使南希十分生气。正是她的生气,使爱迪生懂得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
  
  在表达情感时,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常常听到家长痛苦地说:孩子现在已经读高中了,过去他不会的功课,我还能教教他,现在这么多课,我再行也不能全包了它。请家教也请不起那么多呀!于是,家长在学习这方面不能帮忙了,就在其他方面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去、去、去、去做你的功课,这些事不要你做。”这是高中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似乎这就是“爱”。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只会使孩子感到人生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失去行为的动力,成天处于一种消沉、烦闷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也是个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能读书,不会生活,他又如何立足于社会呢?
  
  3.在孩子朋友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还是孩子的父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榜样。这个界限千万不可模糊!美国一个青年期研究会的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都是与成人的行为变化有关。他说,成人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的日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产生不良行为。
  
  要做孩子的老师和心理医生,家长要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到要晋升考试时,还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经常发现孩子的困惑很多来自家长的行为,他们会十分困惑地问:为什么大人那么假”?为了减少孩子的这类困惑,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4.要帮助孩子学会交往。心理学对交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相互作用分析的理论,称作PAC分析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说起话来只是:“我个人想法是……”。“儿童”状态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而和高中生交往的理想状态是“成人刺激”和:成人反应“。这就是说我们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冷静点,都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相互尊重,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
  
  5.要教会孩子欣赏自己,悦纳自己。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我们常常发现,同一群人欣赏一副画,有的人赞不绝口,有的人却认为一钱不值。其原因只是人的看法、想法不同而已,这副画并没改变。我们人更是如此,同一个人,有的人会说你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如因别人一句褒贬之词,就把自己搞的情绪振荡不已,那么,你就会被情绪所驱使,就会陷入“情感的旋涡“。我们要做情感的主人。要以我们的榜样和对孩子的真切鼓舞,帮助他们在情绪上逐渐学会独立,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悠悠自得品味人生,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于不足有信心赶上,对自己的优势要敢于展现。要相信自己一定是个有价值的人,是个成功的人。
  
  6.要帮助孩子学会宣泄。当孩子有了不良情绪时,应该帮助他学会宣泄,或是让他到操场去跑一跑,或是放声唱一唱,或者与他信任的人谈一谈,这一切都必须让孩子明确宣泄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人选。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这个时代比他们的先辈生活的时代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这个时代又对他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他们不仅面临着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挑战,而且面临着自我心理能力的挑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要经的起竞争和挫折的考验。然而,许多高中学生却常常为一点小事而情绪低落,他们可以为自己的长相、为自己的成绩、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而苦恼,以至不能接受自己。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块迷雾,因为他们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家长朋友们,孩子心中有块迷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帮助他们拨开心灵迷雾,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