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钢理论重量表规格表:房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29:56
 
房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更是政治问题
         如果公布目标之前无视民意和舆论、公布的目标与中央的政策用意相左,公布目标之后给投机者更强烈的上涨暗示,那么,92.5%这一数字又有何意义?

  截至3月31日,全国657个城市(包括287个设区城市、370个县级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占92.5%。4月1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接连发表3篇评论,质疑部分城市公布的目标定得太高,原本以控制房价、扭转预期为目的的房价控制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反倒助长了“涨价”预期。

  人民日报4月1日评论:

  房价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人民日报4月1日刊登《房价调控莫走调》的时评文章,内容摘要如下:

  看来,在各地出台的房价调控目标中,北京不仅是“首降”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唯一言“降”的城市。

  按国务院要求,各城市必须合理确定好今年本地区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在一季度向社会公布。但截至3月31日撰写本文时,不仅仍有城市噤声不语,而已公布的那些房价控制目标让舆论一片哗然――普遍和当地GDP增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这两个标准挂钩,不少城市把房价控制目标设定在10%左右。还有一些城市目标模糊,解释弹性大。

  难怪有公众质问:这究竟是控制目标还是涨价目标?这样确定房价控制目标,合理吗?不要说房价上涨10%,就是跌个10%、20%,工薪阶层也还是买不起。为什么不少城市控制房价的目标,总是距国务院要求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那么遥远?

  目前,房价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中央下了最坚定的决心要把民众反映最强烈的房价上涨过快问题遏制住。

  新华社4月1日述评:

  已公布城市应继续听取意见,进行调整

  新华社4月1日下午发表的《楼市调控:别让政策成“对策”》的述评文章,内容摘要如下:

  2011年初“国8条”出台,在进一步强化保障房建设、“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限期出台房价控制目标,其背后的政策用意非常明显:通过量化的调控目标,明确责任、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扭转市场预期,从而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目前已经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100多个城市来看,除了北京明确提出“稳中有降”的调控目标之外,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各自的参照系下为2011年房价的继续上涨留下了“充足”的空间。原本以控制房价、扭转预期为目的的房价控制目标在具体的实践中反倒助长了“涨价”预期。不仅如此,在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只对部分区域限价,还有一些城市只对部分户型限价的措施,更是变相地消解了调控的力度,将执行中央政策变成了完成任务的“对策”。

  一季度已过,“限期”虽至,但房价调控的脚步并没有停止。无论是对于已经出台调控目标,还是调控目标尚未出台的城市,继续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自身实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已发布的房价控制目标进行反馈和调整,拿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房价控制目标依旧是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新华社4月1日快评:

  期待尽快启动问责程序,给公众一个解释

  新华社4月1日晚间发表《楼市调控问责贵在“动真格”》的快评,内容摘要如下:

  住房城乡建设部1日公布,截至3月31日,全国657个城市中已有608个城市公布了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这就意味着还有49个城市没能按期完成公布调控目标这一硬任务。按照“国八条”的要求,对未如期公布的,要视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由此看来,考验楼市调控问责是否“动真格”的时候到了。

  当前,正是楼市调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中央调控房地产的力度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另一方面,房价依然高企,现实与公众期待仍有相当距离。在这个关键节点,将问责落到实处,能进一步传递中央政府坚决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信息,同时也能让地方官员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调控举措,履行好保障民生的职责。楼市调控问责贵在“动真格”,因为它事关政府的威信和百姓的期待。

  49个城市为何没能按期公布调控目标,相关人员将承担什么责任,人们期待着,有关部门尽快启动问责程序,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