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号传输方式:一代篆刻大师乔大壮印集【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7:03:00
原文地址:一代篆刻大师乔大壮印集【珍藏】作者:水城新津书画

 


诸多的制印名家之中,我最推崇的是乔大壮。为了买到他的印集,我曾跑遍上海滩,最终在一家大书店的不起眼角落发现了他的印集。当时的幸福感,实难用语言来形容。

    乔大壮的印风低调内敛,却又博大精深。方寸之间流露出浓浓的儒雅古意,犹如一杯绝世好茶将人浸染,所透出的深厚的学养更似一座高峰,令人敬仰折服。然而他却并非高高在上,乔更像一位敦厚老者,通过这一方方印章,携子之手,助你拾级而上。
    乔的印作,也让人心生宁静,心绪平和,参悟人生。品读之时,犹如与乔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对话。乔的高风亮节与刚直不阿的文人气质都以熔铸于印中。印如其人,人印合一,散发着持久的人格魅力,完全不同于现代印坛的“后现代”作品,功利、张扬、肤浅而又浮躁,看得多了让人烦躁不安。相反,乔的印作能让人于纷扰的现实世界中静下心来,思索人生,拷问生命。
    乔的印也如画,布局疏密有致,精巧自然,互为呼应,用刀则劲辣老到,技巧纯熟,于方寸之间辗转腾挪,造化了一个大天地。
    纵观乔大壮的学识、艺品、人品,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奇才,只可惜印作尚未流传,乔已仙逝(自沉于苏州河),以至后人对乔知之甚少。

    乔大壮当时与齐白石并称“南乔北齐”。齐白石印汇解放后业已流传,乔大壮因早逝,印蛻晚出而流传不广。在乔大壮辞世61年后,我记录下这些文字,以表达对他的纪念。也期盼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位印坛奇才,他的印能流传更广。

 

                 

                    乔大壮(1892--1948)


--------------------------------------------------------------------------------

乔大壮简介:

    名曾劬,字大壮,号壮殹、波外翁。四川华阳(今成都)人。篆刻家,词人。精通诸子百家,有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对小学、金石碑刻也素有研究。篆刻无师自通,初宗皖、浙两派,30岁后学赵之谦、黄士陵,喜以大篆入印,刀法劲辣,印文融汇两周、秦、汉、金文于一体,布局疏密自然,充满灵气,印风明快,名重一时。乔曾劬学黄士陵而能挣脱樊篱,自立门户,是黟山派继开山鼻祖黄士陵后成就最高者。著有《波外楼诗》、《波外乐章》、《大壮印蜕》等。

    沙孟海在清末黄士陵、吴昌硕两大派之后,仅将乔大壮与齐白石两位印人列入其所著的《印学史》,足见其对乔大壮的推崇。
    1948年7月3日,乔大壮在旅馆留下遗书,独自来到江苏苏州阊门梅村桥下。时值子夜,风雨交加,桥边无人,他终“自沉于波涛之中”。次日,有人在河中发现这位篆刻名家的遗体,上悬一名片,书为“责任自负”,又用另纸书为:“速付火葬。”印家曾绍杰将乔大壮的自沉比作“阮醉屈沉”。然而乔大壮给人的第一印象,却不是阮籍、屈原般的狂士,他“身短、头大、长须稀疏、正襟危坐,论事不臧否人物,一派老辈风范”。

    但在刀石之间,却不难窥见乔大壮另一种真性情。正如印家所见,其印“如长枪大戟,钅舌锐挺拔,有豪雄之气”。乔也曾自言:“篆刻乃以字写意,最能表明艺人心迹。刀、石俱为硬物,宁折不弯,起刀驻刃之间,犹豫不得。”而乔大壮为人,也多有这种“宁折不弯”的“硬”气。
    与乔大壮交好的国画大师傅抱石,曾将乔画成一古装醉客,长袍飘逸,且歌且行,乔大壮笑道:“深得我心。”现今,乔大壮的印谱已成名家收藏精品,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这名“醉客”已渐行渐远,背影日益模糊。

 

一代大师乔大壮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