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一代大师,学习一代大师-孙维刚著作读书笔记(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41:04
   写给家长

 

第一节 想过一个问题没有?

为了孩子,忙坏了众多家长们,急坏了众多的家长们。为了孩子们,

众多的家长们操碎了心。

这是当今时代大多数家长的写录,我从心底钦佩他们——合格的爸

爸妈妈,真正的父亲母亲。

因为,不是还有这样的父母亲吗!给孩子找个高价的寄宿学校往里

一放,自己吃喝玩乐去了(当然,寄宿学校开办并不是为了这种需要,

广大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寄宿学校,一批一批地为国家培养出了优秀的

人才)。

不是也还有这样的父母吗!为了不值得的小事或自己本身作风的问

题,轻易地离异,甚至在抚养费的多少上早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的父(或

母)亲,给孩子的心灵,划破多深的伤痕。

但这样的父母,毕竟是少数。

然而,广大的父母辛辛苦苦操劳忙碌的结果,常常“几家欢乐几家

愁”。

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本人、家长、学校、教师、同学、朋友,甚

至邻居、住址等等。

家长的做法正确与否,高明与否,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决定家长的做法正确与否的关键是,自己想过没想过一个问题:

“我奔忙为了什么?”

“为他。”

“为他什么?”

“为他好。”

“他怎么就‘好’了,什么是他的‘好’?”

正是这个问题没想好,甚至想都没想过,才出现了一些难以满意甚

至事与愿违的结果。

有的家长想的只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

过上好生活。

为了这个目的,难以产生强大的动力,学习难以达到真正优秀。更

令人忧虑的是,它在深处,还是为“己”,为“私”的,发展不好,常

耿耿于自己生不逢时,机遇不济,终生郁闷。这样的人生幸福吗?更不

要说极个别的人身陷囹圄,今年以来,《检查日报》几乎每天都刊载一

篇百万元左右的蛀虫的案例,都是从私心、贪心开始的。

如果我们的后代都淡泊了对国家、人民的责任感,我们的社会还怎

么前进?

且不说在国内大量的先进人物,1995 年4 月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数

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即中国数学会60 周年年会时,我见到过著名的美籍

华人陈省身教授和丘成桐教授,除了卓著的学术造诣之外,我还强烈地

感受到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和责任感。

所以,做家长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好”吗?那么,就请

为祖国、为人民培养他们成材吧!

因而,必须把培养孩子高尚的思想品德,时时放在心上,时时放在

首位。

在本篇的开始我写道,语言难以形容我对我们班的家长们的感谢,

就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和我完全一致,紧密配合,才有了我们圆

满的成功。

我说我难以形容我对我们班的家长们的崇敬,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境

界,他们本身的崇高,使他们如此强烈地赞同这当前被不少人淡漠了的

然而确是金光大道的思想和观点。

二十多年来,到我家来求孙老师给孩子的学习点拨点拨的人,终年

络绎不绝。

我怎么点拨,第一次,我必定是讲,做品德高尚的人,做诚实、正

派、正直的人;做有远大理想的人,要为人民多做贡献;做有丰富感情

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我就是坚持这样讲。当我太忙时,我的妻子就代替我,她是医生,

但她能流畅地向来的家长和孩子讲这番道理。

结果,这些年来多少从我们家走出的孩子们,有高尚的追求了,为

别人着想了,摒弃了庸俗的东西,进步了,品德进步了,学习也优秀了,

和爸爸妈妈感情深了,??更不消说我们班的同学们了。

我想,再过若干年,他们将成为人民可信赖的人才,而同时将得到

自己幸福的人生和美满的家庭。

第二节 要学点儿辩证法

辩证法运用到生活中时,有这样一层意思,那就是什么事情都不要

走极端,不要绝对化。

1962 年10 月的一天,是我当老师后第1 次举行家长会,头天晚上带

领同学们打扫教室,布置会场,同学们很兴奋,八九点了,还不肯离去。

我当然也没赶上学校食堂的晚饭。

那时不同于今天,我骑车好远,才在东四五条口找到一个卖面包的

小铺,买了个面包坐在店里的凳子上吃。

这时走来一位中年人,是22 中的人,但我叫不上他的名字,因为我

刚来学校1 个月,他大概也不知道我姓什么,因为我们不在同一年级,

光我们年级就有14 个班,但他知道我是新来的老师和班主任,全体会上

新教师都站起来鞠过躬。

“老师,您好!”我向他鞠躬。

“别别别这样”他同样向我鞠躬,他为人极有修养,至今,我以他

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他是语文老师陈谟,已经谢世18 年了。

“您怎么到这么远的这儿来了,而且这么晚了。”

“准备明天的家长会了”。我回答

“来坐下来,我听听您明天的家长会怎么开?”陈老师从来乐施好

善。

我很欣赏我的计划,家长会一共只有2 个小时,全班50 人,每人能

分到2 分钟,我只能捡每个人主要的缺点和不足做说明,以期通过这次

家长会,每个同学哪怕克服一两个缺点,下一次再克服一两个缺点,不

出两年,不就都成为没有缺点的学生了吗!

“孙老师,我看您还不懂怎么当班主任,不会开家长会。”

这就是陈谟老师的为人,真挚,诚恳,决不假情假义。

“你应该讲每个同学的优点,特别对于差的同学、甚至是毛病很严

重的同学,更要在大会上讲他的好。您想想,那些家长会想,我都没有

发现他具有的优点,你老师都看到了,这样的老师还有什么信不过的地

方呢,这样,他就会完全听您的,还会要求孩子也听您的。”

往下的话,我猜他想说的是:

“更何况您一名年轻班主任(那年我23 岁),本来家长就不欢迎,

不信任。”

但陈老师没有说,这是他的又一特点,从不使任何人难为情。

我倒一下子想了许多,特别是刚才,为什么一些平常很闹、甚至作

风品德上不太理想的学生,很晚了还不走,干这干那的,对我欲言又止,

是不是担心我告他们的状?他们闹的时候什么都忘记了,今天突然害怕

了,明天爸爸或妈妈要来了。

回到宿舍,用了4 个小时,我回忆,回忆,回忆,给每个同学写出

了“好人好事”。

第二天开会当时,我就感到气氛的融和热烈。一位空军司令部的首

长,连声称呼我为“孙主任”,? .

星期一到校,班上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人不是值日生,也来扫地擦

桌子,? .

以后开家长会,我就有了经验了。

可是班上的纪律一直不太好,很长时间,不见起色,个别同学,积

弊难返,愈演愈烈了。

我只得请家长一起来研究怎么帮助教育。

家长听我一讲惊诧莫名。因为,他从未听说他的孩子很闹,今天才

知道,他的孩子的纪律,从开学就没好过,既然如此,你班主任家长会

上怎么还净表扬他?

我表扬的,是他积极扫地(实际上是要开家长会前,突然积极起来

了),我没说他纪律好。

但我的确没把他纪律不好告诉家长。倒不是使我陷于被动的问题,

而是耽搁了让家长了解情况后配合老师进行教育的时间。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一刀切地只讲学生优点不谈缺点

错误的做法。是离开了辩证法。

我讲这个真实的故事的目的,是想说明遵循辩证法的重要性。

如果遵循辩证法,应该怎么做?

应该实事求是,优点要讲,缺点也不要隐瞒,可以有所侧重,这要

从具体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

一般地,以鼓励为主,使他用自己的优美追求和信心,克服自己的

缺点,特别对于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对于一个自满的孩子,则宜以恰

当的方式,使之猛醒。

有两种家长的做法,都是不宜的。

之一,认为小树长大,不修剪不行(这是对的),一见到孩子的缺

点就立即劈头盖脑地批评。

为什么不宜呢?除非您孩子的修养已非常之高、否则,以他的水平,

理解不了您良苦用心,这样就产生了隔阂。

当然,解决这个问题,最能也最应该起作用的,是班主任,班主任

可以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批评帮助。初中阶段,我的工作为一项内容即

是如此,形成了学生和家长一条心,没有隔阂,那么,学生、家长、教

师更同心同德了。

之二,处处将就孩子,迎合孩子,不正视他们的缺点,总是好话哄

孩子。

这样,会使孩子听不得批评,成为在学校老师碰不得的学生,这样

的学生多出于这种家长的呵护下。

家长对待孩子,一系列的事情上,如果走了极端,都不会有好的效

果。__

第三节 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把孩子教育好,家长有一件最有威力的武器——身教重于言教。以

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

我们要求孩子诚实。可是当有人找上门来时,爸爸让家人说自己不

在家。请想想,当您再要求孩子不说瞎话时,孩子心里是什么滋味?且

别说更严重的虚假行为了。

心目中的第一偶像争吵时恶语相向,饭后茶一杯烟一根仰在沙发上

看品格不高的连续剧,这如何能激励孩子具有善良、刻苦的品德???

我发现我们班许多学生的善良、诚恳、助人的美德,简直是从他们

父母身上翻拍出来的,在孩子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长的影子。

当然这不是说,一切都是天生的,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优秀的教育

是关键。

而优秀的教育的第一要点是:家长不断完善自己高尚的品德。

第四节 更具体些的问题

一、家长和孩子的位置怎么摆?

我这里所说的位置,是指在孩子的进步成长、学习、生活这个领域。

家长一定要明白,在这些领域,孩子是主人。家长包办,效果不会

好。

有的家长,时时催孩子,“怎么还不抓紧!”但学进去,要靠他内

心升起愿望,否则,他坐在桌前,心无所动,那复杂的知识怎会往心里

去?

他如何才能心为所动?

本书前面反复阐述了,一靠胸中远大的理想,产生强大的力;二靠

先进的学习方法,总是让知识在系统中,时时站在哲理的高度,而兴趣

盎然,魅力无限。

这些都请家长再次阅读本书。

有的家长说,我这孩子比较懒,需要我督促。殊不知,改“懒”,

同样要靠心底升起愿望。在学习方面改“懒”的良药,仍是以上两剂。

对一些修养较低的孩子,反复地督促,不会使他理解家长的好心,

反嫌父母啰嗦。

幼时畏惧家长的威严,尚勉强而为之;年龄大些,胆子大了,就会

动辄顶撞,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家长应当怎么做才好呢?

还记得本书前面引用过的那则希腊神话吗?

相传古代一位英雄,身高力大,大地是他的母亲,如果战斗中力渐

不支的时候,就跳下马来俯到地上,从母亲的胸怀汲取力量,然后翻身

上马,把敌人打得望风而逃??

孩子在人生进步的道路上战斗,家长应该做他的大地母亲,在源源

不断注给孩子的力量里,还应包括时时使他清醒,看清方向,改正缺点。

二、家长和老师怎么相处?

这件事关系重大。

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是两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家长,

可以说是左右膀臂。

任何一方(指老师和老师)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对另一方的轻蔑,甚

至恶语相加,都是最愚蠢的,等于只剩下一条臂膀如果双方都这么做,

那么,教育的孩子所依赖的左右两臂就都伤了。

我所幸的是,我们班的家长们都理解我,在孩子面前,总讲孙老师

的正确(其实我绝不总是正确),使孩子们得益了,更加深了他们对我

的信赖;而我多是正确的,因为我真诚地爱他们。

三、不要做“九斤老太”

有些家长,总愿意对孩子说,我当初如何如何,哪像你现在??

这样说,本身倒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您当年的“如何”是什么?

在我听到的这种说法中,有两个说法是不相宜的。

其一,“我当年,成天地‘玩’,功课也学好了,哪像你们(指孩

子)似的,成天价念啊、念啊地??”

我认为,如果陷入题海,熬至夜深,我反对;如果捧着书,死记硬

_背,我也反对。这在本书中已反复强调。

您当年成天地“玩”,就应当提倡?您果真成天地“玩”,而功课

学得呱呱叫,则必有在今天看来也仍是极其优秀的方法,那么就请向孩

子一一道来;但只字也说不出来,依我看,大概学得平平常常吧。而那

时,功课比今天简单得多,有何值得在孩子面前夸来夸去,使得孩子要

么无所措手足,要么反感。

其二,说:“我当年父母都不管我,我今天不是挺好吗!孩子不用

管,由他自己去吧,将来自然会好的。”

对于这个说法,我奇怪的是,这样一种显然是歪理的说法,竟从不

止一人的口中传到我的耳中。

其中有一位是我的学生的哥哥,几年后怎么样,为他认为遗传基因

好当然会自然成才的儿子,着透了急,操碎了心。

至于持第一个说法的人,多是60 年代前后的大学生。的确是,他们

当年也考上了大学,我也是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不但功课简单,

大学也好考,特别是1958 年以后在高考招生受极左阶级路线影响时,我

们的同学中不乏那种功课学得糊里糊涂地考上了大学的人,到了大学,

更学得糊糊涂涂,且不要还以此为骄傲,误导您的孩子了。

不要说60 年代,就是80 年前后,我的一位好友的女儿吴岩同学,

1977 年高考落榜了,这时,我承担起对她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四

科的全面辅导,第二年,她考取了今天的首都医科大学,可是1997 年高

考的化学试卷,我本人也答不了满分,语文更是如此,因为,时代前进

了!

坚持辩证法,应该深入下去,认真探讨,过去哪些是好的,仍应借

鉴,哪些时过境迁了,应予放弃;今天的哪些做法存在问题,应该怎样

改进,这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去做“九斤老太”。

如果您的孩子,每天从清早到夜深,不堪重负,效果却不大,那么,

应当坐到孩子的身边,和他一起仔细地了解每天那么重的负担是从哪里

来的?是某些科的作业量的确太大;还是孩子学习方法比较落后,总是

死记硬背。一道题目,本应该3 分钟做出来,他却需要13 分钟还想不出,

这样下去,当然越来越困难;或者是因为孩子学习时,人在心不在??

情况弄清楚了,就应该向老师反映,争取老师的帮助。

特别是,如果的确是某些科目留作业过多,受影响受损失的,就不

止我们一家,那么,更应请班主任老师来协调,或者直接向该科目的老

师反映情况。

如果属于我们孩子学习不得法,对别人并不重的作业量,对我们却

气喘吁吁,那么,一方面请老师允许我们的孩子少做一些题目,另一方

面赶紧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在一段缓冲和调整之后,快些赶上去,恢复

正常。我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反复阅读本书全书,对改变孩子的状

况,一定有帮助。

如果是因为孩子分心了,例如,迷恋比较庸俗的流行歌曲,或迷恋

电子游戏,或过分狂热的足球迷? .那么,更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帮他

明白道理,认清进步的方向,并得到父母宽厚胸怀的支持,得到力量,

摆正船头,从漩涡中简直地划向宽畅的航道。

而不应该,始则放任自流,问题成堆了,则只知喋喋不休地“九斤__

老太”式的指责,不拿出切实的办法来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只会增加孩

子的焦急和痛苦。我想,这才是家长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顺便提一句,我们班进入高考总复习后,我只选用江西南昌乐化高

中编选的一些练习题中的一部分进行讨论,没让同学们买各种练习册,

到处弄题来机械地重复练习只能加重负担,如果您是老大学生,那么您

应该坐下来,应该有这个能力,一篇一篇地整理一下孩子的作业,看看

是否有许多是重复地机械练习,如果有,就诚恳地向老师提出建议??

四、要不要请“家教”?

我的意思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

什么实际呢?首先是您的孩子的状况的实际,和“家教”的责任心

及水平的实际。

近十几年来,我几乎天天在当“不是家教”的“家教”。

说它是“家教”,本书前面说过,络绎不断的朋友请我给他们的孩

子指导,说它“不是家教”,因为我绝对不取任何报酬。

晚上或节假日的这些事情,是很累心的,因为我要通过几句话几个

问题下来,判断他的症结所在,对症施治。

我了解,许多“家教”也是这样做的。

从“家教”的实际这个意义上,这样的“家教”可以请。

但我也知道,有的“家教”由于水平的原因只是给学生把课上内容

重复一遍,或拿几道题讲讲,而且没讲出本书前面“一题多解、多解归

一、多题归一”及“有所发现、更知其然”的高度,甚至有的“家教”

一次辅导几名孩子,拿几道题让他们做,过一会儿,讲讲怎么做(这当

然不会有针对性了),这种情况的“家教”,作用就小了。

下面讲学生的“实际”。

一般说来,每天的课堂上,是孩子的黄金时间,如果课堂上不学好

功课,产生了依赖性,专等晚上或节假日的“家教”,这岂非本末倒置?

把黄金时光丢掉了,同时又把晚上或节假日应该进一步学习的时间挤掉

了,里外里,这不是双倍的损失吗!而且,一星期好几堂某门课的内容,

挤在每周一次的2 小时去学,效果无论如何比不上本应有的而且是分散

开的五六节课。

所以,一般情况下,放松了课堂上而靠“家教”,是不明智的,这

还没算上“依赖性”本身的深远危害。

但是,下列情况例外:

1.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因为基础的原因或智力状况的原因,差距很

大,课上真正地做着努力,仍跟不上;

2.孩子智力素质好,就他的老师的要求,已很完善,但老师本人的

观点、水平有一定局限;

3.找一位水平甚高(当然首先是责任心)的“家教”。

这时,请“家教”益大于弊,其益之一是,通过一段“家教”后,

可以不必再请“家教”了。

有一种情况,一定不忙于请“家教”,那就是,孩子学习不好,是

分心的原因,诸如没有远大理想,或迷恋流行歌曲中庸俗者,或迷恋电

子游戏;或早恋等等,这时,应该是家长当好“大地母亲”,环绕孩子,

和他们促膝谈心,帮助他及早觉悟。

总的来说,在请“家教”这件事上,还是要运用“辩证法”为好。

五、家务劳动及花钱

1990 年6 月25 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一篇5000 字的文章,

标题是“一切为了培养人”,副题是“记特级教师孙维刚”。

文中有一小段:

“??我们(指记者)旁听了孙老师给他们班的学生的第一堂数学

课(是我到小学去讲课),课后,孙老师用自己的钱,给每个学生送了

一本书,留的3 道作业题是:回家向爸爸、妈妈说,今后,我吃饭的碗、

筷,我自己刷;咱家的土我去倒;我的手绢我自己洗??”

这就是我的观点。

近些年,不少家第为了怕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什么活儿都不让孩

子干,我认识一位女大学生,20 多岁了,米饭都不会做。

这不明智。

1.做家务,会耽误他(她)多少时间?思想的问题不解决好,您给

他(她)省下再多的时间,在他(她)那里,也会漫不经心地打了“水

漂儿”;

2.做家务的确会用去一些时间,这会使他(她)深切体验时间的珍

贵;

3.劳动有助于善良,有助于形成高尚品德和善良感情;

4.什么都不干而造成什么都不会干,将给予他日后的人生和家庭带

来什么呢?

5.亲自干繁琐的日复一日的家务,才知父母的不易,更知爱父母,

心疼父母。

我们班陈帆同学的妈妈是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和班主任,责任心很

强,工作单位离家较远,陈帆同学的爸爸在单位里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

也比较忙。陈帆同学上高三时,他妈妈教的班也上高三,每天晚上陈帆

同学的妈妈回到家里,一进门,陈帆同学就端上刚刚炒好的三菜一汤。

耽误学习了吗?

陈帆同学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线53 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建筑

系。入校后,被选为班长。

当然,上高三后,对于一些时间吃紧的学生,而且已经通过多年的

家务劳动建立了正确思想的同学,父母不妨减少或让他(她)不做家务。

给孩子买什么样的衣服?给孩子多少零花钱?

有些家长生怕委屈了孩子,或是怕孩子在同学们间被瞧不起,自己

省吃俭用也要妆扮孩子,让孩子手头“活分”,有充裕的钱。

这种做法,我戏之为,“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来孩子有理想、有追求,专心致志一心学习,今天穿上了一条高

档上衣,大街上人们要多瞧上两眼吧,真美,那么,他(她)不会不感

觉出来的,这时,就要往下看看了,裤子不般配,怎么办?裤子也要换

好的,这时,脚上的鞋又显土气了??

存在决定意识呀,何况对一个孩子呢,久而久之,中国有句古话:

玩物丧志。当然未必个个这么严重,但至少要分心吧。

给多少零花钱,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她)大手大脚地惯了,他(她)

哪知道这是爸妈辛勤劳动的血汗呢,哪知心疼父母呢?

而且养成习惯,他(她)将来的家庭怎么过日子?我在一则报道上

读到,比尔·盖茨停车也要仔细观察,宁肯费点事,也找一个便宜些的

停车位。

在这些方面,我们班的家长、同学和我的观点一致。奚伯逊同学在

中国科技大学,远离北京父母,每个月连伙食费及书、本等一切费用在

内,还不到300 元,家长们有时同我谈起,我们班每个同学上大学后,

在花钱上,都是很节省的。

这个问题上,也是我们成功因素中的一个,它和我们总的理想、追

求,是顺理成章融为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