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好日子电视剧全集:“发死人财”何以竟有挡不住的感觉? - 新华博客 - News 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2:18
“发死人财”何以竟有挡不住的感觉?

“几乎每个工种都有‘利是’收,一天至少几百元。整个行业都这样,(吃回扣)不能避免,我不相信其他人不这样做。”“谁被抓谁不被抓,看他运气怎么样。”“领导带人来,让你要他的货,你不敢不要。”“物价局规定利润率是50%至100%,但实际上并不止,可以达到150%”“每一个工种都有机会(收利是),化妆工、火化工的机会最多。”“谁当这个殡仪馆长(都发死人财),都差不多。”这是记者在广东省女子监狱,见到已经55岁,头发花白的广州市花都区殡仪馆原馆长黄燕玲时,她对记者的直言。(源于2011,3,30“南方日报”《原馆长曝殡葬业潜规则:每个工种都有红包收》)

 

正如黄燕玲所说,她是一个连初中学历都没有的人,所以她才能如此直言。而这个直言,则彻底拉开了殡葬行业“白事”道道收“红包”,整个殡葬行业“大发死人财”的黑幕。而且让人有一种整个行业中人,都有“挡不住的感觉”之势。人们不竟要问,这是为什么?

一、“厚葬薄养”日甚。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厚葬是在“做给活人看”,而这样的事司空见惯。就在我们的身边,许许多多为人子女的人,平时从不孝敬老人,甚至在他(她)们即将离开人世之时,也冷酷得令人无法相信,不敢目睹。但一当老人去世了,他们就一个个成了孝子贤孙,成了天下最孝之人。可以说,这应该是殡葬之风混乱不堪的源起之一。

二、大肆铺排成风。用我们家乡的话来说,那叫做“轰丧事”。其意是说,丧事是非搞得轰轰烈烈不可的。与这样的轰轰烈烈同时发生的是,到了这样的时候,许多亲朋好友、同事学生会前来送礼。而既然那么多人来送礼,就有一个面子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想的,并不是对死者的尊重,而是想如果不搞成一个体体面面的样子,何以面对众人?这其中也应该是“厚葬薄养”的一个连锁反应。

三、行业利润惊人。与“厚葬薄养”连着的,是因为随着火花的推行,丧葬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在那些殡葬公司,什么殡葬用品都有。随之而来的是,价格越来越高。正如那个在监的黄燕玲说,其利润可以达到150%,而据我所碰到的,何止如此。去年我母亲去世,一个初丧所支出的,就超过一万五千元钱。而我们当时已属十分低调,并没有像一般人家那样三天三夜大轰大闹,只不过做了一个比常规还低调的仪式。

四、竞争日趋激烈。正因为利润惊人,所以从事殡葬行业的人越来越多。公众应有记忆,前段时间有一则报道,光一个合肥,就有200多家殡仪公司,甚至为了做成这样的业务,竟在医院里等着老人去世。而殡葬公司是与殡仪馆直接发生关系的,所以必须攻下殡仪馆这一道关。在这样的竞争中,除了关系,当然是谁送得多谁得手。这样的事,难道还须细想。

五、家属求吉心理。到了将老人送到殡仪馆后,为了“烧得透一点”,为了让人家“生活做得体面一点”,为了时间快一点,为了告别厅订得好一点,为了化妆做得漂亮一点,哪一道关不得打点?即使是人家殡仪馆不让打点,家属也不会罢休。那种出了钱事才会干得漂亮的心理,哪一位家属没有?你让他们不收钱,根本就没得商量。

六、管理名存实亡。正如黄燕玲所说,“政策规定得严,但管理基本没那么严。物价局规定了几项的收费,但很多项都没有规定。”有规定的都不管,没规定的更没人管,怎么可能不乱?所以,“几乎每个工种都有‘利是’收,一天至少几百元”这样的情况才会发生。

 

有人可能会问,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在干吗?黄燕玲那句“民政局有时搞活动,也去殡仪馆拿钱”的话,已经一语道破天机。因为吃的是“一锅里的饭”,脸熟了下不了手。而用我们家乡那句“托老鼠管船”的话来说,可能就更经典。谁能保证,民政行政机关的头儿,就没有在这里大发其财?家乡的一个民政局长,就是裁在这里的,应该是一个佐证。而连民政行政机关都那样,其它管理部门还会出“撒手锏”吗?你能保证,“父亲”不护着“儿子”?不在那里为“儿子”,也为自己通融关系?

真不知道,这种“挡不住的感觉”,何时、怎么样才能消失?真不知道,人要到什么时候、怎么样才能“死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