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胆川贝枇杷液图片: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02:22

心理的失衡

本来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标准的好学生,听话、成绩好。但他妈妈却不这么认为,一回到家他就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不满,常常歇斯底里地发脾气,和平常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因为母亲的高要求,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外人面前,他可以如母亲要求的那样表现良好,但在独自面对母亲时,却将敌对情绪表现了出来。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他总是担心、焦虑,害怕同学看不起自己,害怕家长、老师责怪,担心到睡不着觉、吃不好饭,甚至想就此不再踏进学校。在确诊他患的是抑郁症后,医生给他配了药,结果他趁家长没留意,把所有的药都吃了,险些酿出大祸,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抑郁症状。

回归的站台

不少来中国的外国人纳闷:"为什么中国孩子的笑容不如外国孩子的多?"有专家认为这与我国儿童抑郁情绪日益增加有关。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一位儿童心理专家透露,以前他们在临床上遇见的抑郁症孩子和多动症孩子是二八开,现在则是各占一半了,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增加了三成多,而且情况还在恶化。

现在一些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就做好了种种计划,对孩子提出太多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表现突出,这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使许多小孩有心事不告诉父母。他们可能年纪太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或是对大人不信任,不把心事向他们倾吐。

期望有时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承受不了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消极、一蹶不振。因此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同时不要把评价方式过分地放在分数上,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来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批评过多,总是指责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恐吓打骂孩子,或者在别处生了气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缺乏自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孤僻,还会养成孩子强烈的对立心理:出现任性倔强、粗暴无礼、不跟家长说真心话、撒谎等毛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当然,当孩子做了错事时,不批评也是不对的,这对孩子优良品质的形成十分有害,批评对孩子认识和改正错误非常必要,有利于孩子判明是非,校正行为,关键是找到恰当的平衡的办法。

我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很深的道理,可惜常常不被人们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太大了,有些事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所以最好不要拿孩子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学得来的,所以最好别和他们去比。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出自于内心,让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你自己孩子的作法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尽心了,切不可一味地苛求他们。

很多家长只要孩子聪明、成绩好就行,其他什么也不管,因而忙于带孩子奔波于音乐班、英语班、钢琴班之间,让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甚至隔绝了孩子与同龄小伙伴之间的玩耍,阻碍了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

其实,孩子在与同伴游戏中学会了如何与别人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爱别人、谦让、解决人际矛盾技巧,如何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言行,恰当地表达情绪,为孩子步入成人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孩子天性中有好奇、冒险、活动的要求,家长应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激发他们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这会成为他们自觉学习知识的原始动力。

心灵绿处方

给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可以的,但你在给孩子期望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你给孩子的期望宜在他努力的能力范围内,即不宜高出他的能力太多,也不能低于他的能力。譬如:孩子的智商110,你可以给他120到130的作业,让他接受挑战,建立他对自我的信心;倘若只给他智商90的工作,他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2.对于高难度的工作,你可以视孩子的能力,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完成不妨给他一点儿间歇性的鼓励。

3.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不雅的有损他自尊心的标签,因为这可能会对他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4.不要因为你过高的期望造成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会造成孩子的焦虑与挫折,甚至泯灭他原有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