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妖怪性格分析: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书法精品】赵孟頫夫人 管道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36:41

管道升

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管道升  与婶婶书帖

 

 

 

 

 

 

 

 

管道升  与中峰帖


    《秋深帖》,元,管道昇书,纸本,册页,纵26.9cm,横53.3cm,行书,18行。
    释文:
  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本幅上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4方。
  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实为赵孟頫所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活,畅朗劲健。赵氏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后忙又改过,现在还可以看出涂改之迹。
    此帖未见有著录。
《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昇的口吻写道:“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瑶姬,华亭人(今上海青浦人)【又说为德清茅山(今莫干山镇茅山村)人】,元代著名的女性书法家、画家、诗词创作家。自幼聪慧,能诗善画,嫁赵孟頫,元延祐四年(1317)册封魏国夫人。
  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于书画以自遣。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首,劝其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延祐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四月二十五日从大都(今北京)出发,五月十日至山东临清,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管道升病逝于舟中,葬东衡里戏台山(今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三年后,赵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擅画墨竹梅兰,笔意清绝。又工山水、佛像、诗文书法。其书牍行楷,风格与赵孟頫相似。曾手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手书《金刚经》等数十卷,遍赠名山名僧。著《墨竹谱》1卷。传世作品有《水竹图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秋深帖》、《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等。诗文不俗,曾作《观世音菩萨传略》。
  元仁宗尝命书《千字文》,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子赵雍的三段书法合装一卷轴,藏之秘书监,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亦奇事也。”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兼工山水、佛像。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侬词》,据说赵孟頫50岁时想效仿当时的名士纳妾,又不好意思告诉老婆,老婆知道了,写下这首词,而赵孟頫在看了《我侬词》之后,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动了,从此再没有提过纳妾之事。《我侬词》全文如下:“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
  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秋深帖》整篇文字断句、起笔不拘一格,结构错落有致,研读观赏之下,每一处的起笔、停顿、运势,都有其章法,却又化章法于无形,体现出书法家的艺术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关心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至于《代管道升札》(或称《深秋贴》)中的题名问题,是由于丈夫意识写的兴致勃勃,不小心题了自己的名字上去,因为这通手札写的太漂亮了,自己也不舍得毁弃,便在名字上略作涂改,原文题字为赵孟頫的字——子昂,修改为道升(升在手札上为繁体字升)。
管道升_宋/元_林泉高致_轴_160×97CM.jpg管道升(款)_竹窝图_立轴_设色绢本_96.3×38CM.jpg 管道升_翠竹鸣雀图_立轴_设色绢本_39×107CM.jpg 管道升_竹石灵芝图_立轴_设色纸本_122×25CM.jpg管道升_山水_镜心_设色绢本_97×42CM.jpg 管道升(传)_竹石图_立轴_水墨纸本_62×28CM.jpg  管道升_竹石_册页(6开)_水墨纸本_33×29.5CM_1298年.jpg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书法精品】赵孟頫夫人 管道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道德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书法精品】明.文徵明《醉翁亭記》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尺牍初探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大全[1]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大全[2]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元-赵孟頫书法大全[3]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大全[4]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大全[5]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书法 兰亭序 五种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行书法【前后赤壁赋】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行楷书《止斋记》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 洛神赋册(延祐六年) 行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 长春道院记 楷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 与山巨源绝交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临皇象《急就章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行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次韵潜诗》行书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行书·《万寿曲》·卷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文徵明 山水画作品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文征明《虎丘即事》诗册 张子林书法 收藏 元朝 明]文徵明行書《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