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情歌口琴演奏:《南方周末》“‘红二代’的两会态度”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7:04:19
《南方周末》“‘红二代’的两会态度”有感

 

“红二代”是中国政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正如“富二代”是中国经济领域特别的现象一样。因其独特,两会召开期间,《南方周末》专门刊发了记者刘俊发自北京的两会特别报道——“红二代”的两会态度,告诉人们“红二代”代表与委员他们的所思、所想。

现在人们所说的“红二代”,其实是一个泛称,其中既有第二代,如朱德的儿子朱和平、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李先念的女儿李小林、曾山的女儿曾海生、李鹏的女儿李晓林等,这部分是“红二代”的主体,也有如军阶已为少将的毛泽东之孙毛新宇,严格地说属于“红三代”,这部分由于年龄关系目前人数不多。当然,第二代还是第三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革命元老的后代。“红二代”受到关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红一代”留给人们的那些记忆。

应该说,《南方周末》这个特别报道是有意义的。“红二代”已经是执掌上层政权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态度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的态度,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政治走向,对这个群体有所了解是必要的。两会上,“红二代”都表明了一些什么态度呢?概言之,“红二代”的态度离不开一个“红”字。他们的议案、提案,有的是要“续写父辈遗志”,有的是要“发言革命传统”,有的是要加强“红色教育”。这些,是可以告慰他们已经故去的先辈们,或令他们尚健在的父辈们宽慰的。

近年,一些地方中小学课本删除了《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等“红色经典”,对此,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愤怒地表示,“这是对革命先辈的背叛。”虽然列宁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朱德的扁担》、《狼牙山五壮士》并不能代表全部的“过去”。如果说教科书缺了朱德的扁担,缺了狼牙山五壮士,就是背叛了革命先辈,那么,减去一篇鲁迅的文章,是不是就背叛了鲁迅,减去诗经中的某一首诗歌、史记中的某一个故事,是不是就是背叛了国学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呢?真的是那样,也就没有人敢对教材进行任何的改革了。编著教材和出版圣经不一样,编圣经,旧约、新约怎么说就是怎么说,不能改动,否则耶稣、教会、教徒都会不答应。教材因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增加、删减一些内容是很正常的,永远固化,一成不变,世世代代都读同样的课文,反倒是不正常。一本语文书就那一两百页,而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典籍、名著灿若繁星,伟人、英烈不计其数,就是“轮流坐庄”,每若干年调整拿下一些内容,再补充新添一些文字,我不觉得是“天要塌下来”的事。拿掉了朱德的“扁担”,并不等于否认朱德的丰功伟绩,朱德的丰功伟绩也不是体现在那根扁担上,同样地,教材里没有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也不等于否认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教材里没有,党史、军史依然会记录在册。

对于当前的“唱红”问题,贺捷生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红歌应该唱遍全中国。”而几乎所有的“红二代”均力挺“唱红”,不少人认为重庆唱红的做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华国锋的女儿苏玲就说,“(唱红歌)至少搞得当地国泰民安,有什么不好?”重庆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是不是真的“国泰民安”了,或者已经出现的国泰民安局面是不是“唱红”唱出来的,还缺乏科学的论证。不过,就算论证的结果不能支持苏玲的结论,我认为也没有关系,“红二代”们对于红歌的深厚感情应予理解。红歌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而他们的父辈就属于那个时代。我始终认为,红歌唱还是不唱,高唱还是“低唱”,全看老百姓自己的态度,愿意唱就唱,不想唱也不必去动员,更不要劳民伤财地去“组织”。前些年人们到歌厅唱卡拉OK,曲库里有革命歌曲(红歌)、校园歌曲、爱情歌曲,当时没有人号召,许多人点的就是红歌。然而无论点什么歌,革命歌曲或校园歌曲或爱情歌曲,都只是娱乐,而娱乐与歌是红的是绿的并没有关系。再者,人民群众知道“好歹”, 他们自有鉴别和欣赏的能力,也从来不会拒绝好的音乐,而一首歌曲是好是歹,并不取决于颜色,总不能说,红歌之类的革命歌曲就是好歌,校园歌曲、爱情歌曲等“绿歌”就不是好的歌曲吧?以颜色论是非,论好坏,岂不是又退回到文革那个年代了?

还是围绕红色这一主题。朱和平认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如果不进行红色(传统)教育,大家就可能会对共产党的执政产生疑问。”这个说法很成问题,逻辑上是混乱的。权力的确认,或者说权力具不具备正当性,不是靠教育。人们对一个政党执政有没有疑问,有多大程度的疑问,取决于这个政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而不取决对人民讲了些什么。共产党执政的正义性和正当性的论证,靠的是实际行动,而不是靠口头或文字上的宣传教育。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需要教育,但就中国的现实而言,重要的并不是红色传统教育,教育的当务之急,仍然是“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科学。两位“先生”被陈独秀等人请出来近一个世纪了,但至今中国与先进、发达得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民主不要说了,成绩世人尽知。至于科学,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际运用,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可有多少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建树,又有多少在世界排得上名次的科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