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黑社会老大排名:也谈“人不知而不愠”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13:19
人不知而不愠”出自《论语》卷一的第一段,原文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其实是一段非常直白的古文,之所以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最主要的原因是《论语》收录这段话时,没有给出相关的背景资料,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许多人本着六经注我的目的,借这段话肆意发挥。
      如果我们只是把这段话当作一般的古文,然后客观地来解读这段话,那就不会生出那么多的异见来。因为,孔子的这段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当清楚,即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学有所成之后,遇到各种境遇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境。
      这段话里,孔子提到了学有所成之后的三种境遇。一是时习之,二是有朋来,三是人不知。
      其中,“时习之”是最好的境遇,孔子建议的心态是“说(悦)”;其次是“有朋来”,孔子建议的心态是“乐”;最糟糕的是“人不知”,孔子建议的心态是“不愠”。
     那么,“时习之”在当时为什么是最好的境遇呢?这得先弄清当时的相关状况。
     在周朝,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来分,当时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封地、有爵位的贵族,这一类人才有资格称为“人”。第二类是没有封地但有最低爵位(士)或既无封地也没有爵位的没落或流亡贵族(如孔子)的人,这类人不能称为人,只能称为国人或庶民。第三类则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人,这类人在当时连“人”这个称呼都不能用,只能称之为“民”。当然,如果粗略地分,周朝时的人只有“人”和“民”两类,第一类人就是标准的“人”,而第二类则统称为“民”(士、农、工、商)。
      孔子及其绝大部分的学生就是属于当时的第二类人。所以,他们为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有所成之后,能为“人”效力,以换取自己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因此,学有所成之后,能够及时被“人”录用,成为“劳心者”,这是孔子及其绝大部分学生的美好愿望,这样的愿望能够实现,当然是“说(悦)”了。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真实意思。这就象好今天的大学生、硕士、博士、博士后毕业之后能及时找到工作一样,的确是一件令自己欣喜的事情。
     但是,在当时这种愿望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这从孔子周游列国,自己上门推销自己都没有“人”聘用,最后落得“累累如丧家之犬”就可见一般。在这种待业状态下,孔子及其学生只能退而求次,那就是希望有人能理解并认可他们所学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可望有“人”能聘用他们的。这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实意思。
     而最糟糕的情况是,自己学有所成之后,既没有“人”及时聘用自己,也没有“人”能理解、认可、赏识自己之所学(如颜回的遭遇),这样一来就很可能没有出头之日了。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教导自己的学生,同时也是安慰自己,要努力做到“不愠”——不怨恨他“人”,这就是“人不知而不愠”的真实意思。
也谈“人不知而不愠”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也谈“人不知而不愠”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2 儒家学说中的“礼”和“仁”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什么方面的内容? 孔子儒学不是中华国学 也谈国学与国学大师 [儒学联合论坛]之净玄篇 相晓冬:国学为何迟迟“复而不活”? “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儒学联合论坛] 李学勤:国学的主流是儒学 儒学的核心是经学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原意是什么?? 也谈“不折腾” 略谈儒学之真谛 也谈国学大师及中国社会的“郭沫若现象” 不知道的常识 -- 99%的人不知道的 国学·儒学·儒教——尊孔批孔斗争中必须搞清楚的几个概念 中国言论 - 经典语录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清明与"断魂"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心学大师 王守仁 - 国学大道场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四川龙江国学书院-梅丹理(Denis Mair):老子所谈“负阴而抱阳” 揭开毛泽东三到故宫而不入内之谜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忠王"李秀成忠吗? - 煮酒论史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隋代的清商乐 - 煮酒论史 - 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论坛 一元一国学网 也谈“情深不寿,慧极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