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奶茶培训多少钱:如何有效学习?(培训篇)--也谈个人知识管理(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1:40:06



现代人都很好学!一方面是工作、生活所迫,因为这个世界,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另一方面,现在各种培训、交流活动非常频繁。参加培训,还可以获得人际关系,让不少朋友们乐此不疲。

关于培训,培训界流行:培训时激动、回家路上感动,回到家一动不动。这让我们这些培训师很汗颜。所以,我这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运用“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的流程,在诊断和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量身定做课程。

同时,作为培训师,我们更需要不断充电。那么如何才能在参加各种培训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为自己所用呢?

 

1、  重点运用:培训效果强化的5-3-1原则

 

无论再精彩的课程,若培训后不去运用,几周后,学员们就会将内容忘记得差不多了。

我的培训,都要求学员运用 5-3-1原则去强化培训效果。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

 

去年培训师沙龙3周年庆结束后,我的5-3-1作业是:如何运用换框法 给自己力量?

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137324055.html ,我按计划,在一个月内,每三天分享一篇“换框法”运用的博文(详见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entry/5813420/#entry)。

我们常说:一个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我在一个月时间内,不断运用,不但转换了自己的思路,还在大量的运用中,将“换框法”内化了。

 

今年11.13-14的培训师沙龙4周年庆结束后,我也按照5-3-1原则,从其他3位分享嘉宾的主题中,选择了臧老师的“视觉词汇积累”作为行动,并制定了行动详细方案。同时,用论坛发贴和博文分享的方式,请大家督促我的“每天一词”行动(请点击:视觉词汇积累—5-3-1原则运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0nkvq.html)。

 

我们也要求所有参加的老师,将其5-3-1行动计划,公布于培训时沙龙论坛的专贴http://pxssl.5d6d.com/thread-1707-1-1.html

 

为什么要在论坛或博客中公布行动方案呢?

因为这是一种公众承诺,根据“承诺与一致性”原理,更有利于我们去遵守和执行。若只有自己知道,要么起初因不习惯而忘记,变成“知而不行”;要么容易找借口拖延,最后不了了之。

 

2、  全面学习:博文分享

一般参加培训后,我们会有教材,但极少有人会去看,我也不例外。所以,我会逼着自己对培训的主题进行博文分享。

还是以培训师沙龙4周年庆为例。

虽然11.13-14的每个主题和环节,都有老师专门做了详细记录,并分享到了论坛 http://pxssl.5d6d.com/thread-1707-1-1.html 。但看过一遍后,几乎也没有什么印象。为了逼自己学习和消化这些内容,我规定自己写博文,分享关于《个人知识管理》、《内化》、《视觉思维》方面的内容。于是,才有了包括本文在内的个人知识管理系列博文。

【个人知识管理系列】博文将三位老师的分享主题全部涵盖在内了。其中,在内容方面,田志刚老师:个人知识管理、孙彦老师:内化,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简笔画(臧老师分享的:视觉思维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

 

1)  复习所学内容: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在“过”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培训时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一下方式来温习:

关键词: ---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方式,换个说法去理解和说明培训中的内容(这是个思考的过程)

例如:孙彦老师用小孩子摔跤为例,说明什么是内化?

本文中,我运用田老师的分享中,提到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运用于内化的过程。

 

2)提炼、整合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

关键词: ---用自己的话语,将培训内容分享出来(这是提炼和总结的过程)

我运用简笔画汇总了 孙彦老师分享的“如何促进内化”内容,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0np5q.html

 

3)比较、总结、反思

关键词:— 对照培训内容,反思自己平时所学、所用,加以比较,总结改善。

例如:我在自己的经验分享中,对比孙彦老师分享的内容,发现,平时自己在模仿方面做得不是很多,比较喜欢知道后就马上用自己的方式去运用,可能会走不少弯路。

记得臧老师去年在论坛发的一个帖子:

通过模仿学习思维导图http://pxssl.5d6d.com/thread-232-1-2.html 觉得很有道理,但一直没有行动。

 

我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中,运用了:问题分析和改善的各种工具、方法;咨询访谈的技巧、问卷设计、课程开发等多种方法、工具和技巧。这,也得益于十几年来,我不断学习、运用、改善的PDCA循环。当然,这不仅仅是来源于培训学习,更多的来自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