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王哪里有?:如何有效学习?(读书篇)--也谈个人知识管理(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35:33


 

图一

 

培训师沙龙4周年庆的主题之一,就是孙彦老师分享的:《内化-有效学习的心理机制》 。

 

一、什么是内化

1、内化的概念

内化(internalizats) :即接纳、吸收 与合并外部东西为自身的一部分。

知识内化(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我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成为人内在素质的一部分。

所以,内化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孙彦老师用了小孩子摔跤来说明内化的过程。

儿童摔跤时,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应对摔跤,是因为父母有关爱他人、给他人安全和温暖的能力。


 


图二

爱的意愿是天生的,但是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
因此,刚开始,是父母帮孩子应对摔跤的事,后来,孩子摔跤时会想到父母是如何做的,再后来,孩子摔跤时会自然而然的知道如何去做,并且认为就是应该这样去做。这个时候,父母关爱、安全与温暖他人的品质已经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这就是内化。
所以,内化的目标是改变。

这样的改变,使我们具备一定的能力。

 

2、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

 

有人说:我和小王毕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做着同样的工作,为什么领导总说他的能力比我强呢?

看看能力的组成,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能力=知识+技能+经验+人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历史传承与文化

可见,能力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能做什么事情?而是一个集合。其中包含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又称“外显知识”,是指“能明确表达的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书刊、杂志、视听、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的知识。简单地说,我们在网上能够搜到的知识,都是显性知识。例如:能力构成中的知识、技能就属于显性知识。

隐形知识:属于个人思维或者know-how(诀窍)之类的东西。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存在于特定场景中,难以系统化和交流,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例如:有些人只要听听,就知道机器故障在哪里?而有些人,把机器拆开检查很多遍,还是找不到问题所在。这就跟经验和其他因素相关,属于隐性知识。所以,当我们问其原因时,常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

内化是把显性知识应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从图一可见,内化与通过“做”来学习密切相关。在实践中个人将接收到的显性知识结合自身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和智慧,变成个人有价值的知识财富。

 

二、如何促进内化?

孙彦老师的分享如下:

A 起点:思考/提问/阅读/比较/总结
B 快车道:认同与模仿
C 量变到质变:大量运用

D 自我的转变:演化和创新

 

我用下面的简笔画来汇总:

图三


图三

看了这个图,相信很多人非常震撼:原来自己还只是停留在“起点”上,难怪看了很多书、参加了很多培训,还是没有太大收获。

没错!前面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内化,就是把“显性知识”运用为“隐性知识”的过程,且它们之间的桥梁是实践。

这个实践,就是图三的“认同与模仿”、“大量运用”、“演化和创新”。这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所以,“起点”是强化“知”的:思考/提问/阅读/比较/总结。

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和学习,没有思考、提炼和总结,所读、所学,永远的别人的东西,或大家的“显性知识”,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