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水晶灯清洗:进城工作交了社保 就不再是农民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1:58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大趋势。但是,农民进城工作,并交了社保以后,还能不能回村里分配征地补偿款?近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一起这样的案件作出判决,认定农民向城市转移后,并未丧失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还是有权享有土地补偿款。

  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健雄说,这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趋势下凸显的法律新问题。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外出务工等人员,原则上保留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这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本案的原告是李女士。据李女士说,她自出生后就落户在厦门市同安区某村委会,与其家庭成员共5人承包经营村委会的土地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04年2月19日,李女士与刘先生在厦门市集美区民政局登记结婚,婚后李女士未将户口迁出村委会。2004年12月,李女士生育一子,孩子的户口落户于男方刘先生家里。此外,李女士于2001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集大印刷厂工作并缴交社会保险。但是,李女士的户口一直留在村里。

  2006年12月18日,村委会制订分红方案,每人发放土地征用补偿款共计1.5万元。对该土地征用补偿款村委会以李女士不是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享有分配土地补偿款的权利为由未分配给李女士。

  为此,李女士将村委会告上法庭。她起诉说,自己仍然是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以参加分配征地补偿款,要求村委会支付其征地补偿款1.5万元。但是,村委会答辩说,李女士不是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双方仅是户口寄靠关系。因此,李女士不享有分配征地补偿款的权利。

  在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争议的焦点是李女士“还是不是农民”。对此,村委会认为,李女士是否迁移户口、落户何处完全取决于李女士主观意愿,作为村委会无权加以干涉。因此,不能完全以户口来认定是否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李女士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厦门集大印刷厂工作,系国有企业职工,并不是失地农民,土地补偿的对象是失地农民,而非职工,且李女士已加入城镇基本保障体系,故李女士不是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另外,李女士与其丈夫工作、生活均在厦门集美区,生活基础并不在村委会。因此,村委会认为,李女士自进入国企工作后,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已丧失。

  但是,李女士认为,她是因出生而自然取得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有户籍证及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相关书证予以证明,并不因结婚而丧失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婚后其户口及生活保障仍在村委会,并未有任何放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意思表示,因此,李女士未因结婚而丧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仍享有村委会集体土地所有权。

  庭审中,李女士还陈述道,自己是因为土地收益远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为了补贴家用,提高生活水平,才以农民工的身份到厦门集大印刷厂务工,反映了她需依赖土地而未远离土地。因此,李女士不论婚前还是婚后,一直是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委会以“外嫁女”为由拒绝分配给李女士征地补偿款,违反了法律规定。

  厦门中院法官审理后认为,农民外出务工,由于仍然是以农村的土地为其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因此,他们仍然是该集体的成员。本案中,李女士外出务工、登记结婚的行为并不能导致其丧失该资格,因此,应当认定其具有被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仍享有集体所有的土地为其提供社会保障的权益。

  该院法官还强调,要格外注意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益的保护,进城务工不是对土地承包权的放弃,而是为了挣钱弥补生产和生活所需,属于勤劳致富的流动人口,不能取消土地承包权和村民待遇,停止收益分配,必须与村民等额分配。

  如果进城后考取了公务员、正式被招工录用成为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或者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并具有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及住宅条件的,无须依赖土地的,则不予分配,其自成为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时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丧失。

 

  致 读 者

  2011年,由本报案件部主办的《现在开庭》版,将在每周日、周一分设两块专版《现在开庭·聚焦》和《现在开庭·纪实》,敬请关注。

  两个专版均为案件新闻的深度报道。其中《现在开庭·聚焦》版将在坚持新闻性的前提下,注重以案讲法,通过法官说法等栏目揭示案件判决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确立某种社会规则或行为规范,在各方交流中形成共识,提高对法律、法治的理解。《现在开庭·纪实》版更加注重可读性,将以讲故事的方式,对大要案、新类型案件,以及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进行纪实报道,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法律意义和社会价值。

  为了接收记者、通讯员和其他作者朋友们的专门来稿,我们分别开通了两个专版的电子邮箱anjianjujiao@rmfyb.cn和anjianjishi@rmfyb.cn。责任编辑刘吟秋和韩芳将随时关注和处理您的来稿和线索,对有价值的信息,将及时与您联系,一起策划选题、组织报道。热线电话:010-67550723,67550736。

  期待着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