褕褕褕.22aaa.小螣袦:醉 翁 亭 记 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08:50
课  题
课 时
主 备
合作伙伴
备注
醉 翁 亭 记

教学
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2、抓住文眼,理清思路,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
教学策略
及方法
采用导学案,让学生循序渐进自主学习
教学具
课件资
源准备
导学案
教  学  过  程
复案补充
一、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黑字注音
环滁    林壑尤美    琅琊    岩穴暝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颓然    阴翳     林霏     弈者胜       酒洌
2、本文选自            ,作者        ,字永叔,号      ,晚年又自号为          ,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       和         ;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学
方式:小组合作   要求:大声诵读,读懂大意,参考课文下面注释及语境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记录疑难。
2、教师指导
①课堂交流,解决自学中的疑难
②检查朗读效果,点拨指导“也”、“而”的朗读语气。
三、当堂检测,能力提升
(一)重点文言词义
1、环滁皆山也       2、林壑尤美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山行六七里       5、峰回路转        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7、名之者谁         8、太守自谓也      9、饮少辄醉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1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13、云归而岩穴暝    14、晦明变化者     15、野芳发而幽香
16、佳木秀而繁阴    17、风霜高洁       18、至于负者歌于途
19、伛偻提携        20、泉香而酒洌     21、杂然而前陈者
22、宴酣之乐        23、非丝非竹       24、觥筹交错
25、颓然乎其间者    26、已而夕阳在山   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而   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2、也   环滁皆山也    太守自谓也    而乐亦无穷也
3、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三)判断下面多义词的用法
1、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秀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3、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4、绝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          ,                    。
一、朗读课文
二、探究文本,难点突破
(一)探究主旨
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完成下面问题。
1、贯穿全文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文中围绕“乐”字写了哪些具体的景和事?
2、作者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你认为真的仅仅在于山水之间吗?滁人游和太守“乐”有什么关系?
(二)拓展延伸
古代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时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或愤世嫉俗,或隐居田园、超然世外,或进退皆忧。而范仲淹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欧阳修在此文中表达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理想。
对以上几种人生态度和理想你有何评价?你更欣赏哪一种?
三、当堂背诵,能力提升    梳理文章脉络,抓住关键字记忆背诵。
亭所在    亭之环境
亭的由来
山中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游宴乐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太守归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四、课堂训练
1、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翻译下面句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填空
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之“乐”体现在三个方面:      ,      ,       ,其中作者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他的“        ”思想,和范仲淹的“           ,               ”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参考答案
(一)
1.C。A项是《陋室铭》中的选句,这里“之’起到提宾标志的作用,是宾语前置;B项是《陈涉世家》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动词,“到,往”的意思;D项是《桃花源记》中的选句,这里“之”是代词。C项是《愚公移山》中的选句,这里“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例句“宴酣之乐”的“之”用法相同。
2.B。太守虽被贬谪,但并未消沉不振,而是旷达乐观,与民同乐。B项理解错误。
3.禽鸟 太守
4.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5.A、B、C。D项句意翻译有误。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呀。”这里的“谓”不是“说”的意思,而是“叫做,称为”的意思,可译成“是”。
(二)
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
7.B
板书
设计
醉   翁   亭   记
欧 阳 修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以醉写乐
太守醉     醉人:滁人游,众宾欢
乐中含悲
醉情:与民同乐

形象精练,融情入景
文美
我们醉     句式灵活,对散结合
情美
韵律独特,回环往复
课堂
训练
设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
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 )
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在文段中默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
2.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指出其句式特点。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
3.两段文字均选自《醉翁亭记》,该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________。
4.第①段先写______之景,再写_______之景,最后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5.第②段共4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②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酒浇愁的样子。
B.“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7.联系全文,可从以上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