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偏爱的有恃无恐:不用核电,我们靠什么“驱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14:47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的效应正在持续发酵,影响可能很大,甚至重构全球能源发展格局——不用核电,我们靠什么“驱动”。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的效应正在持续发酵,初步影响已经显现: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发展政策,还有一些国家则坚定了“弃核”决心。专家指出,此事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甚至会重构全球能源发展格局。不少人已在思考:如果放弃核能,或者减少核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石油、煤等化石能源逐步减少的大趋势下,可作替代的“驱动力”将是什么?

为了安全,核能需要暂缓?
美剧《辛普森的一家》中,辛普森是一位核安全检查员。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核安全检查员说过:“仁慈而万能的上帝,感谢你赐予我们核能——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仅次于太阳能。当然了,太阳能只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痴人说梦罢了。阿门!”
核能一直被视为各种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但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指出,“过渡”存在社会阻力。人们其实始终存在“电站恐惧症”,尤其对核电站。人人都离不开电,也都喜欢“清洁”的电,但谁都不希望发电站造在自己身边;而在众多类型的发电站中,核电站被认为风险最大、可能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所以反对的声音最响——“音量”与距离核电站的远近基本成正比。每当核电站发生事故,就是对风险想象的一次验证,反对的声浪顿时如海啸。
“此次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引发全球恐慌,带来的不只是公众心理变化,不少国家已因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核电发展政策。”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记者,“全球核电发展或将放缓,毕竟安全高于一切,民心和民意最重要。”
3月16日,中国宣布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而此前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在此同时,日本、美国、德国、瑞典等建有或在建核电站的国家都宣布全面核查核能安全,暂缓或停建核能项目。
“风”生“日”起,靠得住吗?
核电站停建或缓建,能源消费大国将如何弥补因此造成的能源缺口?多个研究报告认为,新能源中的光伏和风力发电将凭借安全、无污染和分散式供能的特征受到青睐。
在中国,过去5年风电装机量迅猛增长,到去年底已达3100万千瓦,连续5年增幅超过10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陆地风能资源达23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约2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太阳能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国。据了解,不少国内风电和光伏企业把这次日本核事故看作自己的发展机遇,认为“短期内会有一波行情,长期也是利好”。
但在韩晓平看来,这些新能源跟传统能源相比眼下还是过于“昂贵”,必须克服经济性障碍,光靠政府出于支持目的的资金补贴,难以为继;同时要克服一些技术障碍,比如困扰风电、太阳能发展的一大技术瓶颈是发出的电并网难,这有赖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进展和应用。
去年公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2009年,水电与核能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非化石燃料能源,两者的比例占到12%;而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估计仅贡献了1.7%的全球发电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0.7%,还非常小。
决不能轻率地“喜新厌旧”
从现实的可操作性角度说,韩晓平认为,如果核电放缓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消费大国很可能转向天然气,“天然气的消费比重未来会明显提升”。
综合评估,天然气比较安全,成本也低廉。目前新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和卡塔尔,还有挪威、中亚、特立尼达岛、尼日利亚、北非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另外,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较乐观。中石油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昨天向记者表示,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内这些非常规气源勘探的进展,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天然气缺口。
全球能源结构的变化是大势所趋,但变化需要时间。
韩晓平打比方说,人天天吃饭,吃来吃去,还是吃大米、白面、杂粮,“不可能短期就改成光吃豆子”。能源也是如此,煤炭、石油远离主流能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能源结构调整将是长期的,“而且对每个国家来说,这种调整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能源安全。”
正如这几年新能源热中不少专家一再强调的,高效、清洁地利用传统化石能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应当是我们的重要研发方向,决不能轻率地“喜新厌旧”。(记者 张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