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放久变黄怎么洗掉:南京城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47:32

光华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搜索1889年的正阳门

正阳门是南京城墙上明代所开的13个城门之一。正阳门是南京南城墙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西面距通济门1450米,东北面距朝阳门2590米。明初,从通济门接原有城墙,向东延伸段城墙的中间位置上,开辟了正阳门。

作为京城的正门,正阳门并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明显偏于东南。这是由于朱元璋在扩建南京城时,保留了南唐以来的金陵城及其西、南两面城墙和东城墙的南段,新扩展的城区分别位于京城的东部和西北部,使得扩展后的整个京城呈不规则形状。在新扩展的城区东部,修建了宫城和皇城,并形成一条纵贯城东的南北中轴线:正阳门是南端的起点,向北分别是洪武门、外五龙桥(跨外御河)、皇城正门承天门、端门、宫城正门午门、内五龙桥(跨内御河)、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北安门。

正阳门虽然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瓮城;但在南京城的13个城门中,规格并非最高:聚宝门、通济门和水西门分别都有三道瓮城,四道城门。

正阳门前面的护城河非常宽阔,现在称为月牙湖。正阳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夔脚桥。

目录

[隐藏]
  • 1 历史
    • 1.1 光华门争夺之战(1937年12月)
  • 2 现状
  • 3 注释
  • 4 外部链接

[编辑] 历史

  •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江浙联军从这里攻打南京。
  • 1931年,为纪念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将正阳门改名为光华门

[编辑] 光华门争夺之战(1937年12月)

1937年12月9日拂晓,日军第9师团胁坂部队趁5师87师换防,抢占光华门外的大校场和通光营房,随后连续数日,日军飞机、野山炮和坦克不停地猛烈轰击光华门。城楼被炸飞,80米段的城垛被炸平。10日下午5时,日工兵第9大队在对光华门东南角残墙实施爆破,日军百余人从被击穿倒塌的城门沙袋掩体工事中冲入光华门,胁坂36联队伊藤善光少佐将太阳旗插在南京城头。光华门成为最先被日军突破的地点。消息传回日本,日本立刻举国若狂。担任光华门防务的中国守军,[1]以大量集束手榴弹、机枪和步枪与日军展开激战,在短短数小时内整连整营编制的中国官兵大批伤亡,终于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中国军人又将汽油桶抛下,纵火焚烧据守在城门洞里的日军。12日,光华门再度被日军突破,被守军谢承瑞团长亲率战士用十余挺机枪的火力,将第二次入城的日军悉数歼灭,并用沙袋重新堵塞缺口。当夜,中国守城部队撤退,胁坂第36联队占领了残破的光华门。

光华门是日军攻打南京时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日本方面对南京光华门争夺战印象颇深,日军占领南京以后,日军在光华门外城墙下树立墓标,凭吊战死者,还在光华门一侧书写“和平”两个大字。还组织有关材料编成军事教材广为宣传。光华门是朝香宫鸠彦王等日本军政要员到南京参观、巡视、凭吊的必选之地。光华门作为“战绩”保存,原状保护,没有进行修复。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南京市工务局修补了被日军炸毁的城墙豁口。

[编辑] 现状

1955年-1962年间,光华门周边的居民和工人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致使这个城门和两侧的城墙被毁。但光华门仍作为地名和公交车站名称使用,一般指原光华门内御道街、大光路、光华东街十字路口,以及光华门门外光华路(石门坎)、大明路附近一带。

2006年10月20日,在光华门西侧的一处工地,挖掘出数座不同时代的古墓,和一段明城墙的墙基。这段明城墙遗址将原址保护。

[编辑] 注释

  1. ^ 为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259旅等部,之后又有宪兵教导第2团、156师、51师等部增援。

[编辑] 外部链接

  • 扬子晚报:南京古城墙四大新发现
  • 江南时报:日军是怎样炸毁明城墙的
  • 龙虎网:两考古工地有新进展 光华门明城遗址将原址保护
显示▼隐藏▲ 查 • 論 • 編 南京城墙
明朝宫城和皇城城门 午 门 | 东华门 | 西华门 | 洪武门 | 东安门 | 西安门 | 北安门
明朝内城城门 太平门 | 三山门 | 聚宝门 | 通济门 | 正阳门 | 朝阳门 | 神策门 | 金川门 | 钟阜门 | 仪凤门 | 定淮门 | 清凉门 | 石城门
明朝外城城门 驯象门 | 安德门 | 贻台门 | 双桥门 | 上坊门 | 沧波门 | 麒麟门 | 仙鹤门 | 江东门 | 观音门 | 上元门 | 佛宁门 | 姚坊门
后开城门 挹江门 | 草场门 | 中央门 | 解放门 | 小北门 | 玄武门 | 集庆门 | 华严岗门 | 雨花门

南京城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通济门)跳转到: 导航,搜索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2010年10月2日)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会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城墙 所在 江苏省南京市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明 编号 3—59 登录 1988年

南京城墙又称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3.399公里[1],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为土筑,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目录

[隐藏]
  • 1 内城
    • 1.1 正阳门
    • 1.2 通济门
    • 1.3 聚宝门
    • 1.4 三山门
    • 1.5 石城门
    • 1.6 清凉门
    • 1.7 定淮门
    • 1.8 仪凤门
    • 1.9 钟阜门
    • 1.10 金川门
    • 1.11 神策门
    • 1.12 太平门
    • 1.13 朝阳门
    • 1.14 增辟城门
      • 1.14.1 玄武门
      • 1.14.2 挹江门
      • 1.14.3 雨花门
      • 1.14.4 解放门
      • 1.14.5 新民门
      • 1.14.6 中央门
      • 1.14.7 汉中门
      • 1.14.8 其他
  • 2 皇城与宫城
  • 3 外郭
  • 4 南京城墙文化
  • 5 图片
  • 6 参考资料
  • 7 外部链接

[编辑] 内城

南京内城东南从武定门到中华门城墙拐角处的一段城墙,1930年代航拍。

1373年6月21日,明朝皇家档案记载明城墙长度为“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折合今制为34.349公里;2005年江苏省测绘局与南京市文物局合作利用新测量技术进行的最新测定显示,明城墙筑造完成时长度为35.267公里[2]。南京城墙保存下来的部分大约有25千米[3],仍然是中国城市中最长的城墙。但是由于被分割为不相连接的几段,完整性不及西安城墙和开封城墙。

南京内城原来开有13座城门:正阳门 (南京)(民国时期改名光华门,已无存)、通济门、聚宝门(民国时期改名中华门)、三山门(俗称水西门)、石城门(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民国时期改名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民国时期改名中山门)。20世纪初,陆续又增辟了草场门(1908年)、丰润门(1909年,今玄武门)、海陵门(1913年,今挹江门)、武定门(1929年)、汉中门、中央门、小北门(1931年)、新民门(1934年)、雨花门(1935年)、 中华东门、中华西门,到1930年代,南京的城门已经增加到24座。此后,在1952年增开了解放门,1992年又增开了集庆门。

[编辑] 正阳门

主条目:光华门
1889年的正阳门

正阳门是南京城的正门,但并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明显偏于东南。这是由于朱元璋在扩建南京城时,保留了南唐以来的金陵城及其西、南两面城墙和东城墙的南段。明初,从通济门接原有城墙,向东延伸段城墙的中间位置上,开辟了正阳门,因此这是南京南城墙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西面距通济门1450米,东北面距朝阳门2590米。在新扩展的城区的东部修建有宫城和皇城,形成一条纵贯城东的南北中轴线,正阳门就出在这条中轴线南端的起点上。正阳门虽然是京城的正门,城楼高大,设有瓮城;但在南京城的13个城门中,规格并非最高:聚宝门、通济门和水西门分别都有三道瓮城,四道城门。

1931年,正阳门改名为“光华门”。1955年-1962年间,光华门周边的居民和工人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致使这个城门和两侧的城墙被毁。但光华门仍作为地名和公交车站名称使用,一般指原光华门内御道街、大光路、光华东街十字路口,以及光华门门外光华路(石门坎)、大明路附近一带。2006年10月20日,在光华门西侧的一处工地,挖掘出数座不同时代的古墓,和一段明城墙的墙基。这段明城墙遗址将原址保护。正阳门前面的护城河非常宽阔,现在称为月牙湖。正阳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夔脚桥。

[编辑] 通济门

通济门旧影,有3重船形内瓮城、4道城门。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东面是正阳门,西面是聚宝门,前临秦淮河。和聚宝门、三山门(水西门)一样,通济门属于规格最高的3座城门之一,都是3道特有的弧形瓮城、4道城门,是南京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1950年代,通济门被拆除,今天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内、外大街来确定原来城门的所在。

[编辑] 聚宝门

主条目:中华门
中华门瓮城,镝楼为近年复建

中华门是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内外秦淮河之间,原名“聚宝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式瓮城,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中华门门内是内秦淮河,以镇淮桥连接自南唐以来历经千年繁华的中华路;门外是外秦淮河,以长干桥连接雨花路。

聚宝门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传说门下埋有江南富户沈万三的聚宝盆,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券门贯通,首道城门高21.45米。并有马道可骑马登城。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在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瓮城上下设有藏兵洞13个,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可在战时贮备军需物资和埋伏士兵,据估计可容纳三千人。

[编辑] 三山门

三山门是南京城西面最重要的一座城门,面临秦淮河,因而成为旧日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孔道,并得到“水西门”的别称。与之相对的是北面的石城门,俗称“旱西门”、“汉西门”。三山门有三道瓮城,四进门洞,是南京城规格最高的三座城门之一。三山门的城门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拆除,现在只是一处连接新旧城区的繁忙的交通枢纽,昇州路、莫愁路、虎踞南路、水西门大街和凤台路在此交汇。附近街区则仍保留有较多的老南京的特色。

[编辑] 石城门

石城门是南京城西面的一座城门,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南面是三山门(水西门),北面是清凉门。该门原为南唐京城的大西门,1366年,朱元璋下令改筑应天府城时,利用原有的大西门并加以扩建,增驻瓮城。石城门由二道瓮城,三道城门组成,三门直对一条直线上,构成南京西部城防的要地。石城门也是南京保存至今的4个明代城门(聚宝门、石城门、清凉门、神策门)之一。1958年,石城门大部分被拆除,但是保留了部分瓮城。1997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石城门部分瓮城,附近开辟为市民广场。

[编辑] 清凉门

清凉门又称“清江门”,位于南京城西面,建于明朝初年。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其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处偏僻,六百多年来一直行人稀少。直到最近修建外秦淮河清凉门大桥,才引起人们注意。

[编辑] 定淮门

定淮门位于南京城西面,南为清凉门,北为仪凤门,原名“马鞍门”,洪武7年(1374年)因其跨秦淮河上,改名为定淮门。清朝道光23年(1843年),由于秦淮河淤塞,定淮门遂废。1958年,定淮门被拆除。

[编辑] 仪凤门

主条目:仪凤门
2006年复建的仪凤门

仪凤门又名“兴中门”,位于南京城西北角,依狮子山而建,南为定淮门,东为钟阜门。仪凤门原为南京城北部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成化年间,由于南京守备兵力不足,遂将仪凤门等城北城门堵塞。清朝顺治16年,梁化凤开仪凤、神策二门,出兵奇袭围城的郑成功军队得胜,此后仪凤门得以重建。清朝仪凤门为单孔城门,上设两层箭楼。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以地道炸塌仪凤门附近城墙,攻克南京。1895年,张之洞在仪凤门下铺设了南京第一条近代马路。其后,由于挹江门的开通,仪凤门的地位显著下降。1928年,仪凤门改名兴中门。1971年,由于建宁路的修建,兴中门被拆除。2006年,南京市政府复建仪凤门,为一三孔拱门。

[编辑] 钟阜门

钟阜门位于南京城西北,在金川门以北、仪凤门以南,又名小东门,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名为钟阜门。成化年间,因守备兵力不足而被堵塞,后未重开。1958年左右该段城墙被拆除,今仅存地名。

[编辑] 金川门

金川门位于南京城北面,因金川河在其涵洞下出城而得名,东为神策门,西为钟阜门。城门外有金川门桥,现为文物保护单位,城门包括水关一座,为长江以北进入南京的要道。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率军攻打南京,守臣李景隆、朱橞打开金川门迎其入京,建文帝政权因此覆灭。南明时期为防备清朝军队进攻一度封闭金川门。清朝占领南京后复开。1907年,沪宁铁路通过金川门入南京至下关。北伐战争后,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金川门一度改名为“三民门”。1957年,在大跃进运动中,金川门被拆除,现仅存地名尚在。

[编辑] 神策门

主条目:神策门
和平门外瓮城城门

神策门现名和平门,是南京城北最东侧的一座城门,位于玄武湖西北,在明城墙13个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神策门依山而建,曲折迂回。清朝时增建外瓮城。光绪年间重建镝楼,但规格已由原来的都城级降为州府级。1658年,郑成功北伐金陵,败于门下。为纪念战功,顺治帝下诏改名“得胜门”。1853年,太平军从此处攻入南京城。1929年改名“和平门”。1930年代,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将瓮城作为油库。日军占领南京后也以此地为油库。南京军区后勤部接管后继续作为油库使用,和平门成为军事禁区。2004年10月1日,修缮后的和平门对外开放,位于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

[编辑] 太平门

太平门位于南京城的东北垣,是南京城北面的正门,以南是朝阳门,西北方向是神策门。明代南京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法司”)监狱就在门外,相传夜间哀声四起,为此将城门命名为“太平”。太平门处在钟山与玄武湖相接的位置,建在钟山向西延伸的富贵山、覆舟山之间,据有山湖之险。太平门东面的钟山被称作“蟠龙”,这一段城墙就被称为“龙脖子”。太平门扼守钟山,对于控制南京北部至关重要,而且龙脖子一带是南京城唯一没有水体保护的城墙,因此清军进攻太平天国和日军围攻南京时,这一带都是主要的攻击方向。太平天国时,为拱卫太平门,在门外修筑了天堡城和地堡城两个要塞,这两个要塞陷落后,清军在龙脖子用地道炸开城墙,攻入天京。1911年,辛亥革命后组建的江浙联军也是攻占天堡城后攻入南京。1931年,太平门一度被改名为自由门,1958年被拆除。[4]

[编辑] 朝阳门

主条目:中山门 (南京)
中山门城内一侧

朝阳门是明代南京城唯一的东门,现已不存。朝阳门为单孔券门,城下有水关,在明代是连接皇城和明孝陵的通道,平常并不开放。朝阳门的原址在现在的中山门稍南的地方,与皇城的东华门、西华门以及玄津桥处于同一条东西向轴线上。1865年时增设了一道外瓮城。[5]

1888年的朝阳门为单孔券门

1928年8月,为了迎接孙中山灵榇奉安朝阳门外紫金山上的中山陵,南京市政府修建了一条从江边中山码头直到朝阳门附近出城的迎榇大道(即现在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1929年,在朝阳门以北不远处新建三拱券门,在奉安大典之前命名为中山门,是中山东路的终点,朝阳门和瓮城则被拆除。此后,中山门取代了朝阳门作为南京城东大门的地位,是沟通南京城与东郊最重要的出城通道。中山门正中的券门宽10米、高10.5米,两侧的券门宽8米,高9.5米,门券墩厚3米,城门进深15米。[5]

1929年中山门建成后门额由谭延闿题写,1943年9月改为汪精卫的隶书石额。1946年,汪精卫的落款被凿去,但他的“中山门”三个字则一直沿用了五十多年。直到1996年,中山门的三道券门被改为沪宁高速公路进入南京城的入口,为方便城内外交通,在城门下方两侧另开全长1600米的双线行车隧道,在工程的同时,原汪精卫的题字被换成了王献之的集字。[5]

[编辑] 增辟城门

[编辑] 玄武门

玄武门

玄武门是1910年在南京城北部东侧新开的城门,位于神策门与太平门之间。1908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为了方便游人游览玄武湖,决定在会场附近的城墙上新开一座城门。城门于1909年7月动工,1910年建成单孔券门一座。城门建成后以继任两江总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门”。[6]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下令更名为玄武门。1929年4月,蔡元培应南京市长的请求题写了门额。1931年,城门改筑为三孔券门。[7]

[编辑] 挹江门

主条目:挹江门
挹江门

挹江门是1921年新开的内城城门,原名海陵门,当时为单孔城门,是连通南京城内下关火车站与城外下关码头的重要通道,城门东侧为狮子山。1931年扩建为三孔城门,改为现名。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此门进入南京市区。挹江门位于中山北路上,为鼓楼区和下关区分界线。

[编辑] 雨花门

1930年代至1940年代的雨花门

雨花门是国民政府于1936年在南京明城墙上开辟,用于将南京市内的小铁路在养虎巷处与江南铁路连接,与京粤线贯通[8]。抗战胜利后,小铁路逐渐荒废。20世纪50年代,雨花门及东西两侧城墙先后被拆除。

2009年,雨花门复建。同年6月23日,城门复建工程主体完工。复建后为三拱城门,主拱门宽约14米、高约9.9米,副拱门宽约5.5米、高约6.35米。位于秦淮区江宁路的雨花桥前。附近有周处读书台遗址。

[编辑] 解放门

解放门城外一侧,城门位于“台城”(右)与“后湖城墙”(左)的连接处。从鸡鸣寺俯瞰台城与解放门。城门上建筑为南京城墙博物馆。城外为玄武湖

解放门是1954年新开的一道单券城门,位于玄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为方便这段城墙内外的交通,并为防空疏散的需要,南京市决定在北极阁山下的台城靠近“后湖城墙”的位置新开此门。1951年12月开始设计动工,1952年6月12日竣工,同时打开并扩建了附近的明代“后湖小门”通往玄武湖。玄武湖岸边这段从玄武门经解放门至太平门的明城墙,是南京城现存最长、最完好,同时也是最高大的一段城墙,垛口至城外地面的高度普遍在20米至25米左右。[9][10]近年来经过整修,在该门上修建了南京城墙博物馆,使得解放门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解放门附近设有武庙闸,又名玄武湖大闸,位于武庙(今南京市政府所在地)东北。水闸通过预埋在城墙墙基内的涵管,将玄武湖水引入城内的珍珠河,可以通过闸门调节控制进水量控制珍珠河的水位。水闸长宽各25米,方井深85米,涵管名为“灵福洞”,原有铜管103节、铸铁管37节,管径0.95米,总长143.9米。涵管有两个进水口,安装双合铜水闸两套。[11]

[编辑] 新民门

新民门是1934年在南京城北垣新开辟的城门,位置在金川门西侧、金川门与钟阜门之间。金川门改建成小火车通道以后,南京政府为方便城北居民进出,1932年在金川门西侧城墙上打开了一个豁口。南京警备司令部考因为战备需要,花费了6000多块大洋,在1934年在豁口上建成城门。新民门与武定门、汉中门等民国时期新开的城门的式样与传统的拱券式城门不同,都属于牌坊式城门,新民门是南京所有牌坊式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现在处于建宁新村居民住宅楼的包围之中。[12][13]

[编辑] 中央门

中央门现在是南京的一处交通枢纽,位于中央路、中央北路、建宁路和龙蟠路四条干道的交汇处,1980年代建成一座三层立交。西南侧是南京长途汽车站,东面是南京火车站。这一带也有发展成南京第三商圈的趋势。原来这里曾有一座城门,位于南京城北。这座城门虽然在明城墙上,却不是明代开辟的十三座城门之一,而是开于1930年代,在中央路笔直向北与城墙的交点。它东面不远处有神策门(今名和平门)。

[编辑] 汉中门

汉中门曾经是中国南京城西部的一座城门,现在作为地名使用。汉中门并不是明代开辟的南京城最初十三座城门之一,而是开于1930年代。明代开辟的石城门(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位于其南侧不远处。1933年开辟汉中路时,在城墙上新辟西式三券门洞,介于清凉门与汉西门之间。1958年,汉中门被拆除。现在,汉中门是一处交通枢纽,东西向的汉中路与南北向的虎踞路、虎踞南路在此交汇。

[编辑] 其他

  • 草场门:1908年,在城西垣的定淮门与清凉门之间新辟,门外临近秦淮河码头。
  • 小北门:1908年,在城北垣的神策门与金川门之间新辟,俗称“四扇门”,之后曾被讹传为“钟阜门”。旧址在今钟阜桥西侧。
  • 武定门:1929年,在城南部东垣新辟,位于中华门以北、通济门以南。1958年前后这一带城墙包括城门被拆除。2007年重建。[14]
  • 中华东门与中华西门:1931年,在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新辟。1950年代被拆除,近年重建。
  • 集庆门:1991年新建,位于水西门以南。城门名取自元代南京的名称“集庆路”。
  • 长干门: 2008年新建,在中华门西侧。[15]因处于古长干里得名。
  • 标营门
  • 华严岗门

[编辑] 皇城与宫城

主条目:明故宫

明代的南京皇城开有6门: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玄武门;宫城也开有6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北安门。

从南京城的正门正阳门开始,向北形成了一条宫城和皇城的中轴线,分别是洪武门、外五龙桥(跨外御河)、皇城的正门承天门、端门、宫城正门午门、内五龙桥(跨内御河)、奉天门、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北安门。

[编辑] 外郭

在南京城的外围,还因山之势,建有一道外城,开设了18个城门:江边的栅栏门、江东门、大小驯象门、大小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坊门、高桥门、沧波门、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今尧化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到江边的外金川门。

  • 尧化门原名姚坊门,是夯土外郭东北部的一道城门,位于现栖霞区尧化街道尧化村。1903年,英国工程队在修建沪宁铁路时,将姚坊门误译为尧化门,后沿用至今。同年,尧化门被拆除,成为南京市北铁路枢纽。

[编辑] 南京城墙文化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16]

[编辑] 图片

[编辑] 参考资料

  1. ^ 南京测绘第一个大手笔:明城墙确定35.267公里. 龙虎网. 2006-8-30 [2010-7-26]. 
  2. ^ 南京明城墙长度揭晓 最新数据35.267公里
  3. ^ 搜狐新闻:南京市民“暴走”明城墙 测精确长度获专家认可
  4. ^ 太平门. 南京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5. ^ 5.0 5.1 5.2 中山门. 南京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6. ^ 玄武门. 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7. ^ 玄武门城墙. 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8. ^ 消失近60年后雨花门重现城南. 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报业网. 2009-07-10. 
  9. ^ 解放门城墙垛口与玄武湖. 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2010-7-23]. 
  10. ^ 无名城门应叫后湖小门. 金陵晚报· A12版. 2005-11-04. 
  11. ^ 解放门武庙闸. 金陵图书馆·明城墙专辑. 
  12. ^ 新民门. 明城墙专辑. 金陵图书馆. 
  13. ^ 部分砖头已松动散落 谁给74岁新民门“养老”?. 龙虎网. 2007-1-22 [2010-07-23]. 
  14. ^ 武定门城门复建工程完工 原定门楼建设计划取消. 龙虎网. 2007-10-10
  15. ^ “长干门” 亮相. 南京日报, 2008-08-14.
  16. ^ 南京城墙呈“南斗北斗”聚合形布局
  • 明南京城(卷名: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
  • 南京城墙(卷名:文物 博物馆), 中国大百科全书,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