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二胡神曲神话::略论中国当代教育——现状、缺陷和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59:47

 

一介布衣:略论中国当代教育——现状、缺陷和出路

说起教育,特别是对中国的教育,总是感觉到一种悲哀,说实在的我始终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教育,最失败的教育,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的出路,及改革的方向,我也知道我这是班门弄大斧,但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对中国的教育忍无可忍。

  最近读卢梭的《爱弥儿》,又勾起了我对中国再次思考,我始终认为,中国的这种填鸭式的教育的弊端,是所有教育者都知道明白的,却总是借口这,接口那的不肯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总是为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断的拿民族的前途在向他们妥协让步;戴旭所说:摸着石头过河,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有着明确的方向。难道我们的教育的方向不清楚的吗?

  一、中国的教育要分初级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

  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的德国名人系列的记录片中,有位法国的学者说了这么一句话:德国的崛起,是在他们小学讲台上就已经决定了的。那我们的小学教育呢?

  按照卢梭先生的观点,我将教育划分为分初级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所谓的初等教育是指0-16岁之间的教育的,目前的九年教育普及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的。俗话说:三岁看八十。这个阶段是儿童黄金的时段,是决定一个人终生的阶段,这段时间的教育将会决定一个孩子一生,将会直接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

  周恩来小时候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小小年纪便有如此志气。谁能说自此之后便不会有第二个周恩来呢?要是有第二个,我们能保证我们能培养好他们吗?据西方的一位学者研究,当年毛泽东在他的班里不过二十三名,而在法国留学期间的邓小平三十五名。刘少奇、周恩来等成绩都很差,都没考上大学或者高中。要是换上现代社会会是什么结果呢?且在近代世界上改变世界的三个伟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均是德国的犹太人或者从小学就受到德国的教育的犹太人,这三个人分别在社会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分别达到了各自领域的顶峰。深刻的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原文见《精神分析引论》张堂会编译  北京出版社出版)。难怪一个小小的德国能在那么短短的时间内崛起并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呢。这以案例难道还不足以让任何教育家们都不敢忽视德国的教育体制吗?

  “尚自然,展个性”古人如是说,今人反不如古人吗?其实这句话就是初级教育的最好的注释。

  因此这段时间要如爱弥儿那样,要充分的接触大自然,要加强身体的锻炼。而在中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特性,使得我们高考的大棒成为了我们教育的指挥棒。现代的高考就像明清时期的八股考试一样,只会让我们的初等教育误入歧途,本是教书育人,开发智慧,培养孩子的天性的教育,在高考的大棒的指挥下,在家长们社会的逼迫下,却只会让他们死读书读死书。考大学似乎成了学生们未来唯一的出路。农村找不到工作还有那一亩二分田,城市似乎不行,没有田地,谋生便是个大问题,故而城市子女特别是那些中下层的城市子女更是死读书。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严重的误区。我举我们班的一个例子,或许有不对的地方,各位同学莫见怪,我们班里的几十名同学中目前事业成就最好的反而不是前二十名的同学。这二十几名同学当中有研究生有博士生,可他们的成就仅仅体现在学位上,或许有一天他们之中有人会超过我们,可据我判断有这种潜力的也只有一两名同学。但是那些一点也不学习的,好像有出息的也没有几个,有潜力的至少我现在还没发现,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仅我们班有,似乎很普及。成就最好的反而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甚至很差的,但能够广泛阅读,密切关注社会的人。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越是学习好的学生越是过多的注意课本知识而忽视了社会常识及社会动态发展的知识。考试成绩提高上去了,却因此而丧失了对社会动态变化互动的能力。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那就接下来继续说。

首先是初等教育的三个目的:接近大自然,强壮的身体及个性化的培养。这个阶段可以安全按照卢梭先生的方式。就是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孩子的自然的成长,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家长们必须把握的,不挑食,且按时吃饭,休息。每天的活动量由着他去。这个时候累了的话,他是会自己休息的,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每天都是在不停的运动,活动量非常大,而且休息完了就会继续另一项运动,体质非常的好。他们的父母基本不怎么管,只是给他提供各种锻炼的工具,只有怎么锻炼及锻炼多长时间放由他自己掌握。但是对于饮食是非常注意的,那就是绝对不允许他挑食,吃垃圾食品比如肯德基及麦当劳等等之类的食品。而且经常带他去爬山游水,给予他充分的接近大自然的机会。我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他的后来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人生。

   中央电视台的曾经做过调查采访,这些采访对象基本以小学初中生为主,采访中对象是很多小胖子们,这些小胖子基本都有一个特点:爱吃甜食品,少运动,爱学习。个个都是小胖墩。

  这就很能说明中国的教育的问题了。

  一方面国家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社会面临孩子们考大学的压力。但是教育部的推动方式的错误的行为,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根本没有多少改变。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

  要改变中国的初等教育只有一种方式:改变高考。利用高考这根大棒来指挥中国的教育的前进的方向。

  如何改变高考呢?变成什么样的呢?按毛主席当年的教导就是: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按照毛主席的方式走,但是我们这还的用初等教育的三大原则来改变它,用体育、自然及文化知识来改变他们,文化知识是指的人文精神的教育。

  首先是体育,从小学开始要开设体育考核,考核不是考试,考核要大于普遍意义上考试的。我所说的考核要包括从小学时期开始的真正意义上的军训,将部队中的部分的项目,拿来给学生们用,当然不是军人的那种强度的训练,而是一种强化体能的训练。这种强化的训练要记分的,在两年内连续是优秀者高考时加20分,有资格进入国家奖学金资格预选。且这种强度的训练以每年八到十次进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现在高考竟然因为天气炎热的原因都由7月改该为6月了。可想现在的学生是什么体质。

  初中高中阶段的军训按照军人的要求必须越来越严格,相关的资质标准由国家组织人力物力编写,而且必须由现役军人组织进行。但是每个学校都必须有一批退役军人和体育老师准专门负责平时的训练,拉练,但是这批退役军人隶属军队编制。由地方和国家各自承担部分待遇。这部分军人及可以最为预备役,以备战时之需,又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还可以培养下一代人,何乐而不为?

  因此必须将强体育考核,而且必须将体育作初等教育的核心,首先从国家级奖学金说起,必须是根据体育分列3-5个级别,最高可拿10000,最低的不妨设为3000,每个级别的体育运动成绩是死的,人数也是死的,无论你学习多么好,只要体育成绩到不到,对不起,你没资格拿。

  这种奖学金每两年评审一次,每年要有八次左右的考核。八次全部优秀好,进入国家一级奖学金资格预审,七次优秀者进入二级,等等如此罗列。同时有进入国家前几级预审者,每位代课老师相应的给予物质奖励,我相信物质的奖励会带动整个中国教育的向我们的体制核心的转变的。这种考核要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高二学期这个阶段。

  下一步就是高考的改变,高考在文化课程考试结束之后开始,大概一个月左右时间内,开始体育考试,这时要考,大考特考。要考你的耐力,考你的体质,要把你体能都给你考出来。

  在这次考核中,首先是高二学期的体育综合考核,虽然叫综合考核,但是不组织什么特别的考试,而是将历年的成绩拿出来,结合高中时段的军训的成绩,考评一次。凡是在高二学期的那次综合评价及高三时期的考试成绩良好的,好可以进入国家本科专科线资格,凡是到不到国家标准线的,对不起一律不准进入本科专科线。无论民办学校还是国家学校,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但是可以上大学,但不给毕业证连肄业证也不给,想毕业是吧,那好体育就是一条底线,先让体育毕业,你就可以毕业了,这个底线任何人不得触动。

将来考研究生,考博士,国家只掌握体育考试:跑步一个小时,游泳一个小时,这是最起码的一个要求。达不到的对不起,教育部不给予注册,其他的校教授自己看着办。

  不出三年整个中国的学生的体质我想会有个实质性的提高的。

  在整个军训期间,我们不是停留在学校内军训,而是将学生拉出去,到大自然中训练,一举两得。其实凡是体育好,接近大自然的学生,其心态均是很开朗,热情,心理普遍健康,智力发展正常。

  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是要普及古今中外的文化典籍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的时期,这时应增加学生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们独立思考,自由辩论,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段时间主要以学生们课外活动和自由活动为主,而课堂讲解式的学习只能占用其少部分的时间。唯有如此教育才有希望。

  二、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立国之根本,职业技术的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土壤;就好比摩天大厦的基础,地基都不能打好的话,大厦如何能独立于天地之间呢?大国系列国家之中的英美日法德等等国家的崛起历史可以发,这几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相当发达的,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更是所有国家无法与之媲美的。

  德国人的严谨慎密的民族作风,更多的是来自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德国人的培养。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德国人,他们的学历基本都是职业学校出来的,但是他们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及技术水平,更是国内普通大学生难以比拟的。但是这种基本是职业生的工作,在国内那么多的大学生去干一个职专生的工作,却不能做好,为何?难道这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思吗?

  作为一个世界加工厂——来料加工的工场。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用那么多的高等教育出来的大学生们来做这种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级技师,熟练的敬业的操作工人。德国人的机械加工技术是无与伦比的,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媲美的。据说德国人的机床的技术,日本人学了几百年也没有学到手的。偷师德国人,抄袭德国人,总是达不到德国人的水平,为何?在现实的工作中我发现日本人的确很精细,很到位。但德国人的近乎刻板的严谨是包括日本人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无法达到的。虽然德国的同行们看起来近乎刻板,但他们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而中国人不但马马虎虎,看似灵活实则笨拙,不但模仿不到位,且又没有创新能力,一切只是建立在简单的重复之上。如此国家如此工人建造的工业机械生产线,其精度,质量很难达到精密的程度的。现代工业往往是要求极其严格的精确度的,这种高水平的程度的作业的是国内的绝大部分的工人不能承担的。

  而且国内很多的职业学校,往往培养两三个月便出炉了。就像毛坯房一样,出来了,却没有精雕细磨过,放到社会上去,就马马虎虎的了。我想德国人的职业中专教育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们的精雕细磨之上,而且德国的职业生的年龄普遍在15岁左右,此时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最具备可塑性。对学生们的职业教育的精神将培养整个国家的职业精神,提高国民的职业技术素质。

  因为无论你发明出多么高明的设备,你都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为你制造出来,这一点就是我们目前去缺乏的。目前在我们脱硫行业的除雾器,同样的外观,同样的结构,中国制造的无法达到比起老外的水平。据很多机械加工行业老板反映国内的加工工人的水平始终无法达到德国人水准。因此中国要想崛起必须在职业技术教育上下足功夫。大力培养中国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队伍。

  三、高等教育系列

  一)中国国内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国内令人堪忧的现状。

  我们先说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要从我在国内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谈起,那就是很多高等院校的高材生都愿意去外企,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尽管在外企干的不是高等的技术工作,而是为他们搞什么销售,技术服务,及中间流程的工作。尽管高等的基础性质的研发的工作,及核心技术开发工作根本不让接触,尽管让我们的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们搞一些看似高明,实际都是老外的二手的技术开发工作,可是我们的几乎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高材生们都愿意去外企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去调查一下,在外企的人的确能拿到高薪,但是所干的工作,基本都是没有什么技术的,当然这是与那些老外们比起来,而不是与我比较。而且这些学生基本囊括了:清华、华中科大、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等各高等理工学校的学生,除此之外的其他低一级学校的尖子生也都被尽可能的搜罗进去。再什么用所谓的MBA或者中欧商学院等那些虚拟的东西来忽悠中国人。这些东西都是无用的东西,没有技术,这些东西就像鱼儿没有水一样。你没有技术你只能永远为我打工,你的MBA学的再好有什么用,就是广州本田一样,你做的再大,做的再好,那你也是为日本人打工,更何况掌握技术标准的美国人。

  其次,我一直都在怀疑这是国际巨头们的一个战略阴谋——浪费中国的人力资源,借此拖延中国的崛起。一个没有现代工业技术的国家,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的。而中国尽管经历三十年的发展,但是中国技术储备还是建立在毛主席当年打下的基础之上——火箭,卫星,核武器,导弹等等最高端的技术。而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部件芯片,国家战略安全所需的大飞机都被抛弃,也却都落后于西方国家,或者根本就没有。其实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没有技术的现代化,这不仅仅来自于西方国家的蓄意的误导之上,也来自于中国对于市场的错误的认识(原文来自于互联网)。

  第二,根据我对国内的很多大企业,民企国企均有调查,很多国内的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国企内很多没关系的学生,并没有被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而是放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不痛不痒的地方,美其名曰基层锻炼。一旦下去,若再想去适合自己的或者技术研发,或者搞技术领域工作,难。而且在企业工作中,而普遍遭遇到关系门后,而备受排斥的又何其少呢?尽管你很有才华,没关系,一边呆着去。试想有才华的学生谁还去啊。

  第三,现在大学大学生,据普遍反映缺乏团队的协作精神。例子就不用列举了。

  二)认清教育的方向,对于西方国家的战略误导,我们要坚决反击。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努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

  一个没有现代工业技术的国家无法成为真正的强国大国的,如果我们没有现代工业技术的国家,那么改革开放将会成为一个现代版的洋务运动。我想当年邓公敢于马放南山,发展经济,也正是基核武技术。也正是因为有核武器作为国家安全的保障,才有当年邓公的敢于暂时先放一下国防,大力发展经济的决策。但是核武器是什么,那是高科技的象征,那是诸多的中国科学家们努力的结果。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最高级的技术的结晶,即使现在也还是国家战略威慑主要手段,而且还是那个时期中国的是各个大学精英们的血汗凝聚而成的。

  持续了三十年的改革已经深刻的改变国人的思想,使中国人的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社会。但是世界也进如了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时代,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战略上的困境不仅仅因为我们的地缘政治,也与我们自己的国策有关。

  戴旭说“只要中国在整体技术形态上没有现代化,中国就不会再社会面貌上现代化”,“......这四个现代化说的就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这个根本抓住了,纲举目张,其他领域——包括政治,自然就会现代化。”(《盛世狼烟-战略篇》),然而技术的改变在教育。

  而现在西方人在借助于我国的国家政策的失误将我国的很多高端人才引入歧途,而且不断的误导我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而我们千万不要跟着他们步伐起舞。这里固然有既得利益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为参与其中,但国家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何尝没有误区。要击败他们唯有加强教育,利用高等教育培养我们自己的工程师们,大力发展国内的技术产业,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特别是那些研发性质的与市场结合的比较好,或者行业内的极端的企业,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均要大力扶持。那么我们的那些大学毕业生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吗?

  四、论高等教育的出路

  首先从就业的角度来看,现在就业市场上是那些来料加工的加工厂制造就业的需求,而不是那些高科技公司制造的就业需求。这些加工场需要的是一般的中专生,技校生的工作。而我们各个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是国家的未来的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怎么可能符合这些加工厂的需求呢?让工程师去干那些中专生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人才的巨大的浪费,还抢了工人们的饭碗,恶化了整个国家就业市场。

为什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没有这种恶劣的就业市场,还是在于他们的产业和学校互动的效果好,他们有着充分的发挥这些工程师们的平台,而我们缺的就是这些平台。美国做标准的带动了大批的就业,而下游的产业自然而然的就留给国内的某些职业技校生了,这样不仅仅优化了人才结构的利用,也提高了人才利用的效率,还推动了国家技术的进步。一个国家的技术的进步来自于国家的优良的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良好的搭配。

  因此是只有国家大力扶持高科技公司,保护知识产权,而唯有那些高科科技公司才能创造正真的高等教育们所需的就业市场,才能将国家拉入高端发展的途径上来。

  在现代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社会上的任何的风吹草动,学校的应该而且也必须及时的带给学生,那么敏感的学生也将会根据社会地动态变化而调整自己,完善自我。高等院校此时是一个平台——一个让学生和社会磨合的平台;是一个“授之以渔”的平台;是一个与国内的高科技产业有着良好互动的平台。而国外的那些拿着二次技术来我们这里互动的高科技也会自知其难而退,或者拿着最先进的技术来。

  因此高等院校与高技术产业的互动,才是我们高等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这要靠国家政策的扶持的。

  其次是招收制度,单项选择,没有回旋余地做法,必须废除。学校选学生,学生要是选不好一辈子,现在事事都要屡屡提起与国际接轨,不知道为何中国的高等教育始终没能跟美国接轨。

  第三,就是改变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十六年的如一日,就像一位工人往坑里填土似的。

 中国的目前的教育是全世界最失败的教育。要想教育的成功,首先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最成功的教育案例。比如中国的岳麓书院,白鹿书院,美国的哈佛,英国的伦敦,牛津,瑞士的苏黎世大学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学分氛围内,都是在自由辩论的中,积极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各种辩论,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之思考的精神,这不仅仅可以带动学生,也可以培养整个学院人文精神,造就良好的学术氛围,产生高质量的作品。学校的这种氛围是极其重要的,或许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类文明。从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学院基本都是在自由的精神指导之下诞生的,并由此培养出了人类文化之花。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

  只要国家掌握好原则性的问题,而放手让各家高等院校自由发挥。教育事业将会很快变得活跃起来。我相信这能在国内培养出务实的作风,及实事求是的思想及开放的心态。当国内真正实现以科学的精神发展的时候,当高等教育的核心建立在: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考上后,我们的国家民族离复兴已经不远了。

  2009年06月09日农历己丑年五月十七日凌晨于北京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