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缘百度云: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8:44:00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第I卷题目的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代号上;第II卷用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答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作废。禁止使用涂改液及胶带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创伤/重创敌军 投奔/奔走相告 蒙骗/蒙混过关

  B.别扭/别开生面 旋风/旋转乾坤 专横/横行霸道

  C.谙熟/黯然失色 缜密/半嗔半笑 炮烙/刨根问底

  D.渲染/煊赫一时 罢黜/相形见绌 辑录/缉拿归案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缉拿 摒弃 大材小用 风声鹤戾,草木皆兵

  B.勘探 荒废 砰然心动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C.通牒 暮蔼 偃仰啸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联袂 返聘 向隅而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市数百名公安干警倾巢出动,经过数夜蹲守,终于抓获了这起枪杀案的犯罪嫌疑人。

  B.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青年,只是因为欠缺某种能力,以致有时有劲使不上,感到爱莫能助。

  C.本来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们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D.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当今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里,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永远经历着辉煌而不面对挫折: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能否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B.火灾原因认定书认定引起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由于青岛拓昆工程机件有限公司车间北门外电闸短路打火引燃车间造成的。

  C.专家指出,城市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加,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的局面。

  D.交通建设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财产、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是带头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版社除了出版《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注意,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B.外面几个穿军装的人冲里面喊着:“喂,是当兵的吗?”“对,当兵的!”里面传出好几个人的声音。

  C.我不知道他们到底称赞我什么?是文章写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D.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戏剧需要激情

  余秋雨

  戏剧需要激情。列·托尔斯泰对“艺术”下了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别林斯基认为“激情”是一切诗歌体裁所必有的,而且,他还说:“(激情)这个字眼,在谈戏剧时最经常地被人采用,因为就其本质来说,戏剧是最富有激情的诗歌体裁……”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正是它,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最忌的是理性说教,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不过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在不同种类的剧作中,激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引起观众热泪盈眶,有时使他们开怀大笑,有时促使他们深思冥想;但却不能没有它,失去了它,剧本就不能唤起观众的共鸣。在不同风格的剧作中,有的激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咆哮的江水;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水渗沙石之中……可是,如果没有它,剧本就成了一片龟裂的干河,是没有生命的。

  剧作家需要技巧,但更需要激情。一位技巧娴熟但却没有激情的作家,最多只能成为熟练的匠人。剧本不能没有戏剧性,可是,戏剧更需要激情的滋养,否则,它就会是没有生命的枯木干枝,难成茂叶繁花之美。

  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不过,谈到“抒情”,人们首先会想到诗,特别是抒情诗。抒情诗要求通过凝练.节奏鲜明.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抒发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听众的强烈共鸣。戏剧要求的是贯穿的动作,是鲜明的人物性格,是完整.紧凑的情节,而这些却是抒情诗所不能容纳的;如果不顾戏剧的特性,在剧本中让人物脱离剧情发展去大抒其情,又会造成剧情的停滞。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和抒情似乎是对立的。

  可是,各种文学样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对立,都是相对的。别林斯基把抒情性称为“一切诗的生命和灵魂”,他认为“抒情性像元素一样进入一切其他种类的诗中,使之活跃起来,有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焰鼓舞了宙斯的造物”。他还说:“如果没有抒情性,史诗和戏剧就会过于平淡,变得对自己的内容冷漠无情。”他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6.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的真正的审美价值,在于剧作家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B.一部剧作的灵魂是剧作家从自我情感世界提炼而升华的思想理念。

  C.思想赋予剧作家的产品以一定的社会价值,戏剧需要理性,又最忌理性说教。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它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

  7.下列内容不能用来说明“戏剧需要激情”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剧作家和观众交流的媒介是形象,而只有用激情熔铸起来的形象,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B.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掘出来的思想是一部剧作的灵魂,思想必须饱含激情,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C.戏剧性是剧本的基本特征,所以戏剧不能没有戏剧性。

  D.戏剧的基本手段是动作,而动作是激发感情共鸣的有力手段,如果动作不能产生感情反应,它就失去了自己固有的意义。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剧和抒情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戏剧性和抒情性的对立。

  B.第一段引述别林斯基的话,是为了说明了富于激情的剧作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

  C.最后一段引述别林斯基的话,是为了说明戏剧少了抒情性,就失去了生命和灵魂。

  D.戏剧和抒情诗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有差异性,戏剧通过动作、人物性格、情节来抒情,不同于诗歌用语言来抒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 宁:难道

  B. 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 伐:夸耀

  C.适所以速祸也 速:加快

  D.机录其主者 录:逮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轻兵独进而没 学而不思则罔

  C. 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于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陆机有文学才能的一组是 ( )

  ①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②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③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④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 ⑤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

  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机少有异才,倾心儒学,恪守礼法,勤奋好学,他写的两篇《辩亡论》既有对孙权得国原因的论述,又有对孙皓亡国原因的分析,还有对自己祖辈父辈功业的追述。

  B.陆机到了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机智应对卢志,受到人们的好评。对居功自傲的齐王囧,他很是厌恶,写文章予以讽刺。

  C.成都王赏识陆机的文才,主动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并让他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陆机起先坚决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但仍担心受猜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D.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战前放任士兵抢掠,骄纵不法,战时不听陆机指挥调度,轻兵独进,导致覆没。孟玖衔恨恶意陆机,陆机含冤被杀。陆机之死,有多种因素造成,卢志进谗于前,孟玖恶意于后,成都王没有做到用人不疑。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3分)

  (2)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4分)

  (3)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折桂令·微雪

  无名氏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①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

  注:①蠹:蛀虫;蛀蚀,损害。 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曰:“党家应不识此?”姬曰:“彼粗人,安知此,但能于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耳,哪有这种风味!”后“陶学士”遂为风雅之士的代名词。

  (1)作者善于从细微处表现下雪的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蠹砌穿帘,拂柳惊鸦”。

  (2)这首元曲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作简要概括。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共6分)

  (1)骐 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易经》)

  (2))投我以桃, 。(《诗经·大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 (曹操《短歌行》)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

  , ,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4) ,大礼不辞小让。 (司马迁《鸿门宴》)

  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尧臣《雪梅》)

  五、(12分)

  16、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的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18.第十一届省运会将于2014年在我市举行,请为本次运动会拟写主题口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体育精神,体现济宁人的精神风貌,言简意赅、便于记忆、朗朗上口。不超过20字。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书店里的书

  一本书从作家酝酿到青灯孤伴的写作,再辗转邮寄到各出版社编辑案头,几经审看周折,待到终于送给印刷车间排版师和技工师手中,书的模样才会大抵胚胎成形。当纸页们列队集合最终以集团军的方式涌出厂门,它们会经过长途跋涉奔赴到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图书市场,虽说那儿并非是书的最后栖息之地——庄穆典雅的幽静书房,却是一本书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一次奇遇的最紧要关口。在这里,它将与它的主人相遇、结识,并最终被阅读和接纳,从而成为朋友、知交、导师、奴仆、情人等等。

  我每次一走进书店门,总是瞥见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伫立着一排排精装简装的书们:穿长衫的书,着西装的书,披袈裟法衣的书,穿旗袍中山装列宁装露脐装的书……以及苹果脸的书,满面沧桑的书,油头粉面的书,素面朝天的书,皓首白发的书,赤身裸体的书,搔首弄姿的书,男扮女装的书,忧愤叹嘘的书,隐性埋名鬼鬼祟祟的书……

  一本书里承载着一个伟大的梦想,一本书里隐蔽着一个卑鄙的阴谋;一本书或许是一个不屈灵魂的啸傲呐喊,一本书或许深深浸淫着写作者经年的血与泪。有时,我会看见一本哭泣着的书,它缓缓向我讲叙发生在遥远年代里的陈怨积案;有时,我会留意到一本窃窃低笑的书,那是那个装着一肚皮噱头,做过小品演员的家伙急着为人们抖落幽默暴笑的“包袱”;也有时我会遇见一本愤怒之极的书,它是另一种主义的倡导者,它主张用暴力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是的,一本睡得昏头胀脑的书会发出无聊的呓语,一本挤眉弄眼的书则用它封面的艳照引诱每一个走过身边的脚步。 想一想,一个人与一本书相遇,这情景总是相当奇妙的。是的,是什么触动了他,使他想要将其拥有?我时常会在书店的木柜前,看见一个读者欣喜若狂紧紧抱着书籍的情形,他的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或突然拥有一大笔财富的兴奋,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不是么?

  有时,我也会看见某个人在一本书面前疑疑惑惑,一会儿抓起一会儿又恋恋不舍放下的事情,又是什么使他对拥有一本书产生怀疑呢?价格抑或内容?我不得而知。这就如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有许多约会被无端取消么,不是有许多人在赴约的瞬间蓦然毁约么!可见一本书的自身魅力是决定其走向的主要原因,而绝非读者。

  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书与人之间的沟通,绝对应该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相互吸引的秘密,因为书即心灵,而文字和纸张不过是心灵践约的途径而已。

  我曾为一本老处女般的书扼腕叹息,又曾为一本惨遭下架折价处理的书暗暗鸣不平,这是真的。一本积满厚厚尘埃的书却有着火一般的激情,而一本被许多年轻年老的手无数次抚摸的书,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生性淫荡的娼妓。

  似乎有过这样的先例,一个人因为一本书的指引从而改变了一生——他因为这本书发动了一场革命,建立了一个政权,并使无数人与他一样改变了命运!谁能说一本书里没有枪炮声,厮杀声和战车的轰鸣声?当然,我看见一本书代替机床生产出成堆的产品,我还看见一本书取代讲台上那位之乎者也的教授,让一颗年轻的心长久地激跳……

  我知道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早晨走进书店,黄昏出来时会变得步履蹒跚老态龙钟;我知道那位祖祖辈辈汉语身坯的家伙,会因为几册外文书,从而改头换面变成着西装系领带的字母……

  书籍承担了部分历史,从而使人类自身变得可疑;而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1.作者在文章中写道:“……这是那本书的福气,也是那个人的福气。……”中的两个福气指的是什么?

  (1)那本书的福气: (2)那个人的福气: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书店里的书?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结合上下文看,为什么作者说“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不能说是书的不幸,也不能简单地推测为人的无知”?

  4.文章结尾说“书店则因为拥有了更多的读者,以便让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访谈,回答文后的问题(18分)

  □北岛(当代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写的是北京记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

  北 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北京如此。前几年也去过我的祖籍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之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全都在自己故乡迷失了。

  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你怎样看待这种关系?

  北 岛:我既没有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我生命的开始,很多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

  林思浩:你在写作《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

  北 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说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你身上的感受吗?这种感受对你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

  北 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林思浩: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你这个文字北京城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也即是说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

  北 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面很广。简单来说,北京城的结构和汉字的结构有共同之处,比如方向感,正南正北,横平竖直;再就是封闭性,老北京过去叫四九城,“四”指城墙,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九”为内城的九个城门,与汉字的结构不谋而合。对北京来说,城中之城是权力的中心。而汉字本身就有某种权力意志,这恐怕是为什么中华文明或所谓的“大一统”能持续如此之久的原因之一。至于全书的篇章铺排,并不是按线性时间展开的,每章可独立成篇,自成系统,很像汉字或北京四合院,彼此呼应,在互相勾连拼接中产生更深的含义。

  (选自2010年10月7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9.统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林思浩所提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20.北岛说“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他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21.《城门开》这本书的写作和编排有哪些特点?(6分)

  22.你怎样看待北岛在谈话中北京城“正在消失”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七、作文。(60分)

  1985年,人们发现,牛津大学有着350年历史的大礼堂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经检查,大礼堂的20根横梁已经风化腐朽,需要立刻更换。每一根横梁都是由巨大的橡木制成的,而为了保持大礼堂350年来的历史风貌,必须只能用橡木更换。在1985年那个年代,要找到20棵巨大的橡树已经不容易,或者有可能找到,但每一根橡木也许将花费至少25万美元。这令牛津大学一筹莫展。这时,校园园艺所来报告,350年前,大礼堂的建筑师早已考虑到后人会面临的困境,当年就请园艺工人在学校的土地上种植了一大批橡树,如今,每一棵橡树的尺寸都已远远超过了横梁的需要。

  就以上故事所涉及的内容或现象,请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

  参考答案

  1.B biè/bié xuàn/xuán hèng/héng;A项chuāng/bèn/bēn、mēng/méng

  C项ān/àn zhěn/chēn /páo D项xuàn/xuǎn chǜ jí/jī

  2.D。A项中的“风声鹤戾’’应为“风声鹤唳”,B项中的“砰然心动”应为“怦然心动”,C项中的“暮蔼”应为“暮霭”。

  3.C。A项,褒贬混淆,“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力量,贬义。B项,不合逻辑,“爱莫能助”指心里愿意帮助,但力量达不到,不能接在“感到”后面。C项,“不三不四”指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此处用后一个意思,正确。D项,谦敬失当,“敝帚自珍”指对自己的东西十分珍惜,谦辞,不能指别人赠送的东西。

  4.C。A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把“能否”改为“不能”。B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在“①原因是……、②是由于……造成的”两种句式中选择一种。D项,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把“而是”改为“而且是”,在“生命安全”后加“的问题”。

  5.B。A项,去掉括号内的句号。C项,问号改为句号,“还是勇气可嘉”后面的逗号改为问号。D项,“爆炸”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文意的能力。答案:B (信息来源于第二段,剧作的灵魂是作家从现实生活中发觉出来的思想。)

  7.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C(戏剧性是戏剧的基本特征,但不能阐述戏剧更需要激情。不合题干要求)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A(戏剧需要戏剧性,但也需要抒情性,两者应该是并行不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9.C.速:招致。

  10.C.均为‘他的’。A依靠;来。B表因果;表转折。D在;对于。

  11.D.②是说陆机勤学,③是说陆机善于应对。

  12.C.主动把他招到身边,与原文不符,赏识文才也不符。

  13.⑴陆机仗着他的才气名望,立志救世于危难,所以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

  ⑵而且客居他乡做官,一下子就处在众人之上,而王粹、牵秀等人都有怨恨之意,陆机坚持要辞去都督之职,成都王颖不答应。

  ⑶孟玖怀疑陆机杀了孟超,就在成都王那里恶意陆机,说陆机有异心。成都王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了陆机。

  14.(1)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细小的雪粒撒落在台阶上,就好像蛀虫蛀蚀过一样;在寒冷的北风中,雪粒调皮地钻进屋帘。雪粒随风飘过柳枝,惊动了树上的乌鸦。作者从这些细微处描写下雪的情景,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细腻,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 (2)①“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中,有对贫苦百姓的怜悯与同情;

  ②“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中,有对农家丰收的喜悦(或渴盼);

  ③“数片琼葩,点缀槎丫”中,有对雪景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安贫守己的怡然自得。

  ④最后两句有对风雅之士的调侃,表现出作者高雅的闲情逸致。

  15.(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报之以李。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4)大行不顾细谨。 雪却输梅一段香。

  16.长句变短句的关键是分解修饰语,把修饰语变为独立句子,并且要注意前后顺序。

  示例、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它是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17.C

  18.含有体育精神与济宁文明。例如更高更快更强省运盛会,更大更富更美文明孔孟。 弘扬体育精神,彰显孔孟文明。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9.(1)能被读者所欣赏所阅读,真正体现书的价值所在

  (2)能够找到一本和自己心灵相契的书,可以是自己的精神得到陶冶

  20.拟人。以这种生动形象的手法赋予书以人性,暗示了书所包含着的人类性和社会性,更有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书店里的书所体现的寓意,拓展了表达空间,大大增强了全文的人文色彩和文字力度,最大程度地吸引了读者,启发读者共鸣与深思。

  21.①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取向,而任何一本书不管其自身魅力如何,也只能引发一部分人的阅读兴趣。②一个人对一本书视而不见,既不能说明这本书缺乏自身魅力,也不能说明这个人无知,而是两个心灵不能相互吸引而已。(能从书和人两方面进行分析,抓住“书的自身魅力”和“心灵之间相互吸引”,言之成理即可。)

  22.一方面,书店里的书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并不都是传达真理的;另一方面,形形色色的读者从书中所获取并非都是有益的影响,所以尽管书店里的书很多,读者也很多,但真正掌握真理的人并不多。这样写的用意是在提醒读者,要善于甄别书,也要善于从书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表明作者对书店和读者的现状的忧虑和反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答案】①写作目的;②写作与生活的关系;③全书的编排特点。(6分。每点2分)

  【说明】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解析】围绕北岛新书《城门开》,林浩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将这些问题梳理后,可以发现:第一二两个问题是就作者的创作动机而言的;而第三四个问题则是就作品所写内容与作者过去生活的关系进行提问的;第五个问题从“全书的篇章是怎样铺排的?”可以明显看出是指全书结构特点。

  20.【答案】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北京正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作为知识分子,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这种迷失奉献自己的呐喊。

  【说明】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

  【解析】从前文“哀悼”一词以及文后作者谈论鲁迅故居情况的文字可以理解到作者沉痛、焦急的心情。结合语句中“正在消失的”“我是……之一”等词语可以理解到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故答案应该表述为“一个具有文化内涵和镌刻着民族记忆的北京正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作为知识分子,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这种迷失奉献自己的呐喊”。

  21.【答案】写作:①借写北京记忆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迷失;②用人事来折射城市的变迁;③注重细节。(4分。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编排:④每篇独立又相互呼应。(2分)

  【说明】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析】要从有关作品内容的谈话内容中筛选文章写作的特点,从最后一个问中作者的回答中提炼编排特点。

  22.【答案】

  示例一:诚如北岛所言,我们祖国广袤大地上的许许多多“北京城”正在“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潮流下迅速消逝。这种消逝,不只是一些旧建筑的消失,更重要的是民族记忆和民族历史的迷失和割裂。所以,一切有历史责任感的领导者和公民都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足够的重视。

  示例二:没有“消失”,就没有重建。“北京”是“老大帝国”的象征,没有近几十年的“消失”,就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没有全国大地蓬蓬勃勃的“消失”,就没有遍布全国的城市建设的热潮,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所以,“消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惋惜情有可原,但因此就满腹怨言实在不应该。



--------转载













每一种人生都是大家建筑的。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 2011届仙游私立一中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11届仙游私立一中高考模拟语文试题1 山东省济宁一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轮复习质量验收地理(视频:走进火山) 山东省日照一中200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 山东省青岛市2011年第一次统一高考模拟文综 山东省青岛市2011年第一次统一高考模拟 广东省揭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南通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仙游私立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2 山东省聊城市2009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试题1 山东省济宁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011年中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精品套题20份(1) [转载]广东省肇庆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广东揭阳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一次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黑龙江哈尔滨市六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潍坊市诸城一中2011届高三阶段测试地理试题 湖南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邯郸市201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1年福建省泉州五中2011届高三5月模拟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11年第一次统一高考模拟文综(专家解读日本核危机?上海未来一周内安全无忧?... 山东省滨州市2009届高三5月考试语文试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