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缘 下载:福建仙游私立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5:35:04

福建仙游私立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1-05-08 09:37:20)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屈原)《离骚》

(3)问君何能尔?_____。(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4)生乎吾后,_____,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5)其险也如此,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5题。

陈群字长文,熲川许昌人。祖父实,父纪。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上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才,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死,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廙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廙,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廙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三国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3分)

①更为纪拜更:_____②太祖以谢群谢:_____③太祖辟群为司空掾属辟:_____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群“知人”的一组是(3分)()

①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②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③臣惧百姓遂困;④群言之大祖;⑤吾亦欲赦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被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朋友的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为“识人”,而受到太祖的尊重,后来又让同僚佩服。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主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5.翻译文中画线的两句话。(6分)

(1)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3分)译文:

(2)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3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鸳鸯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的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的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②翡翠:翠鸟

(1)本诗以“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紧扣字,绘出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

(2)下列诗句与“翡翠闲居眠藕叶,鸳鸯别业在芦花”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简析“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的寄京华”所表达的情感。(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他想到十年前他所认识的天真可爱的姑娘玛丝洛娃竟会犯下这样的罪行,不由得大惊失色。聂赫留朵夫相信她在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但他回想起勾引玛丝洛娃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复活》)

B.马超在西凉太守韩遂的帮助下兴兵为马腾报仇。马超亲自带着一队士兵向曹军冲杀。曹操大败,为了掩饰身份,先是割断长胡子,后来又扯着旗角包颈而逃,最后连所穿的红袍也丢弃,幸亏曹洪赶来拦住马超,曹操才得以脱身。(《三国演义》)

C.赵伯韬得知吴荪甫在做多头后,不仅打算电请政府禁止卖空,而且直接怂恿交易所理事会和经纪人会发文要增加卖方一倍多的保证金。吴荪甫和杜竹斋决定背水一战,他们一起凑齐五十万,吴还把自己的工厂和公馆都抵押上了。(《子夜》)

D.凤姐小产,探春协助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依例赏钱二十,赵姨娘和女儿大闹后,探春痛斥赵姨娘。后又精简开支,除宝玉外,取消众人上学多领的费用。安排下人承包各项事务,多劳多得。探春理家得到肯定与支持。(《红楼梦》)

E.真的,巴黎女人为了帮情人逃跑,用纤纤玉手抓住丝绸结成的绳梯,那种勇气未必胜过欧也妮重新把糖碟放到桌上去时的胆量。查理喝咖啡觉得太苦,想加点糖,欧也妮把父亲收起来的糖碟重新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给他,并镇静自若地望着父亲,而查理却永远不会知道欧也妮在葛朗台目光的逼视下痛苦的秘密。(《欧也妮·葛朗台》)

8.文学名著填空题(5分)

(1)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双股剑的刘备,使______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三国演义》)

(2)_____(人名):“这么说来,您嫁给我只是想救我一命,并没有别的想法?”(《巴黎圣母院》)

(3)“梅表妹,我不知道你这样苦。我不该引你讲起这些话。我太自私了。你的处境比我的苦得太多……”这是_____(人名)说的话,为的是恳求梅原谅,梅被真情感动了,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家》)

(4)一天,宝钗来到怡红院,袭人正做鸳鸯戏莲花样的兜肚,袭人出去,宝钗坐在袭人的位子代做鸳鸯戏莲花兜肚。宝玉于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_____,我偏说是_____,宝钗听后“怔了”。(《红楼梦》)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①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②人之膏粱③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丈绣④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赵孟:春秋时晋国正卿赵盾,字孟。②愿:羡慕。③膏粱:肥肉叫膏;精细色白的小米叫粱。④文绣:古代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绣的衣服。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希望尊贵的心理,而且每个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不过平时没有想到罢了。

B.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一个人要自尊自贵,关键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贵的东西。

C.在孟子看来,厌恶膏粱文绣的生活,安贫乐道,修仁养义,能获得社会广泛的赞誉,才是真正可贵的。

D.选段引用《诗经》的话,意在说明拥有仁义道德和好名声就不用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和绣花衣裳。

(2)《孟子·告子上》的选段以及下面《论语·里仁》的文字共同体现了孔子和孟子的什么思想?谈谈你的理解。(3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近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出现了种种反文化、反文学的论调,到处都在讲“文学的死亡”、“艺术的终结”。有人说,“文学是一个堆积着美好感情的垃圾场。一个充满美文的博物馆,已经寿终正寝了”。

韦勒克指出,有些人攻击文学,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们把文学艺术看成-种保守的力量,仅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例如,德国学者奥斯瓦尔德韦纳说,“字母是官方强加于平民的”:曾任美国现代语言学会主席的路易斯康姆夫说,“艺术植根于上流社会,已经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韦勒克认为上述看法显然是偏激的。西方文明固然是建立于劳苦大众的辛劳和血汗基础上的,可以说许多文明正是劳动者创造的,但这泱不能作为仇视一切文明与文化(当然包括文学)的理由。文明曾经在许多时候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上述论调实际上攻击的应该是保守思想,但对保守思想的攻击决不应导致对文学的攻击。任何从政治的角度对文学的攻击都是不理智的,甚至是愚蠢的。

还有人攻击文学是出于对语言能否真正表情达意的怀疑。诚然,有史以来,语言有时的确不能完美地表达人们内心那种深沉、隐秘的感情和思想,不能完美地解释大至宇宙小至生命体的奥秘。歌德常常抱怨语言的不敷使用;自洛克以来,哲学家们也经常表达对语言的怀疑。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福柯提出,到当代,语言和它所表达的事物已经分离,人们落入了语言的陷阱,钻进了语言的迷宫,最终什么知识与信息都无法获得。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既然语言的作用受到如此深重的怀疑,文学自然成为攻击的对象。正是基于这种对语言的深刻怀疑,巴特说,“文学是一个骗人的意义体系,它总是在表达某种意义,但却总是毫无意义。”法国当代批评家莫里斯布朗肖说,文学必将消亡,一个没有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和书籍的时代将会到来。

韦勒克指出,这种对语言和文学的怀疑实质上是对人类文明的怀疑,对人类未来的怀疑,对人类自身及其创造物乃至人类社会的怀疑。正是由于语言文字的发明,人类社会才加速摆脱蒙昧进入文明。不难设想,倘若没有语言文字,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任何理智正常的入都会看出,只要人类存在,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就会存在。人只要活着,他就要讲话,就要写作,语言决不会消失,文学也绝不会“死亡”。

还有-种论调认为,文学只是-种暂时的、过渡的产物,它终将为电子时代的媒介所取代。韦勒克说,我们不否认电子媒介作为-种新的媒体确实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它的影响不可低估,但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文学将被取代。相反,他举出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在新兴媒体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写作、阅读、出版仍旧兴旺发达,有增无减。可见,认为文学将被电子媒介取代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

(选自美国勒内.韦勒克((文学理论)),刘向愚等译,有删改)

10.下列不属于“文学的死亡”“艺术的终结”理由的-项是()(3分)

A.文明是建立在劳苦大众的辛劳和血汗基础上的,文学艺术是一种保守的力量;艺术植根于上流社会,已经成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B.语言是文学的媒介,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交流作用不容怀疑。随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出版、写作、阅读仍将有增无减。

C.电子媒介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文学只是一种暂时的、一过渡的产物,终将为电子时代的媒介所取代。

D.到当代,语言和它所表达的事物已经分离,人们落入了语言的陷阱,钻进了语言的迷宫,语言不能满足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需要。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出丁政治上的需要去攻击文学,把文学艺术看成一种保守的力量,这是不理智的,甚至是愚蠢的。

B.文学成为攻击的对象,使人们深重地怀疑语言的作用,认为语言的确不能完美地表达人们内心的感情和思想。

C.尽管存在着保守的思想,但保守思想不是文明的主流,不应因此对文学全盘否定,文学艺术的作用应给与充分肯定。

D.有人认为文学必将消亡,一个没有作家、艺术家、思想家和书籍的时代将会到来,原因是语言功能受到深重怀疑,文学的作用被否定。

12.韦勒克始终站在捍卫文化与文学的立场上,请结合文本,简述其主要观点。(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扯淡

侯德云

岁月是个无情无义的家伙,硬推着爷爷,往老龄上去。头发白的已经白了,没白的地方快白了。牙齿掉的已经掉了,没掉的也快掉了。爷爷老喽。人总是要老的呀。

爷爷老了老了,老出这个毛病。有事没事,爱闲扯个淡,唠唠叨叨,把肚子里的旧货,陈麦子,烂高粱,抖落一地,扫不净。

孙子听着烦。烦就烦你的吧。爷爷不理那个茬,有滋有味地叨咕下去。大智若愚的样子。或者也可以说是,大愚若智。

爷爷说,那年,我还是个愣头小伙子哪,参加了游击队。晚上端鬼子岗楼,不知谁,弄出一个响儿,被鬼子发现了,机关枪,哒哒哒,哒哒哒,一个劲儿扫。狂得不知姓个啥。

孙子懒懒地检起话头:岗搂端了没?

爷爷沉了脸,摇头:没。鬼子狠哩。死了两个弟兄。那几天,心里就是一个恨!

默了一瞬,爷爷笑:个把月,又去。端了个屁的。炸药包,手榴弹,轰轰地响。出了口鸟气啊!

孙子脸上木木的,半晌,吐了一个问:游击队啥编制?机关还是事业单位?

爷爷凝了个怔,无话。

孙子又吐了一个问:企业吗?国营还是集体?

爷爷又凝了一个怔,无话。

孙子勾了头,翻一本花里胡哨的杂志,哗哗乱响。

爷爷瞟了孙子一眼,接着,往下扯:转过年,我参加了八路。嗬,那叫神气!队伍往外-拉,漫山遍野,海啦。打大仗!啥也不顾,劲儿劲儿的,就是一个冲!,小日本鬼子,稀巴啦,举了白旗,降啦。哈。

孙子突然抬起头,眼睛一眨不眨:爷,你干掉几个小日本?

爷爷笑,悠儿悠儿的:哪有闲空数哇,大其概说,不下八九十来个吧。嘿嘿。

孙子生了兴致,扔了手里的杂志。嚷:爷,你发财啦。干掉一个,得多少奖金?

爷爷岔了嗓:奖金?没啊,倒是身上让鬼子的枪子儿钻了几个洞。

孙子矮到真皮沙发深处,撇撇嘴:爷,傻了吧你,没奖金干个舍劲儿?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是大款!
爷爷吼:炮火连天,鬼子打到家门口啦,唱个屁歌?踢个屁球?

孙子-脸不屑:那就去做买卖,就便还能跟日本人搞个合资企业,当个老板多牛呀?话再说回来,干啥不比打仗强?死了白死。嘁!

爷爷垂下眼皮,锁了嘴。抬腚下楼。弓身背手,沿大街一驼-驼地走。车嚷人喧,愣是没听见个响儿。

日头撞向西山,洒一坡血,那景,酷似刚刚了事的战场。

爷爷叹一口气。停停,又叹一口气。沿大街-驼一驼地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7第20期,有删改)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不如去唱歌,不如去踢球,一个个全是大款!”孙子说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嘲讽爷爷,实际上是借此表达改变现状的良好愿望。

B.爷爷没事爱跟孙子闲扯当年打仗的事,说得有滋有味:可是孙子听了却不屑,因为他认为,爷爷说的那一套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

C.本文末尾,作者以日落两山的景象渲染气氛,写出了爷爷内心的凄然;“血”、“战场”引人追忆那些为国抛洒热血的志士。

D.作者通过丰富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使得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E.本文语言表达颇具特色:通篇由短句构成;叙述语言精练雅致,朴素自然: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郁。

14.请分别概括小说中爷孙俩的形象特点。(4分)

15.本文题为“扯淡”,如何理解?有什么作用?(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叶公超①:还是文人最自由

徐百柯

叶教授隔壁是一户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叶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声对骂,秽语尽出。顽童家长闻声出视,堂堂教授正厉声大喝:“我要把一桶粪浇在你的头上!”

那位家长慢步走了过来,并无怒容,问道:“你这一句话是从哪里学来的?我有好久没听见过这样的话了。你使得我想起我的家乡。”

结局皆大欢喜,一句粪便浇头的脏话使得叶公超和邻居从此成了朋友。

叶公超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在场的多位名教授都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相媲美。

作为学者从政的典型,后人评价叶公超:在他从政后的举止言行里仍然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书生、一个知识分子,一生中都放不下他那知识分子的身段,丢不掉那股知识分子的傲气。

1961年,因蒙古加入联合国问题,叶公超被蒋介石电召返台,随即被免去‘驻美大使’’职务。记者问其感想,他愤然曰:“叶公超死了,以后别来找他!”-代外交家的谢幕辞,却丝毫无关外交辞令,纯然一派文人气。
赋闲之后的叶公超曾到台大和台师大兼任教授,开的课还是老本行“现代英美诗”。台下听者如云,他于是感慨:还是文人最自由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然而毕竞文人最天真。不久,有关方面便来干预,向校方施压。叶教授的课匆匆上了一个学期,便被迫收场。

人问:“假如生命可以重新来过,你打算如何?”叶公超不假思索答:“我再也不做同样的事!”

外交家叶公超总是西装笔挺,风度翩翩,这是他“玩熟了”的一套规则。然而平日生活中,他给人的印象却是“处处藐视外国规矩。他讽刺西装,说西装袖子上的纽扣现在用来装饰,其起源却是防止大家吃喝之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秒不可言”,是为了便于让人牵着脖子走,且面对牵着他的人,表示由衷的臣服。

这是骨子里的文人气。他的同时代人不用绅士来描述他,虽然他在“绅士”的故乡剑桥大学拿过学位,又长期悠游于最重礼仪的外交界。更贴切的形容是“名士”--雅到与王室、首相相提并论者,乃名士;俗到与顽童骂架者,亦名士。

名士习惯于“见大人,则藐之”。当“驻美大使,他对朋友说:“见了艾森豪威尔,心理上把他看成是大兵,与肯尼迪晤谈时,心想他不过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有钱的小开②而已。”

从前的学生祝贺他荣膺“驻美大使”,他一笑,俯耳低声说:“别提了,是赔本儿生意!”

朱自清日记里提到叶公超,形容他“喜怒无常、狂狷耿介。和他相处,如同喝一杯醇酒,吃一碟辣椒……”

在上世纪30年代那段文人自由的岁月里,朋友们总是习惯“深埋进叶教授家舒适的沙发,呷着叶教授家著名的普洱茶,听任叶教授把他有趣的谈话不受节制地一直讲下去”,他的谈话“涉及太阳底下的-切,外加太阳之上的一些--百科全书的全部范围”。

然而也有朋友尝过辣椒的滋味。一次叶公超与友人谈起某某英国诗人,叶取出其人诗集,翻出几首代表作,要友人读,说读过之后再讨论。友人倦,抛卷而眠。叶公超竞大怒,顺手捡起一本大书投掷过去。友人虽未头破血出,却也大惊失色。

叶公超晚年幽居台湾,以书画排遣寂寞,“怒写竹,喜写兰”,只是,写竹多于写兰。

(选自中央编译出版社《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注】①叶公超:广东番禺人。早年留学美国和英国,归国后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后入政坛,曾任台湾“外交部长”“驻美大使”等职。②小开;上海人对有钱人的泛称。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叶公超“见大人,则藐之”,视艾森豪威尔为大兵,视肯尼迪为“小开”,这一点与鲁迅笔下的阿Q相似,都具有“精神胜利法”的特征。

B.被免去“驻美人使”职务之后的叶公超一度“重操旧业”,感受到文人的自由,这也使得他对自己的从政之举很是后悔。

C.文章开头写了叶公超的两件事:一是与美国顽童骂架,二是演讲时所说的英语被美国教授赞为“王者英语”。一俗一雅,展现出叶公超的名士风采。

D.作者精心选材,通过对叶公超在外交场合的表现及日常言行的记述,旨在勾勒出-位个性鲜明的优秀外交家形象。

E.文末“只是,写竹多丁写兰”-句,形象地说明了叶公超晚年的心境,也暗含着作者对这位一代名士的叹惋之情。

14.文中引用朱自清的日记有什么作用?(4分)

15.你认为叶公超的“文人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把相应句子的序号填入《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一诗横线处。(3分)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_____,_____。_____,_____。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①司马仍为送老官②匡庐便是逃名地③遗爱寺钟欹枕听④香炉峰雪拨帘看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近期,一位复旦附中高二男生关于“男孩危机”问题的研究论文《一个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机”》,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警惕。男孩危机是一个提出已久的课题,在中小学时期班里的尖子基本都是女生,班干部名额也基本被女生所占。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而今在发达城市,许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地“富养”,这不利于男孩的成长。但也有不少家长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女孩和男孩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而刻意给男孩的成长制造“磨难”,似乎也没必要。

(1)划线句有两处语病,应将划线句改为:(2分)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男孩危机”这种状况。(1分)

(3)你认为该“富养儿”还是“穷养儿”?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睹花凋而掉泪,见苦难而忧心,软之至也;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真豪杰当横刀立马仗剑行天下,硬之至也。软与硬,这是两种性格,两种精神。

请以“软与硬”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仙游私立一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默写

1.(1)谁家新燕啄春泥(2)竞周容以为度(3)心远地自偏(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6)雕栏玉砌应犹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①更:改②谢:道歉或谢罪③辟:征召

3.B(③句为“忧民”,⑤句说的是“太祖”。)

4.D(陈群非“善任”,“庸君”在文中没有根据。)

5.(6分)(1)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划线处各1分,句意1分)

(2)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划线处各1分)

[参考译文]陈群,字长文,熲川郡许昌县人。祖父陈实,父亲陈纪。当陈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陈实就觉得他不同凡俗。鲁国的孔融才高意广,生性高傲,目中无人,年纪在陈纪、陈群之间。他先和陈纪是好朋友,以后又与陈群交往甚密,于是改视陈纪为长辈,陈群由此声名显扬。刘备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征聘陈群为别驾。当时陶谦刚刚病死,徐州的佐吏迎接刘备,刘备打算前往,陈群劝他说:“眼下袁术的力量不可低估,若现在东取徐州,一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使将军得到了徐州,事情也一定不会有好结果。”刘备不听劝告,就带着人马东进,和袁术缠斗不休。吕布果然乘机袭取了下邳,然后又派兵去支援袁术。刘备一败涂地,这才悔恨当初没听陈群的劝告。他便跟随陈纪一起到徐州避难。适值曹兵大破吕布,曹操征聘陈群为司空府西曹椽属。当时有人推荐乐安的王模、下邳的周逵,曹操使征召二人。陈群把征召的教令原封不动地退还给曹操,认为这两个人品德不好,早晚会败亡。曹操不听。后来王模、周逵果然由于为非作歹而遭杀之身之祸,曹操为此向陈群道歉。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和丹阳的戴乾,曹操都任用了。以后吴人叛乱,戴乾忠义赴死,陈矫则成为名臣,世人为此都称道陈群是慧眼识人

青龙年间,朝廷营建宫室,致使百姓耽误了农时。陈群上疏说:“大禹继承了唐、虞的盛世,尚且只建低矮的宫室,穿粗陋的衣服,何况当今自灵帝死后,天下大乱,老百姓数量剧减,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相比,现在的户口还比不上那时的一大郡。再加上边境战事频繁,将士劳苦,如果再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可就深重了。况且吴国、蜀国尚未消灭,国家还不安定,应该乘他们还没有兴师进攻加紧训练军队,鼓励农耕,做好反击侵略的准备。现在陛下舍弃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忙于兴建宫室,臣下恐怕老百姓会日见困乏,将来拿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如今中原地区像这样耗费劳力,正是吴国、蜀国所乐意看到的。这可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慎重考虑。”

当初太祖在世时,刘廙因为受弟弟参与魏讽谋反一事的株连本当斩首,陈群向太祖讲了自己看法,太祖说:“刘廙是一代名臣,我也正想赦免他。”于是令刘廙官复原职,刘廙由衷地感谢陈群的恩德,可陈群说:“议论刑罚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情,况且决定来自明主,我又知道什么呢?”

6.(1)闲(2)D(“翡翠闲居眠藕叶,鸳鸯别业在芦花。”写的是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鸟栖息于芦花丛中,显出一派沉寂安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A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B叙写羁旅之愁,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C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D景物清幽明净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

(3)这句诗是说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写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诗人简介]俞紫芝(?~1086)字秀老。金华(今属浙江)人,寓居扬州(今属江苏)。少有高行,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王安石晚年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俞紫芝与其弟俞子中(字清老)从游,颇得赏识。王安石自称晚年门下多佳客(李之仪《书俞秀老诗卷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据说他的诗初时不大为人所知,后来王安石把他的诗句“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写在随身所用的扇子上,众人这才称异而看重他(《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潘子真诗话》)。王安石称赞他的诗:”公诗何以解人愁,初日芙蕖映碧流。为怕元刘争独步,不妨陶谢与同游。”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AE(B曹操先弃袍后割须,最后扯着旗角包颈而逃。C吴荪甫和王和甫等人决定背水一战,他们一起凑齐五十万,吴还把自己的工厂和公馆都抵押上了,并打算劝说杜竹斋做空头或保持中立。D探春一视同仁,在精简开支上,取消宝玉等人上学所多领的费用。)

8.(1)丈八点钢矛(2)甘果瓦(3)瑞珏(4)金玉姻缘;木石姻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C(2)(3分)君子应该把高尚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致力于进德修仁,而不应计较吃和穿等物质生活的质量。

参考译文:盂子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每个人自己其实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是平日时没有想到它罢了。别人所给予的尊贵,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使你尊贵,赵孟也同样可以使你下贱。《诗经》说:“酒已经解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仁义道德很富足了,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肥肉细米了;到处皆知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B(B是韦勤克的结论,是反对这种观点的)

11.B(B一是颠倒因果,二是“语言的确有时不能完美表达人们内心那种深沉、隐秘的感情和思想”中“有时”漏掉)

12.(1)任何从政治的角度对文学的攻击都是错误的,文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2)对语言和文学的怀疑实质上是对人类文明、人类未来和人类社会的怀疑,语言作为人们交往的工具将永远存在(3)在新兴媒体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文学不会被电子媒介取代,仍将兴旺发达。(没点1分,参考答案每点均有两个方面,考生达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二)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AD(A“实际上是借此表达改变现状的良好愿望”拔高了人物思想;D说“心理描写”丰富有误)

14.爷爷富有牺牲精神,不计名利。(2分)孙子民族意识淡薄,以个人利益、物质享受为重。(2分)(意思对即可)

15.理解:题为“扯淡”,表面上指的是爷孙两人的闲谈,(1分)实际上是以看似漫不经心的方式叹息青年一代精神世界的苍白贫弱,呼吁民族精神家园的重建。(2分)(意思对即可)

作用:(1)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3)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只要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3.AD(A“见大人,则藐之”的气势与“精神胜利法”不可相提并论D文中未涉及叶公超在外交场合的表现;作者旨在勾勒出一个个性鲜明自由知识份子现象)

14、丰富读者对叶公超个性的认识。(2分)体现这篇传记的真实性。(2分)

15、答案要点:(1)率性。如“与顽童骂架”,作为外交家的谢幕辞。(2)学识才华过人。如所说的英语被美国教授赞为“王者英语”。(3)天真。如以赋闲之后可以自由地从事老本行。(4)民族意识浓厚。如藐视外国规矩。(5)藐视权贵。如视美国总统为大兵或花花公子。(6)较真。如将书掷向抛卷而眠的友人。(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3分)③④②①(根据律诗对仗③④与②①各为一联,再根据先听后看,先送后逃排出先后顺序。)

17.(1)近期,复旦附中一位高二男生关于“男孩危机”问题的研究论文《一个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机”》,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关注。(2)答案:阴盛阳衰

(3)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该“穷养儿”。社会存在性别差异,不同的性别,就要用不同的养育方式。男孩将来在家庭和社会责任上要更有担当,能不能吃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败。所以,不能让他们养尊处优,而应该从小给他生活磨练,这有利于他今后参与社会竞争。反之,过于优越的成长环境,则会加强他们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该“富养儿”。相对而言,“富养”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更有利。要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格、良好的艺术修养、开阔的眼界,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必要的补充。从客观来看,孩子获得的教育资源越充分,越容易在竞争中胜出。这一点,对于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并无性别上的差异。而这些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投入作为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