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vs蝈蝈:从《金刚经》中获取智慧提升境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02:10

经过半年的时间,终于把南怀谨先生著的《金刚经说什么》读完并且写完了所有的读后感。在这本书里,给我最大的启发无疑是那句“放下”的话。是啊,“放下”不仅仅是一种般若智慧,更是一种大境界。相信许多人对“放下”这两个字都曾经有所了解,但真正能明白并且“放下”的又有多少呢?

《金刚经》里的“放下”并不是放弃,而是不要执著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放得下拿得起,从容地面对,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这与《孟子》所说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致的。佛法里面的智慧无疑是睿智的,并且曾经在中国流传很广也很深入人心,可为什么到了后来却与人们渐行渐远呢?我想这与后人对佛经的曲解有很大的关系。就像这里的放下,一些人就认为是一种放弃,要放弃妻儿、荣华富贵,才能获得希有功德,修炼得功德圆满。其实人间更多的人总是眷恋红尘,让他们放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这不仅会抬高人们对佛信仰的门槛,让人望而生畏,还会成为人们修炼的一种障碍。其实佛主从来都没有要求过人们放弃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是要放下贪瞋痴慢疑,这样才能获得一种愉悦的境界。

例如有些人本来很痴迷于网络,一日不打开电脑就会浑身不自在。可有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对网络感到累感到倦,面对电脑屏幕脑子有时是一片空白,不知该干些什么。对于过去自己痴迷的东西也丝毫提不起半点兴致。到了最后,不得不注销自己的ID以断了自己恋网之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就是对网络不能放下的缘故。因为你心中对某事情痴迷了,不能放下,结果反为其网住,得不到解脱。其实碰到这样的事情,只要你放下,这种不快的心情就会消失了。

说到心情这东西,只要调节一下还是很好解决的。其实一个人最大的业障就是名利,名利就像一张大大的蜘蛛网一样,当你一旦被其网住的时候,想要逃脱就很难了。此时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放下,放下太过强烈的名利之念,才是挣脱那蜘蛛网的唯一法宝。如果你依然无法放下的时候,其实你可以想想人生短短几十年,许多东西都像过往云烟一样,何必过分贪念呢?如果想至此,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

我们平常所做的梦大多是没有发生过的,而人生的梦,是我们真实发生过的。无论是发生的还是没有发生的,同样都像江河流水一样,流过去了,就再也很难回来了。生活苦也好,甜也罢,能够留下的就是一些生活的体验和一副臭皮囊罢了。无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脱掉披在外面的伪装,一样是赤裸裸,与他人没有什么区别。

有位朋友,这几年暴发了,一身名牌,其中脚上的那一双皮鞋听他说需要3000多元。可是在我看来,跟我脚上这双300多元的皮鞋,好像没有什么差别。有一次到另外一个朋友家里,他拿出400元/斤的茶招待我,可是我并不觉得比家里100元/斤的茶好喝。当然你可以说我不懂得欣赏、品味,但我确实就是这样的感觉。相信像我这样感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从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悟得一个道理,时髦和高消费未必就有必要和意义,其实一个人能够衣食无忧就够了。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年轻人喜欢梦想未来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很难再触摸的。只有现在过得充实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要过一种快乐崭新的生活,首先就要改变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就拿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吧,更多的人得到的不是快乐而是一种痛苦和折磨。在这种情况下,亲近佛祖,学习佛祖是如何对苍生进行教化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一个教师应该比任何一个普通的佛家弟子都要对佛进行透彻的理解,并取得其中的真谛。因为对学生的教育与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和途径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佛陀的心态和方法,再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必会使教育的途径更宽,教育的空间也会更大。而这一切,需要教师去不断地吸收儒、释、道里面的精华部分。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和理念之所以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耸立千年而不衰,不仅在于它有着很强的命力,更在于他深入民心并扎根在民族的思想里和血液里。可以说,这已经成了国民思想的一部分了,这种融合并不会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这种文化的力量,从中汲取文化精华,获取养料,提升智慧,才能使教育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当然,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当然难免带有一些糟粕,这就更需要我们去还原文化的本真,重新认识、审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出其中光辉灿烂的那一部分,并让其发扬光大。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得到力量,提升自己的境界,让自己的事业充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