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战车视频:《论语讲义》——公冶长第五(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43:09

《论语讲义》——公冶长第五(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5b800100a93h.html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迫我,我也不想强迫别人。这也就是儒家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发苹果,每人一个,苹果里有好的,可是也有一些是不太好的。我不想分到那些不太好的,我心里就希望最好让别人分到不好的苹果——这其实也是一般人的心态。子贡的意思是我自己不想要的,也不强迫人家要。孔子说,端木赐啊,“非尔所及也”,“非”,不;“尔”,你;这不是你能达到的,这种境界你还达不到。在生活当中往往如此,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与实际情况通常有距离。你想做到,是一回事,但做没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孔子看问题看得很透彻。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句话的关键:“文章”两个字。什么是“文章”?不是我们今天说“写文章”的文章。“文”,花纹;“章”,彰显的色彩。文章是和道德对举的,道德是内容,文章是形式,即人的道德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就是指人的外观、神色、语言、举动。子贡说,夫子的道德的外在表现,“可得而闻也”,我们看到得、听得到。可是,“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老师关于人性和天道的认识,我们听不到。什么叫“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西方哲学好谈抽象的哲理,儒家哲学与此不同,孔子更多的是在谈日用行常之间的道理,孔子很少谈抽象的问题——这也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特点。“性”,什么是性?诸葛亮《出师表》有“苟全性命于乱世”,“性”指人的本心,“命”是生命。天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孔子是不谈的。因为首先要解决了生活的实际问题,才能来谈生活的意义。如果生活本身都没有弄清楚,就来谈生活的意义,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就像有的人,一天到晚要追求真理,要求道,可是自己的生活却一团混乱:夫妻反目,孩子吸毒,父母抱怨,同事厌恶,可是他对这些实际的问题视而不见,或者不屑一顾,只是一门心思要修天道。殊不知,孔子不言性与天道,却已说明性与天道。什么是天道?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呢?天并没有说我是天道,我让你们怎样怎样,可是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万物自然生长、枯荣。所以孔子不谈天道,却已经告诉你何谓天道:把生活过好,这就是天道——在家做好儿女,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单位做好同事,把个人的生活安排好。孔子并不抽象地谈天道,他教你切实地安排好具体的生活。《八佾》篇有“子入大庙,每事问”,孔子在宗庙里遇到什么都去问,表面上看好像他不懂得礼,其实他所行的就是礼。一样的道理,孔子不说天道,因为天道不是靠说的,而是要践行的。“不离日用行常外,直到先天未化前”,儒家哲学是指导人生的,而不是抽象谈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