蚬子和蛤蜊哪个好吃:为曹操性格平反——“性格之王”曹操(基于历史的平反) / ljx720829001 / 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38:35
为曹操性格平反——“性格之王”曹操(基于历史的平反)共44页  第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页码:
因带宽不足,网站关闭图片显示,如需阅读图片版,请点此查看带图版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12 00:20
  2.曹操警惕性极高。曹操的警惕性极高,到了神经过敏、装神弄鬼的地步。如曹操杀吕伯奢,是听见食器声音,以为图谋自己而误下毒手;后来曹操攻汉中张鲁,也是才打3天仗就担心后方出乱子而想退兵。
  警惕许攸。在官渡,如果不是许攸投奔,曹操几乎因为无粮而失败。这一段故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有十分精彩的描写。《曹瞒传》有记载,“公(曹操)闻攸来,跣(光足)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许攸)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换)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在越是危急时刻,曹操越是玩弄“谲”的把戏,幸好终于曹操相信了许攸。
  多疑杀娄圭。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人。据《吴书》说,他与曹操是老朋友,少有猛志,曾经叹息说:“男儿居世,会当得数万兵千匹骑著后耳!”刘琮不战投降,以所用的代表权力的“节”迎曹操,诸将皆疑诈,曹操就问娄圭。娄圭说:“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操遂迅速进兵取得荆州大部。娄圭跟从破马超,在曹操面对每次立营都被马超骑兵冲突而无可奈何时,献计利用天寒地冻的天气“筑沙为城,灌水为墙”,一夜而立成。娄圭功劳不少,曹操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曹操宠信娄圭,多次重赏,家累千金,曹操说:“娄子伯富乐于孤,但势不如孤耳!”
  后一次,娄圭与南郡习授同车,见曹操出,习授感叹说:“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娄圭也说:“居世间,当自为之,而但观他人乎!”本来是一句“励志”的话,不料习授密告,曹操以为他有异心,娄圭遂被诛杀。
  剥夺朱灵之兵。清河朱灵原为袁绍部将。曹操征陶谦,袁绍派朱灵督三营助曹操,力战有功。后袁绍所遣诸将都回归袁绍,朱灵认为曹操是英雄就留下不去。朱灵曾经和刘备一起攻击北投袁绍的袁术,后为好将,名亚徐晃等。但虽然朱灵如此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却怀疑朱灵,欲夺其营。因于禁威名严重,就遣他带领数十骑,赍怀令书,径至朱灵大营夺其军,朱灵及其部众不敢动;朱灵只是为于禁部下督而已。
  禁止群下结党。曹操曾经下《整齐风俗令》: “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曹操不仅对汉献帝严密监视,而且对部下也是严防密查,严禁结党营私,也严禁儿子交结部下(吴质去见曹丕也是用箩筐伪装而入),我们看一下几个人死前的状况:
  孔融:“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
  崔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宾客满门、门庭若市,而且内容还涉及时政,这样的人,哪怕他再有才干如崔琰,哪怕他再没有实际能力如孔融,试问那个统治者安心?本来曹操就经常刺探部下的行踪,故而他们的死就是必然的了。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的警惕性再高,也有失误的时候,如赤壁连船被烧,如误信司马懿;特别是放刘备走,犹如放虎归山,更是曹操一生都后悔莫及的憾事。
  曹操疑冢故事
  曹操临死,叫薄葬于邺城西门豹祠的附近,不封不树。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而且他的墓一直没有找到,就有人传说曹操设立了七十二座疑冢。对此宋人俞应符也因为不齿曹操为人,在《曹操疑冢》诗中写到“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也有人笑话他们的这种想法:“阿瞒老奸巨滑,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之内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许昌城外有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人闸其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有碑,字皆汉隶,细视则曹孟德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14 21:48
  二、曹操的嫉妒
  《三国演义》里,曹操的妒贤嫉能是被扩大了无数倍,如杀杨修等。历史上的曹操虽然没有那样的嫉妒级别,但曹操依然有这种性格缺陷——“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刘备被曹操称作两个英雄之一,为避嫌只得去种菜,表明自己没有英雄之志,如此显眼的掩饰,居然把“骗人专家”曹操给骗过去了,这实在是个奇迹。被曹操所杀的人里,最冤枉被杀的就是因为曹操的妒忌而杀的荆州零陵少年周不疑了。
  冤杀周不疑。周不疑是曾经担任过汉尚书、魏国尚书的刘先的外甥,《三国志》引注《零陵先贤传》记载说17岁的他幼有异才,聪明敏达,曹操曾经想以女嫁给他,周不疑不敢当而推辞了。后曹操寄予厚望的爱子曹冲不幸夭折,曹操心忌周不疑,就要除掉他。曹丕以为不可,曹操说:“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于是遣刺客杀之。周不疑尚未施展拳脚,除了几篇不错的文章外尚无任何业绩,只是因为少年聪明,曹操却以莫须有的罪名枉杀他,实在让人寒心不已。
  杨修之死,也和他的“鸡肋”、曹操猜谜语“才差三十里”等聪明外露有关。
  猜疑和嫉妒都是心胸狭窄的表现,因为猜忌,所以部下都只求自保家门,不能完全发挥才干。如果是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在曹操手下,会不会因为因为他的聪明而下毒手呢?诸葛亮的不选择曹操,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心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历来统治者对任何人都是如此持有怀疑态度的。诸葛亮算是至忠至诚了,刘禅也对他有不放心的举动,这从诸葛亮一去世,就马上去掉丞相之职可以看出。曹操的猜忌和残酷是很出名的,可比之于朱元璋,实在是不值一提。明的开国元勋,除了徐达等区区几人,全部诛杀完毕,而且往往一次就株连上万人,结果当明成祖朱棣起兵时,朝廷根本没有良将。“汉家待功臣薄”,刘邦也比曹操心狠,八个“异姓王”就杀了五个(两个早死),曹操虽然嗜杀,他的功臣,除了荀彧、崔琰之外,倒还没有几个知名的,所以曹操比起他们来只能说“比窦娥还冤”。
  猜忌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许多的人君,治国的本领没有,搞猜忌倒是精通如崇祯皇帝,只好自缢景山了。一些公司容不下有才干的职业经理人,喜欢搞家族统治,以为只有这样才保险、稳妥、放心,但自己在公司扩大后又无力驾驭,而且因内讧致败的比比皆是,足为教训。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15 14:11
  第七章
   “今年破贼正为奴”
  ——曹操的好色性格
  ——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曹丕甄皇后),左右曰:“五官中郎将(曹丕)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这是《世说新语》记载的曹操好色言行。
  
  孔子说:“食色性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又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曹操也不例外,绝对可以归纳为“资深好色者”。
  “天若不好色,天无织女星;地若不好色,地无连理枝。”英雄不好色,倒是闻所未闻——诸葛亮娶了丑妻,可据《三国志》依然有估计不俗的小妾(丑是否谦词尚待考证)。本来“自古英雄爱美女,唯有美女配英雄”,古今中外,不足为奇,西周是周幽王为了美女褒姒一笑而亡,特洛伊战争就是因为绝世美女海伦引起。中国古代,有“唯大英雄能真好色”之说,刘备也曾经对玉石做的甘夫人爱不释手,至于“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多的是,而曹操更有特色,他不仅险些因此遭到灭顶之灾,而且美妾们大都出身低贱,而且不少所谓的“二手货”。
   据《三国志.后妃传》,曹操有名有姓的妻妾共有15人,作为一代帝王,不算最多,可也不算少,其中不少是“有故事的人”。如前面说过的和曹操离了婚的结发妻子丁氏。
   曹操的卞夫人,本出身低贱的歌舞人家,美色自然不凡;卞夫人的政治见识也颇不简单,179年在曹操不愿被董卓所用潜逃出洛阳时,她还在洛阳,这是有人说曹操已死,曹操的手下就想散伙,卞夫人苦劝说:“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有何面目再相见呢?即使祸至,大家共死何苦?”大家就听从不散,曹操知道后很感动,后立为王后。他这种立贱的主张有避免外戚为患的目的,值得肯定。后来曹丕也深受其爱美和立贱影响,上面说的甄氏是袁绍中子袁熙妻子;争宠的郭氏早年父母已亡,因丧乱而流离,沦落在铜鞮侯家里为奴,是个“贱人”。 明帝曹叡即位前是以虞氏为妃,即位后却以毛氏为皇后,卞太后去慰勉她,虞氏气愤不过就说过:“曹氏自好立贱”,还发毒誓:“假如(曹操)不能以善始,也没有能令终善的。大概必由此亡国丧祀了!”虞氏于是被曹叡绌还邺宫。东晋史家孙盛对此归纳道:“魏自武王,暨于烈祖,三后之升,起自幽贱”。
   曹操的周姬(《三国志集解》作邹氏),就是张绣的婶婶,骠骑将军张济之妻。张绣降而复叛,就是曹操那“所用男人都会犯的错”老毛病翻了,也不顾是政局未稳,“色令智昏”,就和周姬奸宿所致。
  吕布好色众叛亲离
  吕布的失败不仅和无信、不识人、不听劝谏有关,而且和他的好色有关。他在投靠董卓时,“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董卓是个大魔头,吕布还色胆包天,在老虎边拔牙;到了白门楼被擒,吕布还不服气对曹操说:“我待诸将很厚,但诸将临急都叛我罢了。”曹操说:“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 吕布默然。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16 23:39
  曹操的尹夫人,是何进的儿媳妇,曹操在任司空时纳之,并收养其子何晏。据《世说新语》记载,“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宴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谴还外。”何晏倒不想认曹操为父。
  曹操的杜夫人,原是秦宜禄的妻子,秦朗的生母。曹操也不嫌弃她是二手货,于建安三年攻下徐州下邳后得到她。秦宜禄先被吕布派出去袁术处求救,袁术以汉宗室之女妻之。开始关羽多次给曹操说要娶她,曹操答应了,但关羽后来反复又来说,曹操顿起疑心,就先派人娶看,果然是个“一看倾国、二看倾城、三看令人倾家荡产”的绝世美女,就自己留下享用了。后秦宜禄归降,曹操以他为铚长。刘备逃走小沛,张飞随之,经过铚时对秦宜禄说:“人家强取你妻,你还给人家当县长卖命,实在是太丢脸了!随我去吧?”秦宜禄跟从了几里,后悔欲还,被张飞杀了。秦朗随母杜夫人长于曹操处,曹操甚爱之,每坐席还会炫耀“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焉知关羽想杀曹操,和不愿被曹操所用是否与此有关?这倒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和戏剧好题材。
  附会的曹操和二乔故事
  因为曹操的好色,后人附会了不少桃色故事。如曹操破二袁实在是统一北方的必然行动,却产生了一个“今年破贼正为奴”甚至是三曹争风吃醋争甄氏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以曹操好色智激周瑜的故事:“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还以《铜雀台赋》里的“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为证。结果“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其实,铜雀台建于2年后的冬天。不过故事可能和唐朝的杜牧的诗歌有关:“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鹊春深锁二乔。”(一说本诗作者李商隐)把曹操的好色和赤壁大战联系起来,实在是绝妙的构思!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17 13:52
  第八章
  “自惜身薄祜”
  ——曹操的自卑和自大性格
  ——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
  前一句是陈琳为袁绍所作的讨曹操的檄文,后一句出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的性格里有两种相互矛盾的、同时又是很不好的性格,就是自卑和自大的性格。
  “自卑”就是轻视自己,认为老是不如别人;“自大”就是自以为了不起。这两种性格都是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自大”也往往是由“自卑”引起的。
  一.曹操自卑家世
  曹操也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缺点,他一个没有拉下。别看他在众手下面前颐指气使,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他却依然有深深的自卑。我们今天认为英雄不问出处,可以前并非如此,甚至在非常年代里还有红黑五类的出身区分,更不用说古代了。我们看看几个大人物的出身:
  袁绍、袁术:袁安以下四世三公,家世清楚。
  刘表、刘璋:明明白白的汉室宗亲。
  连小吏出身的孙坚,陈寿也称“盖(大概)孙武之后也”。对于刘备,陈寿则肯定地说“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
  而曹操的身世,前面说过,是从夏侯氏过继给宦官曹氏的,既不清白,也不光荣,何况曹嵩的太尉还是花一亿买的。虽说他也是大官僚、大地主之后,可与其他人比较,他出身之低贱,这连曹操都是深以为耻的。
  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显学,无论是看家庭出身、选拔人才,或者名望,都要看其儒学,几代为官、通习五经的文士家庭就是名士。虽然在东汉,名士在与擅权的外戚、宦官之争中多次败北,甚至遭到两次“党锢之祸”,但这反而使得这些不屈的名士等名望更高,太学生有语:“天下模楷李元礼(膺),不畏强御陈仲举(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畅)。”后来天下的名士,有“三君” (窦武、刘淑、陈蕃)、“八俊”、“八顾”(荆州刘表在内)、“八及”(刘表也在内)、 “八厨”(张邈在内)等荣誉称号,他们在政治、仕途上不得意,但是名望为天下瞩目。陈群祖父陈寔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太丘县长,一代名士的他去世后,天下致吊,参加其葬者竟然达车几千乘、人三万之多,可见其巨大影响。
  曹操虽然豪迈勇敢,但自卑却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从曹操的“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可以看出曹操的自卑,宦官家庭本来就不注重家庭教育,而小时候的曹操更是一个吊儿郎当的问题少年,完全不能和以后的曹操相比。而且阉人之后的事实让曹操也抬不起头来,所以他的叛逆宦官也是源于这种自卑心理。陈琳骂他“赘阉遗丑”,事实如此,曹操无可奈何,最多也只能说不应该牵扯到祖上。曹操的这个身份,开始对并不招士人见待,他去见许劭,许劭也不看重他。后来曹操杀了不少的名士,其中的边让、孔融都是对他多有讥讽,让本来就在名士面前感到自卑的曹操实在忍受不下去,就大开杀戒。
  边让之死。边让,字文礼,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从少善辩能文,作《章华赋》,名噪一时。灵帝中平中,大将军何进闻其名欲辟之,恐他不来,就假装以军事征召才召来,就署边让令史,以礼见之。流亡中的蔡邕也深敬之,写信给何进说对他应“阶级名位,亦宜超然”,不能“随辈而进(论资排辈)”,以为应该再高任,后迁九江太守。天下大乱时,边让去官还乡,恃才气不肯屈事曹操,且多轻侮之言。约建安四年,有人向曹操诬告边让,曹操就令郡守杀之。
  名士可以说手“无缚鸡之力”,然而其影响力却极大。曹操杀边让,是一大失策,影响十分恶劣,以至于后来一次孙权曾经欲杀虞翻,也是以曹操杀孔融为例的,这使得他在士人中的形象很差,而且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反叛,几乎令他无家可归。
   “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见陈琳檄文)——由于边让的被杀,引起与名士关系很好的陈宫的不满和自疑。陈宫很早就随曹操,之前曹操到兖州任刺史,也是陈宫出了大力,他也得曹操信任带兵留屯东郡。
  陈宫于是与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曹操。陈宫游说曾经与曹操关系很铁的陈留太守张邈说:“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他劝张邈趁曹军攻打徐州陶谦后方空虚之机,迎接善战无前的吕布守兗州,观天下形势,亦可纵横之一时也。张邈同意了,于是陈宫迎吕布为兗州牧,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县未反叛曹操(为什么很多人同时反叛曹操?可见曹操一些行为不得人心。)曹操几乎有家难归,费了很大的劲才平静下来。
  曹操的自卑,也使得爱面子的曹操不可避免的具有一种嫉妒心理,他见袁绍母亲去世,到会吊唁的达三万人之多,就心怀嫉妒,说将来袁绍、袁术二兄弟必乱天下。
  世俗眼光的审视曹操也无法逃脱,对他吸引人才也是很不利的,幸好曹操以其他积极的性格魅力弥补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袁绍得到的人才很多,却不会用,多用亲属或者会说不会做的人,有真才实学的如荀彧、郭嘉、大将朱灵都先后投奔了曹操,曹操由于自己的出身并不高贵,也能够平等对待这些同病相怜,胸有远大抱负而无用武之地的英雄们,而且能够提拔下层人才,所以人才济济,成就一代霸业。这就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曹翁固失一马,安知非福?
  
  
  
  孙权欲杀虞翻
  孙权一直嗜酒,特别是当了吴王之后,经常大摆酒宴,招待群臣。一次临近结束,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并劝说他不要去杀虞翻。
  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士人,天下人都批评他。而大王施行仁义,可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0 19:49
  二.曹操自惭形秽
  曹操的真实形象可能不是太佳,据考证,其身高可能只有一米六五左右,不仅如此,曹操的外貌也不行。虽然不是丑到 “长得违法”的地步,走在大街上,也不会有人说“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错”(谁敢去惹这个活阎王?),但曹操也不会笑眯眯地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曹操温柔吗?)——“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上面说的崔琰捉刀的故事,也充分反映了对自己外貌的自卑。崔琰是个大帅哥——“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有四尺,甚有威重。”《三国志》的《武帝纪》里没有明确的曹操外貌描写,但这应该是陈寿的曲笔回护,因为比较英俊潇洒的人,他都会不吝笔墨地描写一番:
  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袁绍:“绍有姿貌威容”;
  刘表:“长八尺余,姿貌甚伟”;
  这类记载,还有袁尚、刘琦等比比皆是。甚至连《三国演义》里被丑化得形秽无比、獐头鼠目的蒋干,《三国志》里也是“有仪容”的称赞之词,可“英明领袖”曹操就没有,也没有刘备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的异象。足见其外观不可观,否则陈寿应该多少记一笔的,如果达到像反面教材的袁绍那样英俊,还不大书特书?
  南朝梁代刘孝标曾引录《魏氏春秋》以补注《世说新语》云:“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了,身材矮的人,未必就不是英雄。邓小平、拿破仑都是改变历史的巨人,身材都不高。“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这句话不但在爱情上适用,而且在对历史的影响上同样适用,而且影响既大且深。
  曹操的自卑和别人有很大不同,这使得他能够知耻后勇,大概是从许劭给他下评语开始,文学上发愤努力,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开创一代文风;政治上发愤图强,一直力图压过世家大族。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司马迁为了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一句公道话,被处宫刑,发愤作《史记》,当时就留名;曹操和他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处境上有共通之处,近在眼前的典范,曹操不会不知道。也许曹操是把司马迁作为学习的典型,他之所以做了那么多的大事情都只是要证明自己的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成就自己苦苦以盼的一个英雄梦。从他苦求许劭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成功的向往,对成功的期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自己价值,才能证明自己的成功,摆脱他心理存在的自卑。如果说“自卑”有什么益处,那就是它会无情地迫使盼望成功的你去努力,去克服成功途中的重重困难,经过艰难跋涉取得最后的成功。
  曹操也是这样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曹操是矮了点,但是作为大英雄所自然散发出来的霸气与雄心是无法掩饰的:矮矮的尺度,并不影响他思想的高度、思维的广度、思考的角度、决策的正度、干事的力度、发展的进度、法治的制度、翩翩的风度、宏大的气度、敬业的态度、文学的厚度、影响的深度,更不影响曹操建立一个泱泱国度!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1 18:18
  三.曹操盲目自大
  自大其实是自卑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尽管曹操一直比较谦虚,常常彰明别人的功劳,但无可否认,他在业绩不大时还可以控制自己的骄傲自大,而一旦功业显著,就不免狂妄自大起来。而这给他带来了不少的坏处。如果说,曹操的“自大”有什么益处的话,那就是第n次证明了“骄傲使人落后”,也使得曹操再次审视自己,以避免下次失败。
  曹操目中无人。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曹操的自信,袁绍、袁术、刘表等无论见识、才干、能力、用人的确都不如曹操,这点是恰如其分的。但这同时也体现了他有点目中无人。且不说曹操官渡胜得实在有点侥幸,也不说后来打得曹操说“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马超;在当时曹操就显得有点“孤陋寡闻”——“小霸王”孙策居然没有在眼中。
  孙策是反董联军中最以忠烈著称的猛将孙坚的儿子,孙权的哥哥。吴郡太守许贡被孙坚旧部朱治与孙策夹攻击败,南投严白虎,在孙策平定严白虎后被迫投降,他曾经上表说:“孙策骁雄,与(霸王)项籍相似,宜加贵宠,召还京邑。若被诏不得不还,若放于外必作世患。”因为三国志没有孙策喝死樊能、挟死于糜的事,所以估计这才是称孙策为“小霸王”的来历。而孙策居然没有进入曹操的法眼,固然和孙策从袁术处出来单干的时间较晚有关,但据史书曹操应该不会不闻。
  从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向汉朝扬州刺史刘繇进攻开始,到建安四年(199年),短短四五年间,孙策的地盘极速扩展,“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横扫江东六郡。据《刘备传》说曹刘二人煮酒论天下的时间,是在刘备被曹操派去拦截取消帝号北投袁绍的袁术的建安四年(199),孙策的战绩曹操不会不知道,何况据《吴历》记载:“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足见孙策大名早就流传四方。所以曹操的论英雄,遗漏了这个很重要的人物,实有自大。
  然而历史往往有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孙策在一次外出打猎时被许贡的三个门客所杀!这就完全打乱了历史的进程,所以我们不得不说,曹操的运气好。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2 19:53
  当时曹操为什么对屡战屡败的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有人说是曹操的确认为刘备是个英雄;也有人说,是因为古人包括曹操即使再自负,口头上也会谦虚几句一样,实际上是单指曹操自己。至于曹操当时的真实想法,我们不得而知,倘若真是如此,则又可见曹操是更加自大了。笔者则认为,曹操应该是认为刘备的确是个英雄,这不仅有郭嘉、程昱等人的话为佐证,而且刘备白手起家、当时就是广有信义的人物了。
  曹操的自大再次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自大”多一点就是“臭”。真理再向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他的自信再多一点就是自大,决定性的赤壁大战就是他骄傲自满的苦果,曹操本来统一中国在望,就这样功亏一篑,何其可惜,又有多少万人死于战火?更是可叹啊!
  责问刘先。刘表在袁、曹官渡交战前,曾经派别驾刘先去许都,当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就责问刘表为什么僭越去祭天,而刘先回答说道路不通,刘表以处牧伯之位的汉室肺腑去郊天祀地,是昭告刘表对汉室的赤诚。曹操恶狠狠地问:“群凶为谁?”刘先回答:“举目皆是。”曹操说:“今孤有熊罴之士,步骑十万,奉辞伐罪,谁敢不服?”刘先回答:“汉道陵迟,群生憔悴,既无忠义之士,翼戴天子,绥宁海内,使万邦归德,而阻兵安忍,曰莫己若,即蚩尤、智伯复见于今也。”曹操听了这些指桑骂槐的话默不作声,就故伎重演拜刘先为武陵太守以分化刘表。这时的曹操就已经自大了。
  气走张松。张松在益州牧刘璋手下担任重要的益州别驾一职。他容貌短小,放荡不治节操,然而很有才干。他认为刘璋暗弱,在他手下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能,经常叹息。赤壁之战前夕,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 张松图
  之前,刘璋听说曹操威风八面,就派遣阴溥向曹操致敬。曹操此时还头脑清醒,加刘璋为振威将军,兄刘瑁为平寇将军。刘璋又遣别驾从事张肃(张松之兄)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操,曹操拜张肃为广汉太守。张松去时,曹操正把刘备赶得鸡飞狗跳,正是目中无人的时候,就不礼遇张松。主簿杨修把曹操所撰的兵书示给张松看,张松宴饮之间一看便能背诵。虽然杨修深器张松,给曹操说应辟张松为官,曹操不听。因此张松怀恨曹操。曹操大败后,张松回到益州,劝刘璋改为结交刘备,还与好友法正一同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刘备就乘机把益州夺了。
  习凿齿对此评论道:“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所以他认为“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教训何其之大!
  赤壁大败。建安十三年在赤壁之时,曹操是很有机会取胜的。固然,曹操的确存在诸葛亮、周瑜所说的曹操方面的不利因素,
  但曹操的失败与骄傲有着莫大的关系。刘琮不战而降,使得曹操精心组织的攻打荆州计划根本没有来得及使用,他在邺城所治的玄武湖水军也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幸福来得太突然”,以至于曹操都手足无措了,他的骄傲自大于是一露无遗。曹操对孙权的恐吓信,盛气凌人,充满志得意满的恫吓,以为一封恐吓信就能不战而曲孙权,又以为孙权会向公孙康杀袁尚、袁熙一样杀穷途末路的刘备来投,却没有看到人数虽少的孙刘联军有不少优势;而且他的幕僚也大多是骄逸轻敌,都以为孙权也会向公孙康一样把刘备的人头送来,只有程昱等少数几个清醒地认识到孙刘会联手抗曹,而曹操不听,也不听贾诩暂缓用兵之计。
  由于自大,曹操轻信了黄盖的诈降。曹操也知道东吴一些人主降,收到黄盖降书后,为稳妥起见,还特意见了来人,密问之,口敕说:“但恐汝诈耳。(黄)盖若信实,当授爵赏,超于前后也。”他因为自大,就对黄盖的诈降失去了应有的警惕,之前曹操为了避免不识水性的士兵安稳,就令船舰首尾相接(非连环计之功),成为命门。当时黄盖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内装薪草,再灌膏油,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又预备逃走用的小舸,各系在蒙冲斗舰后向曹军水寨进发。曹操的军吏士都信以为真,延颈观望,指言黄盖来降。黄盖到了江中举帆,又举火令诸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曹操军人皆出营立观。距离曹军水寨二里多,黄盖下令放火,当时东南风盛猛,往船如箭,烧尽北船,火延烧到了岸上营落,烟炎张天,曹操的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周瑜、刘备等率轻锐进攻,擂鼓大进,曹军遂大败,只得还保南郡江陵。
  曹操遭此惨败后念、哀叹郭嘉不已:“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也是侧面批评了众谋士,但他就没有反思已经很骄傲、很急躁的自己为何不用贾诩之计?即使郭嘉还在,他果然听得进去吗?
  “设使国家无无孤”。曹操在建安十五年(210)冬发布了《让县自明本志令》,他在里面大表自己之功,如有人劝袁术遂即帝位并公告天下,袁术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还说了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他自己本来是表白自己没有不逊之志的,但事实却证明了曹操是欲盖弥彰,他的这句话,其实有实事求是和坦诚的地方,但这句话兼有事实和自大的地方。曹操消灭了北方群雄,统一了北方,发展了生产,是他的巨大历史功绩;但他与唐朝扭转乾坤的郭子仪的谦逊态度相比,不能不说是太狂妄了。郭子仪是有进可退,而曹操却只是有进无退,对于两次策划政变的汉献帝(也就是国家)来说,没有曹操更好,此时曹操还有马超韩遂、张鲁、孙权、刘备等劲敌,也还有没有归附的刘璋等势力,他发此言未免过早。
  凡是自大者,都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自以为是”的窠臼,一旦不可自拔,就会固执己见,固执是建立在错误判断上的坚持,而不能吸纳别人的正确意见,曹操的失败多源于此。
  【心得】
  自卑的人往往自暴自弃,看不到事情成功的希望,容易陷入自闭和绝望;而自傲的人往往性格孤傲,孤芳自赏,容易陷入众人敬而远之的地步。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做到“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还怕什么困难呢?
  如果自卑的你只想做过普通人,那么为何不可有点“阿Q精神”,来点“精神胜利法”? 如果自卑的你还想有所成就,那何不可向曹操好的方面学习,把它变为自己学习和奋进的动力,不断的鞭策自己?苏秦未学好游说功夫,外出受到冷遇,回去遭到兄弟、嫂妹、妻妾的取笑,他也很惭愧自卑,闭门不出,“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终于挂印六国。
  历史上自卑的人如果不修改性格,往往一无所成;而自大的人如果不修改性格,往往下场很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这样,关羽也是这样。
  【案例】
  关羽因骄致败
  关羽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将。程昱曾说“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他和张飞一起,被后世常常被作为对猛将的最佳夸奖。
  历史上并没有所谓的“三英战吕布”,因为刘关张没有和吕布作战。如果真的有此事,那对关羽也是一种侮辱。关羽的名声绝非浪得虚名,他虽然没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等光辉事迹,但他的军事能力在三国确是第一流的。关羽在白马“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他毅然不顾曹操的厚待离开重归刘备。他最光辉的时刻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围樊城,曹仁几乎弃城;水淹名将于禁七军、斩杀猛将庞德,威震华夏,曹操都议迁都以避其锋。这种成绩,是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赞誉的吕布也远远比不上的。
  关羽是被曹操联合久图荆州的孙权合谋擒杀的。但他自己的骄傲也要负很大责任。关羽因自己的成绩而骄凌他人,对想和他联姻的孙权任性发挥:“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三国演义》里关羽说的是“虎女焉配犬子!” )在陆逊谦言后就丧失了警惕性撤兵北上,导致被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得手。连多年忠心跟随刘备的南郡太守糜芳也献江陵城、将军士仁献公安城,导致关羽被杀。
  此前的建安十九年,有“(韩)信、(英)布之勇”的马超从张鲁处来降刘备,但关羽和他没有见过,就给诸葛亮一封信,问马超的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知道关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就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关羽胡子很美,故亮以“髯”代关羽。关羽看信后“大悦,以示宾客。”在刘备进汉中王所封的官中,关羽为首。犍为郡南安人费诗奉刘备之令去拜关羽为前将军,但他听说黄忠为后将军,就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刘备的义子副军将军刘封、宜都太守孟达二人和关羽关系也不好,还拒绝救助关羽。
  关羽不愧是世之虎臣。但如果关羽地下有知,知道后代被灭门的悲惨,知道他的死会带来张飞的死、带来夷陵之惨败和刘备之死,导致刘备和诸葛亮复兴汉室的全盘失败,会不会心有愧疚、后悔,对刘备和张飞说声“sorry”、在地下修改自己的“矜骄”性格?如此,也不会有后人无数的悲叹了!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3 13:38
  第三编
  探究曹操的性格
  第一章.曹操是何种生肖性格?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这年的生肖是羊年。
  一般而言,羊的性格优点是:
  1.凡事考虑周到,处理得当;有进取心,善于交际,个性温柔,具有“为他”的胸怀;
  2.个性内向、劳碌操心、外柔内刚;
  3.做事慎重,给人以信任感;多情善感;
  4.干劲十足地往前冲;
  5.一生孝顺,做事忍耐、坚持不懈;
  6.刻苦耐劳,但主观固执;
  7.求知欲旺盛;
  8.十分节约,懂得节俭;
  9.待人亲切,热爱自然;
  10.很得人缘,并能够得到贵人的支持而掌握机运;
  羊的性格缺点是:
  1. 有时悲观犹豫、喜欢听天由命,不喜欢例行工作;
  2. 生性喜欢被人照顾和赞美;
  3. 很主观固执、个性柔弱;
  4.有时羞怯自卑,对奇特古怪的事物兴趣很浓。
  对比我们前面分析的曹操性格,您看这像是曹操的性格吗?既像,又有点不像——对了,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复杂甚至性格自相矛盾的人。
  曹操属羊,可羊是温顺的代表,是狼吃的对象,曹操像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绵羊吗?不是的。
  从曹操正面十分明显的叛逆、豪迈勇敢、坚韧大度、果断自信、乐观幽默、简朴实干、信义坦诚、机变威严、重情游侠的性格看,曹操即使是一只羊,也绝不会是一只普通的羊——曹操是一只披着“狼皮”甚至“虎皮”的羊!曹操是惯于扯大旗作虎皮的,汉献帝就是他的“虎皮”,这张“虎皮”,给了他太大的好处,有了它,许多狮子、黑熊都被这身虎皮吓倒,犹如今天的小摊小贩见着要人命的城管。
  曹操是属羊,可他:
  也有属鼠的直觉力强、反应快、多才多艺、有吸引力、个性活跃、善于变化而且利欲心强、善于利用机会的优点,当然也有固执己见、自私自利、喜欢投机取巧的缺点;
  也有属牛的毅力强、以自我为中心、事前多思考、事业心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精力旺盛肯上进的优点,当然也有个性固执、不太相信人的缺点;
  也有属虎的具有叛逆、冒险逞强、独断专行、雄心万丈、对自己充满信心、做事大胆、处事霸道、有侠义精神、性情坦荡、不怒而威、永不低头、不达目标绝不认输、喜欢接受挑战、不喜服从人的领导型优点,当然也有独裁主义、相识虽广但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也有属兔的思考周密、判断准确、个性善变、常常化敌为友、讲究工作效率的优点,当然也有因多情而失败、内心孤独、多情善感的缺点;
  也有属龙的精力充沛、有崇高的理性和远大的抱负、才华出众、凡事不肯服输、个性坦率、自大骄傲、慷慨大方、有强烈的征服欲优点;当然也有情绪不稳、心胸狭窄、无法抗拒艳遇、好大喜功、性格急躁的缺点;
  也有属蛇的风度翩翩、善于辞令、处事圆熟、沉着冷静、重视精神生活、斗志昂扬、思路敏锐、知道进退、当机立断的优点;当然也有表里不一、爱面子、感情波动、态度虽然谦恭有利却内心不服输的缺点;
  也有属马的性格开朗、英雄主义重、乐于助人、做事积极、自由奔放、交际广泛、演讲动人心弦、天赋极高、头脑敏捷的优点;当然也有脾气暴躁、喜欢别人的认同、赞慕、随心所欲、的缺点;
  也有属猴的才智高、头脑机灵、活泼好动、好竞争、手腕厉害、勇于创新、记忆力超人、善于把握机会的优点;当然也有爱说大话、有奸诈行为、忽视社会规范、生性爱玩、虚伪善变、过分乐观的缺点;
  也有属鸡的脑筋转动快、说服力强、敢于强大者抗争、勇敢好斗、风趣活跃、富有责任感的优点,当然也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名正言顺地教训别人、易忽视和藐视别人、不喜欢正式传统的装扮、性情急躁的缺点;
  也有属狗的有正义感同情心、豪爽勇敢、直觉锐利、行动敏捷、明辨是非的优点;当然也有感情起伏快、倔强逞勇、喜欢猜忌挑剔和怀疑,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自我封闭的缺点;
  也有属猪的真诚正直、性情刚毅、直截了当、不拘小节、智力丰富的优点;当然也有好色、常常上当、缺乏沟通等缺点。
  总而言之,曹操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许多种不同的性格汇聚于一身的人,曹操可以说是具有羊的柔和温顺、虎的气概山河、鼠的狡黠贪婪、牛的踏实肯干、兔的小心翼翼、龙的威严飘逸、蛇的阴狠毒辣、马的纵横驰骋、猴的机灵自私、鸡的引吭高歌、狗的嗅觉灵敏、猪的愚蠢短视等各种性格,他的身上,羊和虎、龙的特性似乎多些。而且他善于变脸,只要需要,他就可以随意变出无数种组合的脸色,令人叹为观止。从古到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像曹操那样富于变化。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4 13:24
  第二章.曹操性格的层面
  曹操的性格复杂多样,这里面,既有动物的本能,也有人的本能;既有普通人的性格,也有统治者的性格特点。正如他性格的多样,这些层面也完全可能交融。
  动物的本能。凡是动物,都有吃喝拉撒、休息、求生的基本本能,也有自私、冒险等本能,有为保护自己而警惕的本能,有的较高级的动物还有好色、应变等本能。正如为了求生,老虎不得不吃鸡甚至吃人,2008年3月24日的哈尔滨动物园老虎就发生了吃人事件,这就是最新的、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例悲剧。这种血淋淋的场面是残酷的;同时,“一山不容二虎”,老虎会散尿划定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是自私的;为了争夺食物,两只老虎完全可能互相残杀,这是残忍的;据考,猴子争夺了猴王,就会有其他猴子服它管辖,这是征服欲和权利欲;雄猴选择配偶,也往往喜欢找毛色好看一些的,这是好色的。但这是动物的本能,你无法指责,否则只有叫老虎吃素,而这是完全违背客观规律的。
  人本来就是一种动物,所以动物的本能,人类大概都具有。这种本能具有遗传性。
  人的本能。人能够区别于动物,就是人能劳动、能思考、能语言,能够超脱于动物的基本本能,追求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感情。人之初,无论是性本“善”或者性本“恶”,其实都是表达人初生时(即“赤子”)的性格趋势,而不是性格本身。性格是需要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才能形成的,是针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不是如残暴的人偶尔出现一次的和蔼那样。
  只要是人,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社会活动如教育的熏陶、利益的驱使、失败的挫折、胜利的喜悦等,因此会形成面对困境的机变或犹豫、青春期的叛逆、对朋友的信义和坦诚或猜疑、对亲人的重情、对成就期盼的坚韧和急躁、对他人的成绩的嫉妒和自己的自卑、也会为了达到目的玩一些花招等。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性格,都具有正反两面性,每个人多少都有,侧重点不同而已。曹操同样也是一个没有拉下。但“从心所欲不逾矩”,每个人都不应该侵犯别人的利益。
  统治者的性格。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必然分化形成金字塔似的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居于上层的统治者,当然有人类普通人的性格特点,但为了永葆江山或者地位,都会压缩自己正常的性格特点,矫情伪饰,夸大人性格里的不良性格,都会利用统治工具如武力或者法律进行残酷镇压、或者虚伪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礼教进行维护,表现出威严、果断、实用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一些英雄人物;同时其内部也由于利益之争产生剧烈的争斗,这就自然的迫使形成了统治者特有的奸诈、虚伪、猜忌、有目的的残暴(和动物无意识的残酷不同),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臣弑君、子杀父等屡见不鲜。这些反面性格,往往由于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他们比正常人严重的多。曹操集中表现了几乎所有统治者的性格特点。
  曹操的性格,就是集中了动物的本能,普通人的性格特点和统治者特有的性格特点的矛盾统一体。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5 20:58
  第三章.曹操性格的形成
  影响人性格的因素,包括遗传的、家庭的、社会的、制度的多方面。每个人的性格都受到它们综合性的影响。
  1.遗传。
  自古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具有急躁、勇猛相似性格的孙坚和孙策父子,连最后都死于非命都几乎相同,充分说明了遗传的重要性。
  据司马彪《续汉书》,曹操的曾祖父曹节(曹操有女也叫“曹节”在曹操杀伏后之后为汉献帝皇后,所以按理应为“曹荫”, 节和荫的繁体字很像,估计是传抄有误),曹节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猪的,与曹节的猪相类似,上曹节的门认之,曹节不与他争;后邻人所丢失的猪自还其家,邻人大惭,送回所认猪,并向曹节道歉,曹节笑而受之。
  曹节有子四人,宦官祖父曹腾是第四子,从小就是黄门从官。汉安帝永宁元年,邓太后诏令选年少温谨的小宦官陪皇太子读书,曹腾被选中。太子特亲爱曹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宫内三十几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一次,蜀郡太守派主管会计向曹腾行贿,益州刺史种暠在函谷关搜得其书笺,上告太守,并上奏曹腾是内臣却外交,请免官治罪。皇帝说:“笺是自外来,曹腾书没有出,不是罪。”没有处理。按理,是种暠得罪了曹腾,但曹腾不以介意,常称叹种暠的品行,种暠后为“三公”之一的司徒,对其他人说:“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曹腾的行事,“皆此类也。”在魏明帝太和三年(229),曹腾被追尊为“高皇帝”,这样也创造了一个连太监都可以封皇帝的记录。
  曹操的大度、坦诚应该说和上面两则故事有关。
  2.家庭和教育的影响。
  “子不教,父之过”,这是说明家庭等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
  曹操出生于宦官之家。这种家庭,往往不重视家庭教育,而且从小进宫,知识水平不高;而且曹操的父亲曹嵩很有钱,在汉灵帝时花一亿钱买了“三公”之一太尉,曹嵩实际上是过继于夏侯家族的,所以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是叔伯兄弟,夏侯家族没有什么读书人,虽然是一方土老肥,却受教育程度不高,“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就是曹操的自白。诞生在这样有钱却不重视教育,就像今天的暴发户一样,不受人尊敬。而且家庭和社会都对他们缺乏约束,曹操的“飞鹰走狗”也是很正常的。
  宦官们虽然学识低下,却是弄权的好手,精于算计( 陈寅恪先生称“阉宦则重智术”)、讲究实用;从他们屡次废立皇帝、打败清流名士的政治进攻可以看出,个个精于计算、工于心计、勾心斗角;而且往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不能生育却又可以收养子鱼肉乡里;他们没有常人的功能和快乐,性格上就有扭曲,一旦得势,必然睚眦必报、心狠手辣,特别是对士人。曹操性格里的极端自私、虚伪、奸诈、善玩权术、残忍和猜忌可以说都源于这个家庭,如他的“望梅止渴”、“借人头”等都是。
  3.社会环境的影响。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跟着巫婆学跳神”。由于生理的原因,宦官本来性格就有自卑等重大缺陷,而且所行多不端,所以名士们非常瞧不起宦官,曹操也是以“赘阉遗丑”为恨的。这种自卑的心理,在他的文章里如“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完全可以看出对他的阴影多大。陈琳被捉,曹操虽然饶他不死,却老大不高兴他代袁绍作的檄文里说了自己出身宦官家庭,还责备他:“你以前为袁绍书作的檄文,只可罪书我而已,为什么还扯上我的父、祖呢?”
  大概曹操从小就受惯了歧视,所以曹操的好胜心极强、权力欲极浓、报复心极重,处理起名士如孔融等来绝不手软;另外一面,这种自卑,使得曹操求知欲极旺、出人头地的想法极深,特别是后来的人生里好学不倦,成为勤学好问的典范,这是一种性格的转化和利用。
  同时,面对礼崩乐坏的乱世大环境,曹操就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旧风俗,容易形成叛逆的性格,也使他意识到道德难以救世;“奸邪盈朝,善人壅塞”的黑暗政治现实,对曹操的多疑性格的形成有关。
  4.社会经历的影响。
  “小时偷针,大时偷银”。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对他的一生影响是极大,曹操也不例外的。曹操小时候就“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不遵守法令,以至于声名狼藉,好几次几乎被官吏处理下狱,这对曹操以后的叛逆、放荡不羁、体任自然的性格是有很大影响的。曹操的“飞鹰走狗”的举止也很荒诞,甚至和袁绍一起去抢人家的新娘。
  曹操成年后,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这种不一般的经历也丰富了曹操的性格。兖州叛时曹操所信任的魏种、官渡时想谋杀他的卫士徐他,甚至连曹植都违背自己私开司马门,这些亲近的人都是如此,所以曹操的警惕性不能不高,这是人们需要理解的,但是这种一旦过度,就成为了神经过敏,他的“梦中杀人”之类就完全值得唾弃。
  曹操的大半生都是军旅生涯,这种讲求速度和执行力的生活,造成了曹操明快、简洁的生活作风和鞍马文风,也形成了豪迈勇敢、当机立断的性格;是人吃人的乱世,养成了曹操不讲求奢华、礼仪简单、朴素的性格;是生存和胜利的需要,养成了曹操机变果断、威严实干的性格。
  对每个人而言,性格的形成因素很多,但后天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是时势和优秀性格造就了曹操这个大英雄,是不良性格造就了曹操这个大奸贼。
  5.社会制度的影响。
  好的制度会把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把好人变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丑陋思想,也就决定了曹操“极端利己主义”的基础性不良性格。在这种制度的核心价值观是“忠孝”,而“忠”是最核心的,是对家天下的无条件服从,而统治者大讲“孝”的目的,就是“移孝入忠”,妄图实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江山社稷不被人夺走,这就决定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残暴、多疑、奸诈性格。而要夺取江山的人如曹操,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更要技高一筹更加残暴、多疑、奸诈。一切有碍于他目的的人,哪怕是亲戚、哪怕是功臣如荀彧,都是轻易就杀了。他一旦从臣子变为君主,就必须要继续重复这个防范的过程。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8 21:42
  第四章、曹操性格的矛盾
  曹操的性格极其矛盾。他是分裂型人格,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具有自我的矛盾性。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分为互相对立的双方,就是阴、阳。它们是对立制约、互为根本、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一类事物就是“阳”;反之就是阴。
  从性格分期时间上看,可以以建安十三年(208)为界。这一年,是曹操54岁。此前的曹操,能够采取比较正确的政治和军事路线,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事业蒸蒸日上,一直处于不断的对外扩张。在性格上,也是以叛逆、豪迈、勇敢、果断、大度、乐观等正面性格为主(当然不是绝对的)。这是曹操性格分期的“阳”。而之后,由于赤壁大败,使他认识到在短期内无法统一中国,思想上就有灰心丧气,直接体现在攻张鲁、攻孙权、攻益州的不自信上。于是他改以巩固内政,图谋代汉为目的,所以心机上更阴险,性格上更内敛,自私、猜忌、残酷、奸诈等性格比重逐渐增加,当然他的政治手腕也更加成熟。这是曹操性格分期的“阴”。 正如《廿二史札记》说的“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于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曹操的优秀性格就是他的“阳”,这使他的事业如早上的太阳,不断高升;而不良性格就是他的“阴”, 这使他的事业如下午的太阳,不断西沉。
  曹操的性格里,离经叛道和因循守旧、坦诚大度和虚伪奸诈、豪爽游侠和自私自利、冷静理智和急不可待、当机立断和犹豫不决、爱才如命和妒贤嫉能、谦虚好学和骄傲自满、自卑和自大、威严和通达、重情和冷酷、悯怀和残暴……这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立性格。
  如果单看好的一方面,曹操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大英雄”,而从另外一面来说,可以说是十恶不赦的“大权奸”。历史老人并不会让他成为一个简单的“大英雄”,也不会他成为一个简单的“大权奸”,他是二者的统一,而且不是简单的统一,他的“大英雄”阳刚性格里糅合有权奸的阴险成分;他的“大权奸”阴冷性格里糅合有英雄的气度,似可分,而实不可分,根本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这就是曹操,所以是“千古第一奇人”。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1-29 21:21
  第五章、性格决定了曹操的悲剧命运
  一抔土,尚巍然,问它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清人完颜崇实的这幅对联,充满了怀古忧伤之情。“一抔土”,即今天成都武侯祠的刘备惠陵。刘备不敌曹操,蜀亦亡于曹操开创的魏,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被后人推崇的应该的曹操,而事实上是恰好相反。曹操的陵墓至今不可找,而诸葛亮和刘备合祀的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绝。这是历史的公正评价,曹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缺“德”——
  曹操的统一北方等历史功绩,是他优良性格和外因一起发生作用的结果,这是他之所以胜利的内因,这点不容忽视。
  素有远志的曹操,在打败袁绍后,就是以统一中国为己任的,但终其一生,是以失败告终的。他的末年,是以丢失汉中、被关羽“水淹七军”逼得狼狈得险些迁都而结束的,其实曹操不是没有机会统一中国,是他的残忍不得民心、是他的奸诈被人所惧怕、是他的急躁错失良机、是他的猜疑上下相离、是他的骄傲不听人劝,这种极端自私的性格,是曹操的性格上的重大缺陷,他把他自己身上同时有的各种正面性格共同发挥作用而取得的胜利却几乎一夜丢光——真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把火送解放前”。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是曹操《薤露》诗的后八句,他在诗中写的是董卓胁帝西迁长安,焚毁洛阳的情景,此时他曹操,不失为有正义感、同情心的人——但他绝对想不到后世大多数给他的评价也和“贼臣”差不多。曹操在历史上有大功,有英雄本色不容怀疑;但对照他的性格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劣性,不能不承认,“奸雄”二字虽是别人说的,却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虽然他负面的不良性格被夸大了,如郭沫若先生说的“自《三国演义》风行以后,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当成粉脸的奸臣,实在是历史的一大歪曲,”但这也是完全有历史依据的。
  曹操的命运其实是个大悲剧,哪怕他位居魏王、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是真正的皇帝。
  未能统一中国,无疑是曹操的天大的遗憾,唐太宗说曹操是“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曹操的整体才能超过刘备、孙权,国家的综合实力更是远远超过了对方(哪怕是联盟),可曹操就是不能统一中国,而是由才干中下、只能望其项背的的司马炎轻轻的就统一了,难道曹操不该大哭一场?这难道不是曹操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性格缺陷造成的吗?
  曹操性格的悲剧更在于身后。《左传》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即著名的“三不朽”是古人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古人的奋斗目标。曹操可以说做到了“立功”、“立言”,但却没有做到“立德”。古人的立德很大程度上是以对朝廷的“仁”、“忠”为标准的,如孔子称赞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曹操挟持天子,杀戮皇后,严刑峻法,这使得他根本不会受到唯恐江山旁落的皇帝们的欢迎,乾隆皇帝的态度足以说明之。从今天看来,这种皇权史观未必正确:看人看主流,主要是看他对历史的进步、人民的幸福作了什么贡献,至于帝位,正如夏侯惇劝进时说:“自古已来,能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即民主也。”从历史功绩看,曹操即使名正言顺地登上帝王,也没有什么过错。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只是他的特别是大肆屠杀徐州几十万无辜百姓,即使再怎么抬高曹操,再怎么跨越时空,都无法打扮他,如果落在今天,完全可以判他一个“反人类罪”。所以缺德的曹操不可能统一天下,也不可能得到后代的褒扬,这是他性格的悲剧。
  曹操的非议从他在世就有了。在宋代以前,他的名誉还不至于太坏。杜甫还有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云:“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唐玄宗也曾经自号“阿瞒”。宋代真宗经过亳州,看见庙貌已旧,就命令重修。左丞相穆修写了一篇《亳州魏武帝帐庙记》,颂称曹操“建休功,定中土,垂先显盛大之业于来世”。苏东坡虽然记叙了“闻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的故事,但也有《后赤壁赋》中写曹操道:“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的夸奖。此时对曹操也还是有褒有贬,但类似蜀国的偏安南宋之后,越往后走,对曹操越不利,相对于蜀汉的诸葛亮封王,特别是关羽的不断加封成“帝”而言,曹操的地位是江河日下。特别是巨著《三国演义》以出来,曹操的脸色就只是吓人的白色了。乾隆皇帝时,看到编撰的《四库全书》里有《亳州魏武帝帐庙记》,不禁勃然大怒,认为是“奖篡助逆”,即令剔除,曹操的白脸就这样固定下来。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评论曹操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应该说他的话对以后对曹操的翻案有了帮助。在五十年代末发生了一场为曹操翻案的大争论,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曹操论集》,经过辩论,使得曹操的历史形象得以恢复其“奸诈的大英雄”真面目,然而他的舞台形象却根本无法改变,而且也没法改变,有限的新编历史剧并不被人们认可,这只能归咎于曹操固有性格缺陷了。
  在那场翻案中,对曹操的性格没有深究,即使赞成为曹操恢复名誉的人中,也往往由于习惯的力量,认为曹操的性格并不可取。但是,本书却认为,曹操的以正面为主的性格和他的英雄地位是想匹配的。曹操是以正面性格为主的大英雄,因此决定了他的成绩大过错误——正确的说,性格决定命运,是曹操的正面性格决定了他的成就,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
作者:ljx720829001 提交日期:2010-12-03 13:27
  第六章、性格是可塑的
  曹操的性格是如此的复杂,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和性格。曹操的性格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他不仅给我们激励,同时也给我们无数的教训:如何才能吸收正面的经验,造就良好的性格;又如何才能摒弃反面的经验,完善自身的性格缺陷?
  虽然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说,但人的性格是可塑的;虽然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话说明改造之难,但只要用心去改,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曹操性格上的一些转变也是一个例证,“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吕蒙的性格转变也是一例。
  最根本的是加强学习,认识自我,修身养性。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做。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有过急躁的性格,他就专门写了一个横幅“制怒”,每当急躁要发作,他就要看一下,自己就抑制这种情绪,慢慢的,他的性格就大有转变。
  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只有通过不断地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等,不断扩大知识面,增加自己的修养和气质;善于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学习别人为人处世的优点,以德报怨;正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正确对待别人取得的成绩,见贤思齐;永远保持一颗奔腾的心,通过实践和失败锻炼自己的坚强、韧性;调整心态,保持平和,克服自己过度的物质欲、权利欲、色欲,把目标集中到一个既远大又不空虚的目标上,磨砺自己的性格,那么必然事有所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成大事者,请从改善自己的性格入手!我们不一定流芳千古,但决不能遗臭万年,这就是曹操给我们的最大教训!
  [全文结束,谢谢大家一路相伴]
本文由贴库网(www.tieku.org)自动同步脱水整理,访问地址:http://www.tieku.org/2286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