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股票交易软件:“自由主义”一个蒙蔽社会一百多年的学术伪命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20:04

1、“自由主义”一个蒙蔽社会一百多年的学术伪命题

(思想开放,不是一味地想到照搬别人的东西)

思想开放不等于照搬别人的东西。一个直观且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经过几十年都还存在有争议,说明这个理论就必然有其不足的地方。那么自己就不要盲从追捧,就要进行认真的阅读和思考。提出这个问题,我是想说直到今天自由主义的风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不但挥之不去,仿佛还扎下根须。然而“自由主义”只是一个政治的口号,在学术上是一个伪命题。它在学术上的空洞性和上帝没有区别,只是比上帝更能让现代人接受而也。之所以说“自由主义”在学术上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自由”在学术上代表不了广泛的意义,它只是一个很狭隘的相对思想。其原因是:

——人是集体化的生存方式,也就是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互助合作或是分工合作,因此受到限制这是人生存的第一前提,你必须首先服从集体,不然就只有回到动物世界。由此,“自由”既然首先受到的条件是限制,那它就不具有学术命题的价值和意义。这个道理就相当于我们提出这样的一个口号:大力加快钢笔生产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显然在这里钢笔不具有代表国民经济的广泛意义,如果我们把钢笔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题提出来,就显得荒唐和滑稽。而作为国民经济命题的应当是工业或是农业。


而“自由”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是“平等”。但是“平等”这个词吼叫起来没有“自由”这个词响亮,于是产生了前台与后台的位置转换,从而也就产生了《自由主义》这一伪命题至今还蒙蔽人的天大笑话。而对“自由”这个词的完整表述应当是:在追求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来实现人相对自由的生活,因此自由的前提是平等。既然“自由”还存在有前提,那它自然就失去作为命题的资质。但它确实以命题的方式出来了,那只能是一个伪命题。


也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出人真正自由生活。因此人首先需要的是实现平等。为此怎样来实现社会人们尽可能平等的生活呢?这就可以为科学的探索打开一个无限广阔的领域。而不是首先高高举起自由的牌子,一味地谋求自由。因为,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自由?离开集体?离开社会?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生活?那个自由。这难道不让人感到笑话吗?所以“自由主义”它其实只是一个政治口号,是学术上的一个伪命题。也正是这样,所以霍布豪斯直到写完《自由主义》都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什么是自由?因为在他理论所有论段的分析中,怎么自由都是受到限制在前。索性,自由主义就成为怀疑论的形象标榜出来。如:“在长时间内,它(“自由主义”笔者注。)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的任务似乎是破坏而不是建设,是去除阻碍人类前进的障碍而不是指出积极的努力方向或制造文明的框架。”(《自由主义》第七页)。但奇怪的是这样的怀疑论思想居然有人对它的信奉。甚至还传来中国,让中国的一些学者面对现实也不管正误,首先就抱一种怀疑态度自认为竟是一种时尚。附:作者的另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
谈谈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两篇,修改稿)

一、 免去长假的好处

孩子不应当放长假,如寒假和暑假,应当呆在学校由老师辅导做作业。
我们知道,暑假的产生是社会工业不发达,还在以农业为主的历史时期,设定的农忙假。是让孩子们回家帮着大人们秋收。寒假是因为太冷,让孩子们在家渡过一年里最冷的季节。但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大量建设,使农忙假在城里完全失去了意义。即使在农场村,稍成年的孩子们都是想道学点技术或走出山乡,传统的农作方式使他们不能致富。为此要么改变传统的农作方式,要么改变职业,弃农重工或是重商。因此即使是在农村,务农对孩子们来说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家长也不会贪图孩子的那点劳动力,更大的愿望是孩子能学到更多的本领,好在社会中去打拼自己光辉的前途;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需要掌握的知识由过去单一的语文数学发展到今天随便就有五六科课程。学习负担加重了,但是教学时间却没有延长,这无形中就使孩子们面对双重压力。至此,我们已经有必要考虑这两个长假是不是还有必要继续。

过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确实太重,这就产生了东西教育的大争论。虽然争论的结果,否定了那种纯粹的“自由教育”我也很赞同,但是我们微有的改观,只是在体罚学生方面得到克制之外,别的改变却很难得到显著效果。这是谁也愿不得的,如果老师不加重家庭作业,可以说学生休想会学懂知识。因为教学时间相对繁多的科目来说很紧迫,完全容不得孩子们自由自在地慢慢来。

平时孩子的作业总是很多,每天回来都要做得很晚。而学校的课时安排得紧紧的,除了上课时间就没有专门安排做作业的时间。在家里做作业,学生常常不知道怎么做,别说小孩子,现在的题千差万别,即使是小学一年级的题,不好理解出题的思路,大人也很难做得出来。现在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很重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苦于想到是对孩子好,就沉默着。但是从一年的时间来看孩子们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这个负担并不重。那只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平时时间紧凑得快要把孩子逼疯,挤出来的时间却是放大假中流费掉。而孩子成绩不好,老师一味地追促家长辅导。无论怎样,老师才是专业的,家长只是业余。

更是在长假的期间里,孩子们不知道做什么,多数家长,都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对于辅导孩子方面一是没得经验,二是没得时间,可以说绝大多数家长都是放任自由。那么没事做的孩子们都做什么去了呢?到网吧去了。去网吧钱花光了怎么办?于是孩子们就只有想办法去挣钱。除了网吧之外,三五成群地开始他们社会生涯的实践生活。很多人现在都会有这样一个感叹,现在小孩子们打架,下手确实狠,让很多大人看了都会抖毛。我想这就是长假,给孩子们树造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吧。

因此我建议把寒假暑假免去,把学校平时的课程时间放慢一点,增加孩子们在学校里的课余时间和定出专门在学校做作业的时间。这难道不是两全齐美的事情!!

为了孩子们,甩开传统的包袱,与时俱进,让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二,对素质教育观的新诠释
好像是在九七年还是九八年,西式的自由教育和中式的应试教育发生了碰撞。今天这一争论尘埃落定了。也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可是素质教育怎样执行?仿佛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效防,没得经验可以效流。流行的做法就是把原来的强硬灌输向引导灌输的转变。就是不再体罚孩子们,多让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此来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显然,从本质上看,这一方法是换汤不换约。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改变厌学的情绪。学习的负担同样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为此,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方法,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更是让孩子们具有兴趣的去学习?在这里,虽然我对福山(美国著名哲学家)唯心思想观不感兴趣,但在他前几年写过的一本书里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认同感。就是当人得到别人的认同后会由心产生出一种欢乐感。虽然福山以这个观点得出人类社会终极于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结论大错特错,但这一观点确实反应出人的一个共同本性。为此,我们能不能把大人的一些事情分担给孩子们,让她们在做这些事的同时和做完这些事后得到一种大家的认同感而得到一种欢乐?我说是可以的,这样她们为了能做更多的事而不得不自觉自愿自发地去学习,以此消除孩子们心中厌学的情绪。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孩子们厌学的原因,在这里来找她们能做的事情。
厌学产生的原因大方面有:教学方式,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下面

我们排除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之所以排除这两个因素:是因为社会给孩子有意无意传教的一个思想是有钱就有一切,和父母本身的行为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我们都没有能力去干预,因此可以排除在谈论素质教育的话题之外。留下的话题就只有教学方式和学校环境。下面:

教学方式:引导性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体罚性教育,但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一样:向孩子的头脑灌输知识,即使手法改变了。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小脑袋里装的知识总是天天递增,却找不到用处而不得不成为一个个知识的堰塞湖。厌学就因此不得不产生了。这一自然反应即使是大人也是如此,当要你天天去学一些和与你专业不对口、而且你也不感兴趣的知识,你自然很快就厌学了,因为学来无用。这就是今天的素质教育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原因。

学校环境因素: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指校园的建设方面,这方面可以不谈。主要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就是同学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当一个孩子总觉得在这里和大家相处不愉快时,自然就会产生不想在这里读书的情绪。又由于通常这个事实不易改变,强被留下的他就自然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怎样处好师生关系?怎样调解好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老师起着决定性因素。在这一点上:对于教师的人选理由是较严格的。

从上面看来,要能要能找到让孩子们可做的事情,就只能在教学方式上能提出具体的办法进行商讨。其它方面,包括一开始被排除的两个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都成了软件部分了。当然不是不重要,而是很难提出一个普遍性的改革措施。因此就只有教学方式这一块,成为改革讨论的热点,在这一块能改革好了,以此来促进其它方面跟进发展也是可能的。

在此接着上面“教育方式”这一块的话题,上面谈到:体罚教育向引导性教育的改变,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们厌学这一现象。其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孩子们学知识来没有用武之地,因此知识在脑海中成了堰塞湖,所以厌学的情绪产生了。为此,我们能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些用知识的地方?这样我们给孩子们灌输知识的同时,又让知识源源不断地从孩子们脑海中输出来。从而没有了堰塞湖,不仅给孩子们排除了精神压力,更是在她们输出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大家的认同感。使他们不但不再厌学,反过来更是可以激起她们因为没有知识可以输出而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每一个人都是想进步的,但是进步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目标。如果一个的人目标还没有形成,那么进步就只有和零划等号。因此,当孩子们处在人生这段自己还不能树立目标感的时期里,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一些用知识的地方,其本质就是帮孩子们树立目标感。也就是让孩子们有了目标而学习,自然就有了信心和兴趣。
下面我列出两种孩子们用知识的方法,供参考:

我们知道,班里有班长,有科代表。但是我们又知道,现在这些科代表们都仅是一个名称,没有用武之地,仅仅是对学习好的孩子的一个名誉奖励,不仅呆板而且枯燥。在此,我们能不能把这此名称,如语文科代表、数学科代表等这些名称加注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在老师讲完一个课时后,复习让科代表来讲课。具体这样的安排:

在学校免去长假的基础上,教学课程表可以增加三个月的时间。这样老师的课程在现在的基础上每天可相应减少。当老师上完一节课后,拿一节课来着为复习课,而这节课就由老师和科代表来共同完成,主要由科代表给同学们进行复习讲课。当然一节课时不一定就一个科代表,可以是两个科代表讲两个科目的内容。这些在具体的实践中,具体摸索具体设施为宜。我在这里只能是提出这个方法。让孩子们来讲课的益处是很多的,下面我列出几条:

1、 让孩子上讲台,首先就是对孩子一个综合素质的锻炼。同时对她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你只有首先懂了才能给大家讲课。

2、 同年之间具有两代人之间没有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缘于她们年龄相仿一起相处,于是思想相通,情感相通,兴趣爱好都处于一个年级上,因此她们彼此之间很容易细微地理解对方想表达的思想。利用这一特点,让她们彼此之间来相互传播知识,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同学之间存在有教与学的这层关系,她们很容易把学知识只有在课堂进行的这一传统习惯,向教室外扩散。因为还没有听懂的孩子,自然要去找和科代表,因为现在科代表具有给她讲解的义务。而科代表也会很乐意有人随时来讨教,以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和得到认同感。以此得到一种教别人的同时感到的一种快乐。从而实现一种处处为学的新风气。

4、 同年之间具有两代人之间没有的自尊心,这是很重要的人的弱点。因此,把科代表培养出来,树起标兵,去揭发出大家的自尊心。以此促使学习不好的同学不得不与大家一起进步。

5、 每个周末由老师提议或组织起科代表们给学习差的同学补果,这不仅使孩子们之间增进友谊和情感,更是能把这份友谊化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等等。总的来说:知识是完全凭自己学进去的,别人是灌输不进去的,也无论用什么方法。因此,有其想尽办法地灌输,不如想办法提高孩子们自觉自发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这不仅是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学做人的科学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实现自我人生塑造。

当然,新的教学思想,自然要有相适应的教学人才。选拔老师的首要标准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已经不是文凭,而是对这份职业是不是发自内心有这份情感。因为现在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传统的站在讲台上反反复复地讲例题,而是教科代表们怎样去与同学们相处,从小树立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急时发现并解决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不愉快。

也就是说:现在老师不再是传统上的天天背书,而是成了一个开沟人,让水自然而然地顺着你开的沟流淌吧!
其次,除了让科代表来上课之外,学校还应当办校报。

校报内容重点设心理话专栏,建设一个老师孩子家长心理相互勾通天地。之外设立诗歌,短文,等专栏,稿件来源主要以学生为主,并有稿费(老师和家长的文稿没稿费)。编辑由老师主导,当然也要有孩子们参与,排版印刷,发行由孩子们主导,当然也要有大人辅助。
校报分校校报和市校报,再有发展的可以省校报和全国校报。其中,除校校报外,其它报都为文摘报。就是市校报的文稿摘于校校报,省校报摘于市校报……

校报不要天天出,一般一周一刊比较合适,并错开发行。如校校报,市校报错开发行。校报一般分小学部,中学部和高中部。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当然方法是很多的,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祖国的未能来、是社会的未来,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进步!
铭记:

欢乐地学习这不是一种重负,痛苦地耍那才是一种折磨!附:原作者的两篇帖子1、

给环球时报编辑们的一封信

环球时报   
  
昨晚,无意中我才来到这里,看到两个贴子让我充满了欢喜。即“环球时报编辑们集体开博”和“给《环球时报》投稿方式”。并看到网友们的留言和相应的一些回复。说真的这让我、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仅读完初二,1989年离校)却又满腔热情追求写作的我、感到一种温暖。因为有一个有声望、有学位、有地位的集体,向社会中的志者们敞开胸怀,激动与欢愉是无言可喻的。但一阵欢愉之后,却又被一种平平无奇的心态扑灭激情燃烧的火焰。
  
从中央的一些部门到直属的一些单位,和众多的编辑室,同样有与他们联系的地址,同样有着他们让人读后深感肺府的文字。可我写去的信和文稿都一如继往地沉入大海。一句话,我的努力始终被一道门坎把我与世隔绝着。其实任何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外发出的每一封信都充满了期待,如能得到回复,即使回复会很简单,都会有一种快乐,至少会让人有一种不被这世界孤立的感受。而对于回复者,也只是举手之劳,而这一点点的行为,却可以让这个世界充满了人性的勾通。
  
记得刚与网络接触,让我充满了许多幻想,现实中人际交流本来就贫乏的我,原以为这下子我可以天马行空,但是几年过去了,结果是我没有了兴趣再去和别人讨论问题。原因却很简单:我的哲学思想:世界只有一个,理论自然也只有一个。今天的世界之所以还没有统一,就在于实现世界统一的这个理论还没有出现。因此,作为哲学人,思想者们的任务,是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为探索这个共同的理论去努力。然而对于当今的哲学界,在我的感觉中,他们每个人根本不是在研讨理论,他们每个人都是在想尽办法树立自己在这个圈子里的形象。除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几呼油盐不进。如果你对他们的观点有什么异意,对于素质低的,几呼就是要对你人生攻击。而对于一些所谓的素质高的,就从此对你无语。含意是你想怎么说是你的自由,说累了你就会休息了。
  
我曾在几个讼坛里很激进地说:如果我的观点成立,那么人类社会就会因为这个理论的出现和平演进百年历史。我也知道自己的文化低,写这个贴子的目的只是为了向人们推销我的理论(当然在我的理论中确实也是研究的这个问题)愿有人看了能提出问题来,结果向我索要文稿的人只有三个人。得到一个回复,是这样说的:如果大家都公认了我就认同你的观点。
  
这类的呼吁我进行过几次,但是无果。也许是我写作水平有限,不能调起人们来读的兴趣。但无论怎样,在人们对真知探索所表现出来的这一冰冷的态度,不得不让人感到这个社会发展未来的严峻性。无论如何,中国经济不会永远这样高速发展,即使说能一直这样保持高速发展又如何?日益富裕起来的社会人们并不会因此而安份守纪。作个简单的相比,三十年前和今天社会中,社会犯罪率、腐败率,也及社会中的吸毒性滥等等不良的现象,如果夸张一点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这一客观的事实揭示出一个客观真理:经济基础上的建筑,是两面性的。如我们只是一味地把社会美好未来以经济基础为前提,这只是一相情愿的事情。因此社会发展的未来怎么去规化?这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然而,当我向世人呐喊我的理论可以实现社会和平演进一百年的这口号时,却没人问律——但愿我创造不出这个奇迹,也免得后人痛骂当今学术界的愚昧自私与怯弱!
  
当然了,几年来和网络的接触,也让自己在思想、知识和写作能力上得到长足进步,这是我感到心慰的事情。只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无论什么方法,都会收获到进步的原素。只是孤独地奋斗,始终没有改变我这一仕途前行的本色。
  
算一算,从我选择这个追求到今天已经二十三年了。有时和网友聊天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常常有人说我的意志很坚强。但我反对,也反感“意志”说。因为我最没有意志了,我也不相信哪一个人能长期坚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还欢乐着。我只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使然。我曾经很多次想放弃这个追求,因为精力在这方面付出得太多,别的方面我就会迎来愁恼甚至于是痛苦。就是现在,我还在为我的侄子每个新学期开学而苦恼,因为那要钱、钱啊!但我始终放不下我的理想。这个难度很难形容,就如要一个烟鬼戒烟一样。只是即使孤独,即使痛苦,很多时候却乐意去承受。每当在写作和思想上有着新的感受、感受到自己有所进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由心发出的快乐,这种快乐便促使自己能战胜一切不想却又迎来的悲伤。
  
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能有一个人来真正的帮助一下自己,那怕是指出一个错字,改去一个病句,教导一些写作上的技巧,这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满足。就是在网上我也曾贴过“寻求导师”这类的贴子,结果没有人愿捡这个麻烦吧一切也就烟消火灭了。发起寻求导师这一想法的原因是,一篇不到十万字的论文稿,从完稿后到今天,我已经改了十三年了,十三年来边学习边修改。常常在很多时候,感到无比的吃力,如果能有一个人能指点一二,凭着我的聪明才智,我的进步会很快的。只是网络让我做了一场梦!
  
自己的路,还得自己去走。眼下,我又一次开始对我这篇论著的修改。十几年来,这样的修改不知道进行过多少次,只不同的是每一次修改我都会得到一种收获,收获的有些观点、思想,在理论中甚至是革命性的。我就为这个收获快乐着,奋斗着……
  
最后,谈谈写这封信的目的吧:上面的话算是我的介绍吧,兴许在不久后的一天我会向贵报寄稿件,在作者简介的那一格就不用写了吧。免得您们看到我寒酸的简历失去了读我文稿的兴趣;其次,在我心中,您们是这个时代社会的顶染柱:您们有文凭、有实力、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岗位,因此您们的声音据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我想问:面对我的追求,我是要继续还是放弃?——当然,答案我有。只是多年来,我一直想听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燕中伟
2010.9.16
    2、  把人民纳入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中的立体式监督 立体式, 体制, 监督, 管理 把人民纳入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中的立体式监督
  
一、把人民纳入管理体制,这是时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监督是实现管理有效运作的前提,有效的监督是实现管理高效运作的保障。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社会持久、和平、稳定地发展,它就要保证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地落实。要能实现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落实,监督得力是唯一有效的保障。监督在管理的这一系统中,地位是非凡的。要体现一个管理式是不是有效地长期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完全取决于监督体系是不是全面、系统、深入和到位。
在此怎样才能实现管理中的监督体系全面、系统、深入和到位?正如我题目所指——把人民纳入管理者体制,将可以实现立体式监督。
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人民只是一个赤裸裸被管理的角色,不是参与管理、来共同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角色。而是整个等级制管理的最末级,是管理的目的和对象。这就是历史以来人民在管理中的地位。正是这种地位,使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不是社会中人同等的任务和义务,而是成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作用。从而造成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就从这里开始了。这就是人类历史总是曲折发展的原因。社会成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作用,结果这两个人必然要产生矛盾。因为人是平等的,而平等的人不应当是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管着。再说管理人的这个人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同样是人,是人就都会犯错误。于是一个犯错误的人去管一个不犯错误的人,结果这两个人矛盾产生了——这就是阶级斗争形成的根源。随着人社会的发展直到今天,历史中人们之间的那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所形成的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即奴隶社会,到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即封建社会,和发展到今天,法律面前的平等与自由,这当然是这两个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进步与发展,即管理者与自由民。但是人民依然是一个赤裸裸被管理的角色。这就是今天社会中一切不良现象滋生的根源。
例如:层出不穷的社会犯罪、黑社会、国家分离主义、恐怖组织,也及腐败等等,都是因为社会的人不平等而必然要产生的社会恶果——因为在一个纯粹被管理着的人的平等是从哪里产生的?如果说官员和平民真的是平等的话,那行贿的为什么只是平民向官员行贿,而不是官员向平民行贿?一个实例,就可以把这样的平等论打击得无地藏身。一句话,行贿,只是剥削的文明方式。它依然是权力下的必然产物。只是改变了剥削的方式。如上面提到: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纯粹地占有、奴隶社会,管理者对被管理者劳动的剥削、封建社会时期,到今天,管理者的剥削方式是让被管理者“自觉自愿地拿来”、行贿。这就是今天社会中所谓的平等、民主、博爱、人权、与自由的现实。一句话,这样的自由,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者失去财产的自由”。
为此,我们为什么不赋予人民以管理的权利,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真正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使社会真正成为平等的世界!如果在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里,谁还会向谁行贿?见鬼去吧!
官员是什么样的?人民是最关心也是最在意的,因为官员的行为,直接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而官员们是什么样的?人民是最了解不过的,因为人民朝夕和官员们生活在一起,更是亲身体会着官员是怎样对待自己、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们的。但是从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人民却是敢怒不敢言。随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到今天——从根本丧失说话权利、奴隶社会,到人民有了告状的权利、封建社会,再到今天人民有了为自己权益自由辩驳的权利,这当然是一种进步,这也体现出一个基本事实,人民只要多一分参与管理的行为和权利,管理者那份自私的私人空间就会进一步受到压缩。只是人民在这里仅是一个自由人,还是被纯粹地管理着,也就还摆不脱历史以来的受剥削的宿命。
为此,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为什么不再大胆地把历史推着向前再迈一步——彻底把人民从纯粹的被管理中解脱出来!赋予人民以管理的权利,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真正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使社会真正成为平等的世界!让那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肮脏心理和丑陋的行为通通见鬼去吧!
对于腐化的官员来说,人民就如他身边的苍蝇,上下左右无处不在。但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人民只是一个赤裸裸被管理的角色,成为官员们顺手拍死,和想尽办法对其驱逐的对象……在此,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一大好的人力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用来监督我们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让他们在受到这样的立体式的监督作用下,根本丧失谋私的念头。人民不是在奋斗中献身,就只会在受尽压制中慢慢蓄存力量,这是历史的事实与规律——我们没有理由还继续着传统,没有理由还继续着社会“恶性循环”发展的路。因为我们可以感知道:只要真正实现了社会人们的平等与自由,社会中便不会有不能解决的事情。一句话: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谁能把人民的力量有机地运用到社会的管理体制中来,成为推动社会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力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社会问题不能解决!?
  
二、怎样把人民纳入管理体制(概论)
  
总的来说:把人民纳入管理者队伍,就是改变传统的等级制即阶梯式管理模式为循环式管理模式。循环式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如下:
A——为最高管理机构,即中央级。它的作用就是制定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具有对下级的任命权。
B——管理的中间级,即省、市、县等等。字母分别依次表示为:B、C、D、等。在这里省略统用“B”来表示。B的作用就是督促下级完成A级交来的任务,并有执法权。
H——表示人民大众。在管理式中它的作用是向A反馈B级的执法行为等。
原理图如下:
  

                                                                   A图不能复制来贴在这里,对于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根据文意自己画出来。
  
  

                                           H                                             B
                                                                     
  
从图中:A对B具有管理和决定的作用,同样B对H也有一个管理及决定的作用,最后H向A反馈一切意见和建议。这便是“复循式”管理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说:现在中央级要得到地方的一切管理意见的反馈,不在如“阶梯式”那样,管理逐级而下,回馈又逐级而上,现在是直接由H向A的反馈。从而意义上实现了管理的循环。
  
循环管理的原理过程举一例如下:
如现有两人发生的纠纷,找来B进行解决,当B解决后如有一方不服,这时他就向A反应这一解决过程,和自己不服的理由。A就对这些材料进行踪合评审,如审察后认为B级解决有误,就勒令B重新解决此问题,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反过来,如A的审察认为B的解决是对的,那就对不服者进行委婉回复,也作思想工作的解释。
这就是循环式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这一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好处。如下:
1、                     在循环式管理中,AB是一个单向的关系,它改变了等级制管理式中AB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循环式里,B是什么样的,这完全由H说了算。也就是说,H想要什么样的B级,那B级就会是什么样的。
2、                     在H向A级反馈的材料中,B级是什么样的,A级便一目了然。甚至于B级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将会赤裸裸地展现在A级的眼前。
3、                     解决问题始终由同一个人来解决,不是说这个人解决不好就换另一个人来,始终由同一个人解决,是对他怎样解决问题的一种促进。如果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就只有下课。(对了在循环式管理中,官员下课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可能一件事做不好下课都很可能。)
上面这就是循环式管理模式管理的特点。其一、它建立起HA的直接关系,从而杜绝H在等级式管理式中,只是一个纯粹被管理的角色;其次、这里解决问题没有法庭也及随法庭而来的律师、陪审团等等繁琐的机构,这样可以完全把解决一个问题简单化,及时化更是有效化。这里完全由当事人自己呈清自己的事情,然后由领导点其错误的地方,从跟本上起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出事了就找律师让人们即使犯了错都充满了无罪的侥幸心理,从根本上失去了教育的内涵;其三、由于这里的B级的行为完全受到有效监督,因此他在解决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得不丧失了偏见的动机;其四,在这里当领导即B级、不仅要大公无私,更是还要有才能、有智慧;其五,当事人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解决自身的麻烦,完全就是轻松地写写信或发邮件,不耗时更不会花太多的钱,仅仅就是一点邮寄费用等等,就能轻松地把自己的问题全部解决。
其它:
在循环式管理模式下,一个要真正具有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的人,就要做到“解决问题就是调查问题”,更是还要常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当发生什么纠纷时,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到有的放矢。更是如官员能与人民大众能火热相处,很多人民内部矛盾在萌芽期就被消灭了。反过来,这样的办事能力与处事作风这将会营造出社会新的时尚生活。实现社会能在一种良性中互动,从而根本改变等级制管理模式下社会人们只是磨擦式的生活和生产。可以说,循环管理和等级式管理所营造的社会生活,完全是两个世界。
好了,这里我就不太多的论述。因为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我在这里举例的三点分立式循环管理只是循环管理模式的高级时期。因为实际中,中间级有B、C、D、E等级,在这多的中间级的基础上如何实行循环管理?中间级,即国家机构和人员自然消亡是怎样的进行?也及在循环管理模式中社会人们高度自觉起来的原理?等等问题,在这里当然不能全面阐述。不能全面阐述也不是说不能阐述这些问题。而是这些问题在我一篇《微观管理学原理——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一文中有着相对全面系统的论述,它将从人类社会的形成、即社会中从古到今已经出现的几大社会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认识,即认识每一种管理模式必然产生的社会时代性,和这些管理模式发展的规律性。循环式管理模式,正是在历史的管理模式发展与变迁的规律中得出来的,它正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一种必然要运用的社会管理模式。因此,在这里就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只是概括地提出这个思想和方法。
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稿,只是把它作为我这篇《原理》将要面世前与社会的一次热身吧。当然眼下我这篇原理正在进行深一轮的修改,只是从完稿到今天已经修改了十三年了,大体上的思想观点及逻辑性都已经定型,修改也只是在语言的阐述上尽可能清晰明朗。当然写下这篇文稿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看看这样的研究成果有没有人会对它有兴趣,如果是碰上有学之士或许是有编辑室或是编辑人想看看,那我可能会在一个月左右修改完成。如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无人问津,我就慢慢修改。其主要原因是:孕育此文观点和完成此首稿我用了十二年(从1987年——1999年),从完稿之后我又独自一个人整整修改了十一年(从1999年——2010年),确实感到疲惫,除了不会放弃之外,已找不到当初的激情。
呵呵……,也许有人会问为何花了这长时间?因为我只读过初二就停了学。因此我更多的时间是自学去了,我花了十余年时间才把马克思主义读懂,我写下的此《原理》正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思想进行的研写。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因此在思维上在对社会的认识上必须要做到客观、全面、系统和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具有价值的改造社会的方法来。
好了就不说了吧,这一新的方法论有没有价值,还得让社会作回答。
  
  
笔者联系:
电话:0852-8658004
邮箱:hhoyzw2008@163.com
QQ:1323748052
姓名:燕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