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骑战意刀锋铁骑:中国资本从跑马圈地到鲸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06:09
竞争导致集中,这个古老的市场规律在中国被再一次验证,新一代的公司主管们的行为也越来越像他们的西方同行。今年以来中国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比去年增了两成,恶意并购开始成为公司高层主管的流行词汇,预示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正在从“跑马圈地”阶段正式进入相互吞并的资本整合时代。(chinesenewsnet.com)

竞争推动吞并中国亦然(chinesenewsnet.com)

据路透社近日登载路建新(Lu Jianxin,音译)和安德鲁·托曲尔(Andrew Torchia)的分析说,这是在华尔街早已司空见惯的景象:一位性急的大亨发誓要对竞争对手保持压力,直到该公司同意被收购为止;与此同时,他的对手公司的总裁指责这名大亨正在玩拉低他的股票价格的把戏,总裁声称将抵抗这种恶意并购到底。(chinesenewsnet.com)

这种在西方国家工商界早已流行的游戏,也开始在中国时兴行起来。随着中国工商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一代的企业主管们掀起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合并和收购(M&A - Merger and Acquisition)浪潮。(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许多企业正在雇用投资银行家,寻找收购目标和计算复杂的数字,行为越来越像他们的西方同行们。(chinesenewsnet.com)

着名的世界五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公司(Pricewaterhouse Coopers)在上海的并购业务合夥顾问马修·菲利普(Matthew Phillips)指出::“中国并购活动迅猛增长”,“外国公司对并购中国企业的兴趣有增无减,不过,最近这三四个月的一个新变化,是中国公司之间的并购越来越多,土生土长的买土生土长的。”(chinesenewsnet.com)

普华永道公司估算,今年以来,宣布的有关中国公司的并购交易所涉及的金额达到大约2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chinesenewsnet.com)

在中国,几年以前,工商界内的并购和华尔街式的霸气还很罕见。然而如今各行各业业内的势力消长,正在引起商家采用的最长袖善舞的华尔街并购艺术家的那些战术和言辞来经营。(chinesenewsnet.com)

中国首富玩恶意并购(chinesenewsnet.com)

上个月,中国最大的电器零售商国美电器有限公司(GOME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 Ltd., 0493.HK,简称:国美电器)已经同意以股票加现金、总额6.8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第三大电器零售商中国永乐电器销售有限公司(China Paradise Electronics Retail Ltd., 0503.HK)。(chinesenewsnet.com)

一天之后,国美电器37岁的董事长、去年被“胡润百富”评为中国企业家首富的黄光裕,就向中国第二大的电器零售商苏宁电器(Suning Appliance Co.)发出了类似“恶意并购”的公开挑战。(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每日经济新闻》报导引用春风得意之时的黄光裕的话说:“国美和永乐将保持对苏宁的竞争优势,并继续增加压力直到苏宁投降。这个收购不会有好多麻烦,只是时间问题。”(chinesenewsnet.com)

苏宁电器的总裁孙为民表示拒绝被收购,他并指责国美试图以此压低苏宁的股价。他直截了当地说:“黄光裕炮制弥天大谎”,“国美自编自导收购闹剧”,“我们将血战到底”。(chinesenewsnet.com)

中国媒体报导说,实际上,在国美和永乐宣布合并的当天,苏宁总裁孙为民就以“血缘不同,基因不同”的说法表示国美苏宁两家企业有本质区别,根本无法合并。孙卫民次日再次表示,近期关于“要并购苏宁”的行业传言纯属无稽之谈,是对苏宁的挑□、对并购规律不了解,同时也对自身不负责任的说法。 (chinesenewsnet.com)

开始流行华尔街并购战略(chinesenewsnet.com)

路透社的报导说,据说是高盛集团的投资银行家建议国美公司采取恶意收购永乐的行动的。恶意收购是指在目标公司不愿意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采用各种攻防策略完成收购行为,强烈的对抗性为其基本特徵。(chinesenewsnet.com)

不过西方模式的那种直接、敌意的收购建议在中国仍然是陌生的,当面临被收购的压力时,被刺激的收购目标公司管理层,会动用各种关系来最终说服对方放弃。但中国公司的日益膨胀的野心,将使得恶意收购的普遍运用不会再等多久了。(chinesenewsnet.com)

根据路透社登载的这篇路建新和安德鲁·托曲尔的分析,并购,特别是恶意收购策略的运用在中国企业开始流行,也与以下两个因素分不开:(chinesenewsnet.com)

一是企业主管阶层的成分正在发生根本改变。根据民间自发创立的中国合并和收购协会的资料说,在2005年的10桩最大的并购交易中,动力更多是来自公司本身的发展雄心而非政府的政策安排。而几年前,大部分这样的合并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chinesenewsnet.com)

导致这种变化出现,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新一代企业主管阶层的形成。几年前,大部分的企业主管都是前政府官员,他们像领导政府部门一样来管理企业。现在许多企业主管的位置正在被一代更年轻的主管代替,这些新一代主管自视为交易商和企业家。他们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有留洋的经历或者曾在外资公司工作过。(chinesenewsnet.com)

二是私营企业的兴起。在私人企业,通常主管们可以有更大的自由,来制定出雄心勃勃的计划,而且,他们也许还非常自负。2005年底,中国的2688家□营公司年收入超过2亿人民币(2500万美元)比2004年增长27%。 (chinesenewsnet.com)

政府政策变化助长并购潮(chinesenewsnet.com)

路透社的报导说,但引发并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企业要疯狂争夺市场份额。虽然中国的经济在蓬勃发展,但是过度投资已经使得许多市场呈现饱和,因此,吞并对手,成为了许多公司要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chinesenewsnet.com)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HollyHigh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的并购顾问纪祝鹏(Ji Zhupeng,音译)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整合,从零售业、机械制造业到材料业,食品业和五金业。”(chinesenewsnet.com)

如今,有关并购的各种流言也在左右中国的股价和股市波动。今年6月,钢铁类股票的价格猛涨,因为有消息说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上海宝钢要控制邯郸炼钢厂5%的股份,加上认股权证,控股比例可能达到10%。(chinesenewsnet.com)

宝钢并没有公开解释其股价的变动,但是当地的媒体视这种变动为可能采取并购行动的前兆。一天之后,邯郸炼钢厂回应并宣布将采取一种传统的保护措施,母公司将回购邯郸炼钢厂25%的股票。(chinesenewsnet.com)

据中国媒体报导,一些市场和企业战略分析家认为,按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市场竞争机制还未充分发育,市场的集中度相对还很低,在一些产品出现饱和的市场,并购将是一种降低竞争消耗,增大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也会成为一种趋势;至于消费者和政府官员们担心的垄断局面,在像国美和苏宁争夺的家电市场,还远未形成。所谓垄断,一定是占据行业很大份额,而国美和永乐市场份额加在一起还不足整个家电市场的15%。相比之下,欧美零售巨头一家就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chinesenewsnet.com)

保护民族工业声浪高(chinesenewsnet.com)

实际上,并购热潮的形成也和政府政策有关。去年的改革已经取消了总值2.5亿美元中的大部分不可上市的国有持股。现在这些股票可以自由上市交易,可以使许多公司有效发挥其股票的集资作用。
 许多外国公司和投资基金在收购潮到来前已在中国,他们也在创造机会。(chinesenewsnet.com)

普华永道和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对投资者而言,中国的环境仍颇具挑战性。最近数月,有迹象表明,中国国有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不那么愿意将有价值的资产出售给外国投资者。(chinesenewsnet.com)

报告发现,由于“监管和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国是亚太地区最难操作的市场。“虽然中国监管当局常常把(世界贸易组织)原则挂在嘴上,但当地的法律环境仍存在风险,使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依靠『信念』,”报告称。“竞相到中国去做生意,证明了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chinesenewsnet.com)

根据《格瑞贝斯》(glebors)环球财经,今年8月号网络中文版报道,中国将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的重要角色。全球私募基金正在快速的流入亚洲这个地区,韩国和日本正在不断的铺路,吸引美国和欧洲的资金进入到他们的国家。现在美国和欧洲正在把他们的关注转移到中国,而作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的中国,必将成为未来3-5年全球并购关注的焦点,中国将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并购市场。(chinesenewsnet.com)

在看好中国并购市场发展的背景下,目前中国针对跨国公司的并购展开了激烈争论,民族情绪不断上升,民族工业保护主义派对于跨境的并购持着一种反对的态度,而徐工集团并购案将中国是否需要抑制并购活动的争论推至高潮,目前的态势正在引起各投资机构的关注。(chinesenewsnet.com)

去年10月,美国一家证券公司收购基金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同意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但是由于出现了反对的声音说只是资产贱卖给外国人,北京政府所以迟迟不予批准。(chinesenewsnet.com)

徐工集团的一个较小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Sany Corp.)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在今年6月公开投标,要收购徐工,目的是不让徐工落入外国人的手中。三一重工的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中流露的主要情绪就是:“卖什么都可以,但『卖国』不行。”(chinesenewsnet.com)

这位企业家宣称:“徐工被凯雷严重低估,我们可以出高于30%或更高的价格。”44岁的向文波在他的博客中贬斥凯雷对徐工的收购交易是“一场欺骗中国政府的游戏”。他还在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博客文章中写道,“对美元变态崇拜,引进外资在某些政府官员中拥有‘神主’的地位,战略产业受到美元的侵害。”“难道我们要想靠外国人来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装备?帮中国创造先进武器?”(chinesenewsnet.com)

目前中国政府仍然在考虑是否批准凯雷的收购,同时三一重工也还没有正式报出他们的投标。但是,让可能强化自己对手的交易停滞不前,确实是来自华尔街的游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