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 全亚种图文介绍:雷池文化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1:44

 雷池文化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许辉(安徽作协常务副主席)

 

       望江为古雷池大地,文化底蕴深厚。从地域上看,地处吴头楚尾,因而长期受吴文化的浸润,从特质上看,得水之灵性,以艺术成就为主要表现形式。这里,就雷池文化对安徽文学的影响略作梳理。

                      一、  古代诗文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望江秀丽的山水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光临与抒怀,陶渊明、鲍照、李白、

   罗隐、陆游都留有行踪,现存的诗文昭示了其历史的悠久与文化之深厚。这众多名篇中当属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最为著名。鲍照(约414—466年),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苍山县南)人。出身微寒。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其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赋与骈文。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大雷四周景色触动诗人灵感。“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烟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牣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鲍照一气呵成,为我们描摹出四幅图画,这四幅图画勾勒出了古代望江——雷池的基本轮廓。接下来用特写镜头为我们描绘潨洞、溪壑、飞瀑、涌流、荻浦、狶洲、腾波、高浪、回沫、奔涛、碪石、碕岸,写得气象恢宏,让人读之荡气回肠!可以说《登大雷岸与妹书》是可以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比肩的优秀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戏剧文化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安庆是戏曲之乡。最年徽调在这里酝酿,随后的四大徽班进京促就了京剧的形成。作为与“无石不成班”的石牌相临的望江戏剧底蕴尤其深厚,表现在有一批影响深远的剧作家的出现。

    清初,望江出了一位重要的戏剧家龙燮。赵景深先生在《安徽曲家考略》中说:“龙燮字理侯、一字二为,号石楼……康熙中举博学鸿词,授检校。”其《江花梦》传奇和《芙蓉城》杂剧。

        《江花梦》(《今乐考证》作《琼花梦》),是康熙十四年(1675)龙燮客居扬州时创作的第一部戏曲。作品描绘了有志青年江云仲不为儒冠所误,毅然投笔从戎的故事。还塑造了一个是有胆有识、爱情专一,一个是机智豪爽、敢作敢为的两个女性形象。传奇式遭遇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使剧本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确定了龙燮在清初作为一名有影响的戏曲家的历史地位。
  《芙蓉城》是一本七曲短剧。在虚无缥缈之中,有一座芙蓉城,城中住着三千仙女,像王昭君、绿珠、霍小玉、崔莺莺等均在其中,芙蓉城主却是一名正派男子石曼卿,他为这些遭受屈辱的仙女一个个了却冤案,惩治罪犯。笔调幽默、浪漫,表现了作者对被压迫妇女的深切同情,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望江对黄梅戏的贡献尤其巨大。这里不能不提黄梅戏鼻祖蔡仲贤。他1865年出生于鸦滩蔡家大屋,年轻时一边做活,一边唱徽调。并尝试将徽剧、京剧的服装、道具、舞台、表演包装黄梅调搬上舞台,使得黄梅戏逐渐完善。他虽然是演员,但早期的黄梅戏没有专门的编剧,是舞台上的演员采纳百家,逐渐形成早期的剧本。
   
    蔡仲贤的再传弟子胡玉庭,人称“活戏篓子”,黄梅戏的许多剧目,包括《天仙配》都是由其口述本改编而成。

  望江还出了一位黄梅戏金牌编剧陆洪非。他1923年10月出生于望江县长江边一个半渔半农的家庭。少年时期就喜爱民间歌谣,留心搜集流行于安庆地区的民歌小调。从1953年到1963年10年间,他整理、改编和创作的剧本有:《天仙配》、《女驸马》、《春香闹学》、《砂子岗》、《宝英传》、《告粮官》(与刁均宁合作)、《桃花扇》、《焦裕禄之歌》,与金芝、完艺舟、岑范合作编创了黄梅戏电视文学剧本《牛郎织女》,整理了庐剧小戏《打桑》,还编创了歌剧《春茶记》。其中《天仙配》获1954年华东地区观摩演出大会剧本一等奖,先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上海电影制片厂两度将它搬上银幕,《女驸马》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也由上海海燕电影厂与安徽电影厂拍成电影。 “文革”后,他从事黄梅戏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耗数年心血撰写了4万余字综述,详细介绍了夏代至今安徽的歌舞、百戏,从而奠定了安徽作为戏剧大省的地位。 1985年,30余万字的《黄梅戏源流》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研究黄梅戏的奠基之作。

   陆洪非夫人林青也是一位重要黄梅戏剧作家。《风尘女画家》是她为黄梅戏奉献的经典作品,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代表剧目。其中“海滩别”是黄梅戏继“夫妻双双把家还”后广为传唱的男女二重唱。1990年她改变的黄梅戏电视剧《天仙配》,由韩再芬主演,后获得大众电视金鹰奖。她华丽典雅的文风在以清新质朴见长的黄梅戏届独树一帜。

   周春阳的剧本极具文人气息,词采雅丽,想象丰富。

   廖善友的黄梅戏创作也引人注目,其主创的《回民湾》是一部题材新、视角新的好作品。
    望江县文联原主席谢樵森黄梅戏创作成就显著,代表作有《凤阳情》、《挑花女》、《风流谢家村》、《嫦娥奔月》、《小乔与大乔》、《木瓜上市》等。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飞天奖”、大众电视金鹰奖等奖项。
     可以说,黄梅戏从乡野走向全国,除了严凤英、王少肪的卓越才华外,还离不开以陆洪非为代表的一批望江籍剧作家的辛勤劳动。

                          三、 诗歌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安徽的诗歌创作在全国引人注目,表现在诗作质量高、诗人整体力量强。这中间包括望江籍诗人。

早在清代,鲁笔的诗词,或气势纵横,或情义缠绵。流传于世的有《楚辞达》、《见南诗抄》等。龙燮的诗作更为世人推崇,其《和苏诗集》由著名诗人王士祯、田雯等为之作序刊刻,并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子瞻之后,一人而已”。晚清,檀玑学识渊博,才气纵横,尤工于诗对。《随园诗话》曾评述他的《吟炭》诗是难得的佳作。其著作有《菉竹斋诗集》《鄂游草》、《击钵吟》、《史记杂咏》等10余部。

   当代望江籍诗人中,沈天鸿是其中重要代表。他是一位能卓然独立于任何群体和宣言之外的默默前行的诗人,是少数构建着诗学理论体系同时在诗歌写作中践行诗学理念的诗人。他的诗作语言朴质、浑厚、清澈、简炼,焕发出特有的质地,譬如《月光三章》、《纸筝》、《我慢慢走入我的躯体》、《西风》、《编钟》等诗作。
   1964年生于望江的崔国发以散文诗见长。其散文诗“接近生命的本真”、“以小文体写大胸襟”、“雄浑苍劲,秀逸清新”、兼有“马的雄浑,蝶的轻盈”(耿林莽语)、“在当代青年散文诗人中,崔国发、方文竹等长势良好”(许淇语)。

   望江还有一批在平凡工作岗位中却几十年来默默执着于诗歌创作,并且诗歌质量很高。檀亮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擅长将书卷气很浓的旧词语,在新的时代里,加以提炼、组合,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这些旧词语又有了楚楚动人的光亮。”(乔延凤语)

此外,张颠、张建新、张丽萍等人的诗作经常见于全国有影响的刊物,是不可忽视的诗歌作者。

                             四、小说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安徽的小说作家同样是一个有实力的群体,近几年来涌现了一批实力派中青年作家。望江籍作家的小说创作同样为安徽文学增光添彩。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廖西岚以军事人物传记名世。中篇小说《百家奶》、《海上,江上》、《家住海中山》、《特区营地》,短篇小说《非正常死亡》、《被除名的士兵》、《斗牛蝶》,长篇纪实作品《跨国参战》(上、下部)、《百战将星滕海清》等都是影响深远的作品。

现任《知音》杂志社副总编的周未水在上世纪的创作颇受读者好评。周贤望的长江小说,题材独特,视角新颖,写得大气磅礴。

     近几年来,周玉冰的小说创作也是引人注目的。2005年出版的《海子的诗情人生》一书,切入点新,结构精炼,语言入涓涓流水,赢得了包括石楠等在内的大家的好评。2008年,第一时间深入四川灾区,写出全国第一部关于汶川的抗震小说,获中央高层批示,体现了望江籍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廖善友、曹玲霞的《血帆》,是以回民支援前线渡江为背景的一部小说,文笔精练,写得气势磅礴,刻画了一批英雄群像。

                              五、评论对安徽文学的影响

   望江的评论家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文化系统工作,专门从事文艺的评论与创作,如陈墨、沈天鸿;另一方面是在高校从教的教授,像王彬彬、陆林、周春阳等。

   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的陈墨,著作有“评金庸系列”,另有《新武侠二十家》、《新武侠五大家导读》、《新武侠之趣》、《海外新武侠小说论等,是国内资深的金庸研究专家。

   沈天鸿的评论主要在诗论上,1991年沈天鸿《现代诗歌技巧十二讲》以及稍后一系列诗学论文的问世,标志着沈天鸿诗学主体思想的基本形成。其理念的结构内核是深厚的本土文化的古典精髓与敏锐的反思、追问的揉和,这构成沈天鸿写作与评论的基础。他的评论和他主持的《安庆日报》副刊,引导了安徽的文学创作走向深刻与厚重。

    从事新闻工作的椿桦,目光敏锐,文字犀利,评论集《舆论尖刀》颇有见地。此外,在本县文化系统工作的刘富强、任春松对雷池文化的研究深入,评论文章入微入理,颇有嚼头。

在南京大学任博导的王彬彬,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研究。其著作《在功利与唯美之间》、《鲁迅晚年情怀》、《为批评正名》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南师大任博导的陆林,长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文献的整理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古典戏曲理论和文献研究、明清文学史实和实证研究、清代文言小说整理研究等。《明代戏剧研究概述》、《元代戏剧学研究》、《知非集——元明清文学与文献论稿》等著述,史料丰富,思想深刻。

    在安徽师范大学担任教授的周春阳创作与评论兼行,他的评论文章语言优美,又极有思想深度,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参考书目:

《望江县志》(1995年黄山书社出版)

《黄梅戏通论》(2000年12月安徽文艺出版社)

《诗歌报月刊》1991年

《沈天鸿评论小辑》,(《百家》1989第5、6两期)

《黄梅戏源流》(1985年安徽文艺出版社)

《安徽文化史》(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