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谦西瓜:远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59:35
单元一 远程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2009-06-16 20:57:59)转载
标签:远程教育
两种
狭义
三代
丁兴富
中国
教育
分类:学习内容
主题1  远程教育的历史起源
远程教育起源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远程教育起源于英国;
远程教育起源于中国。
1. 远程教育起源于古时代中国的有关论述
在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都存在以“教”、“学”,“师”、“生”异地为主要特征的远程现象。
中国古代的远程教育现象是一种古老的初始型的远程社会教育现象,同近代、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不尽相同。
2. 远程教育起源于西方工业社会的有关论述
函授教育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①对人才的需求
②传统教育受到的压力
③先进的技术水平
3. 产生两种不同观点的原因
⑴两种观点的分歧:古代的一些教育现象是否是远程教育现象。
⑵新的问题:什么是远程教育?
两类专家的远程教育定义
所谓远程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谢新观,2001)。
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2)。
4. 广义的远程教育和狭义的远程教育
⑴两个远程教育定义中存在的分歧:是否应该将学校和教育机构作为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
⑵引出问题:学校和教育机构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吗?
⑶引出对教育内涵的两种认识:狭义的教育和广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是教育组织者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将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社会经济生活、文化活动和人际交流中(包括学习者自主组织、设计、实施的自我教育);
⑷对教育的两种理解造成对远程教育的两种定义:广义的远程教育定义和狭义的远程教育定义。
广义的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师生双方由于物理上的距离而导致的、表现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的教与学行为间的分离而采取的、重新整合教学行为的一种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具有实践上的和理论上的不同表现形式(谢新观,2001);
狭义的远程教育:学校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学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丁兴富,2002)。
主题2 远程教育的主要发展阶段
㈠划分远程教育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媒体
㈡国际上关于远程教育发展阶段的理论的两个主要流派:
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
五代信息技术和五代远程教育。
㈢问题:
在远程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远程教育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两种分类方法的相同点、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1.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
⑴三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分类:
广义的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存储、处理、传播、接收和呈现各类信息的技术。
狭义的信息技术专指电子信息通信技术(ICT) ,简称信息技术(IT) 。
⑵三代远程教育
第一代远程教育: 函授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第二代远程教育: 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Multi-Media Instruction Distance Education)
第三代远程教育: 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Open and Flexible Distance Leaning)
丁兴富的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的分期表 分期
年代
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
主要媒体
第一代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函授教育
传统印刷技术
邮政运输技术
早期的视听技术
印刷材料、照相、电话、幻灯、电唱、投影、录音、电影、早期录音
第二代
20世纪中叶到80年代末
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
单向传输为主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大众媒体(广播电视、卫星电视)、个人媒体(录音录像、光盘、微机)、远程电子通信(始)、计算机辅助教学
第三代
20世纪90年代初
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双向交互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
远程电子通信(续)、无线移动通信、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知识(智能)媒体、虚拟技术
2.五代远程教育和五种教育模式
泰勒将远程教育分为五代远程教育和五种教学模式:
第一代—— 函授模式
第二代—— 多种媒体模式
第三代—— 远程学习模式
第四代—— 灵活学习模式
第五代—— 智能灵活学习模式
3. 对两种分类方法的分析
⑴共同点:都是以远程教育中媒体变化为核心线索;
⑵划分存在不同的原因:
研究者所在国家的实践不同:
丁兴富的分类理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远程教育的进程;
泰勒的分类理论是对澳大利亚远程教育实践进程的理论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