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味坊加盟费多少:希平居士-王大凡-景德镇陶瓷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33:24

王大凡是十九世纪景德镇卓有影响的“珠山八友”中领袖人物之一。其字,号希平居士,斋名“希平草庐”,亦号“黟山樵子”。他祖籍山西省太原市阳泉村。顺治五年(1 6 4 8年)总兵姜壤先降清后叛清,顺治皇帝盛怒之下,大肆屠杀晋地军民,王家也遂逃至安徽省黟县定居。一八七四年,王大凡的父亲王家耀复迁居江西省波阳县皇岗镇,一八八八年三月王大凡出生于此。
也许是晋商的儒侠,徽商的精明二者气质所致,王家耀在乡村经营南北杂货,兼作丝绸、窖粟生意,一时家道殷实。然而好景不长,凶生意失利,年仅九岁的大凡也不得不辍学,先后在理发店、屠宰坊、布店当学徒,饱尝了世间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十二岁时,大凡随父母及二哥大平到景德镇投靠大姐,并在姐夫开的“红店”学画粉彩图案技术,从此开始了他艰难求艺、刻苦创新的陶瓷艺术生涯。
俗话说:“一龙生九子,脾性各不同。”其姐为人刻薄而吝啬,对两位在店中学艺的胞弟也全无手足之情,常轻者叱骂,重者棒责,父母对此也无可奈何。兄弟俩白天学艺,晚上还帮母亲推磨做粑,那一转一圈无休止的扇磨,那纷纷扬扬流泻的米粉,那吱吱呀呀的磨杆,看到母亲清瘦伛偻的背影,听到父亲白发苍乱、沉疴在身的叹息,兄弟俩常悄然擦去腮边的泪水,暗下了要靠自强不息的努力,去改造命运,改变生活的决心。就是这样,大凡与哥哥一起,为习画i更不眠,为制艺三餐忘饮。在学会了彩绘中最苦差的填画图案业之后,又去学画山水、人物,其“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勤学苦练的精神,得到了店中许多师傅的的同情和赞赏,常有人对他俩的画作指点一二。
记得是一九一O年端午节那天,店中新来了一位着蓝布长衫、身材高瘦的年轻先生,有人告诉火凡,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粉彩大家汪晓棠。
汪晓棠(1 8 8 5—1 9 2 4)名棣,字晓棠,号龙山樵了,是江西婺源县叶村人。少时追习海上画派一格,后在杭州以绘制纸绢团、折扇为生。清代光宣年间,凶妻投水自尽,遂避祸来到景德镇转事彩瓷。由于有极好的造型功能及较高的书法素养,当其掌握彩瓷工艺之后,所作的瓷画即出于不凡,不过数年便使景德镇红店艺徒们不能望其项背。王大凡尽管只比汪晓棠小三岁,也欣然拜其为师。一九二二年,喜欢艺事的浮梁县长徐仲亭、知事何心澄倡建“瓷业美术研究社”,汪晓棠被三百多位瓷艺界同仁推选为副社长。但享年不长,一九二四年病逝,年仅三十九岁,此是后话。
汪晓棠擅长粉彩人物,尤工仕女,其造型隽美,姿态轻盈,衣褶如行云流水,设色澹雅而精细,颇具海派名家钱惠安的艺术风格。其人画作名赫,但脾性孤傲,他白天从不作画,或沉醉于酒肆、或迷恋于烟馆,昏昏然、靡靡然,一副“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潇洒不羁的样子。但一到子夜时,他就挑灯夜战直到天明。不管画后多么疲惫,不论腹内多么饥渴,他总不忘把画好的瓷画用油灯薰黑,使人无法学到他的运笔之势和,勾勒线条的技法,以防止业内人窥探寻究。
汪晓棠寄寓王大平家,每天日憩夜作,餐不定时。王锡良(王大平之子)对笔者说:汪的古怪行为,作为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为逆反而斥之为不良的行端,故也引起众多人的反感。王大凡力排众议,每天仍为汪先生起床打好洗脸水,倒尿壶,泡好香茶。开始汪晓棠不以为然,但日..长天久,诚意终于敲开了他心灵紧锢的窗棂,他欣意收大凡为徒,并允许大凡临摹自己的画作。打从那后,汪晓棠不仅诗、书、画、印全盘传授,而且视大凡情同父子,所谓“师传道解惑言授身教;徒学艺求知师法自然。”一是勤奋善行;二是悟性聪慧,不久,大凡的艺术才华渐崭露头角,其瓷画不仅品相好,彩饰精,风格独特,深受海内外瓷商青睐,而且许多红店老板欲......点击下一页进入高清晰彩版图片,本彩版共分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