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雨蒋蒋mp3百度云:何关新:肯定成绩 明确目标 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 - 讲话文论 - 何关新 - 现任市长 - 市长之窗 - 透视政府 - 中国杭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2:33:57

何关新副市长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七年八月二十四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会议,总结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杭州市优秀出口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企业经营者。2家优秀出口型农业企业、2位优秀农业企业的经营者作了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农办作了精心准备,开展调研,召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以摸清情况,研究对策,值得肯定。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重要作用的认识
  农产品加工业关联农业、工业和流通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载体,对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提升的关键所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化水平的“牛鼻子”。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提升农业,富裕农民。要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通过组建同类企业的行业协会,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86家,资产总额348.8亿元,年销售收入330.4亿元,实现利润25.1亿元,上缴税收19.8亿元,连接农户43.69万户。农产品加工业对都市农业的提升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兴市”重要内容。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所占份额是比较高的。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其数量、产值、工业增加值,均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三分之一,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今年6月7日,市里召开全市“工业兴市”大会,明确了今后5年杭州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一个主要指标就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要为“工业兴市”多作贡献,要牢牢把握自主创新、转型升级、集约发展三大环节,进一步落实好“工业兴市”大会上出台的5项政策,凡是与农产品加工有关的 都要用足用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要发展,必须有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工业企业支撑,这当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催生一批现代农业企业,为财政提供充足的财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200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其中来自农产品加工业收入5291元,占62.1%。然而,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最大程度推动农民致富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差距。地区之间、乡村之间农民收入的差距比较大,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
  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破解“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就地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手段。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从提高经济生活品质的角度来说,如何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也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思想。现在农村人口占一大半,农产品加工业虽然销售产值不高,但从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来讲,涉及面很大。
  5.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从国际上看,国际市场对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国内来说,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市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并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杭州的情况看,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宏伟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振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经济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杭州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等,抓住机遇,挖掘潜力,不断把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
  二、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回顾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1.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都在17%以上。2006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各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显现,2006年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萧山的蔬菜和水产及竹木制品、余杭和建德的茶叶、桐庐的蜂产品、临安的竹笋、淳安和富阳的丝绸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竞争优势不断增强。
  2.农产品加工业外向度逐步提高。一是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我市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外地拓展发展空间。全市有104家农业企业和6.2万农民走出去,在市外建各类种植基地300多万亩,兴办加工企业87家,总投资近20亿元,年产值30多亿元。仅2006年,我市赴境外投资的企业就有9家,总投资额达到600多万美元。赴省外投资的企业有49家,投资总额达到4亿多元。杭州华东家禽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河南省投资近2000万元,成立了集家禽、苗禽交易、饲料、家禽加工于一体的华东家禽交易尉氏分公司,2006年交易额超过3.6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比较明显。我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资本投资我市农产品加工业。5年来全市共引进项目1429个(其中外资项目303个),协议资金达221.40亿元(其中协议外资9.32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为118.22亿元(其中到位外资3.79亿美元)。三是出口交货值逐年增加。随着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2006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14.7%。我市的茶叶、丝绸、蔬菜食品、竹地板、蜂产品、水产品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3.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我市农业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有19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31个,总投资额17.7亿元,项目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达到50多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农夫山泉浙江千岛湖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94亿元,从法国、德国引进多条先进的果汁和茶饮料加工生产线;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滚动投入3千多万元进行省级技术中心建设,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了冷食研发中心,完成包括科技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50余项。通过技术改造,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工能力不断扩大,发展的后劲大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22项新产品通过省级以上鉴定,187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4.农产品加工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是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据统计,全市近50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44.6万户,联结各类农产品基地150.3万亩,每年利用农产品原料41.8万吨,有力促进了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以后,基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业工人,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地非农就业。据对258家加工企业的调查,共吸纳农村劳动力41705人,农民每年从企业中得到的收入超过4亿元。
  5.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一是出台扶持政策。为了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财政资助管理办法》、《关于鼓励销售杭产名优农产品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企业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从研发、技改、销售到基地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扶持。据统计,5年来各级政府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共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二是拓宽流通渠道。我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型活动,宣传推销杭州农产品,扩大杭州农产品的知名度。每年举办一次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并积极参加浙江省农业博览会、浙江(上海)新春农交会、中国国际农博会等。今年,我市还专门组织有关单位参加了香港“美食博览2007—中国美食城”活动、杭州(香港)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三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我市专门成立了杭州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开通了“杭州龙网”,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四是开通了运销“绿色通道”。我市从1999年起率先开通了新鲜叶菜、淡水产品等9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浙江省政府借鉴杭州的经验,于2005年在全省开通了54个品种的“绿色通道”,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应该说,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我市农民兄弟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与杭州的城市地位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许多制约性因素。
  一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现象更为明显,特别是以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健康标准、食品标准、产品标识等一系列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市出口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使我省一年内对日农产品出口规模同比萎缩1.65%。
  二是资源制约愈加明显。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使得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企业在发展中的用地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农业的生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融资难问题也制约着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
  三是企业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据统计,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三分之一,管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一半,生产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为3.9%,部分企业由于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跟不上,再加上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研投入不多,研发能力不强,使得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受到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顺应新形势,树立新目标,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大胆探索实践,不断争取新的突破。
  三、再接再厉,不断开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新局面
  今后5年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载体,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促进产业集约化为重点,因地制宜强特色,依靠科技重品质,强化带动增效益,加快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由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的转变,不断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全面发展。
  总体目标是:着力打造 “三个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出口中心、农产品科技研发中心。从2007年至2011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17%以上;新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累计达到80家;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产值700亿元;农产品出口交货值超过180亿元;创建市级以上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30个,累计达到100个;全面推进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思路,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大投入,在强化扶持上下功夫。一是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市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非常优厚,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平台,取消一切限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落实好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当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扩张总量规模、优化产品结构的关键阶段,为此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投入的同时,还要用好市本级的基本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科技发展资金等,在优势产区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重点是扶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和改造、人才培训等。三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实融资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办好各级农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贷款担保。要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对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应予以积极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和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四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要落实有关配套措施,对符合有关扶持政策要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坚决予以落实,同时可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使更多的中小企业纳入到政策扶持范围中来。五要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形成“安商”、“富商”、“亲商”的社会氛围,让有创业能力的人看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前景和获利空间,调动更多的创业人士、吸引更多的发展资金,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项目。
  2.主动接轨,在外向拓展上下功夫。一要继续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外招商。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改进招商引资方式,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重大项目,运用自身优势,面向国内外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提供软硬环境皆优的招商引资平台,促进招商引资手段与迅速变化的国内外产品市场、资本市场、项目市场相适应,吸引大批中外优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进入我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要扩大农产品加工品对外出口。二要进一步扩大水产品、蜂产品、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出口。扶持重点出口企业、出口基地的发展,加快农产品出口企业与国际相关农业标准的对接,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三要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空间,积极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出口市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省外国外投资,支持有实力、有品牌、有技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走出省门、国门开展跨省、跨国经营,到域外布点建厂,发展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鼓励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股权置换、境外上市等方式开展跨国投资经营。要主动接轨长三角,积极发挥自身山水资源和都市农业优势,主动承接,全面融入,并努力在承接中获取商机。依托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信息、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宣传沟通,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农产品市场互通、农业生产标准共建,把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拳头产品打入长三角。
  3.提高质量,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一要通过一流的创意树品牌。随着市场日渐成熟,产品的同质化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产品的功能、包装、外形等可以模仿,唯有独特的创意并由此形成的品牌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繁多的商品中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企业在发展中要瞄准高水平,顺应大趋势,以一流的立意和思路做企业、谋发展、抓管理、出产品,才能创树一流品牌,抢占市场制高点。二要通过一流的质量创品牌。特别要注重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现代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大力推进重点龙头企业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标准平台,促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三要通过一流的研发强品牌。目前我市共有市级名牌农产品6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33个、国家名牌农产品2个,有116个农产品获得市级以上著名商标称号,但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相比还不够、不足。要在加强企业自主研发的同时,密切与大公司、大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的合作与交流,靠自身努力与借梯登高两手抓,使企业在技术、产品、经营等多方面始终勇立潮头,为做强品牌提供不竭源泉。四要通过一流的信用靓品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维系国际贸易往来的纽带就是国际信用。信用是经济活动的通行证,我市企业信用状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大力推行包括农业类企业的信用工程建设,打好企业“信用牌”,开展企业信用公示工程建设,建立企业的“经济户口”,将全市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单位、经营者的信用记录收集起来,并对他们今后发生的信用行为进行动态记录,存在资料库,输入计算机,向全社会开放查询,并向社会公示,即把企业和经营者的信用优劣情况,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4.以工促农,在辐射带动上下功夫。一是壮大扶强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农产品基地,大力推广龙头加工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加强中介组织体系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组织。充实完善功能,规范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和增强其中介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在发展订单农业、保障基地供给品质量、实行标准化生产、控制农产品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上联加工龙头企业、下联广大农户的纽带;要积极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制定行业规划、规范经营行为、搞好价格协调、化解利益纠纷、保护知名品牌、应对外部壁垒等方面发挥作用,切实维护好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社会责任感。市委市政府今年下发了《关于开展“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活动的意见》,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我市新农村建设,在培育主导产业、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建设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争取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赢合作。
  5.又好又快,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要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依法对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加工企业进行治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合理的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业分工格局。尽快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包括发展节时、节地、节水、节能型的农业制度与农业技术。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仅要发展种植业,还应该发展林、牧、果、渔等,全面实施资源节约型农业。
  6.优化服务,在环境支撑上下功夫。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完善严格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加大对各执法部门的监察力度,真正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各类投资项目除政府直接投资项目或控股的以外,只要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规划条件、环保政策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三要营造“诚信公平”的社会环境。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体系和法规制度,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四要培育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同时,要支持和强化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主科技创新组织,对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研发给予专项支持;建立孵化器式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园,使其早日真正成为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知识创新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要广泛利用杭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平台,为企业开展因需服务。五要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要培育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包括物流、营销、贸易服务组织和各种产业化组织。政府及政府部门要更有作为,想企业所想,解企业所难,排企业所忧。要着力解决农产品进超市门槛高的问题,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创造宽松的销售环境。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行业自律机制,鼓励和协助建立行业管理组织,加强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六要强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咨询、信息、技术培训、国际合作的机会、技术发展动向等服务,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为加工企业发展储备必需的人力资源。
  同志们,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坚定信心,奋勇拼搏,共同为推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迈上新台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