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2030年远景规划图:从“春捂秋冻”谈春季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16:14
从“春捂秋冻”谈春季养生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们也逐渐脱下冬装,特别是很多年轻爱美的人们更是迫不及待的穿上裙装和西服衬衫。然而,营口市中医院内科主任汪振宇博士提醒中老年朋友此时还是要多穿一些,穿暖一些。其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那么,春季到了,天气转暖了,人们为何还要"春捂"呢?
春季初至,天气乍暖还寒。早晨旭日东升之后,春风送暖;中午阳光曝晒,人稍一活动便容易出汗;下午太阳西下,气温又下降,寒气袭人。即使到春分时节,气候的变化仍较大,一昼夜的温度可能相差10~20度。因此,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脱衣服,不能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外的温度变化,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甚至罹患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同时,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有关,但感染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整。
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发病的机会。那么"春捂"应该捂哪里呢?营口市中医院内科主任汪振宇博士指出"春捂"的重点是腿和脚。为了行动方便,很多人习惯减衣服时先减裤子。然而,因为人体下半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尤其是老弱病残者,极易导致关节病、心脑血管等疾病。
近年来,医疗气象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汪博士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些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
一、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一两天未雨绸缪。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三、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变化无常,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日夜温差大于8℃时是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1~2周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另外,如果春天气温已经很高,仍然穿得很厚,就会使人一活动就出汗,"汗多亡阳",也对身体不利。其实,"春捂秋冻"的实质是提醒人们及时根据自然界的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更好地遵循"天人合一"的养生原则。
(营口市中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