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360是什么软件:日本悄然晋升“资源大国”对中国有啥警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6:15

日本悄然晋升“资源大国”对中国有啥警示?

江南醉

2011年01月12日17:57    

  对于国土面积狭小、物产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成为资源大国一直是他们的梦想。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这个梦想开始一点点地照进现实。近些年来,日本媒体已屡屡将日本称为“资源大国”。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的一则报道称,根据日本国家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开采公司的初步调查,南鸟岛附近海床蕴藏高科技产业需要的稀土矿和锰、钴、镍、铂、钕等矿物。(《南京晨报》1月11日。)

  笔者看到这则新闻,不禁反思:日本作为国土面积狭小、物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为一个“资源大国”?它是如何保护、利用和积累资源的?而中国作为一个物大地博的资源大国,又是怎么样保护资源?日本悄然晋升“资源大国”对中国有啥警示?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加快海上开发资源。由于南鸟岛附近海域发现的这个矿床面积范围较广,日本政府不仅要对近海资源进行开发,还有着争取公海区域矿藏开采权的长远盘算。上述报道称,由于国际性的公海区域矿藏开采规则很可能在今年7月出炉,日本希望趁早做好申请公海矿区开采权的准备,以便在与中国、韩国等周边国家在专属经济海域以外的领域的资源开采竞争中占得先机。

  二是加快在陆上国家开发资源。目光聚焦在“近邻”区域。从俄罗斯、蒙古国到越南、印度,四处可见日本外交官和企业家的身影。在对象国展开大规模的投资,以“日元换稀土”,是日本的惯用手法。在与印度、蒙古、越南等国的积极接触当中,日本与对方都达成了稀土进口等能源合作意向。日本政府在引进资源方面也不遗余力,出面组织并出资扶持日本大型财团“组团”出击,发掘新的供应商,扩大从海外进口资源的规模。在与俄罗斯谈资源生意时,日本人不惜在价格上吃亏,以换取长远的合作。日本国家油气金属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得到了政府部门和银行足够的支持,即便风险很大,也要去寻找和发掘新的矿源,只要找到一点希望,就不会轻易放手。

   三多年在用过废品中开发资源。“城市矿山”的开采是日本资源战略近些年来的一个侧重点。“城市矿山”是对废弃的电子产品中所含有的金、铂等贵金属以及钯、铟等稀有金属的一个形象比喻,因为很多城市里那些废弃产品所含的资源总量之大已经相当于一个“矿山”的含量。而因为在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上的飞速进步,这些“城市矿山”对于日本来说不亚于甚至超过天然矿藏。日本前任国土交通大臣冬柴铁三曾在视察了日本一家手机回收厂后说:“我们在手机中找到了黄金。”日本企业从中国大量收购做精密仪器剩下的碎玻璃,以从中提取稀土。如今,日本产业界已有近50年的稀土提取与应用的技术积累。

  四是探索和研发各种可替代性能源。在日本矿藏贫乏的稀有金属方面,日本就已经计划投资20多亿美元用于可替代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上。目前,日本有些大学已经研究出不使用稀有金属也能制造出一些高科技产品的新型磁性材料,即通过改变普通磁性材料的原子排列来大幅提高该材料的磁性。

  五是加大战略资源储备。由于在资源方面“先天性贫血”,日本早早就有了“忧患意识”,除了想方设法拓宽海外进口资源的渠道外,还下大力气完善国家的资源能源储备。石油、天然气、铁矿石、木材、粮食以及稀有金属等都成为储备对象。如今,日本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储备量已位居世界前列,成为“资源储备大国”。 根据“石油储备法”,国家、企业存储的石油必须至少分别供全国消费90天和60天。截至去年底,日本石油储备量约为6亿桶,政府和民间的储备量都在标准线之上。

  中国的废玻璃为何却成了日本人眼中的宝贝?唯技术先进,别无它途。自上世纪60年代启,日本就开始在如何提高对稀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上动脑筋。1967年,日本一家公司就开发出“溶媒萃取分离法”并将其运用于工业化生产,实现了将稀土内十几种性质相近元素进行分离的产业化应用。日本人这么干不够厚道,但国际游戏的规则往往是只讲利益不讲厚道的。而我们是唯有资源多,才那么不珍惜,大肆掠夺式的开采,导致我们贵重的稀土只买了“黄土”的价格,稀土政策一有点风吹草动,被西方各国作为说事的由头,稀土竟然成为别国授人以柄和压制中国的常用外交辞令了,这是中国资源严重浪费带来的不良后果。

  日本成为“资源大国”对中国而言,除了加强防范和警惕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向日本学习,增强“变废为宝”的意识,提高我们的技术研发能力,节约使用资源,杜绝滥采滥挖,让我们的子孙可以长久享受“资源大国”带来的安宁和幸福,而不是资源匮乏带来的忧伤和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