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祖师在都市: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4:54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题型及答题规律

连城三中高三(1-2)班罗道春

06至10年考试大纲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评价明确提出了两点:一是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是就诗歌的“意象”而言,就是分析概括“物象”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目的在于对关键词的鉴赏和对语言风格的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和产生的艺术效果;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分析作品的主旨,就是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分析评价即不拔高也不贬低。

从近年的古诗鉴赏试题看,由于“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的介入,使题目的设计具有了层次性、评分的可操作性和答题的可开放性。但同学们答题却常常是不得要领,泛泛而谈,结果是得分不高。究其原因,除学生自身的诗歌素养外,答题的不规范性是其失分之所在。为此,归结一些诗歌的考题类型及答题规则,从操作层面上做些技术性指导,相信对同学们的高考是非常有益的。

一、意境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或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

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

提问变体

05全国卷II12题(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明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06四川卷12题(2)“竹窗斜漏补及灯”这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周密《夜归》)

(二)答题步骤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

解答提示:描摹诗歌图景。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①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②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③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这里要分清物象和意象的区别和关系。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道、马”等就属物象,当诗歌中运用的客观物象熔铸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枯、老、昏、古、瘦”等,就组成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一连串寄托着作者羁旅愁思的意象。

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的氛围特点。这里应注意的是:①一句简炼的话。②句中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统一。

表达作者诗情。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如:①送别诗:A离愁别绪,依依不舍;B情深意长,互为勉励;C别后思念,坦陈心志。②怀古诗:A抒物是人非,盛衰无常之感慨;B是古非今,借以劝谏当朝统治者。C赞古人业绩,表缅怀之情,抒英雄迟暮之感慨;D渴望建功立业,悲叹壮志难酬。③战争诗:A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B统者的穷兵黩武,百姓的和平向往;C怀才不遇,渴望建功立业;D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思乡怀人诗:A征人厌战,向往团聚安宁的生活;B贬滴时,思乡怀人;C闺中怀人。⑤咏物诗:咏物言志,表赞美、仰慕、怜悯、哀伤之情。⑥写景诗:一切景语皆情语。抒已忧愁哀思、远大抱负、伤春悲秋、田园归隐等。这些诗的归类都可以看出诗情倾向,也是答主旨题的依据。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答题时只遵循了“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的正衬思维方式,而忽略了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另一种反衬的思维方式。

(三)答题示例

1、阅读杜甫《绝句二首(其一)》后,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长期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参考:(描摹图景)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的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意境特点)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表达诗情)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境和欢悦情怀。

二、形象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象或刻画了什么形象。

2、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出来的?

3、运用什么手法刻画形象的?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提问变体:

05浙江卷16题(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二)答题步骤

塑造的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分析形象意义

解答提示:塑造的什么形象。可用一句话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形象是由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翁(包括作者)。如: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林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等。形象更多的也指即兴即景中的景和物。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时应注意: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可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的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翁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②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里特别区分一下意象、意境和形象:意象侧重于融入作者主观情感的物象;意境侧重由一个或一个以上意象组成的环境氛围;形象可以由一个意象承担,如诗人笔下最先开放、傲霜斗雪的梅花常用来比喻敢为人先、不畏权贵的君子形象,形象也可由人物直接出场,如白居易《卖炭翁》,形象也可是从意境氛围中感觉出来,如王维《山居秋螟》,我们通过山村月夜清幽明丽的景色的描写,窥见诗人闲适超逸的隐者形象,也可以通过诗中的抒情或议论分析出形象意义,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塑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分析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一里合答。

(三)答题示例

1、读下面一首诗孟郊的《登科后》,请就诗歌的艺术形象作简要分析。80字左右。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参考:(什么形象)这首诗描绘了登科后欣喜若狂的诗人形象。(结合诗句析形象具体特征或个性特征)诗人金榜题名,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在春风骀荡的长安街上策马看花,诗中“春风”饰“得意”,“马蹄”饰以“疾”,“看” 饰以“尽”,(总结形象意义)客观的描写中饰以主观的感情色彩,诗人的得意之态愈加活灵活现。

三、“诗眼”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它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3、某个字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4、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广东卷的“带”、上海卷的“倦”、江苏卷的“又”、辽宁卷的“铿然”等都采用了上面的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06福建卷10题(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李商隐《端居》

(二)答题步骤

释该字表面义和句中义——还原句中,描摹图景——烘托意境,表达诗情

解答提示:释该字表面义和句中义有时可合一起答,也可融入到第二步骤里答。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力争一字传神,为全诗增色甚至成为诗眼,关键在几类词上极下功夫。①炼动词或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如“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不仅突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一种动态美。②炼形容词。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人一种坚毅挺拔之美,浑圆之美。③炼数量词。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说明梅花之少,暗中突出一个“早”字,④炼虚词。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⑤词类活用。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在句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道出了作者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抓住了这些词,就抓住了诗的关键。

还原句中,描摹图景。这里应展开联想或想象,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描摹图景,以品味炼字的精妙。动词,抓住它的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形容词,抓住它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身临其境。数量词,抓住它意蕴深刻,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词类活用,化腐朽为神奇,增强表现力、感染力。再如叠韵词,可增强韵律感和起强调作用;颜色词,既可表心情,也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还应注意某个炼字使用的修辞手法。诗中用的较多的是拟人、夸张和通感。从稍大点的角度入手,应注意,该字处于写景句中,应抓住形象性、生动性;处在抒情句中,应从给定词上强化感情上入手;处在起始句、结尾句,应从结构上领起下文或总结上文入手。有的题目说某字词是全诗关键,为什么?应特别注意从该字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和结构上的作用两方面考虑。

烘托意境,表达情感。用一句简炼的话总述即可。

(三)答题示例:

1、阅读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将“湖平两岸阔”的“阔”改为“失”,你觉得哪个更好?(04湖北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参考:(释字面义。也可放入下一点答)“阔”更好。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还原句中,描摹图景)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烘托意境,表达情感)“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只要意思对即可给分。

2、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提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02全国卷)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参考:“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乡,而诗中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主旨)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结构)可见,“折柳”是全诗关键。

四、语言特色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出变体:

2、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二)答题步骤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具体分析语言特色——表达怎样的诗情

解答提示:这类题不重在炼字运用的巧妙,也不是对某一两句采用何种手法做分析;而是重在对整首诗的语言风格的鉴赏。语言风格类的词语有: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悲慨、洗练、沉郁、清新等等;语言特色类的词语有: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如话、平淡无奇、词藻华丽、雄健雄浑、低沉、苍劲、舒缓、悲凉、淋漓尽致等等;前者侧重对整首诗的语言评价,后者侧重对语言运用时特色上的整体评价。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一般选择一两个词即可。所以必须牢记一些语言风格特色的术语。

具体分析语言特色。要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注意即使在描摹图景,组织语言**时也尽量要体现出这种特色。

表达怎样诗情,诗情也一定要体现分析的这种特色。

(三)答题示例:

1、读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参考:(点特色)该诗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析特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问,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析诗情)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肠人”抒离情又不在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五、技巧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来抒发作者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2、前人说该诗中的某句某联有如何如何的效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试结合全诗分析。

提问变体

06上海春季卷12题(3)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哪里?(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06江苏卷12题(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

06天津卷16题(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张籍《凉州词》)。

另外,湖南卷、福建卷、北京卷、安徽卷也出了此类题

(二)答题步骤

指出何种手法——怎样使用该手法——该手法表达怎样诗情,主旨或艺术效果

解答提示:指出何种手法。首先应准确,其次应熟悉掌握一些表现方法。如: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手法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后者又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哲理诗)三类。②表现手法分A衬托:正衬、反衬,后者又分动静相衬,声寂相衬,乐哀相衬三种。B象征   C烘托   D白描   E虚实结合   F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E点面、抑扬 正侧面结合  G起兴  ③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夸张、双关、用典、反问,顶针互文等。

怎样使用该手法,一定要结合诗句常析。要特别注意:勿对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如果具体分析到某诗句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一般应从整体上谈诗的某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第3点无须繁述。

(三)答题示例:

06江西卷,阅读杨万里的《三江小渡》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篇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浪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参考:(怎样使用该手法)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何种手法)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浪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表达怎样诗情或主旨)从而表达了友谊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六、主旨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或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你的看法怎样?试简要说明理由。

2、这首诗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试结合有关诗句加以赏析。

提问变体:

06全国I卷12题(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黄庭坚《题竹石牧牛》)

06全国II卷12题(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王炎《南柯子》)

(二)答题步骤:

析具体诗句写什么——说表达什么情感或暗寓什么

解答提示:

该类题型侧重的通过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以得到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它应对的是考纲中“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答题示例

1、阅读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04全国卷III)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关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参考:(析具体诗句写什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了月亮高挂了;(表达作者情感或暗寓什么)前者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还。后者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七、句意型题目的鉴赏评价

(一)提问方式:

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未联或未句的理解或赏析

提问变体

06江苏卷12题(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魏初《鹧鸪天》)

(二)答题步骤

阐明句表义(可挖掘深层义)——指出描写作用或诗情意趣

解答题示:解释诗句时一定注意分两层:句表义和句里义,然后结合全诗指出其作用或表达何种情感、意趣和观点。应特别注意句意型题里一般侧重的未联未句中的分析鉴赏。

(三)答题示例

1、阅读曾巩的《西楼》回答后面的问题,“卧看千山急雨来”一句,有什么独到巧妙之处 ?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西楼:就是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疏箔:相对空隙比较大的帘子,箔,用苇子或秫秸织成的帘子。

参考:(句表义,句里义)该句的意思是:本来急风已至,暴雨将来,人们本该关门闭户来躲避,但诗人反而把楼上房间里面四面的帘子都用钩子高高挂了起来,为的是能饱览暴风雨从千山万岭上空骤然而至的壮观场景。(指出作用或诗情意趣、观点)一个“卧”字既表现了诗人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雄伟气魄,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豪放之情,也起到了以静衬动的衬托作用,使行文跌岩有致。

以上七种鉴赏题型仅仅是从问答的侧重点不同划分的。很多情况下,诗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融合在一起考的,这就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另外,06年湖南卷的仿写鉴赏,重庆、湖北的比较鉴赏,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的鉴赏趋向,应引起我们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