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头如何拆卸:山东省聊城市2009高三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6:11:15

山东省聊城市2009高三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吮吸(shǔn)  疾风劲草(jìn)   掣肘(chè)   博闻强识(zhì)

    B.拙劣(liè)   长歌当哭(dàng)  横财(héng)  心宽体胖(pán)

    C.氛围(fēn)   积极参与(yù)    证券(quàn)  力能扛鼎(gāng)

    D.创伤(chuāng)酩酊大醉(dǐng)  蒙骗(méng) 一哄而散(hò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乖戾   九洲   跆拳道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B.沿续   编辑   势力眼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像片   简练   流水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斧正   福祉   赔笑脸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______子孙。

    ② 未来几年,铁路交通将会更加发达,2008年“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天津的行驶时间______只需半小时。

    ③ 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______”,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不肖   大约   博弈   B.不孝   大约   博彩

    C.不肖   大概   博彩   D.不孝   大概   博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前景,使张朝阳对创业成功充满了希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著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B.在领导干部热逐文凭蔚然成风、弄张文凭易如反掌的时候,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地成为公众的一大看点。

    C.2008年11月26日晚,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数十名恐怖分子在泰姬玛哈酒店等地向手无寸铁的游客和民众扫射。

    D.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装载“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向太空飞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重事故。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从许多方面看,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影响深远,是1930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面很广、也很深。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积极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取有益养分。

    6.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突出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与发展。

    C.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

    D.人本意识肯定各题的主动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及发展。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D.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在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是强调人的重要性。而“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则是强调人民对国家的重要性。

    D.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

三、(每题3分,共12分)

    循吏列传(节录)

    (序)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于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①。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②,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兒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节录自《史记。列传五十九》)

    注释:①不预贾,指临时评定货物贵贱,不预先定高价。②尺籍,军队里士兵们的记功板,后指军籍。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吏列传          循吏:遵奉法理的官吏

    B.政缓禁止          禁止:制止,不许可

    C.班白不提挈        班白:头发花白的人

    D.以高弟为鲁相      高弟:才华优异而品评的等次高,“弟”同“第”

    10.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嗜鱼,故不受也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子其治事矣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C.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置杯焉则胶

    D.相追之,乃其父也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11.以下材料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侧面说明四位循吏“奉法循理”的一组是( 

    ①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②百官自正

    ③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④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⑤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⑥(石奢)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作者观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担任楚相后,教化百姓,善于疏导,使上下和睦合作,社会风气良好。为发展经济,他还在秋冬农闲季节劝勉鼓励百姓上山采伐竹木,以便春夏趁溪流涨水时将竹木漂运出山。

    B.子产在郑国为相26年,政绩显著,很得民心。他死之时,青壮年都放声大哭,连老人们的儿女也都痛苦不已。

    C.石奢在抓到犯杀人罪的父亲后又放掉,是孝的表现;在楚昭王赦免他的父亲后,他又自杀而死,是忠的表现。

    D.《史记》首次为“循吏”立传(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大都设“循吏”一目),寄托了作者提倡民主政治和执法爱民、反对吏治腐败的理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班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

    (2)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1)从内容和结构两角度简析“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15.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3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向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客不行,良将犹在,(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似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五、(12分)

    16.将①—⑤句填入段中横线处,组成语义连贯的一句话。(只填序号)(4分)

    “回崖叠嶂凌苍生”的庐山脚下小村,是陶渊明的摇篮。____________官场如戏啊,走进去就众目睽睽,就身不由己;陷进去就只能是白脸、花脸角色了。

    ① 依高山流水,他苦读诗书,抱着出仕济世之志进京赶考。

    ②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大自然的日月、山水、草木、虫鱼启迪着他的智慧,塑造着他的风骨。

    ③ 经历了几次仕而归,归而仕,陶先生对自己“大济苍生”之望冷齿了。

    ④ 官场非尔虞我诈,就奴颜婢骨。

    ⑤ 35岁时,他在江陵刺史恒玄手下当了个小官。

    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

    17.祖国的名山胜水,一直是哲人、诗人歌咏的对象。阅读例句,根据情境,仿写两个含有描写名山胜水的诗句的句子。(4分)

    搏击长江,毛泽东挥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搏击风浪的伟大气魄和襟怀。

    面对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步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两条声明。(4分)

    党报民生热线是聊城日报社开办的一个与读者互动的连心线,旨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关注民意,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发表见解、表达心声的良好平台。热线开通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我们深表谢意。但是,由于部分读者心存顾虑,在留言时没如实填写自己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致使我们的采访无法进行。因此,为利于采访工作、利于解决问题、利于保证反映问题的真实,本报特郑重声明: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永远的门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既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19.概括小说以“永远的门”作为标题的寓意。(4分)

    2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21.郑若奎去世后,作者写到:“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这里的“莫大的缺憾”的内涵是什么?(4分)

    22.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说明。(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梵高的光和色彩

    徐卓人

    奥维尔郊外的小山上,梵高仰面朝天对着太阳,他把左轮手枪对准自己。此时,他想到应该和弟弟提奥告别,还想把与提奥的告别画出来,但很快,他痛苦地意识到,人是无法将告别画出来的。

    在画家生命最后的时刻,提奥握这他的手整整守了一天,提奥在他耳边温和地问“还记得吗?童年仲夏时节我们在高高的麦田里玩耍,你就常常像现在这样握着我的手。”

    童年握手的感觉一定早就渗透进了提奥的骨髓,并升华成宗教式的感情崇拜。否则,在没有任何利益诱惑下,这位附属于人的小画商、这位斯文典雅的弟弟怎么竟有如此开采不完的温情,来呵护这位行为乖戾、病残与伤痛交织的红胡子哥哥一生呢?

    画家几乎一生依靠提奥,提奥则用单薄的肩膀支撑画家。兄弟间真正的隔膜只有一次。那是在博里纳日的一个冬天,提奥对哥哥历经失败后的自轻很生气,于是取消了给哥哥的资助和每周的一封信。尽管此时,悲惨、痛苦与残酷几乎使画家没有勇气开始新的生活,但比起提奥的生气,这些又算什么?画家发现,在失去了惟一一个真心理解他的人的时候,他只能成为一具孤独的行尸。而提奥在疏远梵高的时候,童年握手的感觉又充盈了他的胸间。他发现,没有梵高,他的生活就无法充实与完美!可以说,互相的精神依恋已经占据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应该说,兄弟间这次情感危机成了画家脱胎换骨的契机。在他的创作中,青春与生命开始介入,一切都发生了巨变。

    他们一生彼此忠诚。忠诚来自哥哥的追求和弟弟的笃信。19世纪80年代的欧洲画坛大概只有提奥一人坚信:“哥哥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即使面对那个致命的发现,弟弟也没有丧失信心。

    致命的发现便是画家画板上的晦暗与阴沉,这种晦暗与阴沉差点使他丧失信心。“我原来一直在过去中绘画!”可是提奥却反驳他:“我们正在推翻几乎一切被绘画奉为神圣的东西。你全都搞对了,除了你的光和色彩。”

    光和色彩,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位如此将光和色彩视作生命的画家。所以直到今天看来,提奥的话不仅属于欧洲画坛,也属于世界画坛。可以设想,如果没有提奥,会不会有以后“非洲太阳”,会不会有梵高的光和色彩?

    画家的创作欲望在增亮了调色板上达到了颠峰。不止在《向日葵》、《开花的果园》上,在其他作品、甚至所有的自画像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在贫困、病痛中依然强烈的青春、感情和熊熊燃烧的希望。

    只是在这个时候,提奥才艰难地卖出了梵高的第一幅画。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现实又给这对弟兄来了个极大的伤害,提奥居然因为对于印象派的过分推崇而被解职。

    画家深切地感觉到输送生命给养的那根脐带断裂了。如果还有什么懊丧,那就是画家认为这些年让弟弟毫无回报地在他这个累赘身上耗费了成千法郎。

    这样的想法现在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我们要看到,维系这对弟兄的这根脐带早已圣洁得异常敏感和脆弱,因此这其中流淌的只是感情,是绝无仅有不能碰触的感情。于是画家向自己举起了左轮手枪,用它发出的最后一点浓烈的光和色彩。

    欧洲画坛终于有了一次这位日后成为伟大印象派画家的画展,那是在画家去世的几个月后提奥为他举办的。又是几个月后、大约是画家去世的同一个日子,这位弟弟也悄然病逝。

    我似乎听见梵高说:没有提奥。我就是一具行尸。

    而提奥说:没有梵高,我的生活就无法充实和完美。

    19.文章开篇便点及梵高举枪对准自己,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中三次提到童年握着手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兄弟间感情的发展有哪些影响?(4分)

    21.依据文意,请具体说明画家自杀的原因。(4分)

    22.这篇文章写的是梵高兄弟的情谊,题目却是“梵高的光和色彩”,结合全文试析这样命题的意图。(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项中应为“疾风劲(jìng)草”;B项中应为“横(hèng)财”;D项中应为蒙(mēng)骗)

    2.D(A“九洲”应为“九州”、“五脏具全”应为“五脏俱全”。B“沿续”应为“延续”、“势力眼”应为“势利眼”。C“像片”应为“相片”、“流水帐”应为“流水账”)

    3.A(“不肖”,品行不好:“不孝”,对父母不敬。“大约”,一般表示对时间、数量的估计; “大概”,一般表示对情况的估计。“博弈”,动词,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博彩”,名词,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

    4.C(A“不撞南墙不回头”,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妥。B“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句中指的不是一种好的社会风气。D“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

    5.C(A要说的是防止再发生,却在当中多了个否定词“不”,就变成了相反的意思。属于肯定否定不清。B项中应在“学杂费”后加“政策”,成分残缺;将“高度”与“充分”位置对调,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诚信不仅……,而且……”。)

    二、(每题3分,共9分)

    6.B(B项错在“突出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法。其他三项都可以在文中找到依据。)

    7.C(A项错在一个“都”字上,以偏概全;文中说“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B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D项错在“肯定人权为目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8.A(A项错在“分类而居”)

    三、(每题3分,共12分)

    9.B(B有禁令就停止)

    10.D(A前一个“因为”,后一个是介词,用、拿;B前一个表委婉,婉商语气,“还是”;后一个表揣测语气,大概;C分别为句末语气词和兼词“于此”;D均为“竟然”;)

    11.C

    12.B(“老人儿啼”理解不当,“儿”作状语,“像小孩子那样”。)

    四、(22分)

    13.(1)(子产)上任一年(政绩显著),年轻人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用自己手提东西,儿童不用干犁田耕作等重活。

    (2)现在我当国相能自己买鱼吃,如果贪受你的鱼而被免职,谁还会给我送鱼呢?

    14.(8分)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词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境。(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情境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15.(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春与秋其代序,恐美人之迟暮。

    (3)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4)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每空1分,共4分)

    五、(14分)

    16.(4分)参考答案:②①⑤③④

    17.面对泰山,杜甫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漫步西湖,白居易喜吟“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留下了对西湖美景的留恋之情。

    (评分:每句作者、诗句各1分。只要符合所给的情境,引用的诗句及其作者不限。)

    18.(1)本报对读者的个人信息绝对保密。

    (2)读者在反映问题时必须填写真实个人信息、反映情况必须属实;

    (3)本报在接到读者反映问题时,将会立即按所留电话与其联系,如发现所留个人信息不实,本报将对所反映问题不予采访调查。

    (答对任意两条,即可得4分)

    六、(18分)

    (一)

    19.(4分)“门”既指画在墙上虚拟的门,也指人们心灵的隔阂之门(2分):“永远”表现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不善于交流导致悲剧状态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20.(4分)开篇环境描写暗示人们的陈旧心理定势,已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1分):“普通”暗示聚居地的人群具有普遍性(1分)。这是小说主人公活动的特定环境,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2分)

    21.(4分)对于女主人公而言,他失去了情感的依傍(2分);对于小院的人们盼望他们二人产生爱情的想法一下子落空了(2分)。

    22.(6分)纵观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是小院人们对郑、潘二人的感情变化(2分)。开始人们热切盼望二人产生感情,接着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突然去世和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并对二人行为表示敬意,最后,人们看到墙壁上的门,为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遗憾。(4分)

    (二)(18分)

    19.(4分)这个情节强烈吸引着读者,同时也巧妙引出兄弟间的深情。

    20.(4分)这种感觉构成了弟弟对哥哥一生最温暖的一处记忆(1分),日后上升为一种弟弟对哥哥宗教式的感情崇拜(1分);还是化解兄弟隔阂的力量(2分)。意思相同即可。

    21.(4分)提奥因支持画家而被解职(1分),这让画家感到自己拖累了弟弟(或“愧疚”)(1分),他不愿兄弟之间的圣洁情感收到一点伤害(2分),故此开枪自杀。意思相同即可。

    22.(6分)光和色彩是梵高追求的艺术生命(取得的突破性成就)(2分),提奥是当时唯一一个理解梵高艺术追求的人,没有提奥的指引、理解,也就没有梵高的艺术成就(2分)。这样命题。概括出梵高与提奥的兄弟加知音的情感状态(1分),表达效果鲜明、突出(1分)。意思相同即可。

    七、(60分)

    23.参照200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