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代尔男士内裤价格:在创新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5:00
在创新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经济日报社总编室 郑波


  创新,是新闻工作永恒的课题。新闻工作的创新包含着多层次的丰富内容,既包括编辑方针的确定、报纸版面的改革创新;也包括具体版式的设计、单篇稿件的标题制作等许多日常工作方面的创新。从编辑岗位的工作来看,我们首先是报纸重大创新的执行者,同时,还是媒体日常创新的实践者。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经济日报》近来的创新实践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

  思路创新是关键

  《经济日报》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导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根据新时期对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构建舆论传播新格局出发,提出要把《经济日报》办成高端、权威、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媒体。在这个目标激励下,我们确立了新的采编工作思路。思路创新带来了采编观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日报》围绕这个首要任务,从不同层面策划了系列报道。在头版和其他新闻版面开设了“坚定信心 应对挑战”专栏,各专业部门围绕这个大局思考,在这个大局下找题目,先后推出了专版和专题报道,集中反映党和政府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二是树立全球视野。要办成高端、权威、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媒体,就必须“立足家门口,胸怀全世界”,在全球经济中定位中国经济,以国际的眼光看待国内的事情。今年以来,我们在办好“国际财经”专版的同时,着力办好“观察与借鉴”专版,围绕国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先后组织了国外节水措施、外国停车场管理经验、国外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多个专版,及时报道国际经验,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三是提高新闻敏锐性。《经济日报》根据经济生活中的新现象和新情况,及时组织报道进行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今年第一季度经济统计数据公布以后,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在4月13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接着,推出“我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系列报道,从信贷保持合理增长、用电需求呈回暖态势、交通投资保持增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汽车市场加快复苏等多个方面,详细反映了经济积极变化的势头。这组报道策划精心,刊登及时,位置重要,受到读者好评。

  手段创新是方向

  在当前形势下,运用新的报道手段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方面。互联网已成为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创新报道手段就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今年以来,我们把报网互动放到了重要位置,通过报纸报道来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通过网络媒体来扩大报纸报道的影响力。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增强与中国经济网的互动,创新新闻报道手段:一是成立报网互动领导小组,从报纸和网络媒体全面互动的角度,协调各种关系,着眼于机制建设;二是请中国经济网的值班领导参加编辑部每天召开的晨会和编前会,及时了解宣传动态,掌握报纸报道重点。同时,每天的晨会上,还要让中国经济网的同志介绍当日网络信息和网上舆情,扩大报纸新闻报道的视野;三是通过中经网开专题、《经济日报》开专栏等形式,直接体现报纸和网络媒体的互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报网互动成为一大亮点。《经济日报》开设了“网友看两会”、“中国经济网网友点题 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中经在线访谈”等报网互动专栏,把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民情民意,主动引导网民感受和参与两会,形成立体传播效果。

  形式创新是基础

  报道形式的创新既是报纸观念创新、思路创新的体现,也是新闻工作日常创新实践的探索。今年以来,《经济日报》对编辑手段和报道方式都进行了诸多创新。

  从编辑手段来看,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版式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了灵活性。今年以来的版面创新实践中,我们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注重发挥灵活性。首先是新闻版根据当日稿件情况设计版式,在保持标题醒目、版式大气的前提下,灵活掌握,加大图片新闻报道力度,以竖题、细线等编辑手段突出个性。其次是在专版上进行灵活创新。比如今年创办的“文化周末”副刊,标题以大标宋字体,文章之间以栏线的划分,文章块和标题区之间以较大的留白等手段,形成独特的版面特色。坚持传统和发挥灵活性相结合,使报纸版面在保持既有风格的同时,更加生动、活泼。

  二是在版式设计上注重各种图表的运用,增强了报道的通俗性。今年以来,我们运用编辑手段,尤其是在版式设计上注意运用各种图片和表格,来美化版面,增强报道的通俗性,受到读者好评。经济数据常常使经济报道显得枯燥难懂,而经济报道又离不开数据。为了增强数据的可读性,今年以来,我们专门开设了“经济数据解读”版。这个版面的报道主题就是数据,但又不仅仅是数据的堆砌,而是以权威解读、部委连线等形式来展示数据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数据的认识。专版开办以来,已经先后围绕技改资金投入、中小企业贷款、2008年GDP增长8%、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突破10万亿元、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超过9%等数据进行了解读,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经济大讲堂”是今年以来理论评论部创办的一块专版。这个版面以刊登专家学者关于某一个问题的长篇文章为主,文章题目都比较重大,文章篇幅都比较长,常常是整版一篇文章。但版面编辑不是把文章简单地安排在版面上,而是围绕文章谈论的问题,配以相关的新闻图片。这样,版式新颖,轻松活泼。重要文章以轻松的面貌出现,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是专版报道专题化,以报道规模深化报道主题。专版和新闻版是《经济日报》版面构成的两个重要部分。专版有特定的报道内容和读者对象,在提高报纸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在办好专版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方面,围绕经济发展大局,从专版角度选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企业新闻版策划了“以创业促就业”、“关注成长型企业”等系列报道,开设了“坚定信心 积极应对”等专栏,地区新闻版面策划了“‘危’中寻‘机’地区经济新亮点”等系列报道。这些专版从自身报道对象的角度服务中心,形成了报道特色。另一方面,根据报道内容,形成专题报道,专版报道专题化。以“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为栏题,“投资 证券”专版连续报道了建材类、工程机械类、环保类等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的举措和经验;围绕“走进低碳经济”,生态经济专版策划了认识篇、实践篇等多篇报道;围绕红色旅游,旅游经济版推出系列报道12篇;区域经济专版围绕产业转移,形成一组“产业转移调研行”的报道,等等。这些报道深化了专版的报道主题,形成一个时期的报道亮点。

  机制创新是保障

  近几年,《经济日报》先后开展了“质量年”、“管理年”、“规范年”等活动。去年9月以来,我们又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制度建设始终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一系列制度形成的采编机制,成为我们不断创新,改进新闻宣传报道的有力保障。

  一是新闻策划制度。今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新闻策划委员会,由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策划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策划会议,各部门根据各自报道领域的情况,策划选题,大家在会上交流。确定的选题成为一个时期的报道重点。对于重大选题,调集各个部门采编力量来完成,在新闻版刊登;对于各个专业领域的选题,由相关部门来完成,在专版上刊登;还有一些版面策划的题目,在专版上完成。新闻策划制度的建立,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功能,突出了报道的经济特色。

  二是评论写作制度。今年我们成立了评论写作委员会。评论写作委员会不仅包括了本报理论评论部的同志,也包括本报其他部门一些喜欢写评论的人,还包括了报社外的评论力量。评论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确定选题,指定人员写作。同时,我们今年加大了评论在版面上的分量。除了评论员文章、社论之外,开设了“每周经济观察”、“环球经济时评”等评论专栏。尤其是在头版开设的“快论”专栏,依据新闻事实及时发表评论,篇幅短小,内容新颖,颇受好评。每月一次推出的“每月经济观察”专栏,在头版刊登,约请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就一个时期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本报评论力度,增强了报纸的权威性。这些评论专栏的开设,一方面加强了报纸的声音,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一方面扩大了评论阵地,为评论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采编联动的采访制度。采编联动是从两个层面进行的。首先,总编室的同志参加策划会议,从选题到策划,了解报道策划过程,使编辑工作更有针对性。其次,在可能情况下,安排总编室编辑参与一些重大选题的报道,在报道中锻炼队伍。这样,编辑人员获得了采访和策划两个方面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报道的后期编辑和版面安排,同时也使编辑得到多方面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