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庄182创意园区租赁: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59:28
中国心理学会在1996年就提出了“全民健心”的概念,并指出青少年是关注的重点领域。这个观点的提出是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如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轰动全国的云大案件,至今还让我们记忆犹新.马加爵的悲剧是谁造成的?也引起了我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与此相对照的是,学生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的心理健康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的。目前关注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们的新起点.但是各校的心理教育发展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校存在以下情况:如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匮乏;心理咨询室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心理健教课形式单调或者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等。我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阶段,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适应兼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那么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呢?班主任心理辅导是指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能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辅导方法,内容,对全班同学施加直接影响或者间接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对我们班主任而言,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助于班主任对症下药地解决学生问题.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往往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根源,如果抓住这些热点,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我们教师首先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在制定心理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定心理辅导活动的内容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性问题.

    所以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1、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又称人格辅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班主任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在班级中常发现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因成绩竞争激烈,互相嫉妒,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太矫而自卑久而不合群;因老师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学生的个体中有好表现,有羞于开口的;有人缘好具号召力的,有老被人欺负成为出气筒的;有讲义气的团体,也有良性竞争互相上进的伙伴 .以上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其实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问题.高中生多为15—19岁,属于青年初期,处于一个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心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性激素的分泌,使他们产生了性冲动,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对性的体验较为敏感,丰富,这些都成为影响其心理变化的突出问题.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有了较高的发展,自尊心进一步加强.各种各样的非正式团体增多,有的拉帮结派组成不良圈子.他们的意志带有自觉性,但意志相对比较薄弱的.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能够全面地观察,解剖自己,自我反省自我批评.对他人的评价能从个性品质上进行,有追求他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对有损自尊的言论,行为格外敏感. 他们的心理发展存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偏激和理智的矛盾.由于期望过高,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存在距离或者急于求成,于是产生了心理挫折,使自己过激的行为和急噪的情绪.就像上面所述的有的学生自我评价过高,感觉良好,容易自傲,好幻想,期望过高,喜欢夸大自己的优点和愿望,出口狂言,甚至粗暴地反抗成人,拒绝任何教育,用吵闹.漫骂,叫喊等不当的方式以恣意发泄情绪.这样的人追求自我表现,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走向极端,变得忧郁,厌恶现实,玩世不恭,出现病态心理.也有的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而自卑.高中生认识能力增强,思维水平也提高了,,他们一般不轻信别人或者书上的结论,喜欢怀疑,思考,争论和评论.在与他人讨论问题时,不仅自己设法提出具体见解,也希望对方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对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不轻易放弃或者改变.总之,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概括为:对新鲜事物敏感,接受快,少保守,思想活跃,爱时髦,追潮流,想象力,富有创造性,学习动机也比较稳定,学习兴趣分化,世界观初步形成.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基础上,班主任进行情绪辅导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渲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解情绪的方式如渲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班主任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包括男女生交往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缓解人际关系冲突处理口角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也对学生走入社会有帮助。因为高中生存在闭锁与交往的矛盾,他们一方面对父母,老师保持心理的闭锁,但一方面他们在客观上又有强烈的归属心理需求以及与人交往的愿望,希望交知心的朋友.但互相的闭锁

    更让他们对异性有特殊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果没有自我引导或者家长,老师的指导,他们会通过早恋的方式去消除这种内心的苦闷.很多学生不敢与人倾心相交而感到孤独,把自己的内心秘密锁于日记里,致使老师困惑不解,倍感学生变了,没有了自信.所以根据这个矛盾,我们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辅导是重要的.除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其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以培养良好的个性。关于班级心理健教的方式 ,我认为优秀的班主任是在班级工作中很擅长于利用个别谈心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进行针对性强的集体辅导。形式有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前者适合于学习方法的辅导;后者有助于全体参与解决某个情绪、行为问题.例如:老师出示题目或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景、学生分角色演示情景、教师在情节高潮处置疑、全班学生讨论、学生根据自己观点,分组表演、教师总结、引导,这种方式适合于情绪辅导、社交辅导等。      

    2、学习辅导
    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①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更多地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当前,家长们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转变为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学业方面更是竭尽全力。课堂不够,请家教;达不到家长的期望,便动辄训斥,甚至打骂,剥夺孩子课余活动时间,给孩子的思想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孩子经常受训斥,形成了封闭内向的性格、自卑、怯懦;有的孩子学业不理想,常招致父母的打骂,处于紧张、焦虑、厌学的情绪之中,意志消沉,性情暴躁······很多学生都有学习、考前的焦虑、紧张情绪,成绩好的同学怕考砸了;成绩差的同学怕回家受斥挨打;中等生则希望保持原有的成绩并有新跃进。其实很多学生的学业问题不是本身的问题,而是来自老师,家长,同伴的非议与冷遇,给他们一定的压力,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自卑感与日俱增,一旦他们对学业失去了信心,焦虑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了.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感问题等等困扰,最初的表现在学习成绩下降,上课注意力差等等.但是这些都被我们家长甚至我们的老师忽视了.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丽斯的ABC理论来看,凡心理问题都与情绪困扰有关,而情绪的困扰则与人的不合理信念有关。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源于他们头脑中的不合理念头:成绩好的同学认为自己一定不能失败;成绩差的同学认为自己永远不可能成功,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故而产生消沉、抑郁情绪;中层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于是焦虑不安。综上所述,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可以看出这些理性的观念有三个主要的特征:绝对化的要求(一定要,应该是等),过分概括化(根本、永远等),糟糕主观(失败、无能等)。根据ABC理论,要纠正不良的情绪、改变错误的行为;要纠正惯有的对事物的看法、理解、评价,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从消极的、灰暗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理性的思维和合理的信念是建立健康人生的基石。要树立较现实、理性、宽容的人生哲学,学会用合理、现实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评价事物,那么就能产生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于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常常有意无意地渗透一些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有:利用小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利用班会课作一些学习心理的知识和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的辅导小讲座。如《科学用脑,提高效率》、《智力是否等于能力》、《给自己一个信心》、《战胜怯懦》······许多学生也许会问:"老师,我为什么学习退步了?""老师,我很想学好,但总是坚持不了?""为什么我很刻苦地学习,但成绩总不太理想?"······对于这些问题,班主任有应该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寻找原因,找出对策,并鼓励学生理性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把学科的思想内容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古以来,"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课本中许多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好的示范教材。有些是关于革命者自觉锻炼意志的,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引导学生战胜自己的害怕心理,畏难心理,知难而进,勇敢直前;有些是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如张海迪,可以启发学生面对现实,做生活的强者;有些是关于名人发奋学习,勇于探索的,但班主任的优势在于自修课和下午“第四节”上,通过有目的地对学生训练,能起到对学习态度教育的补充。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班主任对于纠正学生偏科和偏师现象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根据和谐原则制造乐学互助的自修课气氛;根据兴趣原则配合科任教师完成刺激兴奋点的巩固练习;根据成功原则,对不同程度学生担出不同训练目标等。

    ②学习方法     班主任工作中一个难点是如何纠正学生上课走神、讲话、抄作业,考试舞弊等学习习惯问题。这些问题仍可以归因于心理问题,辅之以科学的指导和训练,就能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被动局面。指导策略是:在高年级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其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学会学什么、如何学、何时学,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我们了解了辅导的内容后还不是够的,心理辅导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结合.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呢?是我们的重点问题.我们都知道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助长人成长,而无效的心理辅导却可能伤害当事人,得到负面效果。要使心理辅导得到正面的结果,班主任老师必须有更高的心理素质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同理心,正面的关怀,尊重与温情,具体性与及时性,对立性与一致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等等。下面浅谈一下有关的几个小观点以及其中所渗透的心理辅导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一、具备及表达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咨询者了解与体验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罗杰斯把同理心定义为能体会当事人的私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同理心被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具有较高水平的心理辅导关系中的关键的特质。如果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去了解学生的主观世界和观点,那么造成无效的和危险的心理辅导情况就会减少.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的教导,一般的谈话。心理辅导是个性化、个人性,是有特殊内涵的过程。如果班主任把心理辅导的关系与一般教导的关系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误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对一位怕学习的学生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习,学习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没有知识的人一事无成。"这听起来没什么不对,然而学生已十分的熟悉,他们天天都听到这种声音,但就是不能解决他们怕学习的问题。因此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思想工作,它首先要求从心理的角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表达学生心理状态,才能走进解决问题的大门。又如有个学生说"我没有朋友,很孤独。"老师则对他说:"没有朋友当然孤独,你应该多参加班级的活动。"这位老师说得也没错,但同样,用理性思考代替不了学生的痛苦感受。以上两个例子,都是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因此班主任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应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他们的感受"开始,从表达学生的感受、行为经验做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了解我,理解我,关心我的。这就自然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双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探讨问题。

    二、 关注正向发展 :正向的关怀指班主任能相信学生可以通过帮助而进步。如果没有这种自信,那么对心理的辅导工作就没有信心,这种感受很自然地传给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正向关怀即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价值和力量,帮助当事人自己去寻找这种价值和力量,把当事人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自己的长处、谋求个人的成长方面来。   人本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在本质上就有一种发展、前进成长的愿望和力量。这种力量会推动每个人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努力,最终达到和实现自己的成长目标。这已成为一种心理学家的看法。有些教师总认为某个学生没药可救了,但只要我们冲破这种思想后,从学生身上发现某些正向的东西,经由情感反映及时反馈给学生,这会产生精彩的重要反应。这说明我们作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正向关怀是必要而可能的,而且以心理辅导的思路来说,应重在引导当事人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我有没有尽力去做。 

    三、 对学生的尊重与温情 :班主任教师应该知道尊重与温情。冷淡疏忽的辅导者实际上是在专业化表层下存在着对学生潜意识的厌烦,使心理辅导向负面方面发展,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温情是具备真正同理心的重要部分。有两种表达尊重的语言表达形式,即"增进"及"赞赏歧异"。增进就是对对方的意见和观点直言进行表扬,直接表示对对方的欣赏之意。这样说看起来似乎要做也并不难,但平时我们做得甚少,我们跟学生交谈中总是发觉对方的话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不是直言地欣赏他的某些观点。赞赏歧异,就更不容易了。它是指当对对方的观点不理解、不同意、不接受时,仍然尊重对方。如某个学生的观点很另类,你可以这样说:"我也许并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是我支持你有说出来的权利",这对以尊重的态度坦诚地讨论这种差异有帮助。这也是我们就要提到的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之一,要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还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思想与感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抛开心理上的防范,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更自由,深入的探索.他们接受老师所进行的强化性的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否则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抗心理教育与训练.心理辅导课的教学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感,互动的过程.为了体现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我们可以从授课形式上进行改变,有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围坐在老师的身边,改变老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创造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心理辅导活动中,老师要专心聆听学生的发展的意见,不要轻率地对学生的观点横加评判.使用语言尽可能用师生平等的语气,在讨论中对学生所谈的观点避免出现: 对吗?   对不对?应该……等等的语句.总之老师要尊重学生与理解学生,学生才会充分相信和理解老师,从而实现心理辅导的目标.

    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温情反应是非常重要的,温情是通过非语言方式所表现的一种情绪性态度。目光、声调、姿势、手势、面部表情及适当的身体接触都是对学生表达温情与支持的方式。 在强调非语言方式时,我可以从阅读到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来谈它的重要性。实验是这样的:让大家在课堂上,按一个信号统一行动,当第一次听到信号时,一起抬头看教师讲课,再一次听见信号时,低头不再去看教师。这个实验结果很有趣:在台上讲课的教师,当人们一抬头看他的时候,马上显得很有精神,讲话大声而流利,并抛开讲义,尽情发挥,投入到自我陶醉的世界里。当第二次信号一响,大家都不看他了,教师突然间像受了重大的精神打击一样,茫然而不知所措,显得精神慌张,不知出了什么事,只好捡起抛下的讲义,又结结巴巴地读起来。这个实验说明肢体语言在人际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我觉得班主任都应该注重这一点。还有一个教师的事例,说是有一次,他看见一位学生的鞋带松开了,他的手臂因为受点伤,绑不好鞋带,这位教师弯下腰帮他绑鞋带,当那位教师绑好鞋带,站起来时,发现学生流露出感激的神情。原本一位不爱跟老师说话的学生,也开始喜欢接近那位老师了。此外,肢体语言也能表达很强的文化意义,我们班主任教师应该是最具有温情的人,并善于用肢体语言表达温情。

    四、 重视事件的具体性:从情感感受来说,一般规律是,刺激事件与情绪感受之间应有一个对应关系。什么刺激引起什么反应。强刺激引起强反应,弱刺激引起弱反应。可是由于学生对事件的感受缺乏具体性,对刺激反应处于泛的状态,缺乏分辨能力。到底是哪一件事情引起现在的感受,应该引起怎样的感受,学生不能清楚意识到。而且由于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常常把一些无联系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因果推理,如"同学不理我,就是因为老师不理我"等,并坚信这些结果的正确性,因而产生更深刻的负面体验。因此"具体性"要求就是以特别详细的内容来澄清事实和情感,需要班主任教师用爱心、耐心、恒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火花。这是有效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方面。当一个学生把情感产生原因弄清楚了,可能问题就解决一大半。心理辅导的原则之二是要注意主体性和自主性原则: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的主体,老师只是指导者,设计者,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主题还不够,还得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做为协助者,班主任应该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宜用商量的,鼓励性的语气说话.例如:请听我的意见,我想做一下补充,如果这样看是不是更全面等等,另外,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存在正误和唯一性,而是开放性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提出明显不当的做法时,也不应该立即直接给予否定,应该从行为结果的分析,评价去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在承受挫折能力系列的辅导:受了委屈之后………一课中,有的学生提出了报复,这是不当的处理方法,老师不能直接作出:这样做不对的评论.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引导:报复之后很解气,但抱复行为的后果会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去设想,去思考,从而自己得出这是一种不当的处理方法的结论.

    五、 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则应即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我看到过一个例子:某个

    语文老师的班上有名插班生,每次让他朗读课文,他总念错好多字音,引起全班的哄堂大笑。那位老师为此找他谈话,当时那位老师是这样跟他说的:"明函,老师相信你能把课文读好,我们一起来努力好吗?"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上课时,读书紧张,怕出错,老读不好。"是呀,紧张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那个老师舒缓了一下,亲切地对他说:"不要紧张,许多人都会有读错的时候,这没什么,你要相信自己,锻炼自己的胆量,越不行,越去做。否则困难就会跟你跑。紧张时,对自己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能读好书。这会缓解一下你心理的压力,平时回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大声地朗读,读你的课文,读你喜欢的文章或精彩片段,这也会促使你把书读好。"后来在课堂上那位老师尽量让他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每次朗读课文,老师总报以亲切的笑容,当他读不好时,那位老师总会说:别焦急慢慢来。当他有了进步,老师总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读得真好,有进步,继续努力,下次读得更棒。"之后,这个学生越读越好,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怕上课起来朗读课文了,而且现在要是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时,他都会踊跃举手,而且朗读水平比以前好很多了。根据以上的观点,心理辅导的原则之三是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学校的心理辅导兼有矫治,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是应该是预防和发展重于矫治.所以班主任应该采取主动态势,注意防微杜渐.平时应该针对正常学生主动开展各种适合起其年龄特点的认识性,情感性,行为训练性质的心理辅导活动,以提供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的经验,增强他们的应付环境的能力.对那些社会处境不利的学生,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学生或者是自我期望高又屡遭挫折的学生等等,应及早发现征候,重点实行早期干预.因此心理辅导是建立在同理心、坦诚和尊重之上的,是一种建立在建设性的交谈基础上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因而我们班主任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上五点还有注意以上所谈到的原则.

    最后,我想说得是,希望班主任要将自己定位成一个心理导师.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上所述,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离开心理问题。不成功的班主任往往是警察式的或保姆式的,对学生的问题缺乏预见和对症下药的方法;而成功的班主任把自己看成一个引导者而非学生的对立面,对于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忙着呵斥和禁止,而是能透过表面看本质,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输导。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心理导师,是班主任承担心理健教的必要条件,也是班主任师德提高的必经途径,因为要做到这种角色转换,就要求班主任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位置。只有悦纳学生,才能教会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培育人和塑造人的目标。我觉得在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中,班主任要提高自我心理健康知识,让自己健康的成长.除了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外,班主任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教知识,班主任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充满朝气,才能去感染学生情感.班主任要作好学生的"心灵伴侣"通过与学生谈心一起活动,摸清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折射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各个方面,运动生命的资源与学生一起活出自我的生活.其次希望班主任要调整好心态,加强行为训练,去体验,去分享与感悟心理辅导的技巧,与学生谈心,更好的作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类进步。人们不断探索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分数教育曾耽误了一批有潜力的人才,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知识比考分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而人格、个性是最具决定性的东西。青少年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肩负重任。
班主任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王志君的作业-如何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如何让班规更有效-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韩彬的作业-情绪失调生辅导-知行中国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唐山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黄刚的作业-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制度-09年西部中小学安全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中国教师研修网 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中国教师行动网 王继伟的作业-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哈尔滨高中教师学科教研活动-中国教师研修网 2009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教育理论类 - 学科频道 - 中国教师研修网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中国教师行动网 郧县召开高中新课改实验教师远程培训动员会中国教师行动网 郧县召开高中新课改实验教师远程培训动员会中国教师行动网1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 数学 - 中国教师行动网-教学求助 - 百度知道开放平台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浅谈班主任如何管理学生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学习 论心理学战术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 中国法院网 如何提高培训师的影响力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 家具销售技巧--如何分析客户-中国销售培训网 中国心理学网 >> 首页 中国心理学网 >> 首页 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如何帮助厌学的学生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