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凯丽甘:徐立华常委在201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26:14
 

在201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徐 立 华

(2011年2月15日)

同志们:

在中华民族兔年春节刚过,春学期即将到来的时候,市委、市政府召开2011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泰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教育工作,研究谋划“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思路,重点布置2011年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动员教育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省教育现代化市,奋力开创“十二五”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刚才,我们聆听了教授精彩的讲座,表彰了2010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签订了2011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教育局邹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会议结束前,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教育工作成果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也是兴化教育各项改革强力推进、事业蓬勃发展的五年。“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教育系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实施《振兴兴化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全市教育改革发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具体表现在“六个大幅度提升”。一是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度提升。“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全部上划市财政统发,2007年一次性化解义务教育债务9000余万元,积极稳妥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36.59亿元,年均增长25%,安排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资金2.45亿元,发放各类助学金0.22亿元。二是规模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以2007年城区3所高中资源整合、2010年清理规范义务教育改制学校为契机,遵循“满足就近入学、促进均衡发展”的思路,大力整合城区教育资源,先后撤并昭阳中学、城北中学、鲁迅中学、职工中专、二职中、阳山学校等学校,组建第一中学、景范学校、楚水初级中学、楚水小学,实施中等专业学校、板桥初中、新生小学、少年宫、垛田初中等迁址办学,新增6个规范办园点。不断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先后撤并唐刘、茅山、舍陈、竹泓、大邹5所农村高中,积极谋划戴窑高中、沙沟高中办学发展方向;综合城镇化发展、生源变化趋势,适时调整部分乡镇法人学校建制,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扎实实施新一轮村小(教学点)布局调整方案,仅去年就撤并村小(教学点)79个。三是优质资源总量大幅度提升。2010年,安丰中心幼儿园、戴南中心幼儿园、戴南博爱幼儿园、楚水幼儿园、昭阳湖幼儿园、伟才幼儿园等幼儿园分别通过省、泰州市优质园验收,全市现有省优质园14所、泰州市优质园26所,占规划定点幼儿园数的75%。省兴化中学恢复“四星高中”称号,第一中学、板桥高中顺利通过“三星高中”验收,周庄高中通过“三星高中”复评。省兴化中学励精图治、创新发展,学科竞赛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作文大赛实现“十年冠”,高考成绩高位攀升,办学声誉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更加彰显,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示范辐射的作用。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明确各学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方法和途径。严格执行省“五严”规定,以规范课程设置、作业总量、考试次数、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等为重点,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开展明查暗访、建立问责制度,始终保持对违规办学行为的高压态势,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育督导评估,加强教学质量监测,教师专业素养、课程实施水平逐步攀升,一批批教师、学生在国家、省、泰州市教学论文评比、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实施多元发展策略,广泛开展“国学、国粹、国象”进校园活动,积极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高考成绩三年迈出三大步,去年,中考四星高中录取线在泰州市同类学校增幅最大,本科进线数、名校录取数、应届生进线数、高考录取率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多名学生被北大、清大、南大等知名高校录取。五是教师队伍素质大幅度提升。市委、市政府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将师资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师德为先,组织师德建设年活动,大力宣传表彰优秀师德典型,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组建名师工作室,积极发挥“名特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师资培训,实施“百名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开展骨干教师、学科紧缺教师城乡支教、走教。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实施第二轮全员岗位竞聘上岗,建立教师考勤日报制度,完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推行义务教育校长交流,努力形成“重师德表现、重业务能力、重教学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六是教育满意程度大幅度提升。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助学体系,认真落实减免学费、发放助学金和扶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各项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以“四无”学校创建为载体,狠抓教辅用书、服务性收费、代办费等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建成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深化学校后勤管理改革,“两进两统”工作形成特色。实施校园安全“三防”建设,组织安全知识教育、校园安全演练活动,学校安全管理、应急处置水平得到提高。开展校舍安全排查鉴定,制订实施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承办泰州市教育系统党建示范区推进会议,“条块结合、双重管理”党建模式得到上级高度评价。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加强督学队伍建设,督导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明显增强。大力加强机关作风、教育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教师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生钱交易等违规行为,开展师表引领百日行动,教育行业形象得到优化提升。

兴化教育的优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从根本上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为振兴兴化教育付出了艰辛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创建教育现代化市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项工作推进不够平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不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状况与教育公平要求差距较大,农村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仍显薄弱,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比较突出;教育公共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还有差距,教育经费稳步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要继续增强;教育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度、广度仍然不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这些问题和不足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逐步落实解决。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教育发展基本思路

“十二五”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以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市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定位,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具体目标为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3%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入学率达60%以上,公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二是推进更为均衡的公平教育。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流动就业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基础教育得到良好保障。三是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资源总量增大,义务教育择校热明显降温。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特色办学取得明显成效。四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50%以上。五是健全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大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入机制改革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六是实施更富成效的社会服务。各级各类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协调,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相适应,人才培养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全力冲刺省教育现代化市创建目标

去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2011年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市。现在,距离省级评估验收仅剩大半年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全市上下必须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肩负强教兴市的历史使命感和争先创优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对照创建标准,查找薄弱环节,切实做好各项创建工作,确保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1.加快定点幼儿园升级。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完善健全农村幼儿教育网络,把学前教育全面纳入基础教育管理体系。依法规范办园行为,坚决取缔非法办园,优化幼儿教育布点,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创造条件加快创建步伐,确保所有定点园建成泰州市优质园,18所泰州市优质园升级建成省优质园,使全市省优质园比例达60%。

2. 加快城乡教育布局调整。根据未来全市教育事业规模发展趋势,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教育人力和资产配置最大效益,提升教育运行质量和整体办学效能。今后义务教育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为:初中向中心乡镇撤并,乡镇中小学向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向一校一址办学调整。要认真实施农村村小(教学点)布局调整方案,全面完成年度撤并任务。调整后闲置的校舍、资产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防止教育资源浪费流失。

3.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中小学办学条件达省定标准是省教育现代化市验收的必备条件,也是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按照“全面启动、全面建设”的要求,有征地任务的乡镇和学校要迅速落实好改扩建学校的土地征用计划,尽快办理有关基建项目的规划建设审批手续;无征地任务的乡镇和学校要迅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危改任务的优先实施危改项目。在全面完成校园绿化、路道、下水道改造和操场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整理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人文校园、精品校园和特色校园为目标,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内涵发展。

4.加快社区教育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创建工作,力争今年17个乡镇通过泰州市验收,2个乡镇通过省验收。要参照省定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标准,整合党校、人口学校、农校、文化站和劳动服务所等乡镇社区教育资源,配齐配好设备设施,确保全面建成合格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教育部门要指导协调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5.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已经核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尽快编制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化所需设备及软件招标文本,迅速组织实施建设,实现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光纤连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基本达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城域网资源库群,努力实现网上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信息教育技术培训,培养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形成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障机制,初步实现教育信息数字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电子化。

四、扎实完成今年教育工作重点任务

1. 统筹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健全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学前教育重在优质普及。加大创建力度,完成年度创建任务,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总量。加强幼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园长、保育员培训,逐步改善幼师工资待遇,提高幼师整体素质。加强幼教督导,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重在优质均衡。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基本建设、教师配备等方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坚持办好每一所规划定点学校。继续完善学区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校际结对帮扶,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普高教育重在优质特色。坚持优质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质量,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坚持特色发展,加强科技、体育、艺术等特色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重在创新发展。要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化招生办法、扩大办学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紧密围绕区域特色经济、主导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密切与用工企业合作,大力实施订单式培养,办好中等专业学校戴南分校,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终身教育重在完善体系。围绕教育现代化对社区教育的要求,整合农村成人教育资源,切实做到社区教育中心“专用校舍、专业师资、专项经费”的“三落实”。围绕现代农民教育工程,运用专家讲座、现场培训、远程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公民道德、职业技能、卫生保健等各类培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构建学习型社会。

2.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公平,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现在有学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覆盖面,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综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镇化发展规律、人口分布特点和生源变化趋势等因素,优化城乡、区域学校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学校基础设施、教育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区域内教师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和师资培养、职称晋级与支教服务挂钩机制,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优质学校教师到薄弱学校帮教,组织农村学校教师、校长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借鉴外地名校跨区办学和组团办学的经验,构建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服务的机制,促进学校管理质态、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整体提升。要建立健全助学体系。建立以“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为主要模式,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帮扶体系,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的资助力度,确保资助覆盖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经济困难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加快构建全覆盖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确保辖区内所有外来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及有学习能力的残障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3.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督导、随机检查,切实把“减负增效提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深化研究“五严”规定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围绕“构建理想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校教育空间”等主题,广泛开展研究交流、观摩展示活动,务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完善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改进德育方式方法,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之中,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兴化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切实增强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感和强烈责任心、正义感的社会公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把培养人的创造性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要完善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完善质量监测调控、评价导向和考核激励制度,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管,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引导学校把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升。

4.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激发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恪尽职守、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优良教风,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培训培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着力完善培养机制,构建人才梯队,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鲜明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的教育名家的良好环境,倡导教育家办学,造就更多的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要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创新模式,完善网络,打造基地,完备制度,特别要注重加大农村师资培训力度。试行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模式,吸引优秀生源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提高师资培养质量和储备水平。要以健全机制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教师转岗和退出机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5. 显著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一是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全面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健全“三防”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严防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认真组织安全教育月活动,策应校车公交化改革,加强学生安全出行管理,建立学生出行管理台帐。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完成D级危房封存停用和C级危房改造加固年度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后勤管理改革。加大校园超市推进力度,完善学校食品统一采购与配供,规范学生食谱和伙食费管理,切实保障学生在校生活质量,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大力推行寄宿生生活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做好教师、学生统一着装试点工作,全面展示师生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三是继续推进教育行风建设。巩固规范收费示范市创建成果,严肃收费工作纪律,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完善社会举报查处机制,坚决查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健全校代会制度,正常校长接待日,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保障教职工、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围绕招生、基建、后勤、大宗物品采购等重点环节,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高度重视教育新闻宣传报道,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丰富宣传载体,拓展报道形式,营造合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办好教育民生热线,打造教育联系群众、服务社会的窗口品牌,维护教育工作大局稳定。

同志们,走过开拓奋进的“十一五”,我们又在一个更高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在“十二五”继往开来的开局之年,希望大家切实增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兔年吉祥、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