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欣装潢浦江店:新一轮通货膨胀路径分析-阮雷-搜房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43:06
Page:GO  X

 由于中央政府及时地采取积极的救市政策,仅仅半年时间,中国经济就已经探底企稳,并表现出明显的回升势头。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的PPI(今年上半年为-5.9,6月份为–7.8,再创1996年以来新低)、CPI(上半年为-1.1,6月份为–1.7,自2003年以来首次出现CPI连续5个月负增长)仍然为负值表明我国经济尚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但是自2007年12月份以来,金融机构一直超预期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充裕的流动性推动股市、楼市、大宗商品市场大幅度上涨,令许多学者和消费者担忧: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否会马上到来?

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今年给我留言

1—6月份,我国各银行新增贷款共7.36万亿元,比去年全年的新增贷款量4.91万亿还多49.9%,按照今年上半年的放贷状况估算,今年全年的新增贷款量应该会达到10万亿元以上,创下历史新高;6月末,代表流动性状况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非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8.5%,创下自1997年3月央行公布此项数据后的最快增速,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代表经济活跃程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现金和活期存款)余额增长24.8%,比去年末加快15.7个百分点,比今年1月份加快18.1个百分点,明显快于预期。而且,M2和M1之间的增速差距从今年1月份的12.1%,减少到5月份的7.1%,再到6月份的3.7%,喇叭口在迅速缩窄,表明存款的活期化趋势明显,经济的活跃度在提高。

根据货币数量论交易方程:MV=PQ,其中M为货币供给,V为货币流动速度,P为商品与服务的价格,Q为商品与服务的数量。从公式可以看出,P与M并非直接线性关系,M增加,不一定会导致P增加,P的变化还取决于货币流动速度和商品供给的变化。事实也是如此,今年上半年M大幅度增加,创下历史天量记录,但是代表消费品价格的CPI,和代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的PPI,却在持续下降,并且持续下降的时间很长,创下了历史记录。出现这种不协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去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蔓延为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经济也随之迅速下滑,多数企业利润和现金流状况急剧恶化,许多从业人员遭遇降薪甚至失业。收入的减少,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使得企业和个人的储蓄比例提高,投资与消费比例下降,大大降低了货币的流动速度V(年初M2与M1增速之间高达12.1%的剪刀差证明了这一点。)。虽然金融机构大幅度投放贷款,增加了M,但是MV却在减少,事实上造成经济紧缩的压力。

2、   出口形势严峻,导致人们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不足。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从一季度的6.1快速恢复到二季度的7.9,为全年完成“保八”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尽管中央几次加大出口退税的力度和范围,但是出口降幅仍有所扩大,一季度出口降幅19.7%,上半年出口降幅为21.4%,不过6月份出口环比5月份略有好转。外需下降,导致大量出口企业产能过剩,库存增加,新投资意愿减弱,造成原材料价格下降。

3、   我国上半年投资增长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5.2%,在三驾马车中一头独大,经济增长结构严重失衡。在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4%,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126.5%,道路运输业增长5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4.5%,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和大型国企为主,民间投资意愿不足。国家投放的天量货币,主要流向了地方政府和大型国企,中小民营企业、个体投资者得到的很少,不利于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此外,基础设施投资虽然消耗大量的钢材、水泥等,但是受房地产投资低迷和出口萎缩影响,上半年国内的钢材产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制约了PPI的上升。

4、  过去半年,实体经济的萎靡不振,和股市、楼市、商品市场的火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说明有许多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了虚拟经济。据政府有关部门估计,新增贷款中至少有20%的资金流入了股市中。CPI、PPI,主要反映的是生活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动情况,无法反映股市、楼市的波动状况。

5、   上半年消费同比增长了16.6,这个增速是30年来的第二高点,消费逆势增长大大超出预期。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是政府消费和企业消费构成了消费主体,占消费增量的66%,居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未达到去年下半年的水平。

6、   2008年上半年我国CPI为7.9,PPI为7.6,属于严重通货膨胀状态,基数比较高,今年上半年CPI、PPI为负值与此有关。2008年下半年CPI为3.9,PPI为6.2,基数相对较低,有利于今年下半年CPI、PPI转负为正。

去年底,温总理曾多次讲“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他认为“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信心危机和信用危机。应对金融危机,提振信心最为重要。只有消费者有信心,才能大胆消费;只有企业经营者有信心,才能大胆地投资;只有国家领导人有信心,才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应对危机。只有有信心,我们这个国家才有新希望”。正是基于以上正确判断,中央及时推出的一系列救市政策,才对症下药,立见成效。目前看,虽然经济结构转型工作尚困难重重,任重道远,经济回暖的基础还不稳固,但是,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正是由于日渐增长的民众信心,中国经济在上半年才实现了超预期增长。反过来,越来越好的经济形势,又会进一步增强民众信心,使他们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消费,形成正向的自我增强效应,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可见,民众信心的增强,会使货币流动速度V不断加快。此外,当前仍处于经济复苏阶段,虽然从下半年开始货币供给M应该会放慢增长速度,但是在世界经济整体回暖之前,我国的货币供给应仍将维持净增长。此外,随着欧美国家金融机构状况好转,大量国际热钱又会重新涌入中国。今年一季度国际热钱呈净流出状态,但二季度热钱净流入约1000亿美元左右。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在经济复苏与民众信心之间形成的双向自我增强效应的不断扩大,MV的数值将会长期呈加速度状态增长,这必然会给商品价格P造成很大的上涨压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会上涨,不同的行业,因供需状况不同,冷热两重天,盈利状况严重分化。其中,少数热门行业的产品价格应该会出现大幅度上涨,而多数冷门行业的产品,特别是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价格,则很难上涨,甚至会下降。

目前,国际上预测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标主要有:工业原材料现货价格指数、劳动力就业率、总体债务增长率、进口价格增长率、消费预期调查、供应商产能调查、房地产贷款额等。过去半年来,上述指标有升有降,但总体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如近期钢材,铜、锌、铅等有色金属,煤炭、橡胶、原油等主要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政府、企业债务大幅度增加;根据瑞银公布的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数据发现,2009年上半年中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89,高于全球平均指数77;今年上半年房地产贷款超过8000亿元等。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下一步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那么,通货膨胀什么时候会到来?又会表现出怎样的特征和路径呢?

根据货币学派经济学家的理论,从短期来看,货币波动造成了经济周期,但是从长期来看,货币增长一定会反映在通货膨胀上,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带来实际的通货膨胀。货币刺激首先会对经济活动Q产生最大的影响,之后再影响到通   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货币刺激对产出的影响大约会在6-9个月之后出现;从扩张货币供给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最大时滞,对于M1来说,平均为20个月;对于M2来说,平均则为23个月。

上述理论未必能够准确地预测中国的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但是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货币供给与通胀的关系,了解到具体的通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各行业同时发生通胀现象,而是大量资金优先进入相对回报率较高、相对风险较低的市场。在将该市场的价格炒高,导致风险增加之后,大部分资金会从该行业流出,再进入下一个有较明确的高回报率的行业。资金进入,需求增加,价格上涨,投资增加,行业过热……当更多的行业表现过热时,就意味着全面通货膨胀爆发,这时政府往往会出台紧缩政策,如采取提高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增收资源税、抑制需求等措施。此时各行业的原材料成本早已经大幅度上涨,调控政策的出台,会令各行业的赢利状况迅速恶化,库存增加,投资减少,就业减少,收入下降,消费下降,投资再减少……经济陷入衰退,政府无奈又开始大量投放货币,进行经济刺激,于是,新的一轮经济周期就开始了……

根据经济学理论,结合我国过去三个季度的资金走向,判断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路径为:债券市场→贵金属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大宗商品市场(PPI上升)→生活消费品市场(CPI上升)

1、债券市场

    国债和黄金类似,可以看作是一种跨越国界的货币供给。债券具有收益率不高、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经济低谷时,资金更愿意选择债券,这会导致债券价格逐步上涨,收益逐步降低;经济扩张初期,随着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会有更多的资金从银行存款转移到债券市场中,推动债券价格不断上涨,使债券收益不断下降;随着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人们开始担心通货膨胀,资金更青睐于收益率更高的其它投资品,如购买股票、房产等,债券的价格逐步下跌,收益开始回升;到了经济过热阶段,政府开始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通货紧缩出现,此时债券的价格很低,收益会随着CPI的下降而上升。

    2008年,中国债券市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利好因素纷沓至来。CPI指数上半年在高位略加徘徊后,从5月份开始转而下行,一直持续到年底;货币政策由紧缩迅速转向宽松,货币供给量大,降息幅度大、频率高;2008年股票收益率锐减等,债券成为投资资金的避风港,广为机构投资者看好。全年中国债券综合指数由年初的118.1034点上升至年末的129.9302(12月初),全年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其主要上升阶段出现在8-11月,这4个月正是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最悲观的时期。自2008年4月份以来,国债收益率曲线呈平稳微升(08年4-8月)、大幅下降(08年8-11月)、微幅震荡(08年12月至今)态势。2009年上半年,债券价格一直在小幅震荡整理,二季度末中国债券综合指数(财富)收数131.4459,比上年末上涨了1.167%;中债综合指数(净值)从112.79下跌至110.58,下降1.96%。2008年债券交易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为98.9亿元,同比上升55.6%。2009年上半年,债券交易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为61.1万亿元,同比大幅度增加;上半年新发行债券3363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9942亿元,减少了15.8%。    

研究显示,只有当CPI发生趋势性改变时,国债才会出现大幅变动。目前宏观形势仍然处于紧缩状态,CPI年内难以发生趋势性改变,下半年债市将维持高位震荡态势。如果经济形势继续好转,股市上涨,CPI上升,2010年债市将迎来熊市。

2、金、银、铂等贵金属市场。

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几乎能够永不改变和消失,每年大约有80%的黄金被用于打造珠宝首饰,只有12%的黄金被用于电子行业以及其它工业领域。白银则大量的被用于照相材料、电子、电池、催化剂等工业用途,每年只有不到10%的白银被制作成首饰、餐具、银条等。黄金、白银普遍被各国消费者视为安全性高的替代货币,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股市、房市大跌,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觉悲观,不信任政府发行的货币,这时购买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特别是购买黄金,就成为投资资金的优先选择。2008年9月份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黄金价格也应声下跌,一个月时间下跌了27.8%(上海期货市场价格),之后,价格从11月份开始迅速反弹,到2009年2月份达到了今年价格的最高点,上涨了44%,最近五个月,黄金价格一直在高点区域横盘整理。未来黄金走势会怎样呢?自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以来,黄金的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美元走势,与美元走势呈负相关关系。20世纪80年代,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金价从每盎司35美元涨到875美元;在随后二十年里,美元走势坚挺,黄金的供给不断增加,金价缩水了七成;1999年至2006年,随着美元贬值压力不断加大,金价呈单边上涨状态,七年时间金价上涨了近3倍;2006年以来,由于美国经济形势动荡,金价也呈现出剧烈波动的走势,最低价格每盎司580美元,最高价格每盎司1000美元。目前,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国家,都在力挺美元,但是美国除了继续加大货币供给,没有更好的救市办法,美元将继续贬值,英镑、欧元、日元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也在下降,这些因素将推动金价进一步走高。此外,随着经济复苏,黄金、白银作为首饰的需求和工业需求都会增长,这也将推动金、银价格上涨。不过按照罗杰斯的判断,金价已经上涨了很多,它未来的上涨空间不如白银。

3、           股市

    股票的涨跌往往比债券滞后一些。当宏观调控政策刚刚从紧缩变为扩张时,股票市场往往开始形成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中国股市去年11月份受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影响,从1664点强力反弹),股票市场反转上升的时间通常要比经济低谷大约早5个月。平均而言,在经济达到顶峰之前9个月的时候,股票市场就达到了顶峰,股票市场的高峰阶段通常会延续几个月时间。而后通常是要么进入箱体震荡,要么开始下跌。可见,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股市都是整体经济的领先指标。

股价收益率与利率之间负相关,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呈正向相关性。 M1是股市的领先指标。影响股市价格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货币供给、流通股数量、信心。历史数据证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同比增速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最直接,呈正相关性,其拐点常提前于股市2-3个月。当M1的同比增速低于10%时,往往政策会转向,股市短期反弹的概率较大(08年10月份M1增速为9.43,今年1月份M1增速为6.68);当M1的增速大于20%时(今年6月份M1增速为24.79),股市短期回落的概率较大。

 

   股市的“牛市”,就是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研究美国股市历史,发现牛市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牛市第一阶段与熊市第三阶段的尾声重合,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行情在绝望中产生”,这个时候股票严重超跌,投资价值凸现,理性的投资者大举建仓;政府采取积极的扩张政策,加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实施积极的经济刺激政策,充裕的流动性推动大盘上涨。市场逐渐开始活跃。(2)宏观经济形势越来越乐观,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先入市者普遍获利,又进一步刺激新的投资者入市,这时牛市就进入了第二阶段。随着股价上升,投资者的分歧加大,股市的震荡起伏剧烈,成交量放大,但整体不改向上趋势。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经济好转速度,和上次熊市对投资者心理造成的打击程度而定。“行情在犹豫中上升”(3)在牛市的第三阶段,经济进入高峰阶段,多数上市企业的赢利状况也往往创下历史记录,无论是上市企业经营者,还是专业机构、普通投资者,都对未来的经济前景充满了信心。股价严重脱离企业现实赢利能力的支撑,股市进入“市梦率”状态,垃圾股、冷门股大幅度升值,成交量不断创出新高,新股民不断加入市场,“民间股神”纷纷涌现。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抬头,政府开始不断地给市场泼冷水,加强风险教育,收缩流动性,提高利率,这些措施在短期内都不足以阻挡市场的疯狂,直到某个临界事件爆发,股市轰然坍塌,进入熊市阶段,“行情在快乐中死亡”。

    今年3月末,我国股市突破了代表牛熊分界线的“年线”(250日均线);7月1日,大盘突破了3000点(这个点位在年初被大多数机构、专家认为是2009年内难以突破的大顶),大大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年线开始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今年2月份以来,股市的月成交量一直稳定在3.7万亿元以上,7月份更是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7.2万亿元/月,超过了2007年大牛市时的成交量水平。

综上分析,我国股市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牛市周期。根据牛市阶段论理论,可以这样判断:去年10月份的1664点,至今年7月初的3000点,为本轮牛市的第一阶段。目前点位3400点,处于牛市的第二阶段,大盘将在一段时期内宽幅震荡。我们应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的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和上市企业的经营业绩,更要密切关注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变化,和国际热钱的走势,以正确判断大盘的走势,做好波段操作。不管大盘如何波动,我们应清楚一点,只要经济回暖趋势不变,大盘盘整向上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天量之后是天价”,今年上半年的巨额成交量,特别是7月份的历史最高成交量告诉我们,今年股市能达到的高度,将会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4000点应该不是2009年的最高点位!牛市的第三阶段何时能到来?要视我国经济的回暖速度而定。我国经济的回暖进程,则受制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回暖进程。

美国经济从一季度的GDP环比-5.6缩窄到二季度的-1.0%,奥巴马宣称,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将在几个月后走出衰退,开始复苏。如果真的能如此,将是世界经济之福,中国经济之福,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将更有把握,明年股市将迎来更大的上涨,本轮大牛市的顶部应该会超过6124点。但事实恐怕不容如此乐观:

     A、美国经济严重依赖消费,消费对GDP的贡献达到70%。6月份,美国消费下降的局面在低位趋于稳定,但更多是拜油价上升所赐。美国居民家庭历史财富积累有限,负债率很高;目前社会失业人数仍在扩大;房价下降使家庭财富缩水;收入降低;在50、60年代“婴儿潮”时出生的人群,是过去20年的市场消费主力,目前年龄在50岁左右,消费意愿趋于进一步下降。上述因素决定了美国消费近期趋稳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未来美国的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B、美国金融系统的危机尚未解除,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今年以来,美国各大银行经营业绩明显好转,纷纷扭亏为盈,大大增加了民众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但事实上利润是产生在改变财务报表原则,未如实反映企业有毒资产损失的基础之上。目前,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着债务市场违约率大增的考验,离真正复苏还早。

     C、美国今年政府赤字预计高达1.84万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目前的40%升到80%,接近10万亿美元,这样的话,美国政府每年债务利息支出至少需4000亿美元以上。美元贬值压力加大,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不断削弱,将进一步制约美国消费能力的增加。

可见,美国经济发生“V”形反转的可能性很小,呈“L”形走势的可能性大,预计GDP增长将在年内重返正值区域,然后进入非常疲软的增长。不排除美国经济在2010年下半年或2011年出现二次探底或“W”形衰退。未来能将美国带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增长的只能是科技创新,美国已经选择绿色能源为主要的突破方向,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在该领域的创新与应用进展状况,关注该领域能否大幅度拉动美国经济,抵消消费下降的不利影响。

世界经济不回暖,中国的出口形势很难在一、二年内好转,中国经济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回暖。201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很可能于今年雷同,中央主要利用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来稳住GDP增长,增速保持在8%左右,继续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难以有大的调整。中国股市将继续宽幅振荡,不排除创下新的低点和新的高点,但更大的可能是在2500-4500点之间进行徘徊,等待世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明朗。

 3、房地产市场。

 根据UBS(瑞银集团)的估计,2004年全世界住宅房地产价值大约为90万亿元,是各类资产中价值最多的一类,约为世界年度GDP总量的两倍,是世界股市总市值的两倍。因此,在影响经济周期的三个波动要素:存货周期、资本性支出周期、房地产周期中,房地产周期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最大。房地产业的周期与GDP的总体趋势大体一致,但房地产的波动幅度大于经济周期的波幅。房地产行业在向下反转的时候,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和对个人财富的破坏作用都很大,后果很可怕。

    当经济陷入低谷时,房地产价格倾向于在GDP下降之前出现下跌,房地产下跌往往是导致经济陷入低谷的导火索。此时政府会加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再加上房价下降,会刺激房地产需求触底反弹,房地产业开始回暖,并带动建筑、建材、有色金属、家具、家电、装饰装修等行业回暖,使相关行业的库存下降,新投资增加,拉动经济走出低谷。

    随着经济进一步回暖,消费者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信心增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强,这会进一步增加房地产需求。随着房地产行业量价齐升,情绪加速器开始发挥作用,真实需求及国内外的热钱将进一步将房地产行业推向高潮,并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新屋开工量是判断经济周期的重要领先指标。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火爆,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通货膨胀显现,政府开始收缩货币供给,上调利率,并出台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房地产需求逐步下降,而供给具有滞后性,市场开始供大于求。

    开发商库存加大,现金流紧张甚至断裂,银行惜贷,消费需求萎缩,新开工面积下降,土地市场出现流拍,经济步入下降轨道。房地产价格在GDP开始下降之后还会持续下跌一段时间。

把股市和房市放到经济周期来看,股市超前,通常这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着3—6个月的时间差,房地产业一般是在几个月后跟随股票价格变化的。经济下滑时,股市触底,房市还在下降;经济开始复苏时,房市振荡触底,股市持续反弹;经济好转时,股市、房价都爆发性上升,但是股市先见顶。房地产价格下跌所导致的股票价格下跌,要比反过来所造成的下跌幅度大得多,房地产下跌比股市下跌有更为严重的后果。房地产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它能把未来的事件进行贴现。房地产业回报最高的是萧条期间的购买行为。

我国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从中长期来看,无论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其增长都与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价格的增长,存在中长期的均衡关系。M2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引起房屋价格上涨的原因。理论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当利率、货币以及汇率三个要素互相配合,共同支撑货币政策扩展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就会有很大的支撑,会有很大的机会。目前经济回暖,货币充裕,汇率稳定,利率较低,房地产价格上升是必然的。

当前经济已经回暖但尚不稳定,房地产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非常重要。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民间投资上不来,光靠政府自弹自唱,经济发展的后劲不会足;在居民现有的消费支出中,购房支出及与换新房有关的装修支出、家具支出、家电支出等占据了很大比例;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税收在多数大、中城市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超过30%,在部分中心大城市的财政收入中占比超过了50%;房地产贷款占据了银行贷款总额的10-20%,房地产价格严重下跌会导致金融危机。但是,政府对房地业也有两大担忧,一是房价成为民众重点关注问题,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是房地产市场过热,会加快通货膨胀的到来,并造成资源的扭曲配置。所以,在过去半年里,我们能充分感觉到政府对待房地产业的矛盾态度:价格下跌、成交量下降,政府赶忙出台多项措施救市;房价一上涨,政府又急忙通过舆论来打压。但是总的来说,在过去三个季度里,政府对待房地产业的真正态度是扶植。

未来,在出口形势全面好转之前,中央不会实质性打压房地产业,中国需要依靠房地产业来带动经济增长,这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现状决定的,是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在个别时期、个别城市,如果房价上涨过快,政府也会出台些减速措施,但是绝对不会允许房地产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只有到了经济再过热时,目前看至少也要两、三年后,在世界经济回暖,并推动中国经济过热时,中央才会实质性打压房地产业。但是,到了那时,消费者的信心正不断高涨,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国际热钱也会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大量涌入,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打压下去的。国家从2005年就开始打压房地产业,但每次打压之后都迎来更大的上涨,直到2008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帮忙下,才把房地产业的头摁了下去。但刚刚摁下,又因为经济下滑而赶快拉起来。归根到底一句话,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业的支撑和贡献。

 4、商品市场

目前商品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2.5%。商品期货的价格高点与股票市场相比,会出现得稍迟一些。在股票市场受挫折时,商品期货市场往往会上升。股票市场在出现异常波动时往往是下跌的,而商品价格在出现异常时往往是上涨的。商品需求的周期性波动大,而供给的弹性小,所以商品价格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波动幅度很大。许多与非耐用消费品有关的商品,像谷物、家畜和纺织品,与经济周期的联系并不紧密。那些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周期性的领域,如房屋建造、资本性支出和汽车等领域。房地产业需要消耗钢铁、水泥、木材、锌、铜、铝、镍等,房屋建造和日常运营每年消耗的商品,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0%,占原材料消耗量的30%;汽车业主要消耗钢板和铝、铜、铅等有色金属。房地产周期、资本性支出周期、汽车周期会严重影响工业用金属、木材和能源类商品的周期。

在经济高峰期,当房地产业达到顶峰时,与房屋建造相关的商品表现出众,铜、镍的良好走势甚至延续到了衰退早期,因为大部分的建设项目仍在继续,直到竣工为止。在进入衰退后期时,随着房屋新开工量的急剧下降,建材市场和金属市场会遭到重挫。当经济复苏时,随着房屋新开工量和汽车销售量的增加,相关商品的价格逐步上涨。汽车市场的波动,相对房地产市场要小一些,但是在衰退早期产量也会急剧下滑,将影响到铅、锌等相关商品的走势。

木材主要应用于房地产业和家具行业,其走势与铜的情况相类似,但下跌的时点稍早一些,因为家具行业在周期中会更早出现逆转。

石油在经济衰退早期表现很好,一是因为很大一部分石油被用于房屋建造方面,另一方面经济衰退往往是由高油价触发的。经济严重衰退,会导致油价迅速下滑。当经济重新扩张时,随着房地产业和汽车、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复苏,油价呈上涨趋势,一直延续到衰退早期。油价上涨对经济造成的最大影响往往要延迟12个月才会表现出来。

根据美国数据,在以往的40年里,投资商品期货比投资一系列商品的生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要高得多。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近40%,今年前五个月,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从6月份开始,随着经济回暖,大宗商品价格也相应上涨,到6月末普遍上涨超过15%,石油等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超过了60%。未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美元的走低,以及对世界各国超额投放货币会带来严重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具有价值储存和通胀避险功能的大宗商品,价格应该会进一步上涨。我国目前PPI为负值,预计年内将转为正值,明年只要世界经济不再出现大的下滑,我国的PPI指数将进一步上升。

5、生活消费品

PPI反映生产环节的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商品价格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原材料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

据学者研究,货币增速是CPI的领先指标,M0、M1、M2增速分别领先CPI变动1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左右,其中M1与CPI的相关性最强,呈同步波动趋势。

CPI指数中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600多个商品品种。其中居住类消费只考虑了租金支出,没有考虑购房支出,居住类消费占CPI指数的权重偏低(美国2006年是42.1% ,而中国目前大致13% 左右)。上述商品品种大致可分为四类:1、食品类。2、工业品类。3、公用事业品类,如水、电、气、油的价格等。4、服务类。目前我国的粮食类价格和公用事业品类价格属于政府管制价格,从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这两类产品的价格将稳步上涨。禽、肉、蛋、菜类受短期市场供给影响较大,短期内无大幅上涨可能;烟、酒受加税影响,价格将小幅上涨。工业类消费品行业和服务类消费品行业普遍产能过剩,短期内企业将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原材料上涨的压力,几年之后经济全面过热时,此类消费品的价格才会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驱动而上涨,短期内此类商品价格甚至有再下降的可能。

6、人民币存款与外汇存款

当前,中央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微调,由“合理宽松”悄悄变为“适度宽松”。目前看,虽然通胀预期抬头,但是经济尚未企稳,上半年居民存款仍然增长29.6%,所以年内上调银行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小,年内上调利率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央行将主要通过票据等公开市场操作手段来调节货币供给。目前存款不是好的投资保值手段。

2006年以来,处于战略考虑和美国的压力,人民币一直采取升值策略。去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放慢了升值步伐,重新采取与美元挂钩的策略。未来,美元走低的可能性大增,如果下降的幅度过大,人民币很可能将放弃挂钩策略,恢复对美元升值。虽然这将影响中国的出口,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和2020年前把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大战略要求下,人民币需要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这样与我国的经济走势才不背离。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和加大出口退税等政策来弥补。

经济周期分扩张、高峰、衰退、低谷四个阶段,如同自然界的春、夏、秋、冬一样。我们知道,自然界最好的气候是四季分明。在气候极端的热带和寒带,动物的寿命都不长。经济运行也是如此,有高峰,就应该有低谷,这样才能使经济运行的机能得到自我修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避免过度损耗资源和环境,使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得到自我矫正。但是,经济运行与自然界运行不同,经济运行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人是其中的主体,人的情绪与经济运行之间会形成双向的自我增强效应,导致经济要么热过头,要么冷过头。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衰退之前,人们信奉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我调节经济,经济表现出典型的均衡周期运行状态。但是当1929年经济衰退程度超出人们预期时,人们的恐慌情绪加剧,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经济下滑又更进一步加剧人们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循环往复……市场之手失灵了,最后依靠“罗斯福新政”,经济才走出危机。从此之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导经济理论,各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各国政府在经济低谷时,比在经济高涨时政治压力大得多,所以他们往往在经济已经达到高峰时,延迟采取紧缩政策;而在经济刚刚衰退时,提前采取扩张政策。长此以往,在经济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越来越畸形的经济结构,和越来越大的资产泡沫。美国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是过去十年政府过度透支经济繁荣的代价。中国也在走同样的路,并不是只有2009年在大量投放货币,2006、2007年、2008年上半年,在经济明显过热时,我国政府仍然在大量投放货币……政府通过大量投放货币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按照正常逻辑,如此多的货币全部流入到经济体中,会把各种原材料和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推高若干倍,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是因为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承担了泄洪水库的作用,将巨额货币从实体经济中分流出来。目前全世界股市总市值超过了世界年度GDP总值,金融衍生品的膨胀使美国金融服务业对GDP的贡献达到40%左右,在我国,近几年股票市值快速增加,2009年7月份股市总市值达到3.21万亿美元,约占年度GDP的70%。政府需要股市、房地产市场稳健上涨,产生财富效应,分流超额货币,给实体经济输血,拉动经济增长。健康发展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对维持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政府害怕股市、房地产市场上涨过快,积累泡沫过大,引来货币过度流入,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实体经济供血不足。而且,泡沫一旦破灭,会大量破坏社会财富,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的发生。

CPI、PPI还在紧缩,但资产市场的通货膨胀已经发生了。目前金市、债市的最佳投资时机已过;股市仍将上行但震荡加剧,赚钱难度比年初大;房地产市场即将从量升价微涨过渡到量价齐升;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方兴未艾;新一轮的艺术品投资热潮又将来到;CPI将缓慢上升,不知道各界是否仍然会象前几年一样,陶醉在“高增长、低通胀”的假象中,迎接新一轮经济低谷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