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垄上行和事佬2016:西溪的洪氏家族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17:51
 
西溪洪氏是杭州的世家大族,与同是杭州大族的横河桥许家、头发巷丁家、双陈巷高家、状元弄陈家、岳官巷吴家、木场巷叶家、柴木巷万家比起来,家族史更长,人物影响更著,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西溪洪家埭旧日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之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可见其门第之显赫。据我所知,如果以南宋初年洪皓为西溪五常始祖,至清人物尚盛,著名戏曲家洪昇是其中的代表。前后绵延八百多年,至今洪氏后人仍聚居于此。
考察西溪五常洪氏文化,我以为最具代表性的是藏书文化、刻书文化和戏曲文化,这三者在全国,有的甚至在世界有影响。
先说洪氏藏书活动,杭州洪氏开创者是南宋初年的洪皓,至明而益盛,有洪钟五世藏书。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高宗建炎三年(1129),任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金国留不遣返。洪皓威武不屈,留金十五年。被拘押期间,曾多次秘密派人返宋,报告金国虚实,其忠贞不屈精神,宋高宗比之汉之苏武。绍兴十一年(1141)洪皓归宋,后因触犯秦桧,被贬英州,又徙袁州,至南雄州而卒,谥忠宣。其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卷三七三。
洪皓长期在浙江嘉兴、杭州生活,为余杭五常西溪洪氏始祖,清雍正《浙江通志》有传,列为杭州府“寓贤”,其后裔则聚族而居西溪(今余杭五常洪家埭)。据《钱塘县志》载,洪皓“全节归,高宗赐第钱塘葛岭”(今杭州西湖北山葛岭),明王守仁(阳明)为其后裔洪钟作《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维洪氏世显于鄱阳,自宋太师洪忠宣公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遂为钱塘望族。”又据《西溪梵隐志》卷一称:“太师初赐第于钱塘之葛岭,子孙家西溪,族指甚繁,代有名德。”今考察调研,西溪洪氏,主要出自洪皓次子洪遵族系。
洪皓著有《洪皓文集》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称《洪皓文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称《鄱阳集》十卷。是为同书异名)、《春秋纪咏》三十卷、《辅轩唱和集》三卷、《帝王通要》五十卷、《姓氏指南》十卷、《松漠纪闻》二卷、《金国文具录》一卷。其中《松漠纪闻》一书,乃洪皓衔使漠北十五年,为耳目所及,随笔纂录之作。
洪皓的藏书活动和事迹,各家专著未录,但其藏书甚富,事迹感人。今据清洪汝奎所撰《洪忠宣公年谱》等记载,略述于次。
洪皓天性强记,喜读书,人称其“书无所不读,虽食不释卷,稗官小说亦暗诵数千言”。又善识别古彝器,每见书画,不计其值,必得之而后快,常倾囊购之。日积月累,所藏之书达万余卷,名画数百卷。绍兴间,金人犯秀州(今嘉兴)时皆毁于兵火。
洪皓藏书虽遭兵烬,然藏书之志未泯,后仍续事搜求。尤可敬者,其出使金国,被拘十五年期间,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访求廛市之间,换易于酋渠之家”所得甚多,及放还,乃捆载以还。所得书,据洪适《盘洲集》所记,略举一二,如卷五十所记曾得北宋乾德、开宝间御府所编次太祖皇帝御笔数十卷(见《缴进太祖皇帝御书奏状》)。又卷三十四《重编唐登科汜》序称,洪皓在朔廷日,曾得昭文馆原藏唐代姚康《科第录》前五卷,最为详尽,而亡其十有一卷。按:姚康所编《科第录》据《唐书·艺文志》原为十六卷,载高祖、太宗两朝进秀甲乙,总二百三十六人。这些书籍,原为北宋时宫廷藏书,价值极高,金人攻破开封,尽辇之而北。洪皓在北庭日千方百计搜罗故国文献,及归杭州,将这些故国文献送呈朝廷,藏秘书省。其精神可敬,已超越普通个人爱好藏书,而为保护故国文献,意义深远。
洪皓所藏书中,还有一部十分特别的书,称“桦叶四书”。洪皓在漠北被拘期间,因无纸张,尝取当地桦叶代纸,默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以此为教材,教授金人子弟,传播中原儒家文化。
明代洪氏藏书更著名于世,自成化至崇祯近一百八十年来,出现了洪钟家族五代藏书,这种情况在全国也是少见的,是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洪钟为洪皓后裔,洪皓自金国归后,高宗赐第葛岭,其次子洪遵一族居西溪,后子孙繁衍,遂为钱塘望族。从藏书的角度说,洪皓是西溪洪氏藏书的开创者。
洪钟(?—1524),字宣之,钱塘(今杭州)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刑部、工部尚书,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赐玉带,出总川、陕、湖等省军务,卒谥襄惠。《明史》有传。
洪钟一生喜藏书,受祖辈及其父洪薪影响颇深。明屠勋《太和堂集》(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收录之《赠承德郎、刑部主事洪公,封太夫人姚氏行状》中言,洪薪殁后,姚夫人常教诲其子洪钟云:
汝父存时见汝聪明过人,每喜语人日:“人以积金遗子孙,吾教子一经耳。”每得当代名公文稿,必亲手录以为汝式。又尝私语汝日:“吾家自安抚公以来,累世积德,然未有显发者,虽吾祖与父大负才美,而不获见用,吾亦偃蹇若是。所以显发而昌大门户者,尚望于尔曹也。汝能记之乎?”
洪钟有赠子诗云:“汝父慕清白,遗五金满籝。望汝成大贤,唯教以一经。经书宜博学,无惮历艰辛。才以博而坚,业出勤而精。”于此可概见洪钟对其子期望,遗赠非金而是经书。此诗实是转述洪薪遗教。
洪澄,字静夫,号西溪,洪钟子。正德五年(1510)举人,曾官翰林,其所拟诏诰,文字雅赡,深得大学士商辂之器重,继父志,亦爱藏书。
洪楩,字子美,号美荫,洪钟孙。因恩荫任詹事府主簿。继祖、父藏书,所积甚富,在西溪有三瑞堂藏书楼。其于藏书之外,从事校刊,为明代著名刻书家。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称洪楩藏书“承先世之遗,缥缃积益”,有《洪子美书目》。
关于洪楩藏书,清末民初丁立中《西溪怀古诗》卷上有《西溪怀洪美荫》咏之:
美荫生来玉宇清,能绳祖武振家声。
古文选录英华萃,路史雕印校勘精。
架插千编罗卷轴,堂开三瑞集簪缨。
园林增筑西溪胜,闲与山农课雨晴。
洪瞻祖,字诒孙,号清远,洪钟曾孙。瞻祖为万历戊戌科(二十五年,1598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官至右都御史。巡抚南赣,著有《清远山人稿》、《西溪志》。瞻祖继祖业续有藏书。
洪吉臣(字载之)、洪吉辉、洪吉符三昆仲皆为洪钟玄孙。吉辉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中举。吉臣崇祯六年(1633)参加顺天乡试中举,十三年(1640)会试中副榜进士,官德安府推官,有德政,曾捐俸赈济十七次,民得活,有歌纪其德。所著有《明文矞》、《二十一史识余》、《学圃萱苏》、《警世录》、《后场类典》、《群书备考》等。洪吉臣、吉辉、吉符皆有文名,喜藏书。时人称之“城西有三洪,英英文字雄”。遗泽所至,清著名戏剧家洪昇“学海”藏书颇富。
丁申《武林藏书录》卷中称:“洪氏自宋忠宣公迁杭以来,青箱世守,代有科名”,后代子孙自清以来至咸丰犹代有人出,以为“世泽贻谋,罕有伦比,附记之,以征诗书之报矣”。“诗书之报”未必,但藏书人家富传统,代出文人到是确然如此。
次说洪氏的刻书文化,南宋洪皓长子洪适、三子洪迈都是刻书名家。
洪适(kuò)(1117-1184),字景伯,号盘洲。以父荫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次年其父皓自金归,忤秦松,谪官安置英州,洪适亦罢官。秦桧死,起知荆门军,改徽州,不久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孝宗时,任司农少卿,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著有《隶释》、《隶续》、《盘洲集》等。洪适于乾道初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于此时在绍兴刻书颇多,有较大影响。据文献载,其所刻书有《松漠纪闻》二卷、续一卷,宋洪皓撰;《论衡》三十卷,汉王充撰;《无氏长庆集》六十卷,唐元镇撰;《隶释》二十七卷,宋洪适编等。
这里特别要谈一下洪皓的《松漠纪闻》一书。此书主要为洪皓使金十五年间所记全国杂事,始撰于留金时。及之南归杭州,惧为金人搜获,悉付诸火。南归后复遭谴谪,乃追述一二,名曰《松漠纪闻》。书成后,又逢秦桧有私史之禁,故毁秘而不传。最后幸得洪适刻梓,始得传世。前面说过,洪皓在被拘漠北时曾以“桦叶四书”教授金人子弟,传播中原儒家文化;而《松漠纪闻》一书论述了此方女真人的族源、历史发展以及与中原王朝、辽、夏王朝的关系;记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物产和生产情况,同时还记述了女真人接受汉文化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实际上是将北方文化南传至宋,所以后来的《三朝北盟会编》、《辽史》、《金史》等史籍多所称引。
洪皓第三子洪迈也是一位刻书家,南宋绍熙年间知绍兴府,曾刻《万道唐人绝句》一百零一卷。此书刻成后,洪迈于绍熙三年(1192)向已退位居重华宫的孝宗进呈一部,此即所谓“进御本”(备皇帝“御览”)。书进后,孝宗下旨,有“宣谕阁学,比观向所进唐诗绝句,选择甚精,备见博洽”的赞语,并“赐茶一百套,清馥香一十帖,熏香二十帖,金器一百两”,故洪迈极一时之荣。
明代洪楩刻书更是且多又精,特别是《六十家小说》(今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洪楩曾在城内仁孝坊设清平山堂以刻书,所刻书甚多,所刻精品,首推《路史》(宋罗泌撰),清人称其“校印颇佳,深于嗜古”,所刻《六臣注文选》,明人田叔禾序言中称,此书洪楩得宋本重利,校雠精致,“逾于他刻”。洪楩刻书的最大贡献是校刻了《六十家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对保存宋元话本小说起了重要作用。
宋元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代表了中国小说的一个重要阶段。洪楩所刻《六十家小说》保存了《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简帖和尚》、《西湖三塔记》、《合同文字记》、《风月瑞仙亭》、《蓝桥记》、《快嘴李翠莲》、《洛阳三怪记》、《风月相思》、《张子房慕道记》、《阴骘积善》、《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刎颈鸳鸯会》、《杨温拦路虎传》等。(此刻本现藏日本内阁文库,有缺残),另一残本原藏宁波天一阁,后散出为藏书家马廉在宁波冷摊发现,今存《花灯桥莲女成佛记》、《曹伯明错勘赃记》、《错认尸》、《董永遇仙记》、《戒指儿记》、《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姚卞吊诸葛》、《霅川萧琛贬霸王》、《李元吴江救朱蛇》等。上述这些宋元话本小说,端赖《六十家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的刊刻得以流传至今。
洪楩所刊之书,今知还有嘉靖二十四年(1545)刊宋计有功撰《唐诗纪事》八十一卷,次年又刊宋洪迈撰、叶荣祖辑《新编分类夷坚志》、《洪楩辑刊医药摄生类八种》(内为《医药权舆》、《寿亲养老新书》、《食治养老方》、《太上玉轴气诀》、《陈虚白规中指南》、《霞外杂俎》、《逸游事宜》、《神光经》等,嘉靖三十六年(1557)刊明姜南撰、《蓉塘诗话》二十卷等。
最后简单说一下洪氏的戏曲文化。在中国戏曲史上,到清代出现了一个高峰,其代表人物是曲阜: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杭州洪昇的《长生殿》,文学史上向有“南洪北孔”之说,就是说的他们两人。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穆畦,洪钟六世孙或七世孙待考。善诗,著有《啸月楼集》、《稗畦集》等,龙长于戏曲,有传奇《回文锦》、《田龙记》、《闹高唐》、《长虹桥》、《长生殿》等;有杂剧《节孝坊》、《青衫湿》、《天涯泪》、《四婵娟》等。所作传奇、杂剧多佚失,传世的仅为《长生殿》、《四婵娟》两种。
洪昇的传奇《长生殿》敷演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此剧的价值地位,人所熟知,兹不赘述。
自宋至情,西溪洪氏文化遗存集中在今余杭五常洪家埭。一是洪氏宗祠遗址,近年发现并出土石仲翁、石马、石羊;二是洪钟为母所建的思母桥、思母亭,思母亭碑尚存;洪钟墓在左近的东穆坞莲花山等。这里顺便提一下,洪钟在任都察御使时,曾兼整饬蓟州等地兵备,向朝廷建议增筑边关塞垣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口直抵居庸关,延亘千余里,筑城堡370所。据此,洪钟实是明长城修筑的功臣,他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我应洪氏后人之邀,近年曾数度到西溪洪家实地考察。我以为西溪三期工程,要大力保护湿地的原生态,与此同时适度根据西溪洪氏文化特点,恢复洪园、洪氏宗祠、思母桥、思母亭等历史遗迹,同时根据洪氏文化,可考虑建杭州藏书博物馆、杭州刻书博物馆、杭州戏曲博物馆。关于杭州藏书、刻书博物馆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呼吁,这是真正体现杭州历史文化的两个亮点,今在市区无适当地点,而在西溪三期建设中则可自然地融入其内。至于戏曲亦是杭州文化一大亮点,建在这里自是最恰当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