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生:微博成功说明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4:16:07
郭宇宽:微博成功说明什么?
文章提交者:残阳映雪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我这些年一直在过着低技术(Low -tech)的生活,尤其是对互联网的一波波潮流并不敏感,很多朋友被拉去开微博,去开心网种菜……我都无暇顾及,在我看来这些朋友是不是都染了网瘾?不然现实如此精彩,何至于这样投入地在网上消磨时间呢?

直到这半年,和一些五六十岁的友人见面,上来就问,你的微博号是什么?我才产生危机感,再这样下去,我就彻底落后于时代了。于是在2010年底,我开通了微博,立刻感受到了热火朝天的气氛,我又一股作气开通了人人网,也上开心网和豆瓣网转了转,发现同样作为社交、互动、信息分享平台,它们虽然也颇热闹,但就远远比不上新浪微博那么红火。这也体现为资本市场对新浪的追捧,新浪网的市值借微博之力已飙升至约50亿美金,腾讯也开始在微博业务上发力。而人人网和开心网距上市之路还很遥远。

我近年来一直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关注商业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微博模式能在中国大陆取得如此成功,也引发我的思考。相比在美国,市场的神话就属于Facebook,它的市值已经超越了谷歌,而tw itter尽管也颇有影响,比如奥巴马竞选时曾借助它来筹款,但在市场上远远没有达到Facebook的那么成功。

据我的观察,新浪微博的模式其实更像是tw itter,虽然是“微播”,但带有相当的大众广播色彩。一个人在微博或者tw itter上发布一条140个字符之内的信息,它的传播对象是所有他的“粉丝”,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他们可能彼此之间素不相识。虽然也会有评论来增加互动和转发来扩大信息的传递,但总体上而言,一个微博博主和他的粉丝之间,是广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微博上也有平行人际交互的功能,但那更多也是广播的一部分。比如微博上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在招呼另一个人“××兄,我们一起吃个饭啊。”或者“我和×××和×××在一起参加了一个×××活动……”有些内容几乎没有公共传播的必要,像约个饭局这样事情,发一条私信,或者直接通个电话的形式,最好解决。而用这种广播形式,就带有表演和展示色彩,一些明星可以通过对包括吃饭、上厕所这样的日常琐事的重复展示,来保持其粉丝的关注新鲜感,而通过和其他明星的互动,进而通过标志出一个“圈子”,甚至像那些被电视直播的派对一样,有提升群体文化资本的功能。

而人人网的模式,其实更像是facebook,更加接近真实世界的人际传播模式,它更像是“窄播”。这种交互模式更强调彼此间的熟悉性和信任度,和微博不一样的是,你只有和你相互认可的人才能分享信息,强调只有认可你的人,你才能看到他的信息,这样在人人网和facebook上,不是众多粉丝围绕着博主的众星捧月的关系,而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突出的不是明星式的个人,而是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兴趣小组作为关键词,在人人网上,最突出的就是同学网络,延续了原先同学录式网站的功能,可以把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圈子聚合起来。甚至有的大中学校里,一个个班级可以通过人人网发布信息,当作过去的班级黑板报。

于是问题由此提出,为什么在美国facebook在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tw itter,而类似其中国翻版的人人网和微博市场地位却完全颠倒。淮南为桔淮北为枳背后,所折射的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区别究竟何在?什么样的土壤使得微博之花在中国大陆开得格外旺盛,和很多友人对微博带来话语空间和“微博式民主”带来的兴奋感相比,朝这个方向的思考使我感到忧虑。

人人网这种较为平等的人际互动模式能在学生为主的群体中流行,而微博广播式的传播模式在中国的成功,说明和美国相比,中国大陆人民依然趋于原子化,整个社会缺乏中间组织和社会网络资源,用社会学的概念来阐释,就是中国社会运行中的社会资本非常匮乏。是格兰诺维特(G rannovetter)最早概念化地归纳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它指个体通过接触社会网络,参与社会团体,接受互惠性的规范所能够享受的利益。

罗伯特·帕特南(R obert D .P utnan)在他的著作《使民主运转起来》更是将社会资本视为“民主的启动资金”。帕特南特别比较研究了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的社会,意大利的南部社会历史上长期被征服,受异族统治,典型特征就是纵向垂直型的社会关系结构,像金字塔一样,上层精英以庇护型姿态庇护普通民众;而意大利北部社会,则是横向水平型的社会关系结构,帕特南观察到,意大利北部社会有大量代表着水平型关系的社会组织,比如合唱团、扶轮社和诸如观鸟社这样大量形形色色的兴趣小组。以帕特南的观点,即使同样有形式上的选举,如果没有像意大利北部那样以水平型为主流的社会关系结构作支撑,民主依然无法有效地运行,即使有民主的形式也很容易被少数人和利益集团操纵。

在我看来,帕特南所描述的意大利南部和北部社会结构的差异,就是中国和美国社会结构的差异,也就是微博、tw itter所有投射的“明星—粉丝”的社会结构和人人网、facebook所代表的熟人群体与兴趣话题小组的社会结构的差异。前者所代表的社会结构缺乏社会中间层次的支撑,以精英直接面对互不相识,缺乏信任,又期待他人为之代言的原子化个体,是民粹主义和庇护主义滋生的良好土壤。

从因果逻辑来讲,并不是微博造成了中国大陆社会垂直庇护型的社会关系结构,而是大陆的历史演进造就的这种社会关系结构特征,促使微博的广播式传播模式而不是人人网的平行人际传播模式能够迅猛发展。

微博在中国的惊人繁荣让很多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互联网民主而充满乐观,但就好像一片水域蓝藻特别繁盛,并不是这里水质健康的表示,微博的商业成功,也应该引起我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反思和对当下舆论环境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