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母亲:河东河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1:27
  《儒林外史》第46回,成老爹对余大先生和虞华轩说:“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而今彭府上、方府上,却一年盛一年。”话是对比着说的,三十年前后,余、虞两家由盛而衰,彭、方两府由衰而盛。

这河东河西之说,原是民间俗语,经吴敬梓写到书里,就更为后人所袭用,用来形容物事的变化。地位的变迁、权势的盛衰,白云苍狗、沧海桑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些客观事物的演变,同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情感,所谓时随俗易、情随事迁,由此衍生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逆转。这都是古已有之的现象。

这种变迁,本是个渐变的过程,三十年前,三十年后,缓慢地嬗变,渐次而行。但不知何时,一些人把这句俗语给改了,成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我甚至听到“一年河东,一年河西”的说法,像是玩笑,又像是真实的感叹。

这感叹其实也是生活的反映。前不久,在一个座谈会上,一位刚退居二线的老编辑大发感慨,说他不当主任的通知刚发下来,就接到一位外地朋友的电话,说他听说我退下来了,问是不是真的?消息传得真快!又说,有的杂志社原来每月都给他寄刊物,忽然之间就不寄了……这其实就是“河东河西”之变的一例。这种变化,就连体育界也很难避免。中央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就说,在比赛中运动员丢失冠军之后,要有承受人们可能给你的冷落眼光的思想准备。这虽说是一种可能性,却是肯定难免的。而这种冷落眼光,反映出来的已不是一年的变化,而是“一夜河东,一夜河西”了。

这种急剧变化的人情冷暖,当然不值得人们效法,但它也是古已有之。明代诗人刘基有一句诗:“人情日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他所描绘和形容的,正是这种俗气。

我很赞赏巴西人,那年他们的足球队输了球,没有拿到冠军,回国后仍受到举国上下的疯狂般的欢迎。我也很赞赏我们的乒乓球教练,蔡振华不因孔令辉在奥运会团体赛中连输两盘而冷落了他,在亚运会上照样让他打主力。这其实也是我们社会风气的主流。

话又得分两头说。对当事人来说,则要持另一种态度,即常说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在河东时大受欢迎,记者采访、领导接见、电视上频频露脸,都是理所应当;而你到了河西之后,就不要希冀那种待遇。需知,颁奖仪式上,人家乐队奏我们的国歌,是冲你夺得的那枚金牌而奏的,它是认冠军不认人的。而这,我又很赞赏王楠,她输给队友张怡宁以后,依旧态度从容,笑容可掬,显示出一种平常心态,也表现出了一种大将的风度。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种永恒现象。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运动场上没有不败的冠军。这类饱含哲理的话,人们说过千遍万遍,但轮到自己时,又总是难免有心态的脆弱,难于接受忽然变化的现实。《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响当当的硬汉,一提起他吃过的那场败仗就心里生痛,不愿人家说及。他退休之后,心里又感到一阵失落,低头喝闷酒。这种格调不高的情绪表现,其实又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我们鄙弃陋习炎凉世态和势利眼光,却理解正常的人情变化,不指望一夜之间人人都变得通达起来。这里的关键是,我们每个身份、地位忽然发生变化的人,都要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凡事想不通时,都要问问自己:我现在还在河东吗?(文/郑荣来 责编/崔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