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如何连接itunes:北京楼市新政值得期待 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4:05
新华网荣誉出品 总策划:周锡生 本期策划:窦灏洋 编辑:周继坚


北京出台楼市调控15条细则,值得欢迎。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是一个很好的调控举措,这一举措在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同时也是在建设社会诚信、强调履行纳税义务。北京出台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就是严防炒房投机行为,因为外地人能提供五年纳税证明,就可以认定这个人在北京生活已经有五年。这是政府首次用履行纳税义务衡量是否是城市主人的举措。此举意义深远。…[详细]
楼市“京15条”具有排头兵意义
从报道披露的信息来看,北京调控细则比“国八条”更为严厉。一方面从政策条款来说,北京的调控细则多达“15条”,毫无疑问,规定越细约束力就越强。另一方面,从公众普遍关注的限购规定来看,北京细则也比之前的规定更为严厉。去年5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限购令”,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发放贷款,而这次从1年以上变为5年以上。仅从这一点来看,说明北京有关方面调控决心越来越大。…[详细]
无论是北京调控细则比“新国十条”、“国八条”严厉,还是比其他地方细则严厉,或是细则出台时间早,都值得其他地方效仿。因为房价在调控中持续逆风飞扬,监管者不能有丝毫松懈,既不能温柔调控,也不能动作迟缓,否则,房价持续疯涨在增加民生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调控压力。不管是“新国十条”,还是“国八条”,都是原则性规定,每个地方都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执行细则,把握调控尺度。笔者以为,面对房价难调的严峻形势,地方政府有必要放下土地财政,调控细则要向最严标准看齐,要么向“国八条”规定的上限看齐,要么向某些地方细则(如北京细则)严厉的一面看齐。…[详细]
京版楼市调控或有一箭双雕之效
有人因此对北京楼市新政提出了一些质疑。一种声音认为这样会“错杀”一部分外地进京人士的合理购房。其实“京15条”实施的结果不仅在于单纯抑制投机炒房,而且也会缓解北京市政府这几年提出来的北京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基本矛盾。据相关部门调查,201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190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达1246万人,目前外地人比例已经占到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如若收紧这部分外地人在京购房闸门,也许对缓解人口压力有一定帮助。…[详细]
这些质疑明显有转移调控焦点的嫌疑。殊不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要害恰恰在于稳定性。在上轮2007年到2008年的强势楼市调控周期中,由于采取了限制二套以上住房贷款的新政策,使得国内房价开始出现明显回调,市场预期方向已经修正。不料最终由于海外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调控政策悄然转向,各项限制性政策由低调到高调放松。最终,在2009年迎来了又一波的房价猛烈暴涨,不仅让前期调控政策效果荡然无存,反而更加强化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非理性预期,致使随后的楼市政策成效大打折扣。…[详细]
楼市调控要见成效尚需铁腕执行
限购政策是落实的另一个难点。无论本地户籍还是外地户籍,都需要公安、税务、社保、房产等很多部门配合才能完成,特别是北京的非户籍居民5年连续纳税和缴纳社保资金证明,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用铁腕执行为本轮楼市调控保驾护航。首先,各级政府要高度认识本轮楼市调控的重要性。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话语对各级领导都有启发:“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这次房市调控当成北京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倒逼机制来看。”…[详细]
如果严格按照“同税同权”的逻辑推论下去,那就意味着“交多少税享有多少权利”、“不交税不享有权利”,如此一来,公民反而以纳税多少划分为许多不同等级,平等也就荡然无存。这个结论恐怕也不是那些“同税同权”论者所希望的。这也正是个别地方赋予纳税大户法外特权时,每每引起社会公众强烈不满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公众反对“同税同权”。在笔者看来,关注公民权利时,一方面要区分不同种类的权利,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社会公共利益衡量。…[详细]
投票与调查
http://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8778
扩展阅读
·京版楼市调控或能一箭双雕
·北京楼市限购令突出京味儿

用“同税同权”否定限购讲不通

京版房产调控体现“有保有压”
话中音
““限购、限贷、限价”,这“三限”中的每一“限”,拿到过去都可以算是非常有力的调控措施,这说明了北京房产调控的决心。 ”
——《新京报》 社论
“北京虽然不是最早出台细则,但多达“15条”的细则内容却是迄今最周详的。这再次说明北京愿意充当楼市宏调的“排头兵”。 ”
——《京华时报》 冯海宁
““京味”最突出之处在于限购令。限购令生效之后,北京楼市的投机空间将受到压迫,房价非理性上涨中的资金炒作因素有望就此驱散。 ”
——《京华时报》 徐立凡

京版“国八条”无疑彰显了政府的力量,而调控的最终胜利,还应该显示市场的力量。这一点,有赖于保障房的建设和供给力量的极大提高。只有供需相对平衡之后,市场意志与政府意志才能相对一致,楼市健康发展的基础才能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