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4s9.3.3完美越狱:魏英杰:惜曹操不得安息 叹孙权又被折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19:33

魏英杰:惜曹操不得安息 叹孙权又被折腾

2011年02月17日08:42新闻晨报魏英杰我要评论(3) 字号:T|T

魏英杰 媒体人

孙权墓我去过。 2008年自驾车到苏北,途经南京,逗留了一夜。本想去看明孝陵和中山陵,却和孙权墓不期而遇。这才知道,明孝陵是占了人家孙权墓的山水,而中山陵又坐落在明孝陵一侧。

所谓墓,能看到的只是一尊孙权雕像,这还是近年才立起来的。墓地的具体方位,今天也还是个谜。所以听说浙江孙权后裔想把孙权墓迁回故里,还真有点陷入云里雾里的感觉。墓穴在哪里都不知道,搬迁从何说起?

仔细读了报道,才发现重点或许并不在此。曝光此事的是一名网友,他称浙江富阳孙氏后裔有此想法,但人家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而提议政府有关部门“是时候对孙权墓进行修缮维护了”。可见,孙权故里抢夺名人墓资源的冲动并不热切,或者深知这并不容易做到。再说,富阳这边拥有孙权故里称号足矣,何必再去争抢孙权墓花落谁家?虽然孙权墓地难寻,但孙权葬在梅花山(孙陵岗)却是个历史事实,这也不是说抢就能抢的事情。

相形之下,南京方面想开发孙权墓旅游资源的愿望更为迫切。相关帖子是在南京的西祠胡同论坛上发的,报道此事的也是当地媒体,呼吁“重新包装孙权陵墓”的,大抵也都是些当地人士。如果我没猜错,这有点类似中石化发动网评员为油价上调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样,背后或许有一只无形的“网络推手”。只不过让人纳闷的是,保护和修缮文物遗址终究是件好事,何必如此遮遮掩掩?

当然,这也可能出自当地民间人士的一番好意。和明孝陵、中山陵等景区显赫名声相比,孙权墓这个第一个坐落于南京的六朝帝陵,确实显得太寒碜了。传说朱元璋当年保留孙权墓是为了留给他看门,从眼下来看,孙权墓景点也完全没有受到重视。我那年从中山陵往明孝陵走,途中听说孙权墓在此,仍然花了好大工夫才找到,而当看到孙权像周围一片寂寥,不禁为这位三国风云人物打抱不平。我也认为,孙权墓确实应该好好修缮,至少方便三国爱好者前往凭吊。

但说起文物保护和修缮,问题也来了。就孙权墓而言,加以保护前肯定要先确定墓地具体方位。在相关历史遗存所剩无几的情况下,怎么恢复或重建也是个难题。特别是,和一些地方上演名人故里之争背后的思维逻辑一样,许多地方重视的其实是文物资源的经济效应,而不是真正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这种理念上的偏差,带来的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的不足,更可能对文物造成新一轮的破坏。

这体现在,有的地方为抢夺文化资源不惜篡改和编造历史;有的地方为搞文化旅游拆了真古董兴建假古董;还有的地方在文物保护修缮过程中,完全忽视“修旧如旧”等原则,一味迎合“现代审美观”,结果把古建筑遗址搞得不新不旧,乌七八糟。譬如,同属于三国英雄的曹操,其墓地考古活动去年也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闹剧。

在这场曹操墓科考过程中,考古队在没有充分证据前提下,直接抛出结论,结果受到舆论强烈质疑。有人曝光,考古队宣布的出土文物石碑、画像石等,都是在南阳一个地下造假工厂生产出来的,定制这样一个石碑只要花170多元钱。而当地政府迫不及待地规划建设遗址公园,更将这场考古活动披上了功利外衣。学术沦为替文化旅游跑龙套,考古为景点开发充先锋,这不能不说正是各地的一大通病。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当前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浮躁本质。

在这背景下,当地凭空开发孙权墓旅游景点,难免陷入类似误区,这样一来反倒是给景区添堵。记得游明孝陵时,正逢景点大修。一些建筑、雕像新旧杂陈,看上去格外显眼。稍加对比,不难看出原有雕像古朴大方、线条优美,新立雕像做工拙劣、质地粗糙。这和眼下这场虚构的孙权墓之争一样,形象地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病。倘若如此,还不如让孙权墓安静地掩藏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冷眼瞧着周围的喧嚣。 (作者为资深评论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