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 为你而战:《大趋势》作者谈中国未来趋势(摘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9/21 09:00:41

    《大趋势》作者谈中国未来趋势(摘要)

    · 2010-12-10 14:19

  

    《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夫人多丽丝·奈斯比特,做客环球网,同广大中国网友一起交流对世界和中国未来走向的看法,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从何而来 

 

    李洁思:刚才有网友问到,您对中国形象的定义比较积极,但有许多人问,中国这种形象在西方人眼中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您觉得西方是不是对中国有所误解,误解的根源在哪里,应该如何消除这样的误解?

 

    约翰·奈斯比特:据我所知,大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状是处在一种很无知的状态下,我觉得他们对于中国的一些事情是很无知的,很多西方人没有来过中国,有人甚至没兴趣了解中国,他们对于中国一切的发展和状况都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简单把中国想象成为一个落后、大部分地区贫穷、人民没有地方住、并且处在恐怖专制统治下的国家,他们觉得中国一点都不好。我觉得他们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简单、非常落后的思维。多丽丝·奈斯比特:我想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假设有个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地方,很冷,而另外一个人生活在沙漠里,很热,这样他们就会想,哪一种生活方式对他们是好的。对于(生活在)冰天雪地的人来说,肯定需要穿很多温暖的衣服,而对于生活在沙漠的人来说,则不需要穿很多衣服,只需要满足基本生活就可以了,所以(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由(对方)来构想哪种生活方式是好的。西方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想要统治全球,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强调道德的问题,而且他们不愿意放弃领导权与权威,我想这就是误解(的根源)所在。

 

    “中国模式”成功的重点在于人民

 

    李洁思:网友问到,两位是如何应对西方对中国的批评的?尤其是因为中国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而产生的批评

 

    约翰·奈斯比特:我觉得西方对于中国政治体制的评论是完全没有道理、没有根据的,他们所想象的中国状况就是他们所理解的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状态,他们觉得中国共产党就和前苏联的共产党以及在欧洲共产党的领导一样,但他们不明白中国现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开放、不断改革并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多丽丝·奈斯比特:我觉得西方对于中国政治模式的评论有两点非常矛盾:一是他们觉得凡是涉及到人权的问题,中国都处在不好的状态,处在备受谴责的状态;二是他们觉得中国的崛起会对他们在经济上造成一定的威胁。

 

    李洁思:二位认为“中国模式”的精髓在于哪里?

 

    约翰·奈斯比特:据我了解,在过去30年中,邓小平对于改革开放的想法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人民也投入进来,中国政府为这个国家及人民提供了一个条件,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对于“中国模式”成功的理解,我觉得重点在于人民,政府只是提供了开放发展的条件,人民可以在这个条件之下贡献自己的力量及智慧,这为中国过去的30年,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丽丝·奈斯比特:如果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现在中国政府做的最好的决定是在经济上的改革,因为现在人们吃穿不愁,中国人都可以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就是社会与政治的改革,这次我们去成都,看到成都实行了一些选举行动,人们开始了解一些民主程序。首先是经济框架变得越来越清晰,现在在政治方面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我觉得这是中国政府做得比较聪明的地方。

 

    李洁思:两位如此看好“中国模式”,会不会担心这样的言论在西方舆论界引起争议?尤其现在“中国威胁论”正在西方盛行,会不会担心西方舆论认为两位在给中国政府做宣传?

 

    约翰·奈斯比特:其实我们一点也不担心会有这样的批评,因为我们就是在做这件事,我们就是在让世界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之所以有一些西方人对中国有偏见,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了解中国,他们觉得西方的方法才是好的,但事实上西方的一些模式在现在已经不是那么能够解决问题了。中国和美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我们希望(两国)在互相交流时能以和谐、和平的方式进行。我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告诉一些西方人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觉得这事是政府应该做的,政府应该告诉他的人民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发生了怎样的改革及变化,然后在作评论和判断时才会有更正确、客观的认识。但很不幸,现在(西方)这种对于中国的了解是缺失的。 多丽丝·奈斯比特:当然,我们也不总是在表扬中国。 我觉得中国政府有些反应过激,他们在批评西方国家方面也有点反应过激,因为在中国,中国政府有权力去决定他们所做的事情,即使一些人不喜欢他们做的决定,人们也没办法作出任何反抗。但是在西方,如果人们不喜欢这些决定,也许这个政党就没办法继续待在台上了。中国同时也有一些比较好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认为中国政府还是应该在言论自由方面多做一些努力,让更多人把他们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李洁思:有网友问到,在您书里提到的“中国模式”,您认为“中国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多丽丝·奈斯比特:关于“中国模式”的缺点,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对于普通西方人来说,他们会立马回答你“因为中国的模式不是西方的民主模式”。 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中国比较了解,我认为中国的模式更像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在这个企业里有一个长期发展规划,有非常睿智的CEO,还有一帮非常有才华的经理人及管理人。这就是“中国模式”的长期优势。 至于它的短处,我们觉得,在中长期,中国模式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就短期来说,可能对少数人群来说不是那么好。中国模式最主要的弊端在于我们不能选择政府,但中国比较好的地方在于他们没有政党争斗,比如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就会互相掐,都想着自己的利益,但对于经营一个国家来说,应该为这个国家多着想,想想什么对这个国家是有利的。约翰·奈斯比特:我想补充一点,中国的人民,特别是中国的领导层对于中国模式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识,他们认识到这个模式并不是百分之百完美,他们认识到中国模式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中,这是一个新模式。所以,他们对于这个模式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是非常紧张而关注的。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模式对世界也绝对是有利的,当然,它是一个新的模式,所以我们需要对其有所期待。

 

    李洁思:您觉得中国自己的路应该是怎样的?您认为中国应该作出哪些改变才能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其实是创造了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认为适合自己的国情、文化以及价值观的。其实中国根本不太在意其它国家对此的评论,始终对自己的发展模式有非常大的信心。

 

    李洁思:刚才有网友提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有人说到,它可能是国家资本主义。您怎么看这样的定义?将来它有可能变成资本主义吗?

 

    约翰·奈斯比特:正如我在书中提到的那样,中国不是资本主义,中国也不是社会主义。我认为,中国已经寻求到了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及经济发展的模式,这种新模式是不能用之前的模式来形容和比拟的。 多丽丝·奈斯比特:我们在写书的同时也会考虑到怎样的政府是比较完美的,然后想到,其实最好的方式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相信政府,同时政府也相信人民。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年轻一代

 

    李洁思:如果以两位对中国的了解,认为中国是否存在主流社会?这个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多丽丝·奈斯比特:关于中国是否存在主流社会的问题,已经在中国成为比较主要的问题了,因为现在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渐渐发展,同时人们也能够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及富裕了之后的精神需求。  约翰·奈斯比特:我觉得去定义中国的主流是非常难的,因为中国很大代与代之间的差异,年轻人与他们的父母、祖辈有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了导致他们的价值观不同。但现在有一点能把大家集中在一起,中国现在慢慢出现了中产阶级,这部分人群现在大概已经有5000万的数字了,我觉得这一阶级将来在社会中可能会成为主流。多丽丝·奈斯比特:就像刚才约翰讲到的,这是中国现在面临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但中国现在在经济水平上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因为中国开始渐渐了解自己的社会,不仅能够生产东西,而且能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性”。

 

    李洁思:最后我想让两位预测一下中国在未来十年间会变成什么样子。

 

    约翰·奈斯比特:首先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取决于中国人。当然,“取决于中国人”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好的消息,因为中国的发展主要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我们在中国的访问旅游中也和中国很多种学生、大学生进行了交谈,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学生的活力及他们想要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成就的愿望,这也是让中国持续发展、保持活力、强盛不衰的重要动力。多丽丝·奈斯比特: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未来的教育问题,另外一点就是减少户口制度的限制。 我认为,未来能让更多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是中国未来发展最关键的一点。

 

    李洁思:请两位说一说中国未来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和最大的挑战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多丽丝·奈斯比特: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年轻一代,最近我跟许多中国年轻一代进行了交流,我发现他们需要不同的语言方式,尤其是在政治方面,他们需要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需要更加开放,需要更多自由,他们的言语还需要再睿智、犀利一些,而且,关于他们在政权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需要更好的定位。同时我觉得对于中国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看到中国的未来,我就觉得应该好好去想如何培养年轻一代以及考虑年轻人的需求,这是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