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最佳年龄:作业还是“作孽”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10:10
作业还是“作孽”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康 丽 添加时间:2011-2-14 17:36:00

    “跪求泣求寒假作业答案,感激不尽”。随着寒假到来,面对异常强大的“寒假作业”需求,“代写作业者”也在网上积极行动起来,有人声称可以提供人教版、湘教版、苏教版、牛津版……各个版本的作业答案一应俱全,商家甚至打出了“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口号。
    什么时候,寒假作业也“被市场化”了,甚至成为作假的集中地?是寒假作业太难太多,让学生不堪重负?还是教育诚信的缺失?

寒假作业调查

作业还是“作孽”    

      语文:听写文言文注释13课,默写古诗词27首,背诵文言文22篇,作文6篇(打印文章并且装订成册),完成分集训练32页,看优秀文章80篇,每篇做批注。
     英语:背默单词1400个,《2010中考备战策略英语》31页,英语学习报训练和英语试卷各一张。
     科学:初中科学综合试卷一张,复习初中六册科学。
  数学:试卷4张,《中考备战策略数学》(上)完成142页。
  ……
  不要惊奇,这是一名初三学生的寒假作业清单。在网上各种“晒晒你的寒假作业”的大讨论里,这份清单不是最多的。有的学生还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精确计算,结果发现,每天不吃不喝,只睡3个小时才能在假期做完所有作业。为此,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还不如不放假呢,这样作业还没那么多。”
  一位教研员告诉记者这样一段对话:有人问一个小孩长大了打算做什么,这个孩子的回答是“当老师的老师,布置比现在多10倍、100倍的作业,让他们永远也做不完”。繁重的作业负担,催生了繁荣的“作业经济”,更制造了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去年春季开学,杭州市一名9岁女孩因为写不完寒假作业,竟吞下20粒泰诺,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对作业进行了反抗。
  作业之弊,不仅在于作业之多,更在于作业的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打着“创新”的幌子,一些“难题”、“刁题”、“怪题”,学生答不出,即使专家也束手无策。日前,一个网友在论坛上公布了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外甥的寒假数学作业,就难倒了许多网友。
  “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曰: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零,因为6没有“头”、9没有“尾”,而8有“半身”。这样的答案估计只有出题者本人才知道。
  不管是单调重复的作业,还是奇难险怪的作业,它们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身体,更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抹杀了孩子爱玩的天性,更造成孩子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欠缺。由此而产生的诚信缺失,抄袭、作弊,更是贻害无穷。
  减负,作业首当其冲。有人做过大概的统计,从毛泽东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开始,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减负文件不下几十个。在2008年9月4日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教育部更是对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作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同时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
  而在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减负”再次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专项改革试点十项任务之一。
  尽管有这样的三令五申,但学生的作业负担还是不可遏制地呈“涨”势。每到假期,作业甚至是“全家总动员”,很多家长的QQ群讨论的主题都是“作业”,一些家长甚至加入了“代写”的行列。
  当然,“集群智”、“费心力”的作业并不一定得到“青睐”,记者在随机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在收寒假作业后,没有批改,更没有反馈。一个学生甚至这样总结自己的“假期作业”经验,把去年寒假作业的封皮撕掉,粘上今年的封面,交上去,准能过关,老师根本不会看里面的内容。“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这就是个走过场。”

  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影响了几代人的“寒假作业”是不是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个“过场”是不是到了可以取消的地步?
  
零作业=减负?

  1月20日,山东省青州市谭坊教管办邀请了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专门对寒假作业进行了讨论。孩子们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希望作业能够少一点、有趣点,让假期过得快乐些。
  但青州市郑母小学一些家长认为,寒假应该提倡劳逸结合,在休息之余,最重要的还是要抽时间学习,每天抽出2~3小时做功课。
  持这种意见的家长不是少数。如果真的一刀切,让寒假作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恐怕第一个不同意的就是家长。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使得很多家长进入一种普遍焦虑的状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不能进入重点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学校单方面取消寒假作业,学生的负担恐怕也不能减轻,愈来愈热的假期培训班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仅如此,一些学校也认为,完全“放手”,真正“零作业”,并不是“减负”。广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以前学校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寒假作业,比如写毛笔字,等等,负担也并不重,但因为要“减负”,这些作业都“取消”了。“其实,学校也担忧这样下去,学生玩得心散了,收不回来。”
  “如果是普遍意义上的‘零作业’,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现实、不科学的提法,至少是不准确的。”浙江省仙居县教科所所长张志伟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作业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离开作业学习过程就不完整。当然,如果是通过精心设计,在特定的范围里、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实现某一项“零作业”也许还说得过去。
  而回溯“作业”产生的根源,我们会发现,其是在不断的“异化”和“误解”中,一步步成为学生的重负。
  “其实教师布置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检查掌握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是希望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性和责任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北京市教科院研究人员杨妍梅这样概括作业最初的功用,“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作业的功能与目的已经远离其本意。”
  那么,作业怎么布置才能有效,才能回到最初的本意?
    
技术层面的减负

  一个进行了10年的课题试图为“作业”解惑。
  该项课题是由浙江省仙居县教科所承担,浙江省台州市教科所着力推进,近40所城乡小学共同参与,名为“作业改革:从技术层面减轻学业负担的探索”。
  张志伟是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他认为,现实中的很多作业重运用轻设计,重形式轻内容,重学科轻综合,重重复轻创造。
  在他看来,理想的作业设计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作业设计意图明确清晰;作业的陈述准确恰当;作业形式灵活,为学生喜欢;作业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前后作业有一定的关联性、系统性与渐进性;作业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对照这些目标,显然很少有作业能够达到。
  “可以理解,在目前的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中,关于作业的功能、作业设计技术及其运用规律的研究比较少,老师往往凭经验组合练习,导致作业要求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作业质量不高。”张志伟说。
  更重要的是,传统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很多教师认为“不加强练习就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一大堆思路单一、单调重复的封闭性习题诞生了,这种作业不仅无效,甚至“有害”。尤其到了寒暑假,其副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
  “没有设计、没有主题、没有反馈的作业怎么可能会让学生喜欢?”
  “与其质疑传统作业的有效性,不如转化为对作业技术手段的研究。”张志伟说。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无疑为作业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和契机。用杨妍梅的话来说,那些一度被忽略的实践、探究类作业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实践、探究、创新方面开始有所尝试。
  比如广州某高中的寒假作业,就是写一份改善广州城市建设、交通的千字建议书,这就要求学生在春节期间考察广州市城市建设、道路交通情况,并为其“出谋献策”。
  南京的一所双语学校更是专门组织老师编写了一本《学生寒假生活指南》,分别从家庭实践、社会实践、学科学习、兴趣爱好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中有一项是要学生设计一个花10元钱的小方案,既能把钱用好,又要花得有意义。
  在辽宁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一小学,校长冯凝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有寒假特色作业超市,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层次,多角度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参与社会实践,同时用奖励和评价方式双线督促学生充电。
  在湖北宜昌伍家岗区,记者发现,几乎每一所中小学校的寒假作业中,都要求学生必须每天坚持完成长跑、跳绳、篮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运动项目,并要求家长配合,监督学生完成。
  而在“作业改革”课题组的实践地——浙江省台州市,很多学校早在2002年就进行了“作业超市”、“跨学科作业”、“分层次作业”和“实践性闲暇作业”的个案探索。
  不仅学校在探索作业改革的形式,一些老师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进行了“变革”。
  山东青州市郑母初中教师戴秀德的想法是:寒假作业要少一些书面作业,多一些综合实践。政治作业可让学生调查金融危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调查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和新气象;历史作业可让学生调查当地的风俗民情、农家过年传统及族谱家训;地理作业可让学生调查本地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一位北京老师则在论坛里公布了2011年要给学生布置的寒假作业:制作一个国家的地图,原材料不限,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对一个国家的地图有深入的了解;看两个以上英文原声电影,最好是美国皮克斯公司的动画片,既有趣味性,又有内涵哲理,还有标准的美式发音。
  
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

  从最初的单一的传统作业到新型的实践探究类作业,寒假作业的“变脸”赢得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而这种“变脸”不仅仅是作业形式的变化,更体现着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作业改革”课题组研究中心的变化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以前,课题组着重研究的是作业形式的变化,而从2003年开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他们的切入点渐从作业形式转向作业的功能(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我们在大量作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体系’的主张,从作业的功能角度、从学生学习需要的角度,研究如何通过作业改进实现有效学习。”张志伟说。
  比如从设计思路看,要以应用为线索,把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从学习机制看,强调的是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从作业取材看,强调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打破作业在学科间的界限,更加接近学生知识应用的实际。从作业选择看,更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切合实际的作业。
  “这就引领教师从关注‘教’转移到关注‘学’。”张志伟说,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目的明确的作业,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而这显然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此,“作业改革”课题组策划实施了以仙居一小与仙居教育中部板块学校联合教研为组织,以“作业与减负”为内容的专题研讨活动。
  而在研讨之前,很多老师对作业“懵懵懂懂”,不知道“作业”到底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布置作业,作业应该有哪些主题和类型,不知道怎样设计作业是有效的,还有的老师提出,“再三强调作业设计,会不会把学生引向另一个深渊?”
  通过活动研讨,现场答疑,老师们的“作业意识”开始得到培养和提高,他们开始亮出了自己“作业观点报告”:作业的“减”与“加”、课堂作业的趣与活、作业的批与改、作业的讲评从“对不对”到“好不好”、从心理角度浅析作业与减负……观点涵盖了设计、布置、操作、反馈和讲评的作业全过程。
  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很多老师意识到,评价特别是考试不是减负减不下来的唯一因素,转变教师的作业观才是“减负”的可取之道。要使减负真正落到实效,低效、单一、耗时的作业必须毫不留情地“减“下来。
  当然,在加紧“减负”的同时,还得做好相应的“加法”。仙居县步路乡中心小学教师金伟勇告诉记者,教学、作业、减负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减负的第一对象是作业,第二对象是教学,只有教学是有效的,作业才会有效,因此,推进有效教学是减负的前提与基础。
  “课堂是落实减负的主阵地。所以如何设计好课堂作业并借作业环节进行教学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仙居一小教师余一芬说。如果课堂是有效乃至高效的,怎么会有低效、单一、耗时的作业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作业将不再成为负担。
  
让假期不“假”
  
  与中国不同,很多国家的“寒假作业”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根本没有“寒假作业”一说。
  一位在美国加州私立高中工作的华人教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没有寒假作业,孩子在假期只有一个任务——玩。在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学生一般会在假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给孩子自由的活动空间。
  而在亚洲国家,“寒假作业”的市场也比较大。以日本为例,学生也做寒假作业,但大概控制在两三个小时内,学生还有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在韩国,学生在寒假中也经常上辅导班、考前强化班,还会去钢琴班、书法班、跆拳道班、舞蹈班。除此之外,很多学生会主动参加各种各样的义工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比较中外学生的寒假作业,我们会发现,国外学校的做法多是让学生“走出去”,重在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点。而中国的多数作业以巩固复习为主,更多地停留在书面上。
  其实,问题的焦点不在于是否布置作业,而是什么样的寒假作业。有趣的寒假作业不仅不会成为负担,还会让学生的寒假更有意义。
  但在中国,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小学迈出了“作业变革”的步伐,但在初高中,尤其是直面升学压力的毕业班,他们的寒假作业减负尤为艰难。北京某示范高中的老师直言不讳地说:“高三学生没有寒假作业,直接用补课代替作业。”
  事实证明,中国的作业改革才刚刚开始,正如张志伟在一首诗中写到的:“作业改革,荆棘丛生/我们无法颠覆作业/但,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在你的势力范围里/让作业改变一点点”。
  的确如此,让课堂改变一点点,让作业改变一点点,孩子的期盼就不再只是一个梦,孩子的假期就不再是“假假期”,而是真真正正的“假期”。

作业还是“作孽”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我心中的魅力教师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教师怎么做才有威信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课堂的流程与文化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班级倾听条约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浅谈班级日常管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非常学生,非常之法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接了乱班怎么办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 好习惯带出好班级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我“消失”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笨鸟先飞”的教育隐喻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要”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要”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高中生顶撞老师寻根及对策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四化”与我的高二管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学生管理,从“休息”抓起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我们班的《学生守则》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经典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手记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王老师的失误在哪里(上)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理想课堂”十六问答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作业还是“作孽” 作业还是“作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