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2.0高达断腿:我心中的魅力教师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14:20
我心中的魅力教师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 飞 赵广思 添加时间:2010-9-14 17:21:00

     教师素质提高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如何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何构建教师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风气,成为各地教育管理者必须解读的重要课题。河北省保定市教育局锐意创新,对教师队伍建设制订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常抓不懈,带动了一大批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科研氛围浓厚的教师队伍。2010年推出的首届“魅力教师”评选活动,就是保定市教育局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优秀的群体,感受榜样的力量。

李玉麟:带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灵魂”对话

    当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掰开了、揉碎了”,透辟解析教科书上的课文时,保定市望都中学的李玉麟却悄然离开,带领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在别人寻求“教学术”时,他开始探究“移心法”;在别人变着花样将课堂装扮得异彩纷呈时,他悄然隐身,通过“评点法”让学生实现了与人类最优秀灵魂的零距离接触。
    他引领学生涉猎清代张潮的国学珍品《幽梦影》、《红楼梦》、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李玉麟将经典阅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带领学生走进文字的神秘殿堂,探究方块字的美丽与丰饶。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考试成绩也在轻松的享受中大幅度提高。不过,在李玉麟看来,成绩的提高只是副产品,更重要的是学生精神的提升。李玉麟喜好读书,他把语文教学立于整个文学世界中。他给学生诵读的内容包含了教育、学术、文学、历史、军事、书法、美术……凡是人类拥有的精神华殿,他几乎都可以带领学生徜徉。
    对教育教学,李玉麟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理解。他提出“移心工程”这个崭新的理念,认为“心”可以给它涂上任何色彩,而“移心”是改善学习状态乃至人生的第一步。
    李玉麟还结合美国著名激励大师罗宾斯“开发无限的潜能”思想,提出“储忆飙换”的课堂宣言:“我不是一台简单的做题机器,而是一个具有原点思维、富于探究精神的准学者。现在我以探究精神求学,开发潜能,誓求卓越;将来我以探究精神工作,开创事业,报效祖国。”
    强烈的信念能改善一个人的身心状况,开启卓越之门。在李玉麟的指引和带领下,学生透过语文课,直接与人类最优秀的灵魂对话,学做人法,脱俗胎,换傲骨,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
    所谓珍异之器,必有夺目之光,李玉麟老师身上,闪耀着不同凡响的奇光异彩,这种光彩,对学生而言,有着变化气质、重塑灵魂的超凡魅力。

高薇:每颗心都是美玉

    高薇,70后教师,自1998年从保定师范学校毕业就来到河北省徐水二中担任语文教师,这已是第12个年头。
    从毕业之初,高薇就铭记恩师告诫自己的一番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就是一面旗帜,学生会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就是一杆路标,学生会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而高薇也做到了。
    现在经营着一家健身俱乐部的王帅。8年前,是高薇的一名学生,准确地说,是一名“问题学生”。学生时代的王帅有些自闭,不愿与他人沟通。高薇及时发现了情况,想办法让他融入集体,鼓励他和同学多交流。渐渐地,王帅变得开朗了。高薇还发现王帅在体育方面有浓厚的兴趣,并颇具天赋,就鼓励他进行体育训练,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考取体育学校作为目标。高薇的引导启蒙了王帅的人生,通过刻苦训练,王帅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深造。
    回忆起向高薇老师求学的经历,王帅记忆犹新:“高薇老师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大家热爱劳动,那是因为她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有良好的修养,那是因为她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那是因为她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
    高薇说:“化顽石要有恒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她的坚持成就了一名又一名“劣迹斑斑”的学生。
    在高薇的眼中,每个学生都会成为美玉。纵然是难以雕刻的顽石,只要心持“铁杵磨针”的信念,并持之以恒地加以“雕琢”,也会成为美玉。

杨琳:爱是最有效的教化

    杨琳,保定二中语文教师。
    13年的教学经历,使得杨琳从最初那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变成了学校的教育骨干。13个年头走来,杨琳觉得教学是一门爱的学科。
    爱要严字当头,爱在严格的纪律要求中。每次组建新班集体,杨琳都会为学生制定严格的纪律,并以班会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形成共识。
    一次,班里管电脑的学生午休时私自打开电脑,杨琳对这名学生进行了严厉批评。看到学生不服气,心里结了疙瘩,杨琳笑了笑说:“钥匙先放我这儿,回去再想想。”接下来的班会上,杨琳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苏军元帅朱可夫要求演习回来,官兵必须把皮鞋擦得亮能照人。一次,朱可夫检查军容时发现一名士兵的皮鞋很脏,他并没有批评这名士兵,而是批评了值日的军官,并亲自给那名士兵擦皮鞋。故事讲完后,杨琳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朱可夫是不是小题大做?朱可夫为什么不批评士兵而是批评值日军官?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赞同朱可夫的做法。班会后,那名管电脑的学生主动找杨琳承认了错误,拿回了钥匙。从那以后,班上的电脑再也没有被私自打开过。
    杨琳觉得,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亲近学生,以一颗学生的心去理解学生。杨琳播撒爱心,同时也收获爱心。同学们为她过生日,为她唱祝福的生日歌。回忆十多年来的工作,杨琳感触良多:“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李东升:在学生和家庭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学生

    在河北省定兴第三高中,已有12年教龄的李东升教授的是高三年级物理课程。为此,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怠慢,无论春夏秋冬、风吹雨打,都坚持每天早晨六点前到校,晚上十点半甚至更晚才离开。
    李东升平均每天在教室里至少上五节课,此外还要在办公室里备课、批改作业、评判试卷,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全身就像散了架一样不愿动弹。
    为了方便学生联系,李东升坚持每天24小时手机畅通。在他的记忆里,熟睡中被电话叫起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学生得了急病,李东升会第一时间赶到,带学生到医院,背着学生上楼、下楼,检查、交费,宛若学生的家长。
    高中教师一天的工作常常是16个小时,甚至更多,有时候累了、困了,李东升就把几把椅子拼起来睡一会儿,赶不上吃饭就忍着饥饿坚持辅导自习。
    繁重的教学生活,让李东升从一个刚出校门的青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而略显老态的中年人。这期间他恋爱、结婚、生子,可生活中他从来没有享受过长假,他的生活字典里仿佛只有两个词——“工作”和“学生”。为此,妻子常常埋怨他对家人没有爱、缺少责任。
    对于妻子的埋怨,李东升充满愧疚。但他的心却是热的,他有爱、也有梦想,只是没有时间成就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因为他把全部的爱埋藏在心里,倾注到学生和教育事业上。

张春薇:“我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1998年,出身农村的张春薇从河北定兴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在那个时期,张春薇就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背靠大山、面朝贫苦的生活即将改变。可就在这时,张春薇的脑子“卡壳”,放弃去城里任教的机会,执意回到家乡,回到那茫茫的大山里教书。
    张春薇现在还记得王安镇学前班最初的景象:三间低矮的土坯房、一块粗糙的黑板、几张破旧的桌凳。在他的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一张床、一个土炉子、一口锅。这就是她全部的家当。
    在这样的“不毛之地”,许多教师不能忍受学校困苦的条件,先后离开了。
    张春薇也曾想过离开,但是,家长们淳朴实在的话语和孩子们纯真无邪、渴望知识的眼睛,使她一次次打消调走的决心,也一次次放弃了机会。后来她干脆把父母接来,以校为家。
    十几年来,学校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张春薇却一直坚守下来。她到政府、企业去筹资,改善学校条件,组织兴建校舍、运动场、活动室,为学校购置电视机、VCD、脚踏琴……学校壮大了,孩子们笑了。
    十几年的坚守,让张春薇成为一个个孩子的“妈妈”,她也见证了一个个孩子长大。可在她自己的儿子眼中,张春薇却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张春薇的孩子两岁就会自己穿衣服、洗漱,她甚至连铅笔也没为儿子削过。孩子经常问张春薇:“妈妈,我是你亲生的吗?奶奶说我是捡来的。”
    作为母亲,张春薇时常感到对儿子关心得太少。可她明白自己不只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幼儿园里还有那么多的孩子,她不能不管!

王万青:七年磨炼成就辉煌

    王万青说,她是在享受教育,而这一“享受”就是22个年头,期间,她也经历了7年的磨炼,但从不提及。
    2003年,王万青被抽调到河北省涿州市双语学校担任小学部主任,此时的王万青在涿州市教育系统已经小有名气。朋友都说她“撞了南墙,脑子不开壳!”
    当时的双语学校只是“徒有虚名”,没有一间教室,“寄宿”在涿州市职教中心的一排小平房里。就是在这里,王万青带领22名教师开始了创业历程。整整一个暑假,47个日夜,王万青早出晚归,为建校忙碌着。她带领教师忙宣传、招生,可招到的学生还不足100名。
    王万青揣测家长抱有观望和怀疑心理,调整战略,她带领教师布置学校环境、学习英语,考察保定东方双语学校、保师附小、北京市光明小学,还自费到广州、珠海考察国内双语教育较发达的学校,写出12000字的涿州市双语学校办学方案。
    开学后,王万青身先士卒,不仅从事着小学部的所有管理工作,还担任着语文教学任务。逢双休日,她还想尽办法向专家请教学习,在王万青的努力下,学校仅一年时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
    2004年,双语学校仅用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招生160人的任务,2005年以后,学校每年招生都会迎来1000余名适龄儿童报名。2009年,双语学校入驻新校区,成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学段的涿州市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办学成绩连续五年位居涿州市中小学之首。
    七年的坚守,王万青见证了双语学校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业的经历使她领悟到:教学民主、办学民主、智慧共享是一个学校成功的关键。

张海辉:作教改的先头兵

    作为一名有着26年教学经验的学科带头人,张海辉从来都不吃老本,始终坚持积极探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着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作为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张海辉利用讲公开课、示范课等机会带领全组教师共同提高。她率先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每月一次公开说课,先后帮助政治组十几名年青教师研究教材教法、传授教学经验,敦促他们在业务上尽快进步、思想上逐渐成熟。
    张海辉致力于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早在2003年,她就率先带领政治组开展制作“课件”活动,将高中政治三个年级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制作了相应的课件,在高中政治课程全程引入多媒体教学。
    工作中,张海辉经常提醒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早在1998年,张海辉就开始了市级重点课题研究,探讨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2003年起,张海辉又主持并实施省级重点课题《发挥中学政治教学优势,提高潜能学生整体素质》的研究工作,对确定的157名“潜能学生”用了三年时间,探索出了成功转化这部分学生的有效途径。她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双师制、导师制、责任制的方法;坚持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连续性、时效性、保密性、课内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等原则;针对“潜能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多起点,多目标,分层管理,分类指导,齐抓共管,综合矫正”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实现把“潜能学生”转化为“合格+特长、规范+特色、成人+成材、健康+智慧”的教育培养目标。
    张海辉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感恩,脸上有了笑容,变得更加健康和自信。

张永新:让每一只雏鹰都飞起来

    “职业教育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我们办的就是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张永新不曾忘记这是12年前,他刚进入职教教师队伍时,职教中心王校长对全体教师铿锵的言词。
    职业教育就是要交给学生真正的谋生技能,如何让职业教育的课堂有别于普通的课堂,让来职业学校读书的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为张永新不断求索的目标。于是一场根植于心的专业教学改革开始了……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张永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他率先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技能训练的需要设置项目。
    在电子技能训练中,张永新为学生量身设置了“助听器的组装”、“调光台灯的组装”、“收音机的组装”、“循环彩灯”等项目,让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就能做成一件实用性很强的作品。
    “老师,我把组装的助听器给我奶奶了,她可高兴了,我们和她说话再也不用大声喊了。”“老师,我爸出门总带着我组装的收音机,逢人就说这是我儿子自己组装的,特自豪。”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练就了技能、也树立了信心。
    作为教师,张永新锐意教改;作为班主任,张永新又把“管辖范围”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
    班上一名姓杨的女生偷偷地拿了另一名女生10元钱饭票。张永新通过信件和杨交流,查明真正的原因——家里已经两个星期没给生活费了,杨悄悄拿了同学10元钱饭票,想有钱再放回去。张永新从食堂换了100元饭票,把其中的90元给了杨,并告诉她有困难可以找老师。他又利用查宿舍的时候把10元饭票悄悄放在了丢饭票女生的床下,告诉丢钱的女生:“再仔细找找”。
    12年的职业教师生涯,张永新誓言“让每一只雏鹰都飞起来,不要有一只掉队。”

刘兴彪:农业大路通“罗马”

    16年前,刘兴彪冷不丁地跳入了教师队伍,开始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培育新的“种子”。但刘兴彪执教的职业学校没有重点中学耀眼的光环,没有充足的经费,没有家长的重视和支持,甚至很多学生都对农科专业有偏见。再加上学生的基础差,人数少,学习兴趣低,要想在这个专业教学上出成绩,简直是难上加难。
    刘兴彪有自己的办法——提出了“打造农科精品专业,培养农村专业人才”的构想,大胆尝试“分层次自主教学法”,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直到学生理解掌握为止。
    农科专业没有现成的练习册、复习资料。刘兴彪就加班加点编制章节习题及系列复习题。他经常挑灯夜战,为了一道题反复推敲,有时半夜灵感来临,他就赶紧起来把好题型记在本子上。在刘兴彪的努力下,学校农科专业有了自己的专业题库,还编印了《苹果病虫害防治》、《桃树花果管理》等校本教材。
    为了打造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不论酷暑寒冬,刘兴彪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生产实习,自己还经常自备相机等工具下乡采集病虫害标本。去年暑假,为了采集枣疯病标本,刘兴彪在上树时不小心掉了下来,衣服和胳膊都被划破了。见到满身是伤的刘兴彪,妻子忍不住哭了:“你不要命了,为了这么个标本值得吗?”
    目前,刘兴彪已经采集了50多盒标本,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
    在刘兴彪的带动下,河北满城职教中心农科专业学生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400多人,已成为学校的示范性品牌专业,农科毕业生中级工取证率达到100%。

我心中的魅力教师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作业还是“作孽”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我“消失”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课堂的流程与文化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走出逆反心理的误区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教师怎么做才有威信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四化”与我的高二管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班级倾听条约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 浅谈班级日常管理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非常学生,非常之法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接了乱班怎么办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c... 好习惯带出好班级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笨鸟先飞”的教育隐喻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要”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当好班主任的“五个要”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我们班的《学生守则》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经典理论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王老师的失误在哪里(上)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高中生顶撞老师寻根及对策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学生管理,从“休息”抓起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手记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 “理想课堂”十六问答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 “乱班”成为“星级班”的思考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 先进理念向具体实践的转化之路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