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自我介绍范文:谈提高农村中学课堂效率——转化学困生 发展特长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2:35:51

前言

我国教育改革开展了十多年,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省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发展的步伐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一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⒈学生从七年级开始两级分化到八年级时最严重,学困生已超过一半,结果辍学生较多;⒉学生在校违纪情况较严重,打架斗殴﹑吸烟喝酒﹑上网吧﹑谈情说爱……这时,班主任﹑政教处的教师最累,完成教学工作后,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违纪学生;⒊课堂上,任课教师要花不少的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课堂效率可想而自知,教学时间存在很大浪费;追其原因有一部分学生,课堂上听不懂又不甘寂寞,总做一些引起老师同学注意的违纪动作;⒋在晚睡时,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得精力充沛,讲话、打牌、吸烟、喝酒,甚至翻围墙上网吧玩通宵……。大量学生违纪事件的统计表明,85%以上的违纪事件都是由学困生所为,这部分学生上课听不懂又不专心学,课外作业不会做抄袭了事,大量的精力用来做一些异想天开的事,致使教师精力分散,同时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课改进程及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处理好这部分学生是当今的首要任务。转化这部分学生单靠班主任、年级组长、是很难完成的,要靠全体教师从总体上制定有效的制度,改进管理方法,才能有效进行。

正文

一、    做“合格学生”,培养 “合格学生”,转化“学困生”

过去对学习纪律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提高生”。笔者觉得“学困生”的提法更符合实情。学习成绩达不到“合格”的科目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基础差、主动性差、学习态度差等,需要有人协助他们一起解决。“合格”不等同于“及格”,“及格”一般指笔试时对学生卷面评价,“合格”不仅指“及格”的评价,还包含多元化的评价。“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的国情制定的国家基本要求,可以说是全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即学生学习成绩达到这个“最低标准”才算“合格”。

⒈转化“学困生”有必要对“学困生”形成作一些探讨

学困生中一部分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引起的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学习速度慢,但这部分学生的比例不到5%。另外一部分学困生,智力没有问题,甚至反应较快。只是由于他们好动、贪玩、自制能力差,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加上教师对他们的督促力度不够,起初问题不多,还能应付,到后来问题堆积如山,不知从何处入手,又缺乏引导,以致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追求优生率,忽略问题学生帮助提高造成的。这部分学生占的比例较多,存在较大的潜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转化提高这部分学生是有价值的。还有一部分学困生是由高分低能形成的。每每听到学生家长议论:“我家的孩子在小学,成绩数一数二,到了初中成绩直线下滑,初中教师没有认真教……”。初中教师听了有口难辩,因为这是事实。究其原因,某些学校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的环境下,背习题,背范文、背试卷,考试时确也能考高分,实际上这部分学生,缺乏很多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升到初中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其实高中、大学里也存在高分低能的学生。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难度较大,原因在教师而责任不在教师,教师为了生存、荣誉,而去努力适应领导、环境的需求。这些学生因为会考高分,待遇就优于其他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时间被教师统得死死的,没有机会犯错,很少体验过学习中的失败。得意时觉得人生不过如此,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垂头丧气,一筹莫展,自己难以摆脱,甚至自杀了此残生。因此应杜绝这类学困生的产生。

⒉“做一名合格的学生”是对每一位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应作为学生的最基本目标

农村的孩子不同于城市孩子,对读书的重要性不明确,又加上很多父母缺乏正确引导孩子的能力,孩子读书大多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并且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读书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是凭兴趣而为,没有明确目标,加上目前学校对学困生关注、转化力度不够,导致学生上课出工不出力。自从取消留级制度后,对学困生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都可以升级。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相互的负面影响较大。少年儿童注意稳定性差,自主学习能力差,是符合年龄特征的,是需要集中培养的。教育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不能让他们自由发展。

要求学生学习“合格”是必要的,因为课程的编排、课程的进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知识学习要求都有连惯性,在某个学段学习不合格,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增加学习的难度。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目标,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合格学生应指国家要求开设的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都达到合格,这样要求可以避免学生严重偏科现象。要求合格应作为学校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办学的最基本任务,最基本任务都完成不了,去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将会劳而无功、事倍功半。要求各科学习成绩合格对学生而言,应该能够完成的,也就是说农村中学全科合格率低下的现象应该可以改观。

培养“合格学生”应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成绩的重要参数,这样才有利于转化学困生

目前,评价教师以优生率作为重要参数给教学带来不少弊端。农村中学40-50人的班级,有一定学习能力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六、七人,把精力放在六、七人身上,可以立竿见影,省时省力,学困生的提高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放弃对学困生的管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维持课堂纪律、处理违纪学生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学困生转化并培养成优生,短期是无法办到的,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控制、转化学困生,可以减少学生违纪行为,从而优化了学习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优秀的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效率会更高。

学困生的转化过去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包干责任制,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分任务负责,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学困生的转化没有与教师教学成绩评价挂钩,措施只有制定,没有落实。其实分任务转化是不可取的,教师不可能从早到晚跟在某几位学生身后,讲道理学生听得多了,学生都会讲。不如来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学校是以教学为主,那么,学生哪一科学习有困难,就由该学科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直到学懂弄通,科科都有困难就由各科教师共同完成帮辅,各负其责。学困生不是不想学好,只是他们没有能力没有信心学好,这时最需要教师的帮助,学困生的负担不在学习上而在心里上,上课听不懂作业做不了形成思想空虚,为了调节自己不惜去寻找一些刺激活动,被教师发现后,又会受到严厉的批评。久而久之,学困生对学校就会产生畏惧心理,七、八年级学生辍学率高就不足为奇了。

培养“合格学生”,要求做“合格学生”,可使教师、学生目标、任务明确,减少课堂上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师生互动的效果,课堂才能“活起来”。学困生不管在多么精彩的课堂上,要完成学习任务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个别帮助,作业不会做要耐心辅导,这样,付出的时间比去改抄袭的作业花费的时间更值得。目前存在的最奇怪现象是学困生是最需要帮助的却没有人去帮助,优秀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需要多少帮助,却获得最大的帮助。好比学走路的孩子,没有学会走路的让他们去摸索,不牵手,学会走路的孩子又不放手,让他们学会依赖。

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合作学习理论学习应用多年,学生要求如此,可教师间的合作存在不少问题,依然是各自为政,教学方法比较保守,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好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推广,不好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抵制,特别是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教师间的合作应体现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横向合作,如初中,一个学生学习十多门课程,而教师只负责一门学科的教学,各科任教师要合理分配辅导时间,才便于学生学习,如果某一科抢时间,就会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只有教师相互合作,合理安排辅导时间,保证教学时间,才利于学生的发展。纵向合作在目前来说衔接性较差,因为一个教师只负责某个学段或几个学段的教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九年义务教育整个学段中,教师更换较勤,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学生学习方法不会片面化,不利的是更换教师时学生学习有一个适应过程,更换越勤,适应教师教学需要的时间就越多。目前对这个现象又没有有效的处理措施,出现了学生在上一个学段成绩优秀,下一个学段成绩下滑,小学成绩优秀,初中成绩下滑,难以提高的现象。

各学段严格把关,才能缩短学生学习适应时间。笔者多年观察结果证实,学习中、下的学生在更换任课教师班主任时,适应时间较长。这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差,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形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求学生各科成绩达到合格,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科任教师要大力关注学困生,不仅在课堂上关注,在课外也要大力关注,增加与学困生接触时间,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各学段严格把好“合格”关,才能有效控制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损学生发展、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学生之所以优秀,是各学段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某位教师的功劳。学困生的产生,任课教师是有直接责任的,假如你负责的学段,学生基础没有打好,势必影响以后各学段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将会越来越差,以致高学段的教师无力提高。

二、   发展特长生,培养优生,促进教师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都是以高分人数来衡量的,给学校办学造成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高分学生不一定是优秀学生,高等院校学生违法犯罪、轻生等案例就能证实这种情况,高分不合格的学生虽然是极少数,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优秀学生不仅是高分学生,德育、体育方面也应是优秀。特长生不一定是优生,但优生一定是有特长的学生,它将会成为未来推荐学生、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

发展特长生、培养优生仅用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够的,还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大量的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活动。对于开展课外活动,有不少教师、领导持有反对态度,认为开展课外活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其实不然,看是如何开展课外活动,培养特长生要有选择性,不应仅凭兴趣就可以参与。首先要规定全科合格才有参与资格,有一科或几科不合格的就取消参与资格。这样可以减少对学习的影响,激励学生向全科合格发展。其次,有些活动如生化实验、物理实验,不按操作方法进行,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没有一定的基础就去操作,将会发生安全事故,全科合格是参加活动应具备的基础,这样可以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的种类、参与活动的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增设,活动可分为学科特长的培养和能力特长的培养。学科特长如各学科的优秀学生培养。能力特长如速记、速算、写作、口语表达、绘画、舞蹈、实验、制作等能力培养。开展课外活动要明确目标,否则就会失去意义。开展的活动必须有利于教学,所培养的学生要能起模范带头作用,可供学生学习的楷模。学科特长的学生,在课堂上要起带头作用,成为教师得力助手。通过能力特长学生的培养和才艺展示,要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发展自己能力的可能性,同时发现自己的特长,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农村中小学,由于村子分散,大多数学校都是寄宿制,学生来到学校每天都是上课、做作业、睡觉,生活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有少部分学生不满现状就会寻找刺激触犯校规校纪,我们把处理违纪学生的时间拿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那不是一举两得,师生愉快的事吗?因此,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可以丰富校园生活,如音、体、美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有所提高,观看活动的学生有所收获,把他们的注意吸引到有益的活动中来,就会减少违纪事件。

发挥学科教研组的积极性,负责完成发展特长生,培养优生的工作。农村中学教研比较薄弱,教研会上纸上谈兵,谈一些形式的、不切实际的话题。集体备课形式很好,但流于形式,没有发挥集体备课的优越性。主要原因是教研活动的任务、目标不明确。教育科研要着眼于校本,校本研究是以学校存在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因此,学校学科教研组应为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而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发展特长生、培养优生也应作为教研活动的具体任务之一。教研活动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发展学生特长,安排具体任务,督导实施过程,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前面说过,学生成绩优秀跟全体教师的付出分不开的,功劳是大家的,学校行政、学科教研组更应该负责特长生的培养、优生的培养工作。防止出成绩时大家都抢功劳,成绩不理想时大家都推卸责任,不总结问题所在。再说,特长生、优生指导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要求指导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延长学习时间,多做习题是不适合发展特长生。把特长生的培养任务交给科任教师是不合理的,对于科任教师来说,时间、精力、能力是有限的,既要转化学困生,又要培养优生是有难度的,教师做不了就会根据教学成绩考核办法进行取舍。把特长生、优生培养的部分任务分配给科任教师负责,情况就不同了。特长生的培养不同于转化学困生,学困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差,要花大量时间去督促、辅导。而特长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的培养重在“导”“点拨”,提供他们必要的学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关注发展过程就行了。

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更应致力于合格学生的培养,也要为精英发展提供土壤,特长生的培养又起到提供精英发展的土壤。

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效率意识,提高农村中学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是提高课堂效率,仅从学科上入手是难以完成这个目标,要从养成入手,改掉不良习惯,从总体上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地完成课改任务。

⒈保证课时量和课业量是课改切入点。首先要保证课时量,“开足开齐课程”,现在与过去相比,我国节假日多,又实行双休日是一大特色。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时间内难免出外开会、学习和请病假、事假的情况,谁来保证学科课时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保守的做法是科任教师独立完成本学科的教学,请假时安排其它学科教学,消假后,有的把课换回来完成教学,有的赶进度两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计划。这时就应该发挥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的作用,学科教研组应把握各教师的教学进度,在教师不得不请假时,根据集体备课内容,安排本学科的教师代课,保证教学进度,从而有效保证了学科课时量。不能因为个别教师影响了整体发展。其次,课业量的保证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农村中学由于诸多原因,对学生的课业量保证做得较差,特别“减负”的推行,不少学生以“减负”为借口,上课、做作业比较随便,每次布置作业时,叫得最凶的是经常抄袭作业的学生,部分教师的作业量一减再减,表面上是执行政策,实际上是放纵学生偏离轨道。“课程标准”规定的课业量是最基本的量,不允许为了省事降低标准,否则会影响各年级的教学进度。学年末统考中,不少科目及格率低下可以说明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保证课业量。保证每位学生最基本的课业量,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⒉课堂教学中,利用特长生,带动中等生,关注学困生。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教别人对所教内容记住的平均率为95%。在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既要满足优生的学习需求,又要照顾到学困生,特别农村中学学困生较多的情况下,要把握好课堂,难度显而易见。发挥特长生小老师小先生的作用,可以带动大部分学生学习,生生互动,同时特长生也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才有时间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抓两头促中间”虽然也挂在嘴上,但在落实上做得不到位。对于优生,形成重点保护重点培养的团体,给他们充足的学习时间,早上可以提前起床,晚上加一节晚自习。这样做利少弊多,首先不但影响自己正常的睡眠时间,也影响到其他同学的睡眠时间,增大日常常规管理的难度。其次是学习效率低下,总想着学习时间比其他同学多,上课时容易开小差,做作业时边玩边做,表面上整天都在学习,表现得很刻苦,实际上是出工不出力,效率低下;对于学困生,要提高他们耗时费力,不少教师很少做或不做。我们都知道,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精力不用在学习上,就会用到其他方面,人数少还可以压制,人数多就难以控制,师生冲突也原于此。

⒊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策略,提高课堂效率。羊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成功经验“几乎没有差生”表明转化学困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学困生的转化有利于“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反过来“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又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清”重在落实,要有一定的措施。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几乎没有学困生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学习提高。现代由于交通信息的便利,不少学校出外参观学习,引进先进模式,结果收效不高,问题出在没有很好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好比山地丘陵引进平原地区的大型农机,好东西不好用。因此,学习借鉴是必要的,运用还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有利于本校的发展。

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学习“合格”作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每堂课都要完成学习任务,建立互利关系,教师为“合格”而教,学生为“合格”而学。教师课堂把握不好,就必须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外单独辅导,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学,课外娱乐时间就会减少。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早完成迟完成都必须完成,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争取更多的娱乐时间(娱乐一定要有诱惑力,特长生的培养就是制造诱惑力)。就会把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样有利于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本文探讨了学生与教师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目前存在问题进行改进探讨,它只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侧面,教育改革要求各地制定有效的总体规划,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努力,全社会的参与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面对“知识呈指数激增”的时代,面对“信息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方法已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知识的快速更新,容易使所学知识老化。基础教育必须更新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方式,把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快速获取知识的途径。建国到如今,社会生产理念已从“时间+汗水”,“苦干+巧干”发展到“信息+效力”,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师的工作理念还停留在“时间+汗水”的层面上,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中,课堂效率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培养学生效率意识着手,在规定的时间内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要随意延长教学时间,让学生有一个紧迫感,迫使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快速获取知识的最佳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发展方向,获取终身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笔者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对一些现象的反思与感悟,由于水平有限,文中可能存在不少问题,敬请同行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