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名师: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谈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提高的几个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49:43
由《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谈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效率提高的几个策略
作者:于水(一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56    更新时间:2009-6-18             ★★★   【字体: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感觉到,要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就要在目标设置、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选用等方面采取相关策略。现就以高中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教学为例谈谈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

策略一,确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给学生自学创设空间。

一篇高中段语文教材字数在5000-8000字左右,要在2-4课时内完成,存在着内容的繁多和授课时间有限的矛盾。为落实课上得法,课下实践的常理,教学目标的确立就变得十分重要,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学的能力。

《林黛玉进贾府》我计划四课时,每课时确立一个重点教学目标。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扫除字词障碍,理清贾府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林黛玉进入贾府行走的路线,为接下来的课时做准备;第二、三课时目标是感知、分析王熙凤、夫人、夫人、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进行:第一组有王熙凤、夫人和邢夫人。王熙凤是贾府的管家,又是“金十二钗”之一,她的性格、为人将影响到贾府的每个人。所以我选取王熙凤作重点;第二组有贾宝玉、林黛玉,以黛玉为重点。

理解好人物的身份、性格有一个关键是把握好贾府这个小社会环境,有两个细节可以说明贾府这个小社会环境的特点:一个是黛玉进贾府一直没有走正门,而是走侧门,不惜绕了远;另一个是在迎黛玉时表现足够活跃的王熙凤在贾母宴请黛玉时“立于案旁布让”,到结束也没有落座,宴请场景是“寂然饭毕”。这两个细节足以证明贾府是一个讲究等级和规矩的地方。我们知道,任何人物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各项活动,抓住了社会环境特点,就等于抓住了理解人物形象的钥匙。再从课堂效率上看,把社会环境整合到人物分析里使教学内容更集中,节约了宝贵的课上时间。至于教材中其他展示环境的部分学生则可自行阅读把握。进行人物分析时还要紧扣人物身份展开,这利于教师把人物讲活,学生把人物学活,精讲、求人物分析之“活”才能把学生带入教材中,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内心。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是小说的语言。小说的语言分为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人物语言讲解在别的小说中多有涉及,《红楼梦》独具特色的是叙述语言,理应作为教学重点。

总之,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目标施教就能实现课上教学生方法,同时给学生课下留下适当的学习内容和余地,避免了教师的包办代替,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成就感,提高教学效率。

策略二  做好教材的整体把握,为进行局部的深入阅读做好准备

《林黛玉进贾府》衣着、陈设等不少内容艰深,教学仅围绕一个局部展开容易见一木不见林,学生对教材不易获得整体印象,宝贵的课上时间就会轻易耗尽。为此我采用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的策略。

首先,从解析文题入手,问学生“进贾府”的 “进”可不可以换作“游”或“访”。通过辨析知道“游”、“访”是暂时性的,而 “进”贾府却表明黛玉今后要常住于此,不能互换。教师继续追问,与这一情况对应,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会在哪些方面为她泼出笔墨呢?经探究是在贾府这个小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这两个方面。这样,就从整体高度审视了课上重点内容。

其次,带领学生理清黛玉在贾府的拜访路线,清楚贾府的建筑格局。联系实际又发现贾府的格局和我校的结构非常相似,就带领学生找到贾府和学校的对应之处;还在讲台上选取一块区域假定贾府主要建筑,让学生模拟出她的拜访路线,在模拟中学生很快发现了黛玉进贾府并没有走贾府正门这一情况。这样就把学习内容引进学生的生活,引发了学生深思和讨论,为全篇乃至整本名著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有了整体把握,学生就可以胸怀全篇而不惑,解读局部而能深入,教师的讲解也就顺理成章、基础厚实了。

  策略三  字斟句酌,在语言品味中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的语言。个性化的语言是小说生命力所在,《红楼梦》又是有生命力小说的典范。语言教学要做到“溺水三千我取一瓢饮”。王熙凤出场部分的语言精彩,和人物形象分析互动互现可辨精华。学生说出王熙凤“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个性,相应的,在语言上就具有了“目的性”、“转换性”、“分寸感”,再向细致处延伸,有一系列副词为人物形象大为增色,如“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中的“竟”字;“……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中的“偏”字;“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中的“都”字;“……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中的两个“只管”;“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中的“并”字;“这倒是我先料着了”中的“倒”字。紧要处的副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王熙凤内心世界,语言极新颖,性格极鲜明,配得上“凤辣子”的“辣”字,也符合王熙凤是贾府大管家的身份和喜欢出风头、爱权势这一性格特征的。

在拜访贾赦、贾政住处中有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叙述语言,如黛玉到夫人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两句。“盛妆丽服”怎样解释,是闲来之笔吗?“苦留”一词又能看出什么?与之相比较,黛玉到夫人住处,“本房内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亦与别家不同 ”。经对比思索,可知作者这些描写竟是在告诉读者夫人、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夫人管家无方,客人来到下人不能穿着得体、不能提前迎接;苦留黛玉吃饭,又可知她不辨礼节,不会“看事“,这样的人在贾府地位也不会高,贾母的“……你也去罢,不必过来了”即是验证;夫人上述各方面则正好与夫人相反。

通过语言的细读、对比读,对重点词句细细斟酌,就能领略曹雪芹写作的苦心之处和创作风格,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就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策略四 精心找取值得探究之处,深化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能恢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在“宝黛相会”部分里有摔玉的情节,我找到“宝玉摔玉摔出了什么”这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要解决需要学生通读教材、涉猎全书,需要了解重要人物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特点,问题有挑战性,学生乐于探究。经师生探究,一摔出了黛玉对宝玉的爱。黛玉非常敏感,初次进贾府,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在摔玉后作者没写黛玉表情、情绪怎样,显然是留了“白”了,读者仔细体会,黛玉惹得差点摔了贾府的“命根子”,怎能不陷入极大的尴尬和痛苦?伴随着尴尬和痛苦,宝玉也就不可阻挡地走进她的内心。二摔出了众人的敌视。宝玉的反应让在场的人知晓,宝玉已经心有所属,这让其他年轻女子们怎能不嫉妒满怀?

  第二个探究问题是黛玉在贾府的结局会怎样。从选文看,黛玉聪慧而敏感,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和她的身世、气质类型紧密相关。母亲早亡使她寄人篱下,内心缺乏安全感,抑郁质的气质类型让她把每一件小事放在心头。试问,将来的贾府会选为样一个女子做女主人吗?即使作了女主人,黛玉能像王夫人那样威而不露,能像王熙凤那样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吗?众所周知,黛玉是一个悲剧性人物,其实早在这《红楼梦》的第三回作者就已埋下伏笔了。

这样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全新的探究空间,不但重新审视了主要内容,把名著读活了,更有利于落实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科学发展。

 策略五 发挥背诵的作用,给名著阅读一个有力的开始

《红楼梦》写于清朝,其语言具有时代性,学生感知尚有差距。作者自评《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抓住这字字是血的关键部分背诵有利于把学生快速带入文本里。新课程改革主张教学内容也要具有生成性、扩张性,凡是有利于生成优化学生能力的教材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其走入学生记忆的天地。在教学中,我选取王熙凤出场的两段让学生背诵,在背诵中学生对名著语言、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有了感知,这种感知进入学生脑海等于把一个“楔子”找到一个好角度“楔”入名著里,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一个起点、一个好的开始。

策略六 文本解读上升到文化解读,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制高点

 通过细读、对比读,学生感知到《红楼梦》语言具有褒贬不露声色的特点,例如作者对邢夫人的评价仅放在 “苦留”一词中,可谓微言大义,这样的风格在史学名著《史记》也有应用,司马迁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对史实的评价放在只言片语中供人回味深思,鲁迅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作证明。在诗歌阅读、鉴赏中,更需要这种析微言以解大义的解读方法。

在上升到文化层面,我们的文化传统植根于道家文化,中国文化以含蓄为美,注重重写意和“留白”,不了解这种文化特点,就不能理解这种创作风格,就没法解读名著的文字,也就不能得名著的三昧了。

以上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领悟、应用的几个策略,如有不足,敬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