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退出亚投行:1.2 学习表现与过程评价中的师德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3:10

模块一: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师德修养话题二:学习表现与过程评价中的师德行为

对象:聚焦“学”,以学评教,因学修教。

内容:“学”的表现,价值和支撑(要素分类,归因分析)

 

 

 

 

 

韩立福博士: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现在我们学习话题二“学习表现与过程评价中的师德行为”。本话题研究和交流的核心聚焦于“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主要交流内容是围绕“学”的表现,学生学习的价值以及支持条件等,并对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分类。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评价和改进教师的师资行为,达到“以学评教,以学修教”的目的。

李玉琳老师:目前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确有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表现和过程评价方面存在一些道德失范的问题。大家能不能结合实际来谈一下呢?

赵国军校长:我们的课堂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现在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我有一次到山东去听课,到了课堂我问这个学生这个文章你读了几遍,他说读了一遍,我说你能够对这篇文章的内容理解吗?他说我不理解。我说那你为什么不进行自主学习呢?他问我自主学习需要多长时间?我说这篇文章你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少30分钟,他说老师这时间哪里找,哪有自主学习时间?所以我对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最可贵的学习品质就是自主学习,那么这个学生,在我们学校有老师教,如果走到社会又有谁会教?这个学生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他就丧失了这种学习的能力。

韩立福博士:从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看,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维护学生的权益就是学习的权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权利。这个案例不给他自主学习时间,说明他违反了教育规定,也违反了素质要求,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大事。

李玉琳老师:赵校长讲的这个案例其实非常典型。我就想起一个案例,我们经常到下面去听课,课程也很生动,教师功底很扎实,但是整节课老师一直在讲学生被动地在听。上完课之后我就和孩子们交流,然后就发生了这样的呼声:“老师,能不能让我们自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呢?”这说明我们老师的理念还是有问题的。

韩立福博士:在河南、内蒙古呼和浩特,还有其他地区也同样发生过这些问题,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烈的愿望,让我们在课堂自主学习吧!虽然我们的孩子还小,但是他们的理念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们可能是接触的新鲜事物,新思潮比较快,所以他们有强烈的愿望。这也和上一个问题一样,从职业道德规范来讲还是老师没有给予支持。

下面我还有一个案例,我在今年3月份到北京某一个学校去听课,在听课过程当中老师让学生进行展示和发言,我就发现一个同学,老师让他站起来,然后他就不说话。后来我就过去拍着他的肩膀鼓励让他说,结果孩子哇哇哭了!

赵国军校长:这个学生从心理素质还有知识上都非常薄弱。这是传统教学压抑的,长期受到压抑之后心理承受不了,所以哭了。

李玉琳老师:他也不具备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韩立福博士:根源就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这方面的支持、这样的空间也没这样的机会,最后导致这样的情况。

李玉琳老师:看来这种现象还挺多的,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韩教授能不能帮我们归纳一下呢?

韩立福博士:关于这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有这几个:1.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师德行为不相符。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解、教育认识、教育思想,但是他对教育的理解,他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与我们师德规范所要求的规范不相符这里面出现了矛盾。思想理念是思想理念,师德规范是师德规范,在思想层面上的教育理念我应该怎样做才符合素质教育,才符合性格的要求以及我们期望的师德方面有什么差距?

2.教师角色转型与师德行为不衔接。教师决策转型当中我们说了,我们教师要有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启发者;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指导者;由过去的教书变成智慧型教师。这个决策的转型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老师已经实现了行转,但没实现心转,最终还支持不了这种决策的转型。

3.教学方法指导与师德要求不一致。我们师德要求上规定教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指导学生应怎样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支持和引导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由于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原因,我认为现在的这种课堂教学当中,在指导学生表现和评价方面还有一些教师的师德行为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玉琳老师:看来我们很多中小学教师在决策转型和方法指导方面和我们的师德规范要求还是相距去甚远的,那韩教授能不能从理论层面帮我们解决一下呢?

韩立福博士:主要有两个方面:1.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一下学习方法的转型。重点看一下学习方式转型过程中我们老师在师德方面应该做哪些事情。2.我们从观课议课方面我们谈一下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方面我们怎么样围绕这个主题作一些选择,然后再研究教师的师德行为这样更有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新教育课程纲要已经有了明确规定,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并且在走进新课程与实践的对话当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关于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以及对应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和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作为老师来讲,要贯彻和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就应该在教学当中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探索,老师要创建学生展示的平台。学生只有展示才能个性化地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个展示能力的培养,其实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相关的。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意识、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思维意识、思维能力又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老师在这方面尽可能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给他合作学习的实践并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改变。这从理论上说得更加深刻。我们国家颁布新的纲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那么人力资源强国的核心是人才,人才怎样培养成创新型人才,那么就要转变学习方式。

可能老师会想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有哪些特征呢?应该考虑这五个方面:1.学习方式转变以后学生是否在主动学习?2.是否独立在学习?3.每个人学习的独特性怎样?4.你的学习是体验式学习、建构式学习、还是接受式学习、灌输式学习?5.问题性。你的学习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生成问题?

第二,从观课议课角度讲,按照陈大伟教授的理念和要求,他首先要确定主题,就是“小主题大文章、小主题大研究”,这个很有价值。从观课议课角度讲,围绕着学生怎么去学、学得更好来选择关注点作为主题,这样研究就更有价值。对于我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的行为改变更加有帮助。学生表现评价这方面应该从哪几个点关注好呢?第一,主体性。第二,兴趣性。第三,交往性。就是他们在合作学习也好,展示学习也好,交往的程度怎么样。第四,思考性,学生是不是在独立思考,是否在合作思考。通过思考是不是有新的认识和感悟。第五,生成性。通过自主学习,是不是生成新的问题,因为生成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第六,达成性。通过他的自主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没有,尤其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和目标是否实现。所以根据这些来选择主题,来选择观课议课内容,对于我们教师的研究和改进都有一些帮助。

李玉琳老师:看来指导学生学习表现的理论还是非常深刻的,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暂时说到这里。感兴趣的老师在线下自己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来进一步提高和充实自己。怎样才能从实践层面来改善教师的这种教学行为和师德行为呢?各位老师能不能从实践层面给我们一些策略呢?

赵国军校长: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放手”的策略。传统中我们的教师把学生捆得死死的,既不让你自主学习,也不让你自己去思考。始终是教师讲,学生去完成作业。这种办法你没有给学生空间,没有把学生解放出来,所以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放手”的策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维、自我展示,给学生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人获取知识必须是自己体验得来的,绝不是你教他就学会的,只要你把手放开了,学生自己动手就能自主获得知识,提高自己。

韩立福博士:“放手”,第一个策略是对学生的意识、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放手,同时对合作学习整个创建自主合作氛围上应该放手可能更完整一点。我觉得第二个策略也很有价值,就是“牵手”策略。放手了学生有了空间和机会,那接下来他还得往下学会真正的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采取“牵手”策略,要牵着走。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来讲,我们老师要给他方法,比如说问题学习法。学生拿了文本以后通过问题学习,所以给方法的策略就叫“牵手”。第三个策略是“扶手”策略,通过上述的“放手”“牵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了。那么已经初步走上了自主学习的道路,老师还需要“扶手”。“扶手”关键是教师要给他规范的指导,指导他学习的方式方法,指导他学习的效率让他进一步规范提升,这样的策略叫做“扶手”策略。

赵国军校长:我认为还有一个策略,教师“矫正”策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有遇到的问题给予矫正,要给予帮助,这样的孩子才能够完全地进入学习状态。他能进行完整掌握这种学习方法,那么这种矫正过程的主要方法还是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特征获取他的相关信息,作出分析而后再及时反馈。这样做的话这个交流策略更加科学。所以我想这四个策略,还是对改进学生的学习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隐性的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很有帮助的。

李玉琳老师:刚才两位老师在改进学生学习表现和过程评价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策略,相信这些策略对我们教学还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也希望各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现,相信明年会有一些创新、有一些更适合自己的策略。通过刚才的交流和探讨,我相信我们对改进学生表现和过程评价方面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那两位老师能不能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理解呢?

赵国军校长:第一个观点就是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现在我们的教师是不相信学生,认为学生我不教你你什么都不会,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讲的细胞膜的作用)。细胞膜的作用在教材上讲细胞膜对有益菌具有吸收作用,对有害菌有排斥作用。这节课快上完的时候学生就问:老师,既然细胞膜对有益菌有吸收作用,对有害菌有排斥作用,那人为什么生病呢?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这是我们生物教师教了十多年的生物课都没有想到的问题。因为我们教材下面都没有注明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同学提出来,我认为学生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再一个就是我认为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我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个经验。在2009年小升初的入学考试中我们来到学校进行摸底考试,学生的及格率只有16%左右,语文16%左右,数学仅仅是百分之十几左右。在经过我们的课堂改革用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年以后,我们的语文成绩今年期末考试99%的及格率,数学及格率为72%。

李玉琳老师:效果非常明显。

赵国军校长:同样的一批学生,经过不同老师的教育,成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韩立福博士:我对你的感悟是一样的,我通过研究非常认可这个观点。从理论上讲,关于学生的潜能,我给大家一些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学生有多大潜能呢?他说一个学生按照治理脑量来统计的话,相当于1027pk。人要是看书的话,一辈子应该能看6000万本书,如果能得到一种正常的教育,应该能获得14~16个博士学,这才是正常的,这个数据足以说明我们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

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表现当中,忽视了他的潜能。不仅是不尊重的问题,它主要是不知道最后导致了学生的成绩平平。无形中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失去了它的科学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种观点我很赞成,我在课题实验指导当中,认识和了解了好多学困生。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型、学习方式的转型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以后,让他进行自主学习,让他进行展示、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在课堂当中找到了自我,充满了自信。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学习能力提升了,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发生了变化。

李玉琳老师:最主要的是看我们的老师会不会激发学生的潜能。

韩立福博士: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你知道他的潜能了也知道自己的了,然后才后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相互合作。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以后,在有效教学当中提倡课前师生共背、课堂师生共学、课后师生共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李玉琳老师:这样的话教学就变成了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才是有效教学。

赵国军校长:老师应该放下他的知识权威的架子,实际上他不是一个知识权威者,学生应该将来超过他的,相信学生,学生的智慧要比老师强。

李玉琳老师: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可以从孩子那里学来很多的东西,或者促进自己专业的成长。

韩立福博士:心态上要追求教师式的学生、学生式的老师。这样才实现了真正的合作,才能相互促进。

赵国军校长:老师应该相信孔子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李玉琳老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些视频也是来自内蒙古乌丹五中—让智障孩子也同样灿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赵国军校长:这个孩子是智障的,在传统教学中这个孩子是被遗弃的,这也是师德不允许的。在韩国,你知道有效课堂的教学。这个课堂里我们的智障孩子都是非常自信,都是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这就体现了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锻炼孩子的成长,如果不帮助这个孩子成长这是我们职业道德决不允许的;帮助这个孩子成长,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应该做的,也应该是荣幸的。这就体现出了我们现在国家颁布的发展规划体现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让智障的孩子也能发展起来。

韩立福博士:从这个视频来看,这个孩子虽然行动还不很便捷,语言还不很流利和流畅,但是他的面部表情很灿烂、很自信,既没有怕,也没有不好意思。在专注地投入,尽情地进行演讲,没有羞涩感。其他的学生也一样。还有一个,我从反面的角度讲,他们班的同学也很好,没有嘲笑,没有歧视,没有其他的声音,这是不得了的。这说明这个班的学习文化也是积极健康的,其他的学生都在倾听他的讲解,老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已经给这个孩子营造了一种非常安全和谐的氛围。这些现象、这些片段更能说明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比较高的境界。同时他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也能够让残疾的学生、智障的学生,在课堂中同样灿烂起来。我感觉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新课程目标,让人满意的课程。

赵国军校长:非常感谢韩教授给我们老师这么高的评价。

韩立福博士:各位老师,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教学方式转型,教学评价由关注教师转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如何让学生实现方式转型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要涉及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师德素养更为关键。我们希望一线的教师,应该从教学行为、教学话语、教学态度、教学指导、教学礼仪、教学方法等方面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学习表现与评价过程当中,要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还学生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更智慧的学习方法,然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今天的时间就到这里,我们相信你们一定会成功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