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英语翻译: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55:34

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选用相关中药组方配药,或与食疗相结合,组方配膳,调养身体,以达到增强体质,补虚治病,健身防病,促进康复,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保健方法称之为药物调理养生。

(一) 预防为先

《黄帝内经》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临床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老年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溃疡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等,60%以上开始于中年时期。

从40岁以后,可开始有针对性进行一些药饵保健,重在脾肾调养。旨在固护先天和后天,补虚泻实,调理气血阴阳,达到动态平衡。

二)审因施补   

运用补养药可分为无病强身和有病调养两类,不管那一种情况进补,不可盲目进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审因施补,合理选择药物。

1.对证施补
  虚症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可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因此,应选择相应的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药物。

例如,

常用的补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甘草、大枣等;

常用的补血药物有: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桑椹、龙眼肉、紫河车等;

常用的补阴药物有:沙参、麦冬、石斛、枸杞、黄精、女贞子、玉竹、龟板、银耳等;

常用的补养药物有:鹿茸、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菟丝子等。

2.审证施法
  根据脏腑功能虚损的性质和体质特点,选用不同的进补方法。例如,

平补法:是针对一些慢性虚弱体质,选用平和温良之品,用药图缓,以求长效。

清补法:是补而兼清的方法,多用于阴虚内热体质或热病后期。常用的药物如沙参、麦冬、花粉、玉竹、梨汁、荸荠汁、芦根、石斛、西洋参等。

温补法:适用于虚寒体质或虚寒证,多用性味温和,不燥不烈之品。例如里虚寒证可选用党参、白术、砂仁、干姜、干草之类等。

峻补法:适用于虚极和危重证,是用药专力宏,高效、速效药物补救危重证之法。如大出血后,或大汗、大吐、大泻后的虚脱者,可选用独身汤或参附汤等。

三)“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春季,阳气生发,进补用药应顺应生发之气,如选用党参、当归、黄芪、白术等;

夏季,昼长夜短,酷暑外蒸,宜选用一些清补之品,如西洋参、菊花、麦冬、佩兰等;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宜选用滋阴润燥生津的药物,如银耳、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等;

冬季,气温偏低,阳消阴长,宜温补元阳,并且养阴,可选用何首乌、龙眼肉、杜仲、菟丝子、阿胶等。

2.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活习惯,选用适宜的药物和补品。

3.因人制宜

小儿的生理特点主要是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应适当选用助消化之品和补肾的药物,如肥儿丸,核桃仁、桑椹、黑芝麻及排骨之类。

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应注重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药物调养可适当选用调养心肾和心脾的药物,如枸杞子、菟丝子、柏子仁、百合、莲子、大枣等。

成年妇女,在生理上有经、胎、产、育等特点,又感情丰富,易产生气血两亏之证,宜注意调养气血,疏理气机。可选用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片、乌鸡白凤丸等。

中年时期,生理上开始由盛转弱,因此,应全面调理,再振根基。宜选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补肾益脑的药物。如黄芪、党参、茯苓、白术、远志、菖蒲、柏子仁、枸杞子、杜仲、胡桃仁等。

老年期,在生理上呈退行性改变,常患有一些慢性病,宜选用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的药物,如黄芪、党参、太子参、龙眼肉、桑椹、枸杞子、女贞子、西洋参、山药、肉苁蓉、何首乌、杜仲、丹参、百合、玉竹、龟板等。

四)补勿过偏

进补的目的在于协调阴阳, 宜恰到好处,不可过偏。保健用药组方法度严谨,配伍得当,补泻升降,温清和理,互相协调,有机配合,防止药物的偏颇之弊。

五)补勿滥用

补是针对虚而采取的方法。因此,要有针对性的进补,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要防止盲目进补,“无虚滥补”,和“虚不受补”几种情况。否则,将会导致疾病,或诱发痼疾。

六)补泻结合

“补”的主要作用在于“扶正”,其含义有二:

扶正祛邪,此为攻补兼施,做到扶正而不碍邪;

补益:纯补之法,用药不宜急于求成,而宜缓图其功。

“泻”的主要作用在于“祛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是重补轻泻。平素高粱厚味不厌其多,气血痰食壅滞情况颇多,此已形成了健康的隐患。盛者宜泻,这是延年益寿的一个重要原则。临床常用降血脂的药物如泽泻、山楂、何首乌、决明子、三七、荷叶、大蒜、丹参、人参、黄芪、杜仲、灵芝、菊花、枸杞子、茵陈、桑寄生、绿豆、黄豆、黑芝麻等。

在药物调养中补泻结合,以补虚不碍泻,泻实不伤正为原则。

七)食药并举

中医养生学中早就有药食同源,药食同理,药食同用的思想。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在养生保健的食疗和药疗相结合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药膳已成为中医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老年保健,应因势利导,方法多样化,以药效食品制成饮料、菜肴、汤类、粥食、药酒等,有良好的保健价值。

常入药膳的中药有一百多种,中药中有些药物本来就是饮食中常食之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赤小豆、山楂、杏仁、木瓜、枸杞子、莲子、龙眼肉、芡实、荷叶、桑叶、决明子、菊花、茯苓、红花、陈皮、薄荷、桑椹、高良姜、昆布、海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