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门票多少钱: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02:47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作者:王光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74    更新时间:2010-8-17    
2011年福建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命题人:  泉港一中      王光强
说明:本试卷包括5道大题18道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3)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愁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
十年秋,陈  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期旦日日出会         期:约定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拽
C、使人让梁王             让:责备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       掩:掩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遣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C、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不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颠倒是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榭曰:“臣不愿不诸葛。”(3分)
(2)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3分)
(2)“盛年不重来”四句,有人说是勉励年轻人要珍惜光阴,也有人说是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君选拔人才,完全以贤能与否作为标准,超越了“尊尊亲亲”的伦常要求,因此就必须格外谨慎地进行考察了。
B、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为民父母。
C、孟子所说的进贤要倾听国人的意见,在现今社会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没有现实意义。
D、孟子重点劝说君主要有独立的判断力,不要被左右臣下所蒙蔽;要有实事求是的观察力,不要只凭耳闻,要亲见其贤良与否,才能做选拔人才最好的判断。
(2)“进贤”是治国的必备要件之一,孟子提出怎样的用人原则?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3分)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有对有关名著情节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觉新身为长房长孙,到了成婚年龄,来说媒的人很多,在高老太爷的作主下选择了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高老太爷就用抓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家》)
B、关羽被杀后,刘备不听谋臣劝阻,一心伐吴。张飞在阆中,旦暮号泣,以酒解恨,常打部下。在下令“限三日内制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前,张飞不听帐下部将张达、范疆宽限请求,并毒打张达和范疆。张达、范疆心怀怨恨,借张飞酒醉,杀了张飞,带着张飞的头顺流而下,投奔孙权。(《三国演义》)
C、吴荪甫在家里为父亲吴老太爷办丧事,赵伯韬在这时找到吴荪甫和他的姐夫杜竹斋,拉拢他们联合资金结成公债大户,想要在股票交易中贱买贵卖,从中牟取暴利。(《子夜》)
D、玛丝洛娃到政治犯队伍后,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位名为西蒙松的政治犯爱上了玛丝洛娃,在爱的感召下,玛丝洛娃复活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并准备和西蒙松结婚。(《复活》)
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组祝寿。银行家的公子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公证人的侄儿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看中的是他的钱。(《欧也妮·葛朗台》)
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堂·吉诃德》中的“狮子骑士”的情节。
(2)《红楼梦》第三十回是“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试说说宝钗是如何“机带双敲”的?
答(   )题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德性与学术
周来祥
德性与学术,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话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话题。立言先立德,德文并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和国学的优良传统。
德性的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其最高境界是“至善”;学术的内涵是研究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最高追求是至真。理论上二者有区别,现实中道德与学问也常常是不平衡的。司马光曾说:“德才兼备为圣人,无才无德为愚人,德行胜过才能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行为小人”。这种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界定,或许还可进一步讨论,但司马光所谈的德与才、道德与学问结合的四种不同类型,大概是古今类似而普遍存在的。从价值与意义上说,“德才兼备”和“德性胜过才能”的人对社会是有益的,而“无德无才”特别是“才能胜过德行”的人对社会总是有害的,而且才能越大,学问愈高而德行愈坏者,对社会之危害则愈大。
从更深层的意蕴看,真、善、美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特别在人文领域,没有善就难于掌握真,没有大善,没有大德性,就难于创造大智慧,难于产生大思想,难于作出大学问。《老子》创造了一种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但《老子》又称《道德经》,在这里,“德”与“道”是内在关联的。《论语》是儒家的元典,“仁”是孔子的根本思想。“仁”是儒家的大善、大德性,同时也是儒家的大思想、大学问。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学术”这一概念中就包含着“学”与“术”。“术”者知识、技能也,谓之小学问;“学”者,大理、大道、大本也,能发现、创造大理、大道、大本者,谓之大智慧、大思想、大学问。
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在小德性、小学问中二者可能不协调,甚至是相悖的,但在大德性、大学问这种大境界中,二者却必然是和谐的、一致的。德性制约着学问,没有大德性难于作出大学问;学问也升华着德性,没有大学问也难于达到大德性。要想作出大学问,必须立大德性。站在泰山之巅可以“一览众山小”;有大德性,大境界,才能有大胸怀,才能有无私的大爱,才能纳百川而汇大海,才能聚群峰而成高山;才能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才能如司马迁所说“究无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才能独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才能成为大师,走向新的人文之巅。
(选自2009年11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0、下列各项中,对德性与学术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德性与学术的关系,是一个只在中国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B、德性与学术,一个作用的是人的内心,一个作用的是外界的事物,所以二者显然是不同的,因此并不见得非得把它们联系起来。
C、司马光曾对人的德与才进行过精辟的论述,但我们并不应该全盘接受他的看法与意见。
D、德性与学术的境界都有大小之分,在大德性大学问的大境界中,二者必然和蔼;而在小德性小学问的小境界中,则恰好相反。
11、不能说明“大德性是一种大境界,大学问也是一种大境界”的一项是(   )
A、德性往往影响着学问,没有大德性,很难在学问上有大的成就。
B、大的德性、大的境界会让做学问的人拥有大的胸怀,更易于有施展才华的机会。
C、大的德性、大的境界更易于让研究者创出新思想、新体系、新学问、新智慧。
D、由善及真,真善统一;由人道推及天道,天人合一是儒家文化的特色之一。
12、根据原文内容,下面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行与学术,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B、德行与学术虽然不一定成正比,但只要我们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就一定能让有德的人也有才。
C、一个不能对宇宙及人类的大思想大智慧有所了解的人,是无法在学术方面取得成就的。
D、作者认为,司马迁说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时,他已达到了人文之巅。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令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宿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年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现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园中的映山红和踯躅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底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渠们是结恋了。渠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渠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钱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东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不定期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溥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登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这是作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情感抒发得真切动人。
B、作者叙述自己曾经三次去过快阁,但前两次都没有多大印象,是为了突出紫藤的美丽,紫藤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C、文章第4自然段,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了快阁的美景,使人如临其境。
D、“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E、文章在描写紫藤时融情于景,储蓄隽永,使全篇笼罩着由于紫藤花落而引发的悲凉心境。
14、文章从题目来看是要写紫藤花的,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文字写快阁周围的景物?
15、作者在写到快阁时,用到了陆游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
文晓方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
一、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结发妻子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27年用搞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如今这打油诗一样的墓志铭永久地凿刻在先生的墓碑上了。
说到死,就有鬼,鬼文化也是国学中的一大块。长江边上丰都鬼城也越来越火爆,不知先生是否去过丰都鬼城,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曰:“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葸,向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耀成一道彩虹。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满族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理写信曰“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二、和工作搞笑
大学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某教授申请加入,组织上准备接受他,想通过他来做老师们的思想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领导走访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先生若有所思,没有对某教授给予正面点评,反面娓娓道来:“本来一棵树上好好待着几只鸟,结果树上不见得多了一只鸟,而可能所有鸟都飞走了”,来人遂心领神会去也。
启功先生从一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的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半开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喧而去。
三、和学生搞笑
文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四川籍同学说回四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说着就退到小书桌提笔铺纸写起来。同学们继续聊天,没几句,先生已经写好。展开一读,竟是一片古朴典雅语言精美朗朗上口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徐徐说道:“这没什么,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一个博士毕业生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宣战,是日正逢我博士论文答辩。答辩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他不禁手心出汗。启功先生第一个向我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我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气氛活跃,我也为之精神一振,对答如流,顺利过关。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四、和病痛搞笑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油诗也就来了。《沁园春,病》: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后来做了颈椎牵引术,躺在牵引床上,又作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启功先生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你们少说了一个‘反犬旁’。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在我看来,他给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汉字书法,而不是许多是是非非!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
1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启功先生是清朝皇族后裔,同是书法家、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专家,更是一个非常具有幽默感的老人。
B、启功先生和鬼搞笑的那首诗,表现了先生对鬼神的质疑与反对,表现了其不信鬼神的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C、启功先生用树上的鸟的例子,委婉地表达了他并不赞同吸引某教授进入党组织的意见,可见启功先生的“搞笑”也是有原则性的。
D、启功先生自己并不看重权势地位,同时他也曾用“金瓶掣签”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劝诫过一些有情绪的同事,最后同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世、对事、对己、对人的种种态度,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14、文章中说,“但我理解先生,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请简述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4分)
15、从文章所写的启功大师“搞笑”的这些生活片段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呢?请任选一两点简要作答。(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3月30日下午,结束了2010年加拿大世锦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搭乘CA992次航班返回北京。下面是队长王冰玉对回校学习所做的一个回答,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得超过30字)
“因为通过冬奥会和世锦赛可以看到冰壶项目不仅需要战术,同样也需要人生各方面的积累,希望能抽空把这方面去充实一下吧。读书学习是为了在冰壶上更好的发展,上更高的台阶,两者并不矛盾。只是说如何更合理地把两者安排好。之前都没有时间去,希望这次能有机会去真正地学习下。”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0分)
材料一:
近日,“独二代”成为媒体热词,指的是“80后”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孩子们。独二代,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结构的家庭环境特点,他们往往表现出独立性差、精神孤独、自我中心意识强等特点。
材料二:
他们,是一群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后代;他们,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他们,在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规则。在城市,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还招来白眼;回村里,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被称为“农民工二代”。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2)你对这种对社会人群的界定持怎样的看法?(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孩子跟随爷爷学打猎,爷爷爷指着小鸟说:“孩子,今天你要打一只小鸟。”
孩子说“好的,爷爷。”
孩子开了第一枪,没有打中,鸟飞了。
又飞来一只鸟,孩子举枪,还是没打中,一次又一次,孩子总是没打中一只鸟,他看见爷爷一枪就打下一只老鹰,就问爷爷“我怎么一只小鸟都打不中呢?”
爷爷笑了笑。
要求: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立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一)
1、(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三杯两盏淡酒  却是旧时相识
(3)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
2、D(突然袭击)
3、A(②⑥是间接表现)
4、B(“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错)
5、(1)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辞谢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2)您如果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
6、(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歌从生命之始开篇,生命就像“无根蒂”的植物,把生命暗喻为无根之植物,从而生发出“飘”的意象。“飘”又引出一个明喻“飘如陌上尘”,漂泊如路上的尘土。(2)答案一:“盛年不重来”四句常被人们引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对此四句诗作此理解,也未尝不可。答案二:陶渊明鼓励人们要及时行乐。既然生命是这么短促,人生是多么不可把握,社会是这么黑暗,欢乐是这么不易寻得,那么,对生活中偶尔还能寻得的一点点欢乐,不要错过,要及时抓住它,尽情享受。
7、(1)C(“没有现实意义”错)(2)孟子认为,亲见其贤良与否是对人才最好的判断。国君要既不被臣下蒙蔽,又要好民之所好,恶民之所恶,以自己的判断加上百姓的看法,缜密慎重地选拔人才。
8、AE(A项,不是高太爷拈阄,是父亲拈阄;E项,“银行家的公子”与“公证人的侄儿”对换)
9、(1)堂·吉诃德路上遇见运狮子的车辆,便请赶车人打开狮笼,要与狮子决战。笼门打开,狮子只打了个呵欠,不肯应战。堂·吉诃德叫管狮子的人打它几棍,让它发脾气。可管狮子的人不干,还假意地夸了堂·吉诃德,随即关上笼门。此后,堂·吉诃德便给自己加了“狮子骑士”这个称号。(2)宝玉问宝钗怎么不看戏去,宝钗说拍热,宝玉便把宝钗比杨妃,体丰怯热。宝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正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要扇子,宝钗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说的个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便急回身同别人说话去了。
10、C      11、D      12、A    13、DE
14、快阁中的紫藤令作者陶醉,可是作者在开宗明义后,宕开一笔,先描绘了快阁周围的湖光山色,为描写紫藤渲染了环境,创造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15、在写自然景物中运用陆游的典故,能使文章的文化底蕴丰厚,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乙)13、BD
14、在启功先生看来,形式上的庄重严肃,并不能等同于内心深处的重视,一个人内心真正重视一件事,并不一定非得讲求过于严格的形式。这实际上是启功先生重内容不重形式的一种洒脱。
15、可以写启功先生豁达胸怀、风趣幽默、关心学生、淡泊名利、积极乐观等方面,不需面面俱到,只谈一两点即可。
16、回归校园可以提高对冰壶的理解,读书和冰壶两者并不矛盾。
17、(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当今社会关于“二代”的问题。(2)这种带有人群分割意识色彩的社会称谓,并没有精确的社会学或统计学依据,很容易夸大问题、滋生偏见。这样做会减少群体间的交流与理解,甚至造成割裂和对立。
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