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东方环球一号:南京民国建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9:46

1951年安葬于菊花台文革期间卢家墓园被毁(一)

江南才子卢冀野衣冠冢在隐龙山

  近日,市民前往郊区扫墓逐渐进入高峰期,为此本周晨报“人文南京”版将推出“南京百年名人墓葬寻踪”系列。昨天刊出《李瑞清墓变迁秘闻》后,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他们认为,近百年来的名人墓葬是南京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好好保护。

  今天,我们将推出民国时期南京另一位文化名人卢冀野墓的变迁,卢冀野号称“江南才子”,对整理出版南京地方文献做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卢先生去世,安葬于中华门外菊花台卢家祖坟内,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92年迁至隐龙山公墓。昨天,记者采访了卢冀野之子卢佶先生,听他讲述父亲当年在南京的事迹,并揭开了墓址变迁这段尘封的历史。

    

   

  城南望鹤岗走出的江南才子

  卢冀野原名卢正绅,后自己改名为卢前。1905年3月,出生于南京城南望鹤岗一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国学功底很好。中学就读于南京高师附中。后以“特别生”的名义,破格录取进东南大学文科,1927年3月正式毕业。在东南大学期间,卢冀野师从国学大师吴梅学曲,成为其最重要的学生之一。

  卢佶是卢冀野先生之子,他告诉记者,父亲一生的基本职业是教师。在进入东南大学之前后,因祖父去世,十几口人的大家庭生活重担压在父亲肩上,他就一直在南京许多中学教授国文。如两江民立中学、南京中学、钟英中学。从东南大学毕业,即在金陵大学任教,不久升为教授。到去世前两年,父亲先后在河南大学、成都大学、上海的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央大学任教。

  

  卢冀野年轻时,就是国内著名的词曲教授,才华横溢,人称“江南才子”。他在教学之余勤奋写作,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大约有300万字。且其创作的形式极为多样,涉猎的范围甚广,如新诗集有:“春雨”、“绿帘”,小说集有:“三弦”,旧体诗集有:“梦蝶庵绝句”、“卢冀野诗选”等,词集有:“中兴鼓吹”等,散曲集有:“饮虹乐府九卷”:剧曲有“饮虹五种”、“楚凤烈传奇”等,还有大量译作、曲学理论和文学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