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写读后感的小说:穿行百年的苏州民国建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33:23

                                                     穿行百年的苏州民国建筑

(2011-03-07 14:07:58) 标签:

徐刚毅

民国建筑

苏州大学

同德里

圣约翰

杂谈

分类: 美好家园

记者  倪小伟

    同德里、同益里的老洋房,苏州饭店的民国小洋楼,苏州大学的钟楼和红楼……苏州古城的角落里,包括民国建筑在内的近现代建筑群,在近几年成为不少专家学者和公众关注的对象。他们走过了百年沧桑,经历了历史变迁;他们有别于苏州的传统建筑,却更能贯穿起苏州的千年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在苏州,不少民国建筑已经淹没在了城市发展的尘土里,仅有百余座民国建筑保存完好。其实,民国时期建起来的这些老洋房在保护修复好之后,在使用功能上比苏州传统民居要强很多,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而从保护城市历史的完整性来看,民国建筑也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

 

★样本调查:十梓街的民国风情

    行走于十梓街,从望星桥至苏州大学路段,这里古称天赐庄。以此为中轴线,北边有叶家弄、官太尉桥,南边有盛家带、百步街,组成了一个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群,古老却不过时。

 

    天赐庄的深处便是百年学府苏州大学,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内的古老建筑别有一番沧桑的华丽。一群群捧着书本,穿着帆布鞋的学生谈笑风生地穿行于古典的街巷,穿行于历史。

 

    苏州市吴都园林建筑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在吴都学会的指导下,曾对官太尉河历史文化地段做了详细的调研工作,为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保存下了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提请相关部门研究和保护。

 

    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徐刚毅,对十梓街的民国建筑有着特殊的情感。童年生活的记忆,在几十年的风雨变幻中并未黯淡,因为十梓街的整体面貌在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太多的改变。徐刚毅介绍说,因为靠近上海,民国时候的苏州就常常是“得风气之先”,不少西方的传教士来到苏州,引进西方的医学和教育。现在在十梓街上仍有博习医院旧址、圣约翰教堂、景海女子师范学院旧址、东吴大学旧址等。当年国民党败退大陆时将东吴大学迁建于台湾后,也将校前双溪河上的桥梁命名为望星桥。

 

★专家解读:民国建筑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徐刚毅认为,民国建筑不但蕴涵了历史底蕴,还代表了一种中西合璧的时尚。这种中西合璧不仅体现在民国建筑颇为西式的房屋结构上,更在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这些旧址的影子里,我们还能依稀看到民国年间这里洋楼林立,名流出没的盛况。当时,传教士、医生、教授、学者纷纷来此居住,给苏州带来了许多新思想和新文化,天赐庄俨然成了千年古城中近现代文明的发源地。解放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撤离,基督教影响逐渐淡化,但由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博习医院(现第一人民医院)的存在,其在文化、教育和医药卫生方面仍在苏州影响独具。至今,常有文化人士的后裔来此寻根,寻找自己出生地的痕迹,寻找儿时读书的影子。与平江路的苏式传统建筑相比,十梓街的民国建筑群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因此,徐刚毅和一群专家学者倡议将望星桥至苏州大学校门的天赐庄路段,列为历史文化街区,能更有利于这组民国建筑群的保护和修缮。

 

★关于民国建筑及其保护

    “民国老洋房”是业内人士对民国建筑的通俗称呼。现在在北京、上海最有特色的商业建筑群也是民国风格的,南京的1912、水木秦淮的商业消费集中地也是民国风格的建筑。

 

    而民国建筑由于其“尴尬”的年份问题,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南林饭店里就曾有两栋民国时期的小洋楼,在饭店的改造过程中悄然消失,令不少专家和市民扼腕叹息。

 

    如今,苏州的文物保护单位也通过对建筑的年代、居住人的身份、建筑技艺的高低及精细度、建筑保护的完好程度等,以打分的方式进行尝试,对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作出全方位的评估,民国建筑也能在合理化的综合评估中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贯穿起苏州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记忆。

 

TIPS:

◇苏州的那些民国建筑记忆

1.信孚里:位于五卅路、十梓街路口。信孚里现在有5栋楼,而最早共有6栋。上世纪90年代初、拓宽十梓街的时候,最外面的一栋楼做了商业用房,就是现在的建设银行所在地。

 

2.同德里、同益里:位于五卅路北,两巷平行,东端与五卅路相交,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大亨杜月笙曾在同德里内居住过。经过综合整治改造工程,目前已旧貌换新颜。

 

4.圣约翰教堂:初建于1881年,1915年在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的圣约翰教堂帮助下重建,堂名圣约翰,系纪念美国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卫斯理。与该堂建筑风格一致、面积大小一样的教堂目前还有两座,一座在美国圣路易斯,一座在日本神户。该堂首任牧师为李仲覃,即华裔科学家李政道的祖父。该堂现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也已翻修一新。